第35章 堂堂上将怎会轻易丧命
下一秒。
嬴政再度开口说话。
“赵国的大将庞煖,已被赵祁杀害。”
接着,嬴政继续说道。
此言一出。
整个秦国朝廷陷入一片寂静。
每一位大臣都震惊不已,瞠目结舌。
倘若魏泰只是魏国一位青年才俊,将来可能会成为魏国的栋梁,但现在还未到那个地步,威望尚未达到。
然而,赵国上将庞煖却截然不同。
他在江湖上有很高的声誉,用兵如神,威震天下,身为赵国老资格的上将军,他的地位和廉颇一样,都是支撑赵国的中流砥柱。
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
只要有廉颇活着,庞煖活着,李牧还在,那么赵国就会像磐石一般稳固,绝不会灭亡。
但现在,
赵国三位上将之一,居然就这样死去了一位。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竟然是死在了秦国最年轻的主将赵祁手中。
庞煖率军攻打秦国,无疑他是赵军的主要将领,甚至是赵魏联军的主将。魏泰年轻,经验不足,绝不可能指挥得了庞煖。
庞煖的死意味着赵魏联军已经被赵祁彻底击败。
不然的话,堂堂上将怎会轻易丧命?
“庞煖,这位赵国的老牌上将,竟然死了,而且是我大秦将领赵祁的手下败将?!”
“难怪大王如此高兴,这场胜利对于赵国来说,就像断掉了一条手臂。”
“经过此事,赵国的实力必定会大大削弱。”
“庞煖的死,对我们大秦来说,无疑是天大的福音。”
听到这样的捷报,满朝文武无不兴奋讨论,每个人都满脸振奋。
韩境之战。
虽然他们并未亲眼目睹战斗过程,但从庞煖的死讯中,他们已经知道战争的结果了——秦国军队肯定是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看到群臣们的表现,嬴政并不感到意外。
赵国上将庞煖,在天下间闻名遐迩,多年来也让秦国吃过不少苦头,如今终于陨落,秦国足以振奋人心。
然而,
真正让人振奋的消息远不止于此。
相较于斩杀了庞煖、魏泰,
这次大战消灭的敌人数目才是令嬴政欣喜若狂的关键所在。
“赵高。”
“将捷报宣读。”
嬴政将手中的捷报递给赵高,严肃地说。
“遵命。”
赵高毫不犹豫,双手捧起捷报,一眼扫过,脸上不禁露出难以言表的惊讶神色,但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大声宣读道:“臣冯去疾敬上,现呈上韩境捷报。”
“我大秦镇守韩国的主将赵祁已经完成了战略布局,成功诱导敌军入境,使敌军放松了对我大秦的防备,轻视了我大秦在韩境的军威。”
“此战,
赵祁将军在南阳与敌军激战,在南阳城坚守阵地,制造了我军与敌军殊死抵抗的假象,坚守六日,杀敌无数,并逐渐减少防御力度,让敌人以为我大秦已是强弩之末。到了第七日,南阳城失陷。”
“我大秦驻守南阳的军队撤离城池,将一座空城留给了敌军。”
“当敌军全体进城后,赵祁将军的战略布局彻底实现。”
“一开始,赵祁将军便将南阳城内的百姓迁走,并在城内布满了火油和其他易燃物品。敌军进城就如同落入瓮中之鳖,无法逃脱。”
“赵祁将军命令潜伏在城中的精锐士兵立即点燃城中的火油,瞬间,整个南阳城化为一片火海,烈焰燎原,敌军十几万大军如同受惊的飞鸟,全部葬身火海。”
“我大秦军队取得重大胜利。(好诺赵)”
“此战,
赵魏两国共集结十八万兵力,其中包括六万骑兵和十二万步兵。我大秦防守城市,焚烧城市,总共消灭敌军近十万,俘虏近八万人。”
“而我军阵亡仅两千余人,受伤也不过三千余人。”
“我大秦之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此战之胜,全赖于赵祁将军的运筹帷幄和统帅大军,得到了我大秦锐士的一致拥戴,这才有了这样一场大胜。”
“臣冯去疾特此上奏,请求为赵祁将军记功。”
“恳请大王对赵祁将军施以恩泽,有赵祁将军为大王效力,实乃大王之幸,亦为大秦之幸。”
赵高的声音充满了震撼,他大声朗读着这份捷报。
这份捷报完全反映了冯去疾的肺腑之言,人们可以想象他在撰写这份奏报时有多么激动。
听到这份令人震惊的捷报,殿内所有的大臣们都愣住了。
他们瞪大眼睛望着嬴政,如果不是因为这是冯去疾亲自书写的捷报,他们恐怕都不会相信。
“我军阵亡不过两千余人,受伤不过三千余人。”
“我们几乎消灭了十万敌军,俘虏了八万人。”
“敌军大将庞煖、魏泰,都被赵祁将军亲手杀死。”
“这……怎么可能呢?”
“这样的战绩是什么样的战役才能达成的?”
“自从我国建国以来,乃至全天下的诸侯国建国以来,哪有过如此伤亡悬殊的大胜仗?”
“我们仅损失两千多人,却消灭了近十万敌军。”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难怪大王会如此激动,难以平静。”
“原来不只是因为庞煖被赵祁斩首,更是因为这样的胜果。”
“赵祁将军真是好一个布局,好一个南阳焚城,所有策略环环相扣,太可怕了。”
得益于赵祁是我们大秦的将领,要是他成了我们的敌人,那可真是糟糕透顶了。
这家伙聪明绝顶,计策高明,怪不得连赵国的名将庞煖都被他打败了,还好他是我们秦国的人
第91章 嬴政:册封上将军之位,忆起阿房
得知赵祁在韩国境内取得了这样的战绩,
这让整个大秦朝廷都为之震惊。
自家损失不足两千人,却让敌军十万人丧命,还有八万人被俘虏,几乎可以说是全军覆没了。
这种战绩,
在整个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大秦朝廷上的臣子们自然无不惊讶。
并且可以想象,一旦这场战役的成果传遍天下,各国肯定会因此感到震撼。
“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焚烧南阳,消灭敌军。”
“这般功劳之大,足以让他受封上将军。倘若他真被封为上将军,真正掌握了军队实权,那么想要对付他就更加困难了。而且韩非能成为冯去疾的副手,也正是因赵祁的缘故。如果他真的被封为上将军,韩非也会得到更大的助力,在朝廷上更能与我抗衡。”
李斯心中充满了不甘,同时也带着一丝惊恐地想道。
原本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心胸狭窄所致,也是多年前在学宫里,他一直被韩非压制,嫉妒滋生出了恨意。
如果他能改变自己的性格,事情或许还能有所缓和,但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仇恨已经结下,赵祁绝不会放过他,韩非也不会放过他。
“韩国境内大胜。”
“韩国境内已稳定。”
“赵国、魏国实力大减。”
“我大秦出兵的时刻已经到来。”
嬴政凝视着满朝文武,坚定地宣布。
这并非是征询意见,而是他已经做出了决定。
这一仗,
赵国和魏国都吃尽了苦头。
上将军庞煖在与我大秦将领的交锋中陨落,魏国也失去了魏泰,这对两国的国威造成了巨大打击,对他们军队和朝廷官员来说,同样也是沉重的打击。
嬴政的话语表明,他准备发兵。
他的原则就是乘人之危,致命一击。
眼前这样的绝佳时机,嬴政怎肯错过。
听到嬴政的话,众臣的面色全部一变,他们都明白这次的机会对于大秦来说是千年难遇的好机遇。
赵魏两国都耗损了国力。
赵国损失十万兵力,魏国损失八万。
而且两国的主力部队都在边境集结,被王翦威慑着,只要嬴政再派一支部队过去,必定能在短时间内给赵魏予以重击,最不济也能灭亡其中一个国家。
而嬴政心中的目标首先是灭掉强大的赵国,然后再消灭魏国。
吞并三晋之后,握紧三晋的土地,向东扩张,争霸天下。
这就是嬴政的宏伟蓝图,也是大秦的宏伟蓝图。
“大王英明。”
听到嬴政的话,
群臣齐齐躬身行礼,一致赞同。
在这纷乱的世界里,只有大秦有能力结束这一切。
“大王。”
“此次韩境之战,赵祁立下了前所未有的赫赫战功,比起当年平定韩国时给我国带来的声望还要大,微臣认为应当重重奖赏。”
蒙毅走出来,大声建议道。
作为蒙武的次子,他知道父亲对赵祁有多么重视,同时这也是为蒙家结个善缘。
所以蒙毅怎能错过这样一个大好机会提出建议。
“臣附议。”
冯劫立即站出来,大声附和道。
他的亲兄冯去疾已经上奏要求重赏赵祁,这就代表着冯家的态度,他又怎会不跟着附和呢?
看到两位备受倚重的朝臣站了出来,嬴政的脸上浮现了一抹满意的微笑。
这一回赵祁布局设计,战胜赵魏,立下如此大功,如果不奖赏,那他嬴政还如何去领导这个大秦帝国呢?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才是大秦屹立于强国之林的根本。
“臣等附议。”
在蒙毅二人起身之后,
王绾、尉缭以及众多大臣纷纷起身附议。
即便是李斯也不得不出来,顺从王意。
毕竟此时捷报传来,看得出嬴政对此十分高兴,对赵祁的器重程度极高,一定会重重奖赏、重封。
如果李斯此刻违背嬴政的意思,无疑是自讨没趣。
必定会遭到嬴政的责备,甚至会让嬴政对他失望。
尽管李斯内心愤怒至极,但他并不傻。
“诸位说的对。”
“赵祁为寡人,为大秦立下了如此赫赫战功。”
“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这样的战果,斩杀魏泰,诛灭庞煖,十万敌军伤亡,这份功绩堪称旷世奇功。”
“寡人必将重重奖赏。”
看着群臣们的建议,嬴政果断地挥了挥手,大声宣布道。
此等巨大的功劳,无论如何封赏都不过分,赵祁都配得上,就算是封为上将军这样尊贵的地位,赵祁也都值得。
这是赵祁凭自身才能换来的功勋。
“拟旨。”
嬴政声音威严,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整个朝堂充满了王者的气势:“南阳一役,赵祁为我大秦建立了卓越功勋,奠定了韩境的彻底安定,永绝后患,算作一功;斩杀魏泰,斩杀庞煖,各算一功;消灭十万敌军,俘虏八万,再算一功。”
“如此赫赫战功,理应晋升二级爵位,晋升为上将军之职,全面统帅一军。”
“自今日起,韩境内的军事事务,赵祁无需再向雍城军营汇报,所有事务均由他自行掌握。”
“另外,赐予赵祁三千金,三千匹布,五百名婢女,一千名奴隶,并允许其私人武装扩充至两千五百人。”
群臣再次高呼:“大王英明!”
这份功劳之大,令人无法想象。
无论嬴政打算如何封赏赵祁,众人也无法反对,因为无论给他何种封赏,赵祁都当之无愧。即使是封他为上将军,他也完全配得上这个地位。这是赵祁依靠自己努力赢得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