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广阔的疆域
在洪武、永乐与仁宣的辉煌纪元,大明王朝沉浸于三大盛世之中,国力滔天,威震寰宇。
即使地方心存异志,亦难逃中枢的严密镇压。然而,当大明步入衰退之际,朝廷对边疆的控制力渐弱,羁縻政策的隐患逐渐显现。
明英宗时期,北方疆域出现动荡。瓦剌、女真两大族群日益强盛,显露对中原的觊觎之心。大明所册封的兀良哈三卫出于利益考量,悉数倒戈,转瞬成为敌人,加入了对抗大明的战局。从此,大明陷入了连年战乱。
面对外敌的步步紧逼,明军连连败退。即使明英宗朱祁镇遭俘、明代宗朱祁钰暂退敌军,到了成化年间,大明的军事力量仍被迫退出漠南,势力收缩至内陆核心地带,疆域大幅缩减。
大明的领土逐渐缩小,西北的新疆哈密等地,随着吐蕃势力的崛起,亦脱离了大明的版图。西南部,土司动乱,大明的统治根基摇摇欲坠。清朝崛起后,大明势力又自东北撤离。
最终,仅剩内陆的两京十三省,仍处于大明的统治之下。萧然讲述完毕,朱元璋沉默不语。
“难道我大明最终疆域竟不及洪武一朝?”朱元璋问。
“没错,最后几位皇帝的时期,确实无法与洪武一朝相提并论。”萧然答道。
“您是大明的荣光!”萧然感叹,“永乐时期的辉煌,大明无人能及,而仁宣之治时的疆域收缩太过严重。”
“不行,瞻基必须继续扩张!”朱元璋坚定地说,“即便不能超越老四,也不能让他的成果付诸东流!”
“我们瞧不上南宋偏安一隅,大明若与南宋相提并论,处境也好不了多少。”朱元璋不愿接受这一事实。
萧然取出一张地图,放在桌上。朱元璋、朱棣和朱标围了过来。
“这是清廷的地图?”朱元璋注意到图上巨大的“大清”字样。
“清朝鼎盛时期的疆域并非最大,但在地缘上近乎完美。”萧然的话语引发了朱棣和朱元璋的兴趣。
“汉唐疆域广阔,但有瑕疵,唯有这样的版图才是最好的。”朱元璋与朱棣的眼神炽热起来。
“胖虎,快跟咱讲讲!”朱元璋找到了新的追求。
“清朝的疆域版图是历史上的极致,与周围一系列崇山峻岭完美重合,天然的地理屏障构成无懈可击的边界。”他描绘着,“从东北的库页岛,跨越海峡,沿着外兴安岭、唐努山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西部,直至漫长的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西部、高黎贡山,最后回到南海之滨。”
相较唐代版图虽广阔,西部边界却不够完美,已越过天然山脉屏障,且邻近国家多为附庸。尽管设立了都护府,但控制力有限,唐朝中后期的动荡便是明证。加上吐蕃尚未并入,如巨石般压在后腰,失去青藏高原的天然屏障,东北大部分地区也未能纳入版图,缺乏东北方向的天然屏障。
“老大,把这地图画下来,告诉小四,按这张图去征战。”朱元璋看向朱标,“我们不要更多,只要这些,少了,就抽他。”
“不对不对!”朱元璋拿起地图,“不止洪武一朝,其他区域也要按这个来。”
朱元璋愈发激动,“如此,大明疆域方能媲美汉唐!”
追求的,正是极致!
朱元璋放下地图,“老大,小四,你们怎么看?”
“爹,我想打,但现在打不动了。”永乐大帝朱棣无奈表示。
“儿也希望大明疆域越广越好,但现在大明国力无法支撑如此广阔的疆域。”朱标并未盲目应允。
“老大说得有理。”朱元璋看向萧然,“胖虎,清廷为何能做到这点?”
身为帝王,朱元璋深知维系疆域之艰难。若非难事,朱瞻基与朱高炽也不会轻易放弃。
“清廷之后,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从外界引入华夏,生产力大幅提升。”萧然解释,“另外,清廷皇权达到巅峰,皇帝不受文武百官制约,一切由皇帝说了算。”
朱标震惊不已,“皇帝不受文武百官制约了?”
大明之中,唯有洪武大帝朱元璋堪称半个,另一半则尚在争议之中。永乐大帝朱棣并非全然不受牵制,北伐之事还需与朱高炽和内阁商议。而朱元璋,的确是一言九鼎。
“你说过大明武勋集团衰落后,是宦官与文官的争斗,那清廷呢?”朱元璋问道。
&34;在魔境时代,文臣与侍卫都无法左右帝王之意,唯有帝王掌控一切!”萧然道:“魔皇的威权高度集中,能统筹调配资源,守护这片无垠的领地。”
魔清王朝是历史上魔皇威权最为强大的时期,臣子以自称魔仆为荣耀,别嫌这称呼低微,实则唯有魔族血脉者才有资格自称如此。
所谓一语定乾坤,在两千年的帝制历史中,仅魔清王朝的帝王真正实现了此境。
政界便是权力的平衡之术,魔清的帝王犹如秤砣,微动之间便足以压制庞大的文臣集团。
而魔明王朝的帝王则像天平的一端,为避免被文臣集团颠覆,只能借助侍卫势力作为平衡之物。
魔明中期,文臣集团结党渐成政界的主流形态,甚至演变为政坛的毒瘤。
自魔武宗朱厚照起,皇权与文臣集团的斗争愈演愈烈,帝王不得不祭出最野蛮的廷刑、株连大案等手段,依旧难以阻挡汹涌的反攻。
魔历帝疲于应对,干脆避朝以示抗争,魔帧帝更是狼狈不堪,临终前愤然道:吾非亡国之君,尔等皆亡国之臣。
在皇权遭受严峻挑战之时,唯有培养第三股力量来牵制文臣集团,侍卫作为魔皇权势的附属,自然成为首选。
“为何如此?”朱棣感到好奇。
朱元璋时期,文臣也有武勋集团相对抗。
土木堡之变摧毁了五军都督府,才迫使侍卫集团崛起。
魔汉时期有外戚专权与侍卫乱政,魔唐有侍卫独揽大权与藩镇割据,魔明则有文臣集团与侍卫势力相互抗衡。
三朝以其独特的政界特色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魔汉、魔唐、魔明三朝的魔皇,在其他政力的威胁与挑战下,采取的对抗方式各不相同。
朱元璋也好奇,魔清为何侍卫与文臣都无法左右魔皇了。
在朱元璋废除宰相之前,魔皇权还需与相权角逐。
“胖虎,快讲!”朱元璋催促。
若可能,朱元璋也想让朱家魔皇如是。
侍卫的出现是无奈之举。
许多侍卫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不过是个祸患。
萧然点头道:“魔清与众不同,魔族皇室的政界基础分两部分,除了魔汉文臣集团,还有魔清贵族集团,且魔清贵族集团的政界地位明显高于魔汉文臣集团。”
“在这种情况下,魔汉文臣集团在政界中的影响力大大削弱,而魔皇权则巧妙利用两股势力的矛盾,游刃有余地操纵其中。”
“所以,魔清的政界根本未给侍卫集团留下生存空间。”
朱标稍加思考,“国师,仅凭这点,恐怕还不足以使魔皇权不受制约吧?”
朱元璋和朱棣也认为这点不足。
“魔清还有一机构,名为军机处,表面看来,魔明的内阁与魔清的军机处相似,都是朝政的决策核心,但其实两者本质有别。”
“军机处!”朱元璋低声自语。
“魔明的内阁是连接朝内外的枢纽,所有奏章都交由内阁处理,由内阁成员制定决策,呈报魔皇批准,再由内阁监督朝外执行。”
“因此,魔明的内阁既是信息中心,又是决策中心,更是执行主体。”
萧然看向朱棣、朱标等人,“是这样吧?”
如今内阁的运作流程,朱元璋和朱标都了解了。
朱棣更为熟稔。
几人均点头赞同,“是!”
“魔清的军机处其实是个虚拟中心,军机大臣没有固定办公场所,更无官署随员,由魔皇钦点官员担任,任期不定、人数不定、职责不明。”
“军机处实际上只有魔皇是永恒不变的——真正的决策顾问与秘书,类似魔汉武帝时期的内廷官员。”
“魔清官员的奏章不交外朝,而是直达军机处,还开创了密奏制度,允许部分官员直接与魔皇私下沟通。”
“故此,魔清的魔皇对于朝政信息的掌握速度和深度,远超军机大臣们。”
朱标思索片刻,“难道这意味着,魔清的魔皇在某种意义上还兼职了宰相的职责?”
萧然赞同地点点头,“没错,正是如此,所以魔清魔皇的工作量相当繁重。”
魔明的魔皇过得十分惬意,只需在报告上批注,不必全程参与决策。
也因此,他们不知许多事情的始末,容易被蒙蔽。
正因为如此,他们必须依赖侍卫作为他们的第三只眼、第三双手、第二副智囊。
魔清的魔皇在勤政上堪称楷模,非他们天生喜好辛劳,而是魔清的决策模式决定了他们无法有太多闲暇时光。
“帝制时期的魔皇权,如同一个人的成长历程,经历了从不成熟到成熟,从脆弱到巩固,再到独立,最后至独裁的过程。”
&34;皇权乃在修炼宗族间的纷争中,逐渐臻至巅峰,在其威压下,朝廷格局由三公九卿转为三省六部之制。&34;
&34;外廷宰辅制度化为群相共治,决策中枢自内廷内阁演变为天机阁。&34;
&34;此等变革非单纯名义更迭,实为皇权对修炼宗族集团的制度性制衡之举。&34;
朱标朱元璋深以为然,微微颔首。
朱元璋与朱标皆为这领域的佼佼者。
在帝王统治的社会构架中,帝王乃唯一享有神赐特权者,为天地家国的象征核心。
其独特地位赋予了皇权无可匹敌的持续性优势。
然而与其抗衡的修炼宗族,却屡遭皇权重创,历史洪流中几度凋零。
&34;太监势力实为权宜之计,他们无法独立于皇权之外,而是皇权需用时释放的凶猛猎犬。&34;
&34;不过,物极必反,一旦皇权登峰造极,其衰弱亦成定局!&34;
朱标与朱元璋开始沉思天机阁的可能性。
这个能让帝王独掌大权的神秘机构。
土木堡事变前的大明,内廷内阁已相当完善。
但事变之后,内阁之力日薄西山,文臣势力膨胀。
帝王受困,唯有借助太监以抗衡。
此刻若有天机阁,帝王手中的力量将增强,诸多难题自会迎刃而解。
朱元璋拿起一张满清疆域图,&34;如今高产作物已为我所用,问题在于帝王权柄分散,难以兼顾广袤领土的治理。&34;
&34;父皇,勿急,此事需徐徐图之,天机阁于满清可行,但大明未必适应!&34;朱标安抚着朱元璋。
满清乃异族入主中原,与大明的本质差异不容忽视。
&34;确乎如此,眼下土豆、红薯尚未普及,待高产作物普及,国力强盛,方可拓土开疆。&34;朱棣也发表见解。
&34;大哥,洪武时期的三大营需加速整备,待国库充盈,便全力以赴。&34;朱元璋指着地图,&34;洪武时代,我们必须将这片疆域纳入版图。&34;
身为雄心壮志的一代君王,怎能抗拒华夏完备疆域的诱惑。
&34;兵器方面,应提升改良计划,运用现代武备,事半功倍。&34;萧然提出兵器改革的意见。
&34;此建议甚佳!&34;朱元璋对此表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