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江湖
行船渐至洛阳渡口,一行人除了沈一白和周济村之外,皆是旱鸭子。船上四望只见海天一色,终日只觉日月交替,东升西落,日子过得颇慢,众人惶惶。
周济村见船上经年的老船夫皆懂一些得用的方子,如获至宝,因此少在舱内待着,镇日与船夫叙话讨教。
周延嘴甜,算账又极快,不多时已与船上的管事称兄道弟起来,听着南来北往的生意经,喜得饭都不回舱来吃。
沈一白不知在忙何事,偶尔打个照面,亦是神色凝重与身边人低声商议着什么。
岁安百无聊赖,因着陈恪终日躺着静养,不好总去打扰,故只好船头坐完船尾坐,对着海浪频频发呆。
沈一白抽得空闲,一路向船工打完招呼,便撩袍坐于岁安身旁,脸上不自觉带着笑意,歪头看向岁安。
彼时江上薄雾未散,岁安的睫毛眉梢尚凝着两行晨露,见他坐下,随意抬眸望向沈一白,不经意望着对方清清亮亮的眸子,里面满满映着自己的影子,一时失了语言。
两人对望片刻,岁安艰难的眨了下眼睛,忽然惊觉二人间气氛诡异,又见沈一白只是笑而不语,欲待移开目光,又恐沈一白以为自己心慌,于是用力扯出一抹笑容瞪了回去。
沈一白略觉好笑地清了清嗓子,手指屈起在岁安脑门上轻弹了一下。
岁安避之不及,哎哟了一声,向沈一白怒目而视。
沈一白打趣道:“阿禾妹妹,可是有人把呆鹅带上船了么?”
岁安一怔:“什么呆鹅?”
沈一白忍俊不禁:“年初为兄去你家,仿佛记得一位姑娘说过,个儿郎目灼灼似什么?呆鹅?如今这呆鹅怎么变成了这位姑娘?”
岁安啊了一声反应过来,顿时闹了个大红脸,别开脸假装欣赏来往穿梭的渔船,感慨道:“水路走的真快啊。”
沈一白极目远眺,缓缓道:“不错,这碧波千顷,载舟行路,比之陆运省下多少人力财力,且行速两到三倍之。故历朝历代,皆有仁治武功雄才大略的君主,在努力开凿水路,将南北漕运融会贯通,此等为民谋福的千秋大计,养活多少两岸百姓啊。”
岁安恍悟:“那看来隋炀帝亦并非万恶不赦,若不是他那么着急,一定要立马做成通渠这大功德,逼死工匠无算,两岸百姓必定要念他一声好。”
沈一白好笑道:“妹妹好生了得!前不尊孔夫子,后又要为暴君平反,若你得了官位,还不把一众老学究气个倒仰?不过,妹妹可曾想过,若隋炀帝要成不世功业,那朝中官员自是奋勇争先,一旦渠成,他们就有督造之功,从此青云直上官运亨通,若激起民怨,骂名当然由隋炀帝背着。”
岁安托腮沉思:“那这么说来,隋炀帝或许并非暴君了?”
“千秋功过,史笔如山,自有后人评说。没有绝对的暴君佞臣,也没有绝对的明君贤臣。”
“那又这么说来,那丰府台,虽然府邸囤积如此多财富令人咋舌,但他在南阳府的这许多年,百姓倒也富庶,也甚少出什么冤假错案,那对百姓而言,也能勉强算个好官啦?”
“正因如此,我观楚王神色,似也不会对他赶尽杀绝。不过,他背后还有大鱼,楚王要拿他做诱饵,我们身处江湖,前途亦要小心。”
岁安敛容肃立:“什么权谋斗争,我不感兴趣,惟愿四海归一,百姓安居,碧海青天,永归我朝。”
沈一白抚掌大赞:“好!好好!阿禾是我知己,汝所愿亦是吾愿。吾甚喜当年横渠先生关学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禁又叹了口气,“可惜,海运本比漕运更便捷,无奈海寇近年作乱不止,海运已停数年,只盼有封疆大吏能永靖海患,恢复海运。”
岁安拍拍他的肩膀:“这次科考兄长必然高中,说不定有缘,你将来就是那个封疆大吏呢!”
二人说得高兴,老李头端着脸盆离老远大踏步从二人中间穿过,板着脸道:“让让。”
午饭时分,陈恪忽起高热,周济村切脉良久,取来一枚绣花针,用烛火烧过,点刺耳郭上方尖端,挤出一滴血来,方舒眉道:“还是身体底子单薄了些,本就晕船,风热侵体,咳喘加剧,耳郭放血可退高热,船上也有五根汤备用,只是五根汤易得,咳喘倒麻烦些,待我拟个方子,到了洛阳渡口,劳烦船工买了来煎。”
岁安守在陈恪病床前给他不停换额前帕子,听着一声声拉破风箱般的咳喘忧心如焚,于是与父亲商议了,在行船停在洛阳渡口倒换关文路引之时,不如专程去买了药速去速回,好过在此地干等。
岁安将此想法征询沈一白意见,沈一白思忖片刻,又想南阳府追兵一时半刻应到不了,自己又有武艺傍身,看了眼病容恹恹的陈恪,便迎着岁安期待的目光答应了下来。
为了谨慎起见,岁安做一身男子装束,两人混在人群中,一路寻药铺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