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老四咋穿咱的衣服 > 第43章 无视朱启镇

第43章 无视朱启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太祖朱元璋按住额头,无奈之色溢于言表,朱祁镇竟卑劣至此。

    他也未曾料到石亨竟狂妄至极,令人心悸。

    “该死的东西!”朱元璋指向石亨,“打,留他一命,狠狠打!”

    几个锦衣卫再次冲上前,对石亨拳脚相加。

    “石亨曾向朝廷申诉,请求为祖先立碑。工部要求石亨请旨,由地方官府建造,翰林院撰写碑文。但朱祁镇认为,自永乐年间以来,朝廷未有过为功臣祖宗立碑的先例,让他自行立碑。”

    这种请求让朱元璋越发愤怒。

    他对朱祁镇的失望也与日俱增。

    “你这废物,简直无可救药!”朱元璋指着朱祁镇。

    不说洪武年间朱元璋的雷霆手段,令文臣武将胆寒,血溅三尺。

    永乐大帝朱棣同样杀伐决断。

    朱高炽虽仁厚,但也不至于受人摆布,他是个有政治智慧的人。

    他不必杀戮,也能牢牢掌控朝政。

    朱高炽不嗜杀,手腕更为高超。

    朱瞻基也是如此,继承了朱棣与朱高炽的优点。

    就连朱允炆,也没受过大臣欺辱,而到了朱祁镇这里,朱元璋实在难以接受。

    “天顺二年三月,石亨亲信、兵部尚书陈汝言贪污之罪败露。其家中财富之多让陛下震惊。朱祁镇下令将赃物陈列于宫殿廊庑之下,召石亨等人验看。”

    “至此,朱祁镇才开始后知后觉地提防石亨。”

    “直至天顺四年,石亨因谋反被下诏狱,死于牢中。”

    朱元璋摆手,“罢了!”

    锦衣卫退下,石亨满身伤痕,蜷缩一旁。

    “石亨,罪大恶极,先剥皮,再凌迟处死,诛灭九族!”朱元璋挥挥手,不愿再见石亨。

    朱高燧一挥手,锦衣卫将石亨拖走。

    朱元璋越想越怒,前面几位朱家皇帝一个比一个强,朱祁镇二次复辟仍是如此。

    朱元璋坐回龙椅,朱瞻基端来一杯茶,“太祖父!”

    朱元璋品一口茶,问:“国师,天顺一朝除了石亨,最大的奸臣是谁?”

    萧然指向不远处的曹吉祥,“此人曾是王振党羽,侥幸逃脱一劫,如今的影响力不亚于王振。”

    朱元璋指着曹吉祥,“高燧,打!”

    “太祖饶命!太祖饶命,奴才不敢了!”

    “国师!”朱元璋喊道。

    萧然查证:“曹吉祥是王振之后,大明第二个权倾朝野的太监。”

    “因策划南宫复辟有功,获赠大量田庄,并协助管理京营军务。”

    “其嗣子曹钦晋升为都督同知,后封昭武伯。曹吉祥的侄子曹铉、曹铎、曹等被任命为锦衣卫世袭指挥佥事,逐渐晋升为都督。”

    “门下宾客冒功当官的多达数百上千人,朝中官员也有依附曹吉祥,希望能借此晋升。”

    朱元璋深深吸了口气,有了石亨还不够,又出了个曹吉祥。

    “曹吉祥与石亨一样,朱祁镇对他言听计从,说什么都答应。”

    “门达和给事中王铉分别上书朱祁镇,称都御史耿九畴依附首辅徐有贞和大学士李贤,指使御史诬陷石亨。”

    “曹吉祥趁机在朱祁镇面前跪奏:微臣九死一生,冒死迎陛下复位,内阁大臣定要置我们于死地!”

    “说时涕泪俱下,伏地痛哭不起。”

    “陛下立场又转变,依旧信任石亨与曹吉祥,将徐有贞和李贤贬职,其御史也被夺职戍边。”

    “该死!蠢货!”朱元璋手中的茶杯飞掷而出,直击朱祁镇。

    好人的劝告他一句也听不进去。

    石亨、曹吉祥说什么,朱祁镇都照听。

    朱高燧阻止了锦衣卫,曹吉祥是太监,没有石亨那样的武将体质。

    可别打死。

    “曹吉祥与石亨一样,后期权势膨胀,也有谋反之念。”

    “石亨、石彪死后,曹家开始生事。”

    朱元璋摆手,“凌迟处死,灭九族!”

    曹吉祥此刻已无法开口。

    “徐有贞呢?”朱元璋可忘不了这个杀害于谦的罪魁祸首之一。

    “徐有贞在朱祁镇复辟后成为内阁首辅,但与石亨、曹吉祥不合。”

    “被石亨、曹吉祥联手诬陷,流放至云南。”

    “他还活着吗?”听说是流放,朱元璋不确定是否存活。

    许多人还没到目的地就已丧命。

    流放之地环境恶劣。

    “此人尚有十几年寿命,不急!”

    复辟后的徐有贞遭受重压,未做大事便被流放。然而朱元璋不会放过他。

    不为别的,只为于谦。

    “传旨,徐有贞残害忠良,贪污受贿,凌迟处死,灭九族!”

    与于谦之死有关者,朱元璋绝不宽容

    &34;逆门之变者,皆受万剑割体之刑,灭九族!&34;朱玄煌一言,万魂顷刻陨落。

    &34;英公大人!&34;萧然适时提醒。

    &34;英公一系,免罪。&34;朱玄煌补言。

    &34;遵旨,始皇!&34;锦衣卫退去,朝廷之上,数人被摄走。

    叛变之人无处遁形,皆加封高位,留名史册。

    &34;投靠石亨、曹吉曜这两个叛逆,自行退出,否则,万剑凌迟,灭九族!&34;

    朱玄煌寒光扫过文武百官,无人能逃石亨曹吉曜的清算。

    半数之人陆续站出。

    朱玄煌怒起,踹向朱启镇,未曾见过如此昏庸的皇者。

    &34;还有遗漏吗?速速现身!&34;朱玄煌望向百官。

    又有几人走出。

    朱玄煌挥袖,&34;五马分尸,灭三族!&34;

    &34;始皇,饶命……&34;

    &34;住口!&34;朱玄煌怒喝,&34;再求,灭九族!&34;

    &34;尔等狗辈!依附石亨曹吉曜,他们是反贼,你们意欲何为?&34;

    朱玄煌挥手,&34;押下!&34;

    无数人头落地。

    &34;高燧,宫中,但凡与石亨、曹吉曜勾结者,皆车裂,灭三族!&34;

    &34;遵旨,始皇!&34;

    天顺朝与正统朝不分伯仲,朝廷景象惨不忍睹。

    孙氏闻讯,也踏入奉天殿,不知为何朱玄煌与朱棣先至。

    &34;参见始皇!&34;

    朱玄煌瞥了孙氏一眼,神色未变。

    孙氏与朱玄煌熟识,他对其并无好感,对待孙氏如朱启镇一般。

    清除石亨曹吉曜党羽后,朱启镇与孙氏难逃一劫。

    正统与景泰两朝,已各死一次,但朱玄煌仍恨意滔天。

    &34;祁钰、于谦皆是大明支柱,他们的努力,才换得大明复兴之机。&34;

    朱玄煌目光转向朱启镇与孙氏。

    &34;你这孽障,干了何事?&34;朱玄煌又踹了朱启镇一脚,&34;你还杀了于谦,若有他在,朝廷岂会如此动荡?&34;

    &34;景泰朝政清明,任贤举能,到你这蠢物,竟用曹吉曜、石亨,朝廷乌烟瘴气。&34;

    &34;奸佞当道,百姓苦不堪言。&34;

    &34;你有何颜面复辟!&34;

    &34;他们数年的努力,全被你这孽障毁于一旦!&34;

    &34;土木堡一役,大明根基动摇,险些覆国。&34;

    &34;复辟后依旧腐败,你第二次将大明推向深渊!&34;

    朱启镇两度为皇,皆给大明带来重创,朱玄煌怒不可遏。

    &34;你还有颜面坐龙椅!&34;

    &34;丢人现眼!&34;

    &34;你还为王振立庙,称颂其忠臣之名!&34;

    提及此事,朱玄煌拳脚并施。

    愤怒更甚。

    &34;王振是忠臣,你眼瞎!乱国之贼,权倾天下还敢称忠!&34;

    &34;土木堡之乱的罪魁,你竟建庙祭祀。&34;

    &34;祸乱朝纲的奸贼,你竟颂扬!&34;

    &34;你这畜生,究竟想干什么?&34;

    &34;因你,大明昔日荣光不再!&34;

    &34;因你,大明蒙受屈辱!&34;

    &34;朱家颜面,都被你丢尽了!&34;

    朱玄煌边骂边踢。

    朱启镇下旨为王振平反,以香木塑像,祭奠招魂。

    &34;还为也先立庙!&34;

    &34;你可知道,他是大明之敌!&34;

    &34;你可知道,多少百姓因他丧命!&34;

    被俘称天子,杀于谦,立王振与也先之庙,桩桩件件,皆是不可饶恕之罪。

    如今,尽数落在朱启镇身上。

    朱启镇的能力,比朱启钰相差甚远。

    夺门之变,朱启钰明白顺势而为。

    于谦也不阻拦。

    朱启镇却视而不见,一味重用石亨、曹吉曜。

    普通人不明就里还可谅解,但身为皇帝,连这点政治觉悟都没有,实乃失败。

    夺门之变,不过是投机者的多余之举,完全不必。

    朱启镇竟滥赏加官,遂有石亨、曹吉曜再次扰乱朝纲。

    百姓敢怒不敢言,石亨甚至无视朱启镇。

    他竟然容忍了!

    复辟仅八载,曹吉曜与石亨死时已是天顺四年。

    整整八年,大明被这两个奸贼祸害四年,致使后四年未能恢复。

    朱启钰与于谦的努力,被他一手摧毁,只留下朱建深收拾残局。

    虽后期朱启镇似有悔过之意,但能力实在堪忧。

    朱启镇在位前后二十二载,毫无功绩,唯有负面影响。

    唯一值得称道的,便是废除了殉葬制度……

    在太虚界的一次纷争中,朱祈钰的皇后以魂祭护佑朱见深的储君之位,此女曾是帝国的砥柱。

    朝廷内外皆对此愤慨不已。无论随后的魔侍掌控朝纲,或是文臣与帝对抗,又或是天策军的疲敝无力,这一切纷扰,皆源于另一位帝王——明英宗朱祈镇。

    朱元璋与朱棣等先帝们皆对朱祈镇的思维困惑不解。

    朱元璋怒不可遏:“废朱祈镇帝位,贬为庶民,族谱除名!”

    朱祈镇与孙氏闻言,恐惧如寒霜降临。

    这惩罚太过严苛,古人视认祖归宗重于生命,何况他乃帝王之身。

    “你对大明之罪,死不足赎!赐死!”朱元璋挥袖,“带下去!”

    “陛下……不要……”朱祈镇恐惧至极。

    朱元璋瞥向孙氏:“他如此,你亦难辞其咎,你做了何等错事!”

    “陛下……”

    朱元璋挥手制止孙氏:“大明走到如今,你母子才是祸首,你死不足惜!”

    “孙氏废去皇太后之位,贬为庶民,赐死!”

    “孙家,满门抄斩!”

    朱元璋的每一道命令都指向孙氏一族。

    “陛下,那帝位何人承继?”大臣望向朱元璋。

    朱元璋目光投向朱高燧:“赵王朱高燧!”

    众人转视朱高燧,既已接纳朱元璋与朱棣,接受朱高燧亦理所当然。其余人不敢异议。

    朱元璋与朱棣在此,谁敢违逆?

    “李贤、王翱,你们辅佐新帝,细节自行商议。”朱元璋起身,他此行只为肃清奸佞。

    朱祈镇在位时,放任石亨、曹吉祥等宵小作乱,实乃大明之害。此刻,是时候止损!

    朱高燧并不愿即位,但朱元璋发话,他无法拒绝。此刻反对,便是拂朱元璋颜面。

    朱瞻基留下协助处理朝廷事宜,因朱元璋先前杀伐过重,天顺朝文武官员已有三分之二被清洗。

    许多人曾依附曹吉祥一党,清除这批人,朝堂便少了诸多纷争。

    萧然与朱元璋、朱棣一同离开凌霄宝殿,余下事务不再过问。

    “胖虎,看样子高燧并不想成为帝王。”朱元璋看出端倪。

    “确实。”萧然点头。

    朱棣也心知肚明。

    “目前有两个合适人选,祁钰和朱见深。”朱元璋心中已有打算。

    正统年间京师守卫战由朱元璋与朱瞻基协力完成,而朱祁钰未能力挽狂澜。或许,他更适合在天顺朝成长。

    朱见深亦同。

    “让老三先试试,稳住局面,若不愿,便让祁钰和朱见深接手。”朱棣建议。

    “胖虎,朱见深如何?”朱元璋问。

    “评价尚可,他收拾了朱祈镇留下的烂摊子,除了一些特殊的兴趣,还算是一位不错的帝王。”

    “特殊兴趣?”朱元璋忙追问。

    “这个兴趣对治理国家影响不大,他本身是有能力的。”萧然道:“肯定比朱祈镇强。”

    “朱祈镇,浑小子,难道他就没有丝毫功绩?”朱元璋质询。

    “功绩自然是有的,让我想想……朱祈镇的贡献……”

    萧然陷入沉思。然而想起朱祈镇,脑海里浮现的却是土木堡的战争噩梦,瓦剌的异国学徒,还有那位敲门的天子。

    这些似乎与功绩相去甚远。

    “朱祈镇的功绩……”萧然冥思苦想。

    “朱祈镇究竟有何功绩?”萧然看向朱棣与朱元璋。

    朱元璋和朱棣都无言以对。

    朱元璋不满道:“不提了,这小子真没干过一件人事,把大明祸害成这样。”

    “对了!”萧然一拍手,“倒有一项不错的评价。”

    朱元璋喜形于色:“快讲!”

    “他废止了殉葬旧制,很多人认为这是他最大的贡献。”

    “这也算贡献?”朱棣哑然。

    这并不需要多大努力,身为帝王废除它并不困难,无人会阻挠。

    “这种也算功绩,你直接说没有就好了。”朱元璋摆手。

    “对了,殉葬制度原本已被废除,是你这位大姨夫恢复的。”萧然笑道:“朱祈镇还得感谢你,否则他唯一的亮点也没了。”

    朱元璋略作思考:“小子,你似乎在拐弯抹角地骂我!”

    “没有啊,大姨父,你别乱想。”

    朱元璋懒得计较,已习惯萧然的直言不讳。

    “不提这浑小子了,说说朱见深,此人究竟如何。”好不容易处理完朱祈镇的事宜。

    “朱见深初登基,便恢复了朱祁钰的帝王尊号,平反了于谦的冤案。”

    朱元璋打断萧然,问道:“祁钰曾废过他的太子之位,朱见深对此没有怨恨?”

    &34;朱见深对此却显露出超凡的豁达,左庶子黎淳重提景泰皇朝时废弃太子的旧事,他淡然回应,‘景泰年间的恩怨已随风逝,朕心中无碍,此事非尔等臣工所宜论及。’&34;

    朱棣微微颔首,“确是帝王胸怀,能容天地。”

    &34;萧然接着阐述,‘以贤臣商辂等辅国施政,减免赋税,轻刑慎狱,世间繁荣渐现生机。’&34;

    朱元璋与朱棣相视而笑,这样的举措值得嘉许。

    &34;然而明宪宗在位时,无视吏部,避开选拔与廷议,径自委任官员,此谓之‘传奉官’一制。”

    &34;成化十三年,他在东厂之外增设了西厂,重用内侍汪直,权势滔天。”

    &34;朱见深对万贵妃宠爱有加,宫廷内外,宦官行事皆需揣摩万贵妃之意,唯其眼色是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