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史书不必留我名 > 第10章 初入幕阎象举荐

第10章 初入幕阎象举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尹志一行人并没有在街道上闲逛,而是迅速地购买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后,就找到了一个相对偏僻些的宅院作为临时落脚点。

    俗话说得好:“听人劝,吃饱饭”,这个道理他们自然明白。

    既然已经进入了鲁阳城,也就不必急于一时去拜见袁术了,可以先稍作休整。于是乎,接下来的几天里,尹志等人一直忙着打扫这处宅院。

    尹志心里非常清楚,尽管现在处于漂泊不定的状态,但对于尹济来说,教育仍然至关重要。

    所以,他下定决心要给尹济找个好老师,绝不能让孩子荒废了学业。毕竟,无论是通过举孝廉进入朝廷为官,还是追随各路诸侯成为幕僚,渊博的学识始终都是最强大的竞争力所在。

    待家中一切都收拾妥当后,尹志稍作思考,便想着要先去拜见一下袁术手下的从事中郎阎象。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原因其实有两个:其一,如果能通过袁术的亲信来引荐自己与弟弟尹平,那么他们二人或许能够在袁术跟前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说不定还可以谋得一份不错的差事;其二,袁术未定长史一职,阎象身为从事中郎,必定对鲁阳城内外大大小小的事情了如指掌。如此一来,他应该能够帮助尹济找到目前最为合适的良师。

    毕竟,对于尹济现在正处在求学的人来说,一位德才兼备、教导有方的好老师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想到这里,尹志觉得这次拜访实在是非去不可,于是他立刻行动起来……

    自从袁术仓皇出逃到南阳后,阎象便向他进言:我们应当首先夺取宛城,并牢牢控制住南阳郡。凭借着南阳盆地那丰饶的资源作为坚实后盾,然后在武关一带部署重兵防守。

    要知道,现任长沙郡守孙坚本就是吴郡人士,在荆州宛如一棵没有根基的小草随风飘荡。而且,他跟荆州刺史以及其他各个郡守之间的关系不说势同水火,也是十分紧张的。

    此时此刻,如果我们利用袁氏家族的威望来拉拢孙坚,并承诺给他一个杂号将军或者某一州的刺史职位,那么他必定会毫不犹豫地率领军队从长沙郡向北进发,前来与我们在宛城会师。

    而孙坚率军北进途中,必然会经过江陵和襄阳等战略要地。这时,只要略施小计去挑唆一下孙坚和这些地方势力之间的关系,凭借着孙坚的勇猛善战,想要攻克这两座城池简直易如反掌。

    一旦成功实现以上计划,整个荆州地区也就将完全落入咱们的掌控之中了!

    然而此计谋袁术并未完全采纳,虽然使孙坚从长沙郡出兵北上了,但袁术并未拿下宛城,只是在宛城周边劫掠一些物资。

    且说后来曹操与袁绍向天下各方势力发出讨伐董卓的檄文时,袁术确实表现得非常积极,迅速调遣军队驻守在鲁阳。

    然而,由于后勤粮草供应不足,他们也只能在鲁阳周边地区大肆搜刮掠夺。

    就在此时,阎象再次向袁术进言道:鲁阳不过是荆州和豫州之间的交通枢纽,如果我们对荆州各地没有兴趣,那么最好尽早向东进军并占领阳城、颍阳等地;或者干脆现在就撤回到武关一带据守。

    此外,联军中的大多数势力都来自东北地区,因此预计会盟地点很可能位于豫州陈留郡境内。这样一来,必然会吸引董卓大量兵力在虎牢关和荥阳一带对峙。

    如果我们从武关进入司隶地区,可以直接攻打长安,截断董卓向西逃窜的退路;倘若选择从轘辕关进入司隶,则可以直击洛阳,让董卓陷入首尾无法兼顾的困境。如此行事,无论怎样,都能平定董卓之乱。

    只可惜袁术心中又怎会甘愿让袁绍这个庶出之子凌驾于自己之上,威风凛凛呢?他一门心思只想夺取联军盟主的宝座,完全没有听从阎象的忠告。

    至使阎象一气之下,搬出了将军府。

    “阎中郎,近日身体可好?”

    “咦?你是那尹家的小娃娃?”

    ???

    尹志不是吃惊阎象对他的那稍略轻浮的回话,而是惊讶于阎象他竟认识自己。

    不过尹志脑子转的也快,随即回道:

    “阎公,在下乃尹益长子,尹志。”

    阎象如今虽已年过六旬,但他见到那些面熟的年轻后辈时,总是会热情地打招呼,并与他们聊上几句家常话。

    “你父亲是个能力很强的人,世事无常,倘若没在剿灭黄巾匪贼中牺牲,如今应该也能坐到九卿了。”

    尹志似乎并不想在此事上多做纠缠,他心里很清楚,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改变,死去的人也不可能再给活着的人提供太多帮助。

    于是他迅速转移了话题,不再谈论那些令人不快的回忆。

    经过一番简短而自然的过渡后,尹志开门见山地道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阎公,我听说袁将军现在正据守鲁阳。在下不才,此次特地从宛城赶来,并带来了舍弟一同前来,希望能为袁将军尽一份微薄之力。”

    哪怕身为袁术第一谋士的阎象,在听到尹志想要投靠袁术,也不由得苦笑一番。

    阎象对袁术的感情很复杂,一方面袁术作为自己的主公,能吸引更多的精兵强将来投靠,理应是值得庆幸。

    但是相处这么几年下来,发现袁术在这个群星闪耀的年代,综合实力也顶多算是个中等偏上水平。

    若是出生于贫苦之家,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为家庭拼搏出一个美好的未来,那么在投靠袁术的时候,如果能够得到阎象的引荐,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问题在于袁术这个人自视甚高,对于那些出身低微之人总是抱有轻视之意,如此一来便使得众多贤才纷纷离开,转而投向了韩馥、刘岱以及陶谦等势力麾下。

    现今,担任典军校尉一职的曹操与身为渤海太守的袁绍已经成为了众多年轻人心目中的楷模,他们不惧权势,敢于在这乱世之中建功立业,赢得了许多反感董卓暴政的朝廷权贵们的支持。

    而尹志作为旧友之子,阎象认为哪怕只是将其引荐给尚未完全成长起来的孙坚,所获得的重视程度恐怕也要超过待在袁术这里。

    然而,阎象看到尹志心意已决,显然已经做好了决定,知道多说无益,也不便再强求什么。

    因此,阎象去往将军府,向袁术提议:自己于城内寻得兄弟二人,一文一武,稍加磨练或可成大才。哥哥从文,可为通事谒者,并兼任仓曹掾一职;弟弟从武,可暂且不授予其官职,让其担任都伯,统领五百士兵。

    仓曹目前未设曹掾,仓曹属直接向从事中郎阎象汇报。袁术原本是想把仓曹掾空出来,给将军府属官营造一个只要好好干,就有空间提拔的氛围。不过既然仓曹的直属上级阎象都开了口,仓曹掾又不是什么大官,袁术便也就依着阎象了。

    阎象这样安排尹志和尹平,既能让二人接触到军务,又不让二人在未熟悉袁术性格之前过早接触袁术,其用意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