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老四咋穿咱的衣服 > 第24章 十万雄师

第24章 十万雄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34;三位阁下,你们有何建议呢?&34;

    &34;此刻,朕该如何应对呢?&34;

    黄子澄、齐泰与众人皆惶恐不安,因为朱棣已率天靖之师降临,前景堪忧。

    &34;陛下,让魏国公出征吧!尚有十万雄师可供调遣。&34;齐泰提议。

    &34;齐阁下难道不怕再给四叔送去十万将士吗?&34;朱允炆反问。

    齐泰略显迟疑,&34;陛下,您若御驾亲征,届时便不必担忧魏国公了。&34;

    &34;不可行!&34;黄子澄和方孝孺异口同声反对。

    &34;陛下,微臣以为魏国公确有军事才能&34;齐泰试图解释。

    朱允炆亲征,实为防范徐辉祖临阵叛变。

    &34;不可!此刻陛下不宜涉险。&34;方孝孺急切地说。

    黄子澄随即附议,&34;眼下虽棘手,但还不至于此。&34;

    方孝孺点头赞同,&34;是,燕军后勤匮乏,唯有持久对抗,他们终会自乱阵脚。&34;

    &34;如此前提下,的确能抵挡一阵!&34;朱允炆虽不通军事,亦不会轻易亲征。

    他对自身状况心知肚明。

    &34;陛下,燕军南下必经山东。&34;黄子澄指出。

    &34;黄阁下有何高见?&34;朱允炆思绪纷飞,内心焦虑。

    &34;陛下,铁铉驻守山东,精通军事,先帝高皇帝曾赞其才智过人,赐号鼎石,言其为人干练、精明、忠勇、机敏。&34;

    朱允炆闻言,忆起此人。

    &34;命盛庸为平燕大将军,领兵北上,与铁铉共同抵御燕军,务必阻止他们踏入山东一步。&34;

    若燕军南下,朱允炆将难以招架。

    &34;是,陛下!&34;

    魏国公徐辉祖仍未能受重用。

    &34;另外,查明耿炳文与李景隆为何不战而降。&34;朱允炆对此百思不得其解,&34;四叔究竟施展了何等神通。&34;

    朱允炆绞尽脑汁也无法想通。

    如今的耿炳文和李景隆,仿佛潜伏的内奸,率军向敌方投降。

    &34;是,陛下!&34;

    朱允炆起身,&34;三位阁下先退下吧!&34;

    &34;是,陛下,臣等告退!&34;

    三人行礼离去。

    朱允炆离开书房,正欲休息,遇见了吕氏,当今皇太后。

    &34;母后!&34;朱允炆微微施礼。

    吕氏面露不悦。

    &34;我听说你当着文武百官下令,不得伤害燕王,莫要背负弑叔之名?&34;

    &34;是!&34;朱允炆坦然承认。

    &34;是吗?&34;吕氏震惊,&34;允炆,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他已起兵叛乱,你还给他留余地,现在天下人皆知,你这皇帝妇人之仁。&34;

    &34;母后,妇人之仁也是仁,儿子身为天子,应有包容天下之心,即便四叔叛乱,儿子也希望给他留一线生机。&34;

    朱允炆话题一转,&34;再说,四叔好身先士卒,亲上战场,刀剑无情,万一有意外,儿子也无能为力,不愿背负弑叔之名。&34;

    吕氏望了望朱允炆,点头不再言语,这是她期待的回答。

    数日后,铁铉收到了朝廷八百里加急的旨意,不惜一切代价阻挡燕军南下。

    援军盛庸已率部出发,正在路上。

    铁铉不敢怠慢,此刻除极少数人,无人知晓朱元璋等人的存在。

    耿炳文与李景隆的不战而降成为谜团,别说朱允炆,旁人也难以理解。

    &34;大人,是否与燕军有关?&34;张远问道。

    铁铉收起圣旨,&34;陛下命我统摄山东兵马及所有可用力量,阻挡燕军南下。&34;

    &34;那是六十万大军,我们目前最多只有五万,如何抵挡?&34;张远道,&34;燕王非寻常藩王。&34;

    &34;尽量拖延时间,不惜一切代价,朝廷需时间从他处调兵遣将。&34;铁铉明白当前形势。

    &34;耿炳文与李景隆之事颇为古怪,大人须多加小心。&34;

    铁铉点头,&34;此前未知,如今或许有机会一探究竟。&34;

    &34;此事透着诡异,恐怕不易对付。&34;

    &34;我会谨慎应对,立刻调集兵马,燕军离济南不远了。&34;铁铉开始行动。

    &34;是,大人!&34;

    铁铉深知此行艰巨,但他无所畏惧,必要时,他愿为国捐躯。

    朱棣瞥见一位身披黑袍的僧人,心中涌起熟悉感。

    萧然也注意到了此人。

    &34;燕王府的僧人,黑衣宰相姚广孝!&34;萧然联想到此人。

    &34;小兔崽子,你看,去不去?&34;朱棣问道。

    &34;去吧!&34;

    另一边,姚广孝骑马随队前行。

    &34;老家伙!&34;朱棣喊了一声。

    姚广孝望去,微笑道,&34;阿弥陀佛,老衲还以为陛下忘了老衲呢!&34;

    &34;你这老家伙!&34;朱棣看到姚广孝倍感亲切。

    &34;国师!&34;姚广孝看向萧然,双手合十。

    &34;大师好!&34;萧然笑道。

    &34;未曾想会有这般奇遇,见到未来之人。&34;姚广孝说。

    &34;老头子差点忘了这位故人。&34;朱棣想起初识之时,&34;我还记得你曾与刘伯温先生说,我不是大明的长城,就是大明的灾星。&34;

    姚广孝笑道:&34;老衲看人一向准确。&34;

    &34;你离开后,老头子许久未寻到谈心之人。&34;

    姚广孝笑了,&34;显然,现在有了!&34;

    姚广孝看向萧然。

    &34;这是意外之喜&34;

    明明来自不同的世界,却似旧识。

    姚广孝是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也是功臣。他不仅为朱棣出谋划策,还辅佐朱高炽监国。

    靖难之役中,他协助朱高炽守卫北平。成功后,朱棣开启征战生涯,大部分时间,姚广孝陪伴朱高炽监国。

    他还教导朱瞻基,对朱棣祖孙三人影响深远。

    算是朱棣祖孙三人的贵人。

    伊蒙德点点头,“塞尔温和哈夫尔知道的秘闻多,多向他们请教对你没坏处。”

    “父亲,孩儿谨记在心!”

    “库瑞芬的性格有瑕疵,此人不宜委以重任。”伊蒙德说道:“可以给予高位厚禄,但领军作战之事切勿交给他。”

    “父亲,是不是发生了变故?”

    “在永恒之年七载,库瑞芬领兵北征兽人部落,领千余精兵前锋,因轻敌深入,终与瓦伦汀、赫瑞安一同被俘遇害,其麾下一千勇士壮烈捐躯。”

    乔文·伊蒙德微微颔首,“孩儿记住了。”

    “这些都是塞尔温和哈夫尔所言,世事虽变,人的缺陷却依旧存在。这次幸免,下次未必能幸免于难。”

    “父亲,我能看出你对约翰·亚瑟的态度与众不同,他如何?”

    “在动荡之役中,他为了救你英勇牺牲,是那次战役的大功臣。”

    乔文·伊蒙德心中触动,不禁回头望向身后的约翰·亚瑟。

    “我记得他的儿子是约翰·弗雷德里克,没错吧?”

    “是的,父亲,历史上的约翰·弗雷德里克也已逝去?”乔文·伊蒙德确认道。

    “不,约翰·弗雷德里克继承了约翰·亚瑟的爵位,直至光辉一朝,那是杰森的儿子。”

    伊蒙德想起朱利安的复杂表情,“出了个不肖子孙,差点让光明国度的江山社稷倾覆,约翰·弗雷德里克也因一次意外战死,据说是在古稀之年。”

    乔文·伊蒙德默默记下,张家父子均是大才,且忠诚无比,日后定当重用。

    “张家世代效忠光明国度,直到其灭亡。”

    乔文·伊蒙德点头示意明白。

    伊蒙德接着说:“米娅的身体你必须留意,按常理,在永恒之年五年,她和大哥的身体都需格外照顾。若再出状况,我可不会饶恕你!”

    “父亲,孩儿记住了!”

    “高炽的正妻米拉也对光明国度有所贡献”

    数日后,大军抵达了法尔孔城。

    艾克斯顿率领五万大军,桑格的十万雄师也赶到。

    他们计划凭借十五万大军阻挡燕军挺进法尔科尼亚。

    一样的战术,伊蒙德屡试不爽,毫不紧张。

    艾克斯顿和桑格立于法尔孔城墙之上,望着六十万大军,心头忧虑。

    六十万大军的阵容令人震慑。

    燕王乔文·伊蒙德的军事才能同样高超。

    加之先前耿冰文和李景龙的诡异投降,也让众人担忧。

    “阿斯托尔,不对劲!”桑格指向大军。

    “确实,燕军并非准备攻城,毫无攻城之意。”艾克斯顿也察觉到了异样。

    燕军似乎只是路过,没有战斗的意图。

    “奇怪了,他们在玩什么把戏?”桑格不敢掉以轻心,但百思不得其解。

    “难道燕王殿下有何神通?”艾克斯顿看着大军停下。

    “有人来了,领头的似乎是燕王殿下。”

    艾克斯顿看到来人,认出那是乔文·伊蒙德。

    “他们想做什么,几个人来挑战吗?”

    “好熟悉,好像在哪里见过!”艾克斯顿注意到乔文·伊蒙德身后的几个人,其中一人特别眼熟。

    大军并未接近法尔孔,仅少数几人策马而来。

    桑格转向身旁的副官,“告诉弓箭手,千万不可轻举妄动,不可放箭!”

    若开战误杀了乔文·伊蒙德还好,但在开打前就射杀了燕王乔文·伊蒙德,肯定惹来大麻烦。

    很快,乔文·伊蒙德带着几人来到城墙不远处,其他人停下,他继续前行。

    直至护城河边才驻足。

    乔文·伊蒙德看见城墙上的艾克斯顿和桑格,他们也看到了他。

    彼此面容清晰可见。

    “艾克斯顿,你敢下来与本王一谈!”乔文·伊蒙德朝着城墙大声喊道。

    “燕王殿下,你不要再固执了,陛下说,我们是一家人,你随我们回王都,陛下不会为难你。”

    “艾克斯顿,你说这话自己相信吗?五弟、十二弟的结局你不清楚吗?”

    乔文·伊蒙德忍不住吐槽。

    他对艾克斯顿颇有好感。

    他是位磊落君子,才能卓越。

    “殿下,勿再执迷不悟,现在还来得及,一旦生灵涂炭就晚了。”

    “艾克斯顿,本王就在此,下来一谈。”乔文·伊蒙德不想多说废话。

    艾克斯顿犹豫时,桑格连忙道:“阿斯托尔,不可!”

    “之前的耿冰文和李景龙莫名其妙投降,燕王殿下或许有什么神秘莫测的手段,他一直叫你下去必有他意。”

    艾克斯顿点头,看向旁边的副将,“派出五百骑兵,将燕王殿下拿下,但不可伤他性命!”

    “遵命,大人!”副将转身离去。

    “艾克斯顿,本王就在这儿,你下来,你下来了,如果还想绑我,本王无话可说。”

    艾克斯顿此刻望着乔文·伊蒙德,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

    很快,一队骑兵打开城门,将乔文·伊蒙德和伊蒙德等人团团围住。

    “燕王殿下,得罪了!”艾克斯顿说道:“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战火连天。”

    否则六十万大军对决,太可怕了。

    远处的伊蒙德点头,“很好,艾克斯顿做得不错!”

    他掌控全局,毫不慌张。

    就等着看这些人的反应,也算替乔文·伊蒙德挑选可用之人。

    “大伯,你再不出场,我们就要被绑了!”萧然提醒道。

    “无妨,有我在,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伊蒙德看向艾克斯顿,“这两人都是杰出之才,行事谨慎,做事周全。”

    乔文·伊蒙德点头,“就是有点倔强。”

    伊蒙德补了一句。

    伊瑟拉王说道。

    “遵命,吾王!”铁贤与盛庸终于领悟了耿炳文与李景隆的真相。

    “稍作歇息一日,明日再启程!”伊瑟拉王渴望在艾泽拉斯城修养一日。

    “吾王,请进!”

    铁贤盛庸领路在前。

    张玉和朱能携着徐妙云与朱高煦等人紧随其后。

    大军在外驻扎,无法踏入艾泽拉斯,唯有少数人可入城。

    待众人步入大厅落座,铁贤方开口问道:“吾王,究竟发生了何事?”

    “不必称吾为王,吾来自未来。”

    铁贤和身旁的盛庸皆一脸困惑。

    伊瑟拉王指向徐达:“知晓此人否?”

    “知晓,大将军,中山公!”铁贤连忙回应。

    “吾等来自洪武十四年,汝明白了吗?”伊瑟拉王说道。

    铁贤与盛庸短暂失神后恢复了过来。

    伊瑟拉王和徐达早已逝去,如今突兀出现,若说是从未来而来,便不足为奇。

    洪武十四年的伊瑟拉王正处此年纪。

    也就是说,即使伊瑟拉王已崩,如今的伊瑟拉王仍是同一个人,却又不尽相同。

    二人逐渐适应了这个事实。

    “这是四王子,未来的四王子,这是国师,地位仅次于吾。”伊瑟拉王介绍起萧然与朱棣。

    铁贤和盛庸起身,向萧然和朱棣行礼。

    “祖王,既然您已降临,那么燕王殿下与陛下之事……”

    伊瑟拉王打断铁贤:“现在你还觉得允文适合作为王吗?”

    铁贤和盛庸皆默然不语。

    “之前有人建议立四王子,然而一部分人主张立允文,坚决支持允文的就是你,鼎石。”

    伊瑟拉王看向铁贤。

    这些事,洪武十四年的伊瑟拉王并不知情,皆因萧然事先告知。

    “是,臣确曾坚决支持现今的陛下。”铁贤坦然承认。

    “现在你还觉得适宜吗?”伊瑟拉王继续追问。

    “祖王,陛下尚年幼,现今无法分辨是非,还请您给他更多时间。”

    伊瑟拉王摇头:“大明乃天下子民之国度,不能因其年幼而任意妄为,年幼之人若不适任,便不能居高位。”

    “祖王……”

    “这是对天下百姓的负责,亦是对大明江山社稷的负责。”伊瑟拉王接着道。

    “所以,祖王准备带燕王殿下入京登基为王?”

    “不错,正是吾之意,一直未曾表露身份,是希望给允文一次机会,但吾深感失望。”

    伊瑟拉王言道:“他是孝顺的孩子,性格宽厚,与吾之长子颇为相似,但他不适合成为王。”

    伊瑟拉王既如此说,铁贤无言以对。

    别说有伊瑟拉王如此决定,就算没有,铁贤亦觉朝廷可能无力阻止建文朱棣登基。

    伊瑟拉王乃大明开创者,他的话语便是祖训。

    他说建文朱棣为王,那建文朱棣便是合理的继承人。

    “铁贤,你曾言,若朱允炆继位,其余叔父可自保;若燕王继位,王室血脉恐不得善终。而事实证明,你错了,其他叔父未能自保,他刚继位便动手对付叔父。”

    此时的伊瑟拉王尚不知情。

    然而穿越者萧然知晓,朱棣也心知肚明。

    王朱标去世,伊瑟拉王陷入困境,究竟是立朱棣为王还是朱允炆为皇太孙,令他左右为难。后来铁贤在门前跪了一个多月,冒死进谏。

    铁贤列举三条理由说服伊瑟拉王:首要是嫡长子继承祖制,王为嫡子,理应由长子继承;其次,王为储君三十年,半数以上官员由王提拔,立燕王为储君恐群臣不服;最后,立朱允炆,叔父们可自保,立朱棣,则王朱标一脉难以善终,并以宋太宗赵光义登基后杀害侄子为例佐证。

    此理由有离间王室骨肉之情之意,虽有一定可能性。

    归根结底,伊瑟拉王为大局已选定朱允炆,顾虑儿子情感才犹豫不决,故让铁贤进谏。

    同时,为确保儿子们能善终,他在临终前反复叮嘱朱允炆善待叔父,可惜伊瑟拉王错看了朱允炆!

    “是,我确实说过!”铁贤承认。

    “如今吾看出,允文不宜,立四王子为王,继承王位,你还有何异议?”

    伊瑟拉王说服铁贤,是想让他去说服他人,让这些建文忠臣过渡至永乐王朝。

    “臣仍认为燕王殿下不宜!”

    铁贤话音刚落,两位朱棣皆欲发作。

    盛庸下意识瞥向建文朱棣。

    “依然坚持?”伊瑟拉王甚是惊讶。

    “吾以武力创立国家,如今需休养生息,适宜文王,但……”

    在朱棣之前,无藩王叛乱成功,在他之后,亦无第二位藩王得逞。

    “进入王都,接踵而来的是立场之争导致的大屠杀,这对大明来说,亦是巨大损失。”

    五十万大军内耗,生灵涂炭,无数才俊遭清洗。

    铁贤与盛庸理解朱棣为何在王都肆意杀戮。

    “之后,燕王登基为王,年号永乐!”

    “永乐王朝疆域达到九百九十七万平方公里,比现在大一倍有余,开拓疆土的功绩不逊色于祖王吧!”

    铁贤和盛庸皆震惊,如今大明疆域仅四百万出头,他们明白九百九十七万平方公里的深远意义。

    “政治上,继续推行削藩政策,

    两位朱棣不禁挺直脊梁,深感荣耀。

    朱元璋亦然如此。

    不必多言,单是“超越汉唐”四字便足以让他们自豪无尽。

    汉唐代表着封建历史的颠峰时刻。

    “文化上,编纂了《永乐大典》,它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魔法百科全书,数百年后的评价依然崇高。”

    “又疏浚了魔法运河,建造了北京紫禁城,那段时期,经济繁荣,国力鼎盛,被誉为‘永乐盛世’。”

    不仅朱元璋和两位朱棣感到骄傲,徐达也为自己的女婿感到自豪。

    耿炳文和李景隆瞠目结舌。

    两人的震惊无法用言语表达。

    朱棣永乐大帝的功绩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同。

    铁铉与盛庸同样深受震撼。

    未曾料到燕王竟有如此辉煌的功勋。

    “‘永乐盛世’,在此之前,唯有大唐开元盛世能与之相提并论!”

    这个时代的辉煌足以媲美汉唐,甚至更胜一筹。

    大厅内,几人震惊,几人自豪。

    萧然接着说:“永乐二十二年,第五次亲征北方魔族时染病逝世。”

    听到此处,铁铉、盛庸、耿炳文等人肃然起敬。

    铁铉起身,对两位朱棣微微行礼,表示敬意。

    “后世尊称永乐大帝,谥号文,庙号成…太宗!”萧然硬是将最后一个“祖”字咽了回去。

    “铁铉,现在你还觉得咱们家老四不适合吗?”朱元璋道:“这样的功绩,在历代帝王中也鲜有人能比拟!”

    铁铉和盛庸还沉浸在震惊之中,未能回过神来。

    朱元璋继续炫耀:“国师啊,继续讲下去!”

    “永乐盛世后,燕王长子朱高炽登基,开始休养生息,百姓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但他在位仅十个月便离世,庙号仁宗!”

    “仁宗皇帝的长子朱瞻基继位,励精图治,继承了太宗皇帝的武略,以及仁宗皇帝的文治,将大明推向了巅峰。”

    “后世称为‘仁宣之治’,是大明国力最强盛的时期。”

    “好了,国师就到这里为止吧。”朱元璋并不想提及正统朝代。

    现在提正统王朝有点扫兴!

    “铁铉,现在你也清楚,老四不仅在武力上远胜于咱们,在文治方面也不容小觑。”朱元璋说。

    “是,陛下!”

    “若非咱们出现,大明因靖难之役会有五十万士兵战死,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这不是咱们想要的。”

    “建文一朝的忠臣也是大明的忠臣,我不希望你们反对老四登基被他杀害,你们都是大明的英才。”

    “现在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朱允炆无法企及。

    这就足够了。

    铁铉起身下跪:“陛下,微臣愿拥戴燕王殿下,为燕王殿下的盛世添砖加瓦!”

    建文朱棣欣喜若狂。

    盛庸、耿炳文和李景隆也连忙跪下。

    “微臣,附议!”

    “快快请起!”建文朱棣起身扶起众人。

    之前铁铉等人宁死不屈,是因为朱棣篡位起兵。

    现在不同了,既然朱元璋认可,那就是正统继承了。

    “我希望你们回去劝劝其他人,我不想这次血流成河,明白了吗?”朱元璋看着他们。

    “陛下,微臣明白了!”

    李景隆应该暗自庆幸,在这个世界里,他至少失去了战神的称号。

    也不再是临阵倒戈的叛徒。

    耿炳文、盛庸、铁铉这些人才如今都愿意支持建文朱棣。

    “那就这样吧!休息一夜,明日继续南下!”朱元璋说道。

    “啪!”

    朱允炆看到奏折,气得快要发疯。

    铁铉和盛庸居然未战即降。

    “我建文一朝,都是投降的臣子?”朱允炆心中困惑。

    “三位大人!”朱允炆看向黄子澄三人。

    “谁能告诉朕,朕这个四叔究竟是使用了何种神通?”

    “一而再,再而三,不能再有第四次了!”

    “这是什么意思!”

    “啊!这是什么意思!”

    即使打了败仗,朱允炆都能忍受,但直接投降是他无法接受的。

    这给了所有人一个感觉,建文朱棣才是万民期待,民心所向。

    对面的民心所向,那南京朝廷便是失了民心。

    “朕这个四叔究竟有何魅力!”

    “耿炳文!不战而降!”

    “李景隆!不战而降!”

    “铁铉!盛庸!同样是不战而降!”

    “三位大人!告诉朕!”

    “朕就这么不堪?朕派出去的人都直接不战而降!”

    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三人不敢应答,主要是不知该如何回答。

    “四叔!朕的好四叔!”

    “这是何等神仙手段!”

    “就连铁铉也愿意不战而降!”

    齐泰连忙说:“陛下,微臣愿意与魏国公一同领兵出征!北上抵抗燕军,为朝廷争取时间集结兵力!”

    “好!朕准了,朕会下旨你与魏国公率兵北上,你负责调度兵马,具体指挥交由魏国公!”

    朱允炆信任齐泰,也相信徐辉祖的军事才能。

    让齐泰监督徐辉祖。

    “微臣,领旨!”

    “齐大人,如果你也投降,朕…朕都会怀疑自己是否有德不配位了!”

    朱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