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玄幻小说 > 我于凡尘觅长生 > 第20章 庭玉先生

第20章 庭玉先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三人就座。

    杨拓规规矩矩坐在下首,季陆二人居上位。

    两人相视一笑,由陆大年开口道,“小杨啊,往后半年,你便跟在你师父身边学习。至于总盟,我已经处理妥当。”

    “好。”杨拓点头,如今留下来最困难的问题,陆大年已经替他疏通,现在当真是毫无忧虑,“小子,谢过大年叔。”

    陆大年颔首,笑容里多了一分欣赏,“小杨啊,你师父季长庚,曾经可是白虹剑仙,威震南北,名动内外的大剑士。”

    “大剑士?”杨拓不解,他一直以为朝廷只有简单的武士阶层,“难道还有剑士阶层?”

    “当然没有,当年能称作大剑士的仅你师父一人。”陆大年神色自若,脑海里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当时,除了天人榜上的巅峰宗师,谁人都要避其锋芒。”

    听到同伴的夸奖,这老头子反而谦虚起来,连连摆手,抵着脑袋声音沙哑,“不提,不提,都是些陈谷子烂芝麻的旧事,没什么可说的。”

    陆大年心领神会,作为当年事件的参与者,自然知道来龙去脉,笑呵呵道:“好啦,此事不提。”

    季长庚接过话茬,神情悠然自得,“这几日你便在城里转转,过几天就随我离开。”

    “好,徒儿谨遵师命。”

    “好了,你下去吧,我们还有一些事要详谈。”

    杨拓退了出去。

    他从二人口中得到了一些重要情报,同时对自己的师父季长庚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渐行渐远,直到身形消失在走廊尽头。

    在心里发出一声无奈,“看来,我这反贼的身份越来越正式。”

    从拜师季长庚这位前朝大剑士开始,他与白水盟的羁绊越来越深。

    真就应了那句话,在人生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翌日,头遍鸡鸣就将杨拓唤醒。

    他简单洗漱一番,享用过早膳,便在心里将一天的行程排列出来。

    经历过深谷坠马,洞穴探秘等一系列事后,又连日奔波,他早就身心俱疲。

    本该用来休养的多半月时间,又被他浪费在钻研武学上面。

    结果显而易见,得不偿失。

    对他来说,在这样一个生活圈子里,唯有掌握高深的武学,才能在未知的前途中,趟出来一条通天大道。

    对他来说,苟全性命于乱世,已经很知足。

    杨拓还是挺信守承诺的,他在下午的时候,就来到六尺巷。

    远远就看到一个江湖客打扮的青年拉住一位老翁寻路。

    “老丈,黄庭玉家怎么走?”

    老人许是耳朵不好使,伸着脖子听青年说话,听完以后满脸迷惘,“啊,小伙子你说啥嘞?”

    青年大声重复道:“黄庭玉家,往哪里走?”

    “啥,黄邹?俺们这里没人叫这名儿啊。”老人更加困惑。

    “老丈,”青年靠近他耳边,双手作喇叭状,再次重复道:“黄庭玉家,怎么走?”

    这回老翁听清楚了,颤巍巍指着一个方向,“庭玉先生,俺们都这么喊他,就在巷子里。”

    青年顺着方向看过去,面色一喜,连忙朝老人拱手道谢,“感谢老丈。”

    说完,他脚下腾挪,只在眨眼间就消失在老人视线里。

    “怪了,怪了,怎么都在问黄庭玉。”

    老人嘀咕一声,看了眼青年消失的方向,慢悠悠离开。

    他的话被一个路过的少年听到,他嘴角微微上扬,淡淡道,“有趣。”

    说着,追着青年而去。

    这人正是杨拓。

    今天他如约来到松柏树下,却在一名闲汉口中听到,崔家三郎要娶赵寡妇,孩子们都被带着吃席去了。

    询问到大致方位后,他就独自过来了,才碰到刚才的一幕。

    刚好是在同一个方向,他便追了上去。

    此刻,一街之隔的赵崔两家,沉浸在一片喜悦祥和当中。

    沿街一支送亲队伍吹吹打打跟在一对新人后面。

    新郎前者一头青口骡子,手里牵着一个头戴虎头帽的童子,不住冲周围的人回礼。

    骡子背上侧坐着一个二十往上的妇人,妇人素装淡雅,巧笑嫣然。

    沿街站满了看热闹的人,多是对新人的祝福。

    杨拓将手揣在袖子里,伸着脖子张望,“大兄弟,这对新人咋还带着孩子呢?”

    他问的相当礼貌,前世见多了妖魔鬼怪,让他对离异带娃再婚的现象,总抱着一副吃瓜的态度,不曾想都穿越了,还有这档子事。

    旁边的青年显然知道其中缘由,缓缓解释道,“嗯,兄弟是刚来的吧这新娘就是赵家媳妇,六尺巷出了名的良妇,朝廷管这个叫‘贤良淑德’;这新郎是崔家三郎,是个傻子。”

    “哦哦,”杨拓见他声音渐小,就知道要放重磅炸弹,连忙应和,“莫不是,两家为了达成某种目的,强行将两人撮合在一起。”

    “并不是,”青年指着这对新人,摇摇头继续道,“两人喜结连理,全仗庭玉先生。”

    再一次听到划这个名字,杨拓断定此人必定是个有名望的大人物,至少在六尺巷是这样的,“不知这庭玉先生何许人也,竟有如此之能?”

    青年知道问话的少年可能是刚来成康,便没有太多惊诧之色流露,“二十年前,崔赵两家还是邻居,后来崔家修房,就将两家划界的山墙推倒,重新修成自家的墙。双方为此争执不休,那时候庭玉先生在大都当官,与赵家关系匪浅,于是赵家就写信状告崔家。”

    “几个月以后,大都来信,赵家老太爷读完以后,当即将自家庭院让出三尺。”

    “崔家见到这样,就将打好的墙拆了,往后移了三尺,也就是现在的六尺巷。”

    “后来庭玉先生不做官了,就回到这里教俺们大家伙识字,像俺都能认识五十七个字。”

    须知,在古代知识垄断的情况下,识字的人就很少,而这庭玉先生,更是将文字教授给周围的普通百姓。

    真大贤啊。

    青年说到这里,脸上浮现得意,同时对庭玉先生愈加恭敬,“现在六尺巷,无论大小事,都可以寻庭玉先生主持……崔家三郎和赵寡妇的婚事,就是由先生主持,真让人羡慕。”

    “嗯,听你这么说,两人是情投意合?”杨拓不觉得双方都情愿,赵寡妇看着很正常,但崔三郎确是个傻子。

    “当然是,崔三郎憨厚老实,人家不傻,为人孝顺。”仿佛青年能读心,将杨拓肚子里的坏水一指戳破,“赵家媳妇也是苦命,丈夫叔爷先后战死在前线,留下孤儿寡母,如今赵家几乎没有人接济他们娘俩,改嫁给崔三郎也是极好。”

    杨拓并不知道,在古代寡妇改嫁很常见,但并不是所有寡妇都有资格改嫁。

    唯有贤良淑德的好妇人,才有改嫁的资格。

    而甄别工作的群体,就是普通老百姓。

    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赵家媳妇就是一位闻名巷里的好妇人,不然黄庭玉也不会主持这场婚礼。

    古代能独自将孩子抚养长大的妇人,几乎很少,仅有的几位,都是在族亲的接济下,才勉强将孩子抚养成人。

    杨拓的思想经历过前世婚姻的冲击,面对种种乱象,它始终保持独身主义。

    就是为了避免当冤种。

    而今想来,时代已然不同。

    因此,他能理解崔三郎,也认同这对新人,并在两人路过的时候,适时送上祝福。

    就在同崔三郎相互还礼的时候,他发现戴虎头帽的童子,就是赵郎。

    赵郎也发现了他,冲他眨了眨眼,嘴巴嘟嘟着似乎在说:放学别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