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带领凡人反攻仙门,建立王朝! > 第27章 徐科升闻名市井 张二七自食其力

第27章 徐科升闻名市井 张二七自食其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徐科升在禹昌城内,找了家比较接近城门的客栈,这类客栈住价便宜,住宿条件也还凑合。

    对于赶考秀才,客栈需上报给城主府(城丞处),核实身份后便可以免除部分住宿费用。

    客栈老板惊讶于会有秀才会来自己这么一个简陋的客栈投宿。由于这是头一遭招待秀才,没什么经验,因此颇为客气,免费请他吃了一顿饭。徐科升自然是欣然接受,并且邀请老板,替他在隔壁酒店点了一瓶酒。

    按照禹州的风俗,提供饭食到客栈是不提供酒的,往往只泡有清茶。食客、住客倘若想喝酒,必须到隔壁(通常客栈与酒店相隔不远)的酒店买酒喝。同样的,“酒店”里也不提供饭食、住宿,只提供酒水。

    禹州人相当爱喝酒,真正的禹州人往往习惯不吃下酒菜,直接对着酒瓶吹。因此,每一家酒店的门口往往都蹲着几个红着脸蛋的老酒鬼,拿着一小瓶酒喜洋洋地对嘴灌。

    不久,徐科升便在这客栈出了名。有一个不摆架子、颇好接触的的秀才,在客栈二楼投宿。

    更有些人,大着胆子去叩响徐科升的门,希望他帮忙写几个字。徐科升并未拒绝,反倒是欣然接受。

    康朝的不少“读书人”,颇为重视自己的身份、地位。倘若是替人写字,其人必定得是显贵之人,再不也是“脱离愚俗”者。唯有最底层的穷酸书生,才会替人写字、抄书,勉强维生。

    像徐科升这样的秀才,看着出手也算比较阔绰(毕竟有赵显盛慷慨解囊在先),却愿意替任何人润笔写字,着实罕见。

    徐科升不知道,他这件事,已经传到了同在赶考的其他书生的耳朵里。

    这些书生,听说了这么一个“秀才”,颇为不齿。有人甚至愤然提笔,赋诗嘲讽徐科升,“罔顾人理”“与兔犬同伍”。徐科升在客栈里住了多日,从未有同为秀才的读书人邀请他去参与“诗会”、“书会”,可见其在所谓知识分子的圈子里,已经不受待见。

    其实,徐科升这一“反常”的行为,与他的出身有关:他的故乡极其贫困,从未出过秀才,本地乡绅也并无真才实学。中了秀才之后,根本没有文人前来祝贺、拜访,也没能及时融入文人的圈子,他与乡亲父老们,仍然打成一片。

    也正因为此,他的“文人气节”也没有那么高尚,在被越岭虎抢劫时假报身份、犹犹豫豫想过贿赂看守他的土匪等等经历,皆可反映他其实只算半个康朝的“文人”。可以说,他的“气节”只是由厚厚的几卷经书堆砌而成的。

    徐科升在客栈里闲着无聊,也无心整日读书诵经,平日里就坐在客栈一角,听各路食客东吹西扯。

    过了几天,他已经融入了这一气氛,得到了不少来自各地的见闻。

    先前进城的五个流民,某日傍晚也找来了。

    “徐大哥,我们在一处工坊找到了事做,”张二七(那个小伙)兴冲冲地闯进门,“有家工坊生意非常红火,也不嫌弃我们是生手。”

    在康朝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民营工坊是广泛存在的,民间也可以自办工坊、商窑等机构,朝廷的管理相对算是松弛。

    “你们主要干啥啊?”徐科升问道。

    “我负责劈木柴,还有搬水、加水。那工作间内真是高温,正烧着木炭的铁炉,一不小心挨上去,就得皱起一层皮。”

    原来五个人商量了一下,将这几日日结的一些散钱碎两筹集起来,一起到某间笔坊,替徐科升买了一支兼毫毛笔。

    他们是外行人,更不曾舞弄文墨,被卖家一顿忽悠,买到了一支劣品。

    徐科升接过毛笔,一捻管便知道他们上了当。他哈哈大笑,向周围期待的人们点点头,认真说道:“倒是支能用的笔,我很喜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