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我,活阎王,曹操劝我善良 > 第98章 夭寿,曹操要做媒

第98章 夭寿,曹操要做媒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选拔消息很快传开。

    上到官吏下到乞丐,第一次听说武将还能选拔。

    武将以前要么靠战功晋升,要么靠家世空降。

    消息渐渐引发轰动。

    连带着卫所制度、指挥使等名字也跟着传播。

    许都,丞相府。

    曹操站在窗前凝视南方。

    从寿春班师回朝后,刘协罢免了三公官职,设立丞相和御史大夫,拜曹操为丞相。

    文武百官无人敢反对。

    毕竟战功摆在那里。

    先扫平吕布收复徐州,再组建联盟诛杀袁术。

    关键只用了一年不到。

    曹操现在的地盘西抵宛城,北面黄河,东临琅琊,南达淮南,土地和袁绍差不多。

    人口已经超过袁绍。

    某种程度上,人口是比土地更重要的资源。

    只要给曹操时间消化,实力早晚能赶超袁绍。

    可曹操并没有太高兴。

    没有许安陪在身边,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丞相,荀令君求见。”

    这时仆人进来汇报。

    “请他进来。”曹操没有回头,依旧目视南方。

    “拜见丞相。”

    荀彧进门后行礼。

    “文若不必多礼,”曹操笑了笑,“来此有何事?”

    荀彧望着曹操背影,眉头微微皱起

    “城中最近传言四起。”

    “说子霖在搞什么卫所,丞相知不知道这件事?”

    曹操心往下一沉。

    消息终究还是传开了。

    这时候再掩饰,以荀彧的心智肯定能看出破绽。

    曹操索性直接承认:“是我让子霖做的,卫所制度不错,与屯田制度相辅相成。”

    曹操卫所制度把基调定成“屯田”,荀彧心领神会。

    这件事无法更改。

    君臣二人心照不宣。

    荀彧微微一笑,“臣也认为卫所对屯田有利,已经写信回颍川让族中支持子霖。”

    曹操一愣,“怎么支持?”

    荀彧也愣了一下,“难道丞相不知道那件事?”

    “什么事?”曹操更懵。

    “这个子霖啊,”荀彧笑骂一声,“选拔武将这么大的事,竟然不和主公说。”

    荀彧没有挑拨的意思,反而庆幸自己先说了。

    不然出事就不好说了。

    “等等。”

    曹操似乎想起了什么,在书案上翻找起来。

    “找到了。”

    曹操抽出一卷竹简。

    竹简套着布袋,布袋上标明“庐江太守上书”。

    解开布袋抽出竹简打开,果然是许安的字迹。

    曹操懊恼地拍了拍脑门。

    “前些日子冲儿办周岁宴,我一高兴多喝了几杯,看到‘庐江太守上书’,还以为是刘勋的上书,随手丢到了一边。”

    “要不是文若今天来,我险些耽误了大事。”

    荀彧笑笑不说话。

    刘勋是袁术任命的庐江太守。

    袁术已死,曹操最近志得意满,当然瞧不上刘勋。

    人无完人,曹操也会犯错,荀彧出门忘了就好。

    片刻之后。

    曹操看完许安的信,面色凝重递给了荀彧。

    荀彧看完愁眉不展。

    信上详细介绍卫所制度。

    从官职到编制,再到选拔军官规则,事无巨细。

    以曹操、荀彧的眼光,不难看出这是一套成熟的制度,用来屯田可以说屈“才”了。

    荀彧严肃地问:“丞相,子霖真是在屯田吗?”

    曹操心知忙不下去了。

    对这位最信重的下属,也是最不可或缺的合伙人,曹操说出了真正目标:“制衡。”

    荀彧瞳孔微微一缩。

    又在转瞬间恢复原状,荀彧轻抚胡须淡笑:

    “稳、准、狠,一针见血,的确是子霖风格。”

    明明夸的是许安,曹操似乎与有荣焉:“年轻人做事毛毛躁躁,还需要文若帮扶。”

    荀彧古怪地看了眼曹操。

    心道许子霖是你外室养的?你这么高兴干嘛?

    曹操也发觉不对劲。

    在荀彧面前也不隐瞒,说出自己一直担忧的事:

    “子霖与天争时,助我成就大业,他还是个孩子呀,我这心里时常感觉堵得慌。”

    “文若能懂吗?”

    荀彧表示“我懂”:“明公这是觉得亏欠了子霖。”

    “对对对,”曹操连连点头,“就是这个感觉,你学究天人,不知有没有解决之策。”

    荀彧捻许沉吟片刻。

    想到一个方案。

    “听说子霖在寿春做媒,安排卫所的军户娶妻。”

    “想想子霖也过了成婚年岁,为他做媒怎么样?”

    曹操轻声呢喃:“做媒嘛,让我想想哪家……”

    凭借许安出身和地位,适婚女子必从世家选。

    否则别说委屈了许安,曹操以及智囊团也要翻脸。

    以前的曹营分武将派和颍川文臣派,如今许安自成一派,独立于两个派系之外。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事是许安就一个人,而且人缘好,大家都很喜欢许安,也就不会发生矛盾。

    坏事是许安身居高位,一个人掌握很大话语权,变相削弱了两个派系话语权。

    细思极恐。

    不知不觉间,许安已经成了重要政治资源。

    曹操是主公当然不急。

    颍川派也不急吗?

    曹操隐晦扫了眼荀彧。

    倒不是怀疑荀彧,现在正是曹营事业上升期,荀彧不可能做出破坏团结的事情。

    只是未雨绸缪罢了。

    荀彧有大局观,不代表背后的颍川世家识大局。

    “做媒以后再说,”曹操打了个哈哈,“子霖要选拔指挥使,文若怎么看这件事?”

    荀彧揭过做媒的事,顺势接过选拔话题:

    “大汉有举孝廉、举茂才制度,子霖搞武将选拔,与这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让子霖放手去做,如果行之有效,可以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全军。”

    “好建议,”曹操拍手叫好,“就按文若说得办,为表支持,我会派曹家儿郎参加。”

    荀彧也表示支持:“臣会写信通知族人参加。”

    君臣二人达成共识。

    “砰~”

    突然一声轻响。

    荀彧看了眼门外,一个矮小身影一闪而过。

    “臣告退。”

    荀彧笑着告退。

    等荀彧离开,曹操沉着脸看着门外,“出来吧。”

    一个小脑袋探了出来。

    不是曹丕还是谁。

    “父亲。”曹丕低着头不敢看曹操。

    曹操冷哼,“非礼勿视,非礼勿闻,子霖让你学《论语》,你就是这么学的?”

    曹丕嫩脸一红,“孩儿想念先生,听到先生消息,忍不住听了几句,请父亲责罚。”

    曹操一眼看出曹丕说谎。

    也不戳破他。

    反而笑呵呵道:“既然你想念子霖,就去寿春参加选拔吧,可别给为父丢脸。”

    曹丕小脸皱成苦瓜,“只有孩儿一个人吗?”

    曹操回答:“子孝、元让、妙才家的孩子也去。”

    “孩儿遵命!”

    曹丕立刻转忧为喜。

    一个人倒霉的时候,如果有人陪着一起倒霉,那就舒服多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