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无尽使命之1937 > 第003章 今晚吃鸡

第003章 今晚吃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几分钟后,张启在夜色的掩护下,从村西北的警戒缺口,悄无声息地摸进了被鬼子占领的村子。

    村里原本有百来户人家,但是大战一起,村民们便纷纷逃亡一空。

    也不知道他们拖家带口的能逃去哪里,大约不是往西去了浙江,就是向北进了苏州,或许还有一部分则涌进了租界。

    现在,经过连日大战反复争夺,整个村子基本上已经被摧毁了,90以上的房屋都成了瓦砾堆,看起来就像一个个瘆人的坟包,只有村西南还有几栋房子勉强坚持了下来。

    其中一栋原本有三层、现在只剩下一层半的小洋楼,算是保存得最好的,那楼里灯火通明,貌似就是这支鬼子的指挥部。

    张启的动作迅疾而隐秘,他借着夜色和残垣断壁的掩护,快速地向那栋残存的小楼摸去。

    向前走了大约50米,巷子前方拐角处闪过一道手电筒的亮光,以及两人并排而行的脚步声。

    这时张启再要躲避已经来不及,便只好抢先来到拐角处,用一口似是而非的名古屋口音沉喝道:“什么人,口令!”

    两名日军闻声先是微微一愣,随即便回道:“南望——回令!”

    回答他们的是两把如闪电般划来的军刺,下一瞬他们的咽喉就被军刺切开了,还没看清对方的长相就回归了天照大神的怀抱。

    这两个鬼子一个是伍长(下士),另一个是二等兵,两人的武器都是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其中那伍长的腰间还多了一把做工粗糙的士官刀。

    张启一手一个将尸体拖进了旁边的废墟里,然后开始摸尸。

    幸运的是,这次他在鬼子伍长的黄色小挎包里找到了一小块牛肉干,虽然只有给他塞牙缝都不够,但也聊胜于无。

    狼吞虎咽地将那块牛肉干吃掉,又摘下鬼子伍长的水壶一口气灌了大半壶,这才感觉胃里舒服了不少。

    接着就开始扒那个鬼子二等兵身上的衣服和鞋子,然后往自己身上套。

    鬼子二等兵的身高不到1米7,而张启的身高是1米72,尺码有些小了,穿着会有些紧。

    但现在可不是挑三拣四的时候,有的穿就不错了!

    换完装后,张启缓缓舒了口气,然后拿走了鬼子伍长的步枪,背在身上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

    绕过拐角,往前走了十几米就出了这条小弄巷,巷口外是一块两个篮球场大小的晒谷坪。

    紧挨着晒谷坪的西面,是已经被夷为平地的公堂,南边就是那栋亮着灯光的小洋楼了,小楼四周有一圈还算完好的围墙,围墙的大门正好面向晒过。

    现在,晒谷坪的四周扎了十来个军用帐篷,鬼子们就地取材,用那些从附近房屋废墟里捡来的木头在晒谷坪中间燃着一个大篝火堆。

    火光熊熊,驱散了附近的黑暗。

    在鬼子营地的四周,包括那栋小楼外围每隔十几米就有一个鬼子兵在站岗放哨,而村中的里弄巷子里,还不断有巡逻的士兵来来回回。

    他们两两一组从营地里出发,沿着弄巷巡视村中各处,尤其是通往村口的路线上,巡逻尤为紧密。

    整个营地里有只有两个地方有灯光,一个是帐篷群里一个涂着红色“卐”的帐篷,那里估计是个日军救护站(日军称包扎所)。

    另一个,就是那栋还剩下一层半的小洋楼,它的一楼大厅里点着一盏煤油汽灯,照得里面人影幢幢。

    张启藏在离着小楼五十多米远的一处残墙的阴影里,默默地观察着了好一会,现在他基本上确定,村里的鬼子总共大约有100人左右。

    这其中,包括帐篷里和四周站岗、巡逻的鬼子,加起来大约是一个步兵小队50多人。

    一个携带着一门97式90毫米迫击炮的10人小分队,一个不到10人的运输小分队,加上小楼里的中队部,连军官、通信分队和勤务兵,加起来大约有20来人。

    这也印证了张启之前的判断——村里内外的鬼子加起来差不多300人,这就是一个加强中队的兵力,只是兵力损耗确实也不小。

    所以他确定,那栋残缺小楼就是这个加强中队的临时中队部。

    “鬼子指挥官还真是狂啊,才区区不到300人,就敢跟桂军一个师放对!”

    他不知道的是,由于桂军连日大战伤亡大半,已经于晚上八点全线撤退到京沪铁路以南、苏州河以北的区域休整去了。

    现在接替他们171师防守老人桥阵地的,是中央军第57师的一个不满编团。

    这时,紧挨着小洋楼西侧的一栋瓦房里隐隐有炊烟升起,张启吸了吸鼻子,闻到了一丝让他垂涎欲滴的鸡肉香,然后一股胃酸完全无法抑制地直往上冒!

    “咕噜!”张启好容易才把这股胃酸带来的不适压下去,然后轻轻吁了口气,心道:“大吉大利,今晚吃鸡!”

    目光在那栋升起炊烟的瓦房四周扫了好几遍,在心中快速地调整着行动计划和路线。

    过了一会儿,张启让过了两组对开的巡逻哨,然后“嗖”地闪进了斜对面的另一条黑漆漆的里弄。

    身形刚入黑巷,张启就清晰地听到了前方十米处的一座残破屋顶上,传来一道若有似无的呼吸声。

    这表明,潜伏在屋顶的鬼子暗哨是个练家子。

    张启若无其事地掏出裤裆里的家伙,对着那屋顶下的墙根长长地放了一泡水,完事了还故意抖了抖,然后便听到头顶传来一声低喝:“什么人,口令!”

    “南望,回令!”

    “九州!”屋顶那人警惕地从屋檐后伸出半个脑袋,问:“你是哪个分队的,为什么独自一人在村里乱走?”

    张启仰头看着鬼子,腼腆一笑,道:“啊,我是傍晚刚补充进运输分队的小林次郎,晚饭时喝多了汤,所以”

    “嗦嘎!记住下次不要在营地里乱跑了,尤其是不能单独行动,这里可是前线!”

    张启摘下肩上的步枪拄在地上,弯腰鞠了一躬,道:“谢谢前辈提醒!”

    “嗯,去吧!”头上那人探出半个身子,朝下面挥了挥手。

    然而话音未落,只听到“嗤”地一声,那日军暗哨的嘴里就突兀地“长”出来一把军刺,刀尖从口腔刺入,透颈而出。

    那鬼子闷哼一声倒头就往下面栽来,张连忙松开步枪往墙上一蹬,身子腾空而起,在半空中接住了尸体然后轻轻落地。

    从尸体上的领章来看,这是一个鬼子曹长(上士),他身后背着一把长刀,脖子上挂着一个铜制6倍望远镜,另外腰间各别着一个牛皮盒子。

    左边的盒子是装望远镜的,右边的盒子里装的是一把手枪。

    手枪是南部十四式,俗称王八盒子的就是,子弹口径8mm,装弹8发,身上有三个备用弹匣。

    这是一款臭名昭著的“二战名枪”之一,它之所以有名并不是因为多厉害,而是因为当时小日本的工艺水平实在太次,导致该枪的撞针经常莫名其妙地断裂,而且经常卡壳。

    后世的网上广泛流传着一个段子——二战后期,曾经有鬼子军官为了不做俘虏而用它来自杀,谁知因为卡壳连开几枪都没打响,最后连撞针都断了。

    若是放在平时,张启肯定对这样一把坑爹玩意儿毫无兴趣,带着它恐怕会在关键时刻会把自己害死!

    但现在他却没没有太多的选择,有这样一把枪也算是聊胜于无吧!于是将鬼子枪套解下来系在自己腰间,又把望远镜装回盒子塞进黄挎包里。

    比了比鬼子脚上的军靴大小,发现跟自己的差不多,于是开心的脱下来给自己换上。

    至于衣服,这个鬼子曹长的身高还不如先前的那个二等兵,于是就懒得折腾了。

    不过,接下来鬼子曹长身后背的那把长刀,则给张启带来了一点意外之喜。

    这是一把仿唐横刀样式的长刀,全刀采用合金工艺打造,刀柄是乌木覆铜丝,刀身平直,刀长90厘米,刃长65厘米,宽约3厘米,厚1厘米,刀头刻有“唐风”二字,看来这个鬼子曹长对大唐不是一般的仰慕。

    张启还刀入鞘,提着它便继续前进,一路上又遇到两个暗哨,于是便小试锋芒,全都顺利地解决了。

    几分钟后,张启从敞开的屋顶轻轻地跳进了那栋飘出鸡肉香气房子,发现这里果然是鬼子的后厨。

    此时,厨房里的三个鬼子伙夫正忙得脚不点地,一个正在油锅里炸一盘泥鳅,另一个则忙着做饭团。

    最后一个年纪最大的,则在一个临时砌成的小灶旁,专心地给一大锅鸡肉里添加调料。

    张启站在他们身后看了好一会,这才忍不住出声道:“喂,炸泥鳅你放那么多酱油干嘛?饭团里不要芥末,不要芥末!鸡肉汤里加点辣椒它不香吗?旁边那个瓶子里就是辣椒粉啊!”

    三个伙夫闻声愕然扭头看来,然后就见一个陌生的二等兵在那里指手画脚,年纪最大的伙夫顿时怒不可遏,骂道:

    “八格牙路!你是什么人?这里是中队部的军官食堂,小小的二等兵还不快给我滚出去!”

    张启也是心头火起,叫你加辣椒,你特么给老子加芥末!

    于是刀光连闪,三个日军伙夫为自己那愚蠢的坚持付出了代价,连一声惨叫都没发出,就回归了天照大神的怀抱。

    接着张启赶忙冲到灶边,抓起桌案上的辣椒粉瓶往里倒了一些,用勺子舀起汤来尝了尝,辣味正合适,但是淡了点,于是又加了点盐。

    这时油锅里的泥鳅也炸得差不多了,张启也往里面加了些辣椒粉,然后出锅,至于已经加了芥末的饭团,那就没办法了。

    从水缸里打水洗了手后,也不管那鸡肉烫不烫嘴,直接捞起一条鸡腿就大快朵颐起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