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老四咋穿咱的衣服 > 第54章 不可原谅之罪

第54章 不可原谅之罪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34;基于此,张璁投身于神秘的天地法则改革,首要目标便是遏制魔土融合的恶化,稳固农民与灵地的契约。&34;

    朱元璋喜形于色,此人果然颇具神通。

    洞察世间症结,又能寻得解决之道。

    “来人!”朱元璋低吼一声。

    “吾皇!”二虎应声而出。

    “速召回张璁,此人当委以重任!”如此人才,岂能闲置。

    锦衣卫旋即消失在原地。

    “张璁革新了灵脉选拔机制,订正考核法阵,提升了修行者的资质。”

    “然而,灵位有限,无数天才无法通过选拔踏入灵阶,空怀壮志。”

    “于是,张璁推行三途同修之策,改革用人之法。”

    “成效何如?”朱元璋急切询问。

    “张璁之变,重塑学府风气,强化教育阵法,考校淘汰,整顿学官,成效显著。”

    萧然续道:“地方官为了贿赂中枢,搜刮灵石,民众贫瘠,无奈之下唯有沦为贼寇。”

    “张璁坚信,治理国度,以爱护生灵为先,明君必严惩贪婪。”

    “贪腐之风源于中枢,中枢乃执政之根基,亦是最高统治的灵枢。”

    “中枢贪墨,则各部门与地方必毫无顾忌,无恶不作。”

    朱元璋对张璁的好感度再度攀升。

    “不错,此人确有作为,是个难得的人才!”朱元璋甚是满意。

    “他为首席谋臣,必能大展宏图。”萧然补上一句。

    尽管晋升之路带有几分机巧,但其能力无可挑剔。

    连续几人都出类拔萃,朱元璋和朱棣皆颇感意外。

    按理说,这个时代内部腐朽不堪。

    “此人入中枢,必能胜任。”朱元璋决定任命张璁进入中枢。

    预先透露未来,像张璁、杨慎这般一生清廉之人,必将重用。

    最悲催的是那些晚年才堕落的。

    此刻无辜与否,朱元璋不会理会,你晚年的恶行,此时便要承受制裁。

    萧然点头,深以为然。

    张璁在嘉靖初期,确有功绩。

    嘉靖初年,政局清明,至少收拾了明武宗朱厚照遗留的烂摊子。

    “国师,继续讲下去!”朱元璋打算让所有人知晓未来。

    “就从六部尚书开始吧!”萧然提议。

    “现在大明军力疲弱,先从兵部尚书说起!”朱元璋想知道兵部尚书的情况。

    “微臣在!”兵部尚书金献民出列。

    金献民神色紧张,显见心中忐忑。

    不知自己是否犯下不可原谅之罪。

    年岁已高,按照这个时代算,算是高龄了。

    “金献民,成化二十年甲辰科登科,授行人司行人。”

    “弘治初,被选为监察御史,巡按云南、顺天府,历任山东按察使司天津兵备副使、湖广按察使。”

    “正德年间,因刘瑾乱政受牵连入狱,贬为庶民。”

    “刘瑾伏诛后,复任贵州按察使。”

    “后晋升为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历任南京刑部尚书。”

    “明世宗即位,被召为左都御史,后晋升刑部尚书,再改任兵部尚书。”

    “大礼之争中,反对世宗尊生父为皇考,于左顺门前与众臣劝谏,后逝世。”

    此人并无突出事迹,但也未做恶劣之事。

    甚至可称为平凡普通的官员。

    朱元璋有些惊讶,此人竟也无法裁决。

    规规矩矩。

    “你站到那边去!”朱元璋挥挥手。

    金献民如获新生,站到杨慎身旁。

    朱元璋没想到连点三人皆可用。

    这个时期的官员素质实属不凡,相比之下,朱祁镇统治的正统与天顺两朝相差甚远。

    在朱祁镇的年代,朱元璋若降临,恐怕九族都将消亡。

    “户部尚书!”朱元璋想到掌管财政的部门。

    “微臣在!”秦金上前。

    萧然翻阅《明史》:

    “弘治六年登科,正德初晋升河南提学副使,后改任右参政。曾击退刘六部将赵鐩。”

    “正德九年,任湖广巡抚,平定桂阳瑶寨之乱。”

    “嘉靖初年,因反对大礼之争触怒帝意。”

    “嘉靖六年,自请归乡。后再度启用为南京兵部尚书。去世后追封少保,赐谥端敏。”

    此人身负功勋,算是个不错的官员。

    小贪小腐,史书应当未载。

    只要不过分,朱元璋不会深究。

    若严格追究,正统与天顺两朝的官员恐怕所剩无几。

    朱元璋摆手,“不错,你也出来吧!”

    秦金点头,擦去额头的汗珠,“感谢吾皇,国师!”

    “这时代的人才都不错啊!”朱元璋颇感意外

    &34;太初年间,嘉靖新政确有成效,一扫正德朝之颓势。&34;萧然沉声道。

    &34;王阳明是否在京都&34;朱元璋询问。

    &34;并未!&34;萧然翻开《明史》,&34;嘉靖元年,王阳明父王华仙逝,王守仁归乡守孝。嘉靖三年,他在稽山书院讲学此刻应仍在江浙之地!&34;

    杨慎连忙附和:&34;国师所言极是,王先师确实在江浙一带传道授业!&34;

    &34;二虎!速派使者!&34;朱元璋情绪高涨,&34;去请,切莫怠慢,听见了吗&34;

    此人乃大明之圣贤,朱元璋虽尚未领悟心学,却对王阳明的成就深感自豪,心中震撼无比。

    &34;遵命,太祖!&34;

    二虎望向朱宸,朱宸心照不宣,立即着手安排。

    &34;戚继光呢&34;朱元璋并未忘却此行目标——那位抗倭英雄。

    &34;时间不对,戚继光要到嘉靖七年才出生&34;

    萧然也未曾料到!

    他穿越嘉靖朝便是为了戚继光,如今发现来早了,戚继光尚未出世。

    朱元璋与朱棣对视一眼,皆是一脸无奈。

    &34;岂非白跑一趟&34;朱元璋问。

    &34;不至于,戚继光未出生,还有俞大猷在啊!&34;萧然回应。

    &34;俞大猷&34;朱元璋闻所未闻。

    萧然点头道:&34;俞大猷少年研习《周易》,承袭百户之职。&34;

    &34;嘉靖十四年,武举及第,被授予千户,镇守金门。&34;

    &34;经兵部尚书毛伯温举荐,任汀漳二州守备,击败海贼康老,封都指挥佥事,平定新兴、恩平叛乱。&34;

    &34;嘉靖二十八年,受右副都御史朱纨推举,任倭寇防御都指挥,平定安南范子义之乱,稳定海南局势。&34;

    &34;嘉靖三十一年,开始与倭寇交战,人称&39;俞龙&39;,与戚继光并称&39;俞龙戚虎&39;,扫荡多年为害倭寇。&34;

    朱元璋目光一亮,能与戚继光齐名,必定非凡。

    &34;战功赫赫,却屡遭弹劾,几度被免官。&34;

    &34;他创立兵车营,设计出以兵车对抗骑兵的战术,升任福建总兵官、后府佥书。&34;

    &34;万历七年,告老还乡,终老于家,享年七十七,追封左军都督,谥号武襄。&34;

    闻言俞大猷遭弹劾,朱元璋眼神骤冷,文武百官被他一眼看去,仿佛面对死亡。

    朱元璋对文官充满杀意,对杨慎、秦金等人却找不到杀戮理由,他们确无过错。

    但在朱元璋眼中,文官集团皆非善类。

    后期的武将集团命运悲惨,若非文官势力壮大,宦官也无法崛起。

    &34;二虎,去寻俞大猷!&34;戚继光无法带走,朱元璋认为俞大猷也是个好选择。

    二虎一脸茫然,只知姓名,无从寻找。

    萧然提笔写下地址:&34;依此寻找,应无问题。&34;

    此时俞大猷应在故乡,即便不在,派使者打听也能找到。

    &34;遵命,国师!&34;二虎接过萧然递来的纸条。

    萧然看出朱元璋略显疲惫。

    &34;翰林院侍读严嵩!&34;萧然提及。

    严嵩并未在文华殿,黄锦心思细腻,明白严嵩虽是翰林院侍读,被萧然点名必非寻常。

    黄锦连忙出声道:&34;宣,翰林院侍读严嵩!&34;

    众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但都知道此人要么是大功臣,要么是大奸臣。

    无人敢出声。

    朱元璋与朱棣气场强大,朱元璋显得从容不迫。

    此前几位官员已令朱元璋满意。

    第60章 朱元璋痛揍朱厚熜,奸臣严嵩!

    朱棣始终凝视着朱厚熜,吓得朱厚熜不轻。

    朱厚熜不明何故得罪了朱棣。

    很快,严嵩步入文华殿,见状疑惑不解。

    文武百官个个胆战心惊,严嵩意识到此地非比寻常。

    望见龙椅上的朱元璋,严嵩吓了一跳。

    此人并非朱厚熜,龙袍加身,甚是骇人。

    不止朱元璋,身旁的朱棣同样让人畏惧。

    严嵩有些手足无措,再瞧见颤抖的朱厚熜。

    他未多想,直接跪倒在地,媚态尽现。

    萧然还未开口,朱元璋见此便已不满,心中厌烦。

    作为皇帝,朱元璋并不喜欢这样的臣子,他心目中最完美的臣子如于谦、海瑞般,毫无瑕疵。

    朱元璋看一眼严嵩,便知此人非善类。

    朱元璋眯起眼看着严嵩。

    而朱棣朱棣根本没看严嵩,他的视线只在朱厚熜身上。

    黄锦连忙道:&34;这位是太祖高皇,太宗文皇,还有国师!&34;

    在无尽的宇宙中,严嵩心中涌动着震撼,无法相信眼前的一幕,但他并未迟疑片刻。

    那股威压,那份神韵,严嵩毫不怀疑其真实性。文武百官的反应更让他确信,这不是幻觉。

    如果不是先祖高皇与太宗文皇的庇佑,当今皇上朱厚熜断然不会如此。

    严嵩连忙跪下行礼:“微臣严嵩参见高皇,高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宗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够了!”朱元璋显得有些不耐。

    他看穿了严嵩的阿谀奉承,对这种人,朱元璋向来厌恶。

    严嵩立刻识趣地闭上了嘴。他看出朱元璋对自己的不满,那冷峻的目光昭示着不悦。

    朱元璋望向身旁的黄锦,黄锦立刻领会了他的意思。

    他开口解释:“高皇来自洪武十四年,太宗皇来自永乐二十二年”

    简短的话语揭示了朱元璋的意图。

    严嵩瞬间明白了他人为何会有那样的表情,看向萧然时,多了几分敬畏。

    若是此刻不慎触怒了这位高皇,只怕会落得个魂飞魄散的下场。严嵩不禁紧张起来。

    “国师,你说吧!”朱元璋也好奇,萧然为何突然点中此人。

    “严嵩!”

    “微臣在!”严嵩堆起满脸笑容,显得十分殷勤。

    这种人如同笑面虎,无论何时何地,对任何人都笑脸相迎。

    即使你不喜欢他,也无法挑出毛病。

    萧然翻阅着《明史》: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高中状元,历任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

    “嘉靖二十一年,六十三岁的他入阁,加封少傅兼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后改封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众人闻言大吃一惊,这小小的翰林院侍读,竟然能跻身内阁。

    所有人无不心生羡慕。

    杨慎同样羡慕,他知道若非朱元璋、萧然等人出现,自己将被贬至云南,直至老死。

    许多人误以为严嵩是张璁那样的人物,不少人产生了结交的念头。

    萧然看出了大家的想法,继续说道:

    “严嵩乃大明重臣,独揽朝政长达二十年之久。”

    此言一出,众人神色剧变。

    权臣,从来都不是什么好称呼。

    自古以来,权臣鲜有善终……诸葛亮除外。

    其余的权臣,即便生前无事,死后也会被清算。

    张居正、霍光便是鲜活的例子。

    听到掌权二十年,朱元璋的眼神变得凌厉,脸色也变得阴沉。

    严嵩起初还暗自窃喜,不料转眼间就成了权臣。

    “高皇,微臣冤枉,臣不敢啊!”严嵩连连磕头。

    “住口!!!”朱元璋怒吼一声。

    严嵩身体微颤,不敢再言语。

    萧然接着说:

    “严嵩为官专横,曲意逢迎,窃取权柄,贪图利益,大力排挤异己。”

    众人一听,都知道严嵩的命运已定。

    之前的羡慕,此刻化为了同情。

    在这个时空,严嵩只是个翰林院侍读,却未曾想,命运就此终结。

    朱元璋的目光恨不得将严嵩撕碎。

    “严嵩侵吞军粮,懈怠边防,揽权受贿,肆意腐败,加剧了社会矛盾。”

    严嵩瞪大了眼睛,惊恐万分。

    “狗东西!你好大的胆子!”朱元璋怒不可遏,抓起砚台砸向严嵩的脑袋。

    所有人难以置信地看着严嵩,又下意识地看向萧然,以及他手中的《明史》。

    想到大明的军粮,以及军队腐败,朱元璋心中怒火中烧。

    如今听闻严嵩私吞军粮,朱元璋更是气得七窍生烟。

    懈怠边防,乃是不可饶恕的死罪。

    这等于置大明安危于不顾。

    大明军队若无战力,边防必定无法保障。

    不仅是边境百姓,整个大明王朝都将面临威胁。

    朱元璋越想越气,起身走到严嵩身边,连踢几脚。

    打完,朱元璋指着朱厚熜斥责:“混账东西,这也是你的好事!你若有点作为,这狗东西怎敢如此放肆?”

    “混账东西!”朱元璋抬腿又踹了朱厚熜一脚。

    其余人也被朱元璋的怒火震慑,此刻他们明白,严嵩一族恐怕难逃一劫。

    依照洪武大帝的惯例,这必定是灭九族的下场。

    无人对此产生怀疑。

    “高皇,我”朱厚熜觉得自己无辜。

    此时的朱厚熜,也渴望大展宏图。

    大礼议事件不仅是事件本身,更关乎背后的权力博弈。

    “你给我闭嘴!”朱元璋指着朱厚熜,“你觉得咱冤枉你了?还是认为国师胡言乱语?”

    朱厚熜不敢反驳。

    “你的事待会儿再跟你算账!”朱元璋甩袖归位,坐回龙椅上。

    此刻,文武百官与朱厚熜都清楚,萧然之前不让朱厚熜登基并非戏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