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难忘故乡(1)
大概是 1970 年,“文化大革命”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当时上面号召在外地工作的老师们都要回到自己祖籍地的学校教书。就在这一年,我们随父母举家迁回到了祖籍地祁东县太和堂。母亲被安排到离老家祖屋只有一两里路的白溪町小学任教,父亲被撤销了校长职务,安排到离老家较远的姜叉桥学校任教。
当时刚回到老家,父母的工作都没有安排好, 我们全家就暂时住在五贵塘的祖屋里。祖屋只有一间正屋再加一间偏栅(杂屋),都是当地的土砖瓦房,典型的江南农 村土屋。父亲这次回来,虽不能说是衣锦还乡,但也是有少 小离家返故里的感觉。当时我仿佛有点全家返乡务农的错觉。
我们开始自己开荒种菜、喂鸡、砍柴,干塘捡鱼、摸螺蛳、 捕青蛙改善生活。那时姐姐不到 12 岁,星期日只要天气好, 就会与老家村里的同伴到很远的山里捡柴火,来回应该有三四十多里路。一般是早晨三四点钟天刚蒙蒙亮就出发,要到傍晚天黑前才能担柴火回家。前一年我还小,没随姐姐一起去,但我会在吃了中饭以后去姐姐担柴火回家的路上给姐姐送饭,一般也会走很远。当很远看见姐姐担着柴火出现的时候,心里非常高兴。碰面后,姐姐会先放下柴火,在路边 找一个石凳坐下来擦擦汗,然后接过我手中的饭,所谓的饭 其实就是几个红薯,大口地吃起来。可能实在是饿了,几个 红薯姐姐三下五除二,一下子就吃完了。吃完饭,姐姐继续担着柴火赶路回家,我就跟在姐姐后面。第二年大了一岁,我就跟着姐姐一起进山捡柴火。
说起小时候在老家乡下捕青蛙还是挺好玩的。每年夏天到七八月份的时候,正是江南早稻抽穗成熟的季节。这个时候青蛙大量捕食稻田里的虫子,长得很壮实,腿儿丰满,蛙肉鲜嫩,正是捕食的最佳季节。捕青蛙一般在晚上进行,尤其是傍晚雨后的夏夜最好捕捉。因为白天气温很高,青蛙都藏在稻田里。 傍晚下雨后,原野一片凉意,夜深人静的时候,青蛙就会从稻田里跳到田埂上乘凉,咕咕地欢叫,大地一片蛙声,此起彼伏, 美妙动听。堂伯家有个儿子叫王连云,比我大一两岁,我们经常结伴一起捕青蛙。一般是晚上十点从家里出来,沿着田埂, 用手电筒小心翼翼地在田埂上照射,当发现有青蛙趴在田埂上乘凉时,我们就轻轻地走过去,蹲下身子将青蛙抓住。抓住后 我们就将青蛙的大腿折断,放进竹篓里,以防青蛙跳跃逃走。
其实不是每只被发现的青蛙我们都能抓住。青蛙非常机敏, 有时我们刚刚接近它时还未伸手去抓,青蛙就跳进稻田逃走了。 整个晚上我们沿着田埂走十几里才捕捉到二三十只青蛙,有时运气好,能捕到四五十只。回到家里已经是凌晨一两点钟了。 捕到的青蛙先由田云拿回家,第二天他会分一半送到我们家, 中午就成全家的美味佳肴了。青蛙肉在我们家有两种做法,一是辣椒炒青蛙,二是丝瓜煮青蛙,味道都很好,青蛙腿最好吃,因为肉多。长大后知道青蛙是益虫,就不再捕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