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两封信,搅动风云
曹安民边哭边讲经历。
离开下邳当晚,天降大雨把他浇成落汤鸡。
一路冒雨赶路。
然后在夏丘登船渡河。
船划到河中央突降暴雨,差点没淹死在河里。
好不容易来到钟离县。
遇到刚吃败仗的袁术军,曹安民剧毒险死还生。
就这还要寻找曹操踪迹。
一路逃,一路找,终于在大泽乡找到曹营。
最后晕倒在曹营门口。
还好有巡逻部队路过,顺手把他捡了回来。
听完曹安民经历,曹操让典韦把他放下,亲手倒了一杯热茶,让他喝了去去寒。
又让人送来干净衣物
换完衣服,一杯茶下肚,曹安民情绪稳定许多。
总算想起还有正事。
撕开换下的湿衣服,从内衬里取出一封信。
信写在绢帛上。
绢帛干燥墨迹完整,可见曹安民保护得很好。
曹安民解释道:
“许先生派小侄送信,路遇袁军追杀,小侄担心信件丢失,把它缝在衣服里面。”
一听是许安的信,曹操接过来仔细查看。
【明公见字如面,今下邳城尚在,许褚阵斩纪灵,恐敌军卷土重来,欲施水攻,请明公北上,截断敌军退路。】
绢帛上寥寥数语,语言凝练,没有半句废话。
“好!”
“好啊!”
“好一个子霖!”
曹操难掩激动之情,握着绢帛连说三个好。
说完仰天痛快大笑。
笑声盖过帐外暴雨声。
荀攸、程昱对视一眼,能从对方眼中看出好奇。
连日阴雨,粮草不足,战术没有达成既定目标,一堆困难摆在面前,曹操很久没笑了。
现在笑得这么开心,很难不让人好奇原因。
“来来来。”
“公达、仲德,你们也看看子霖这封信。”
曹操笑着递来绢帛。
荀攸双手接过,程昱靠了过来。
两人逐字逐句观看。
趁他们看信的功夫,曹操向曹安民打听经过。
曹安民娓娓道来。
从鬼火烧灭五千敌,讲到一人一剑吓退万军,再到一曲《将军破》为纪灵送葬。
这些都是道听途说。
但大多出自西门伤兵之口,可信度非常高。
最后说到许褚斩纪灵。
曹安民仿佛亲身经历过,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曹操听得心驰神往。
分别短短半个月,许安的经历竟这般精彩。
恨不能亲身参与。
而荀攸、程昱看完信,也听完曹安民讲的故事。
程昱为之叹服:“子霖才智十倍于我啊。”
荀攸不讲虚的,指着信上“水攻”二字开口:
“北方还未到雨季,想用水攻必掘沂、泗之水。”
“届时河水泛滥,必将淹没两岸未熟的庄稼。”
“徐州、豫州、兖州数百万百姓将颗粒无收。”
说完水攻的危害,荀攸又分析水攻成功率。
“敌军处在城外,掘沂、泗之水收效甚微。”
“何况下邳也会被淹。”
“若不尽早支援,城墙被水久泡势必松动,敌军此时猛攻,可以破墙长驱直入。”
“是否采纳水攻之计,主公需尽早决断。”
不清楚下邳具体情况,荀攸无法准确判断。
只能摆明利弊,让身为主公的的曹操来决定。
曹操皱眉沉吟不语。
正是青黄不接时节,一场大水淹没田地,粮食颗粒无收,数百万百姓受到牵连。
不知道会死多少人。
然后是水攻成功率。
尽管荀攸说得委婉,曹操能听出成功率不高。
毕竟敌军在城外,许安在城内,沂、之水灌下邳,可谓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想到许安在下邳的作为,曹操狠狠一咬牙:
“依子霖之计行事!”
程昱搭腔:“既如此,主公当即刻回师北上。”
荀攸眯眼皱眉,“雨天行军乃兵家大忌。”
曹操当机立断,“走水路!”
水路同样危险。
士兵出身北方不识水性,雨天行船风险极高。
但时间不等人。
为了响应水攻之计,曹操愿意承担这份风险。
听到这个决定,荀攸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我军目前战船不足,主公可向袁术借一些。”
曹操露出会心笑容。
既然要借,那就多借点。
于是通知夏侯惇,让他带五千兵马去借船。
夏侯惇表示去不了。
那群兵痞还在打架呢。
而被遗忘的王垕,正蹲坐在角落不敢动一下。
曹操总算想起他,不着痕迹瞄了一眼脖子。
很快移开目光,吩咐他:“告诉闹事的兵士,我将回师许都,只需再撑几日。”
这不是骗人嘛。
刚才的交流他也听到了。
明明是要北上支援,根本不是回师许都。
王垕心中忐忑,“主公,不知还要撑几日?”
曹操摆摆手,“我自有计较,你先下去吧。”
王垕无奈退出大帐。
临走前想起一件事,有些疑惑地摸摸脑袋。
主公刚才想借什么?
……
话分两头。
视线来到小沛。
天空中飘着细雨。
陈登换上一身干衣服,经过通报见到夏侯渊。
夏侯渊坐在主座。
十几名部下分坐两侧。
看到陈登进来,大量目光汇聚到他身上。
陈登不卑不亢拱手,“在下广陵太守陈登,奉许军师之命,送一封信给将军。”
说着取出信双手奉上。
夏侯渊冷哼一声,“又是许安,屁事真多。”
嘴上这样说,身体却很诚实,接过信看起来。
【世传将军乃当世豪杰,安深以为然,今有不世之功送上。请将军于沂、泗上游蓄水,五日后决堤,切勿走漏风声。】
“哈哈……”
夏侯渊得意大笑,“许先生赞我当世豪杰。”
陈登嘴角一抽。
找你办事就直呼其名,说你是豪杰就叫人家“先生”。
笑罢,夏侯渊让部下传阅书信。
部下们看完直呼妙计。
唯有陈登看得清楚,许安的计策十分狠辣。
决堤放水就算了,还要提前蓄水,生怕水不够。
而夏侯渊当场拍板,“传我命令,即刻撤军。”
“将军不可。”
陈登急忙阻止,“全军撤退动静太大,未免敌人察觉,可留下部分人佯攻小沛。”
夏侯渊觉得有道理。
于是留下五千人,与小沛城中敌军对峙。
自己亲率三千人,前往沂水、泗水上游蓄水。
至此,两封信全部送到。
水攻之计开始实施。
余下的唯有等待。
而等待往往最折磨人,比如吕布、桥蕤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