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老四咋穿咱的衣服 > 第21章 大量的资源

第21章 大量的资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是朱高炽的心得体会以及他在朝廷里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朱高煦一听,满脸欢喜:“大侄子,看来二叔我没有白疼你!”他现在也明白,自家大哥治理国家的能力是多么令人震慑,连洪武时期的朱标也要自愧不如。仁宣两朝的班底确实非常强大,朱瞻基和朱高炽能实现仁宣之治并非偶然。

    朱高煦还没来得及看到那份文书,就被朱棣抢了过去,“老子先瞧瞧,老大写了些啥玩意儿。”朱棣接过书籍,正好看到朱元璋的手也伸过来一半,目光紧紧盯着他。这下场面瞬间有些尴尬。

    朱棣翻了几页后便道:“老大写的没啥意思,不看了!”随后将书递给了朱元璋。朱元璋接口说:“你小子本来就不负责治国,你是高炽的征北大将军。”

    朱元璋接过来仔细阅读,越看越满意:“写得好啊!的确不错!”朱瞻基在治理方面显然从朱高炽那里学到了真谛。看到朱元璋的表情变化,朱棣和朱高煦也按捺不住好奇心,围了过来。

    朱棣虽然擅长军事,但作为永乐大帝他也深知文治的重要性。“高煦啊!”朱元璋看向旁边的朱高煦,朱高煦并不完全理解内容,但他从朱元璋和朱棣的反应来看,就知道这肯定是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朱元璋评价极高:“你应该好好感谢你这位好大哥,如果你能深刻领悟这本书中的内容,即使达不到仁宣之治的程度,也能达到洪武之治的水准。”朱元璋的话令朱高煦眼前一亮。

    朱高煦立刻回应:“是的,爷爷!下次去看大哥时我会准备更多的礼物。”朱元璋接着说:“这本书真是极好的,得多抄几份,将来我们朱家子孙登基为皇的时候,除了皇明祖训,这本书也必须读一读。”

    萧然提醒说:“大姨父,这书还没有名字呢!”朱元璋略加思索后回答

    大部分的资源都被用于军事上了。

    实际上,其他领域,像农业,也同样需要大量的资源。

    农业生产所需的各式农具,也都离不开大量的铁材料。另外,铜和金银这类金属则是充当货币的角色。

    如果能够发现这么多资源,那么今后对于铁的需求将会得到充分满足。

    “祖父,您这是要做生意吗?”朱瞻基搓着手,满是惊讶地问。

    他也对那份矿产分布图垂涎欲滴。

    “咱们是一家人,祖父也不会占你便宜,你只要给祖父五百万两银子就可以了。”朱元璋微笑着说。

    “五百万?祖父您怎么不去抢啊……”朱瞻基被吓得不小。

    “父亲,您这也太过分了吧,怎么能这样坑自己的孙子呢!”朱棣看不下去,忍不住插话说道。

    朱元璋梗着脖子反驳:“嘿!老四,你想说什么?今天我就告诉你,我不仅坑你孙子,就连你儿子我也不会放过。再说,我连自家孙子都不客气,凭什么不能坑你孙子呢?”

    萧然整理了一下思绪,接着说:“老爷子,您儿子的孩子,不就是您的孙子吗?说到底,您其实就是想坑您那位孙子两次罢了!”

    “祖父,这矿产分布图确实很重要,但是……五百万实在是太多了,国家的金库并没有那么多钱。如果拿出这笔钱,宣德朝的一文一武百官恐怕都要喝西北风了。”朱瞻基解释道。

    “那你觉得该怎么办?”朱元璋表示愿意和朱瞻基好好商量。

    “祖父,我们就各让一步吧。我不给您钱,您也不要给我分布图,您就借我瞧一眼就行了。”朱瞻基提议。

    “你个臭小子!”朱元璋立刻把地图藏到了身后。

    “一百万!”朱瞻基伸出一个手指头。

    “五百万!”朱元璋伸出一只手回应。

    “祖父,这实在太多,国库里根本没有这么多钱。”朱瞻基无奈地说。

    明代初期洪武、至正两朝,明朝的税收大约在1500万到2200万两之间。然而,在土木堡之变后,中央政府的军事力量严重不足,对地方的管理力不从心,地方官员和将领开始大规模抢占土地,军户大量逃亡,军事重心由中央转向边境守备。到了正德朝,税收锐减至600万到800万两。再到嘉靖朝,北方和南方同时遭受袭击,税收更是降低到不超过400万两,而且边境守备军也开始出现颓势,军事实力大幅下滑,难以抵抗蒙古军队的侵袭。

    直到隆庆朝时,俺答封贡,北方趋于安定,税收才有所回升。而到了万历朝,张居正推行改革,国库存余达到400万两,之后的两朝经济逐渐稳定发展,但在崇祯朝内忧外患之际,财政出现赤字,增设赋税,税收勉强维持在800万到1000万两之间。

    对于后期的大明而言,500万两已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在前期同样具有威慑力。

    “那就算了,祖父,您留下吧!”朱瞻基看出朱元璋想借此机会捞一把。

    “好好好,那咱就退一步,取个中间数,250万!”朱元璋妥协道。

    朱瞻基连连摇头,“250万也没有。”

    “那就分期付款吧!”朱元璋提出了折中的方案。

    “分三年支付吧!”朱瞻基回答道,“这样的话,国库应该能负担得起。”

    “行!”朱元璋同意了他的建议,并拿出了一份洗煤工艺流程图。“这个对你肯定也有大作用,炼铁、炼铜和煤炭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朱瞻基仔细研读了一遍,眼前一亮,原来还可以这样利用。

    “那这个要价二百万不过分吧?”朱元璋又提出价格。

    朱瞻基再次摇头,“不必了。”

    “煤炭可是宝贝,你不要?”朱元璋疑惑地问。

    朱瞻基狡黠地笑了笑,“我已经记住了!”

    “你这臭小子!”朱元璋无可奈何地说。

    “祖父,我去安排一下准备些东西。”

    待张氏准备好一切后,萧然带着朱元璋、朱棣、朱高燧以及朱瞻基母子离开了宣德朝,前往洪熙朝。

    洪熙朝

    中和殿

    萧然一行人突然出现在殿堂内,旁边的小太监被吓得一跳,赶忙低声提醒:“皇上……祖宗,太宗……”

    朱高炽抬眼看去,见朱元璋等人走进殿内,便立刻放下手中的奏折,面带笑容地站起身:“祖父,父亲,国师!”

    朱元璋连连点头称赞:“不错,高炽的身体比以前好多了,不再像以前那样虚弱,而且也瘦了不少。”

    “确实是,嗯!”朱高炽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自从按照国师给的方法调理以来,我的身体状况已经改善了很多。”

    站在后面的宣德朝朱瞻基和张氏看到了红着眼睛的朱高炽。

    朱高炽也注意到了身后的妻子和儿子表情异样,俩人都眼含热泪。

    此时的朱瞻基显得更加成熟稳重,张氏则多了几分沧桑感,她看着朱高炽红着眼睛。

    “大哥,他们是宣德朝的瞻基,特意来看望你的。”朱棣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

    “老爷子,我们出去散散步吧。”萧然转过身说。

    朱元璋点了点头,把手搭在朱高燧的肩膀上,给朱高炽一家人留下一些独处的空间。

    “父亲!”朱瞻基跪下行了个礼。

    “快起来!”朱高炽扶起了朱瞻基,之前他听洪熙朝的朱瞻基说过,宣德朝的家人会过来探望。

    “这是我为你炖的汤。”张氏递上装着汤的食盒。

    朱高炽的心情十分复杂,接过了食盒。

    “谢谢!”朱高炽感激地道谢。

    在旁人的帮助下,朱瞻基扶着朱高炽坐在一边。

    朱高炽感慨万分,之前的他已经虚弱到需要他人扶持才能行走,而现在这些问题都已经不复存在。他的体重也在逐渐减轻。

    “看来您真的恢复得很好!”张氏看着朱高炽,心中满是欣慰。

    “多亏了国师指点治疗,接下来还有许多调理措施,饮食等方面都会严格按照国师的指导来做,现在我真的感觉身体一天比一天好了。”朱高炽坐下后感慨地说。

    朱高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变化,以前还需要人搀扶,行动不便,如今这样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

    朱高炽已经听说了宣德时期的事儿,他对儿子的表现感到十分满意。

    那可是大明盛世的顶峰——仁宣之治啊!

    朱瞻基接过话说:“这些成就都得益于您的铺垫,我只是继续发扬光大而已。”他实施了许多父亲朱高炽的政策。

    朱高炽夸赞道:“在许多方面,你做得比我好多了。”

    父子俩开始热切地讨论起来。

    张氏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她很喜欢这种和谐的家庭气氛。

    这一刻显得格外温馨。

    得知消息的洪熙时期的朱瞻基和张氏也赶了过来。

    两个朱瞻基倒还好,可两位张氏在一起就有些微妙的尴尬了。

    这让朱高炽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了。

    毕竟她们俩都是他的正室妻子,而且是同一个女人。

    先前合作过的两位朱瞻基见状,便识趣地离开了大殿。

    此时的朱高炽面临着两个妻子的场面,不禁觉得有些异样。

    宣德时期的朱瞻基笑着提议:“爹,您就好好跟两位娘亲聊聊天吧!”说完,他就与洪熙时期的朱瞻基勾肩搭背地走出了大殿。

    两位张氏相互看着对方,没有尴尬之情,反而生出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洪熙时期的张氏望着宣德时期的张氏,同情地说:“你受累了,看上去憔悴了不少。”

    两位张氏并排坐在朱高炽两侧,毫无芥蒂,谈笑风生。

    而朱高炽却被晾在了一边,只能默默地抱着食盒喝汤。

    两个朱瞻基走出了大殿。

    宣德时期的朱瞻基取出一张矿产分布图,递给洪熙时期的朱瞻基:“你拿着,给你爹。”

    “这图是从哪儿弄来的?”洪熙时期的朱瞻基既惊讶又欢喜,“这可是宝贝啊!”

    “这是国师赠予太爷爷的,太爷爷凭借这张图在宣德时期带走了250万两银子。”

    洪熙时期的朱瞻基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这么说,太爷爷还要坑洪熙时期啊?”

    “洪武时期缺钱,最富裕的就是洪熙和宣德时期了,太爷爷肯定会来找你和爹想办法的。”宣德时期的朱瞻基回答道。

    “不能让太爷爷得手,洪武时期穷,洪熙时期也并不富裕啊!”洪熙时期的朱瞻基表示反对。

    “这是用来洗煤的东西。”

    “确实是好东西,国师真是料事如神。”

    宣德时期的朱瞻基连连点头称是,“从太爷爷到爷爷,再到二叔、三叔,哪一个不对国师刮目相看呢?”

    “国师确实帮了我们很多忙,那次带着太爷爷和太奶奶穿越过来,可把我吓得不轻!”洪熙时期的朱瞻基想起了初次相见的情景。

    当时他打了个盹儿醒来,发现自己祖父母以及刚去世的祖父都在眼前,谁又能不晕头转向呢?

    宣德时期的朱瞻基不由得笑了出来:“那时候我在喜峰口抗击瓦剌,见到爷爷他们还有二叔、三叔的时候,也被吓得不轻。”

    “你是把二叔三叔都……”

    “二叔是,但三叔不是……”宣德时期的朱瞻基解释道:“洪熙时期的你不用太担心了,现在二叔三叔都已经找到了别的出路。”

    “二叔能够统一朝代当皇帝吗?”

    宣德时期的朱瞻基摇了摇头:“我觉得不太可能,现在二叔似乎想要大展拳脚,但他之前代替爷爷监国时,弄得一团糟。”

    “也不知道他现在有没有进步。”

    “估计他干不了多久,现在有太爷爷和爷爷在,哪个皇帝敢胡闹呢?”宣德时期的朱瞻基补充道。

    以前那些皇帝都被尊称为天王老子,如今可不是这样了,上面还有两位祖宗盯着,胆敢胡来就会挨收拾。

    洪熙时期的朱瞻基还不清楚太爷爷是怎么处理朱祁镇的。

    “在族谱上除名,贬为庶人,原本让他去看守皇陵,但他后来终于悔悟,认为对不起大明江山,对不起列祖列宗,于是选择了自杀赎罪。”

    “这也是最好的结局了。”

    宣德时期的朱瞻基点头认同:“没错,惩罚他已经无济于事,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只会让人看了笑话。”

    与此同时,朱棣拍了拍朱高燧的肩膀:“老三,你去一趟汉王府,跟你二嫂和侄子讲清楚老二的事情,让他们心中有个准备,过段时间就把他们送到正统时期和老二团圆。”

    “遵命,爹!”

    朱高燧向众人略微施了一礼:“爷爷,国师,我这就告辞了。”

    朱元璋点头示意:“去吧!”

    “大姨父,您回到洪武时期打算做些什么呀?”萧然问朱元璋。

    “我也想休息一阵子,陪陪咱妹子,不过老大不放心,想去建文时期看看。”

    朱元璋看向萧然。

    “太子这是要去建文时期?”萧然询问道。

    “没错,如果来得及的话,老大想去阻止允炆残害其他兄弟。”朱元璋明白朱标的忧虑。

    他觉得自己亏欠了其他兄弟。

    朱棣思量了一下,“你们去吧!老头子年纪大了,想留在洪熙时期歇歇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