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宋之哀伤 > 第 41 章 山长苏长文

第 41 章 山长苏长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房间里,刘昭正忙于整理个人物品,此时门被轻轻推开,两个年轻人走了进来。他们看到刘昭后,先是一愣,随后相视一笑,便缓步向他走来,态度颇为友好。其中一人拱手作揖,微笑道:

    “这位同年,幸会。吾乃周新,江西南昌人氏。此乃吾同乡周全。能与您成为舍友,实乃吾之荣幸。

    刘昭抬起头,打量了一下这两位新伙伴。他们看起来年纪相仿,大约十八九岁的样子,眉宇间透着一股青春的朝气,胖一点的叫周新,看起来比较开朗,瘦一点的叫周全,比较腼腆。刘昭心中暗赞,这两位年轻人看起来既热情又友善,应该会相处得很愉快。

    他忙回以一礼,微笑着说道:“在下刘昭,泉州人士。幸会幸会,以后请多多关照。”

    周新和周全也回以一礼,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热情地道:“我看刘兄行李如此多,不知需不需要帮忙”

    刘昭笑着摇了摇头,回答道:“多谢周兄好意,我自己能行。”

    周新见状,也不再坚持,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便转过身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不一会儿,刘昭便整理好了行李,便和周新二人聊了起来。这时,小五走了过来,来到刘昭面前,恭敬地递给他两样东西:“刘公子,这个是你的学籍牌,这个是书童的,以后出入都要凭牌。”

    刘昭接过两样东西,道了声谢,然后又想起了什么,随即问道:“小五,山长在院里吗?”

    小五听完后,有些惊讶地问道:“刘公子找山长有什么事吗?”

    刘昭摇了摇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额,也不是什么大事,家父在世时留有一封信给山长,只是一直没机会送过来。”

    “哦?山长今天刚好在,我领你过去。”小五听了,立刻说道。

    “有劳小五兄了。”刘昭感激地说道。

    然后刘昭又对周新道:“两位仁兄,你们先忙,我出去一会,待会我书童过来找我就说我一会回来。”

    周新二人听完后,都是愣愣的,纷纷点了点头。他们没想到这个刚刚搬进来的舍友,竟然和山长有交集。

    小五在前面引路,刘昭紧随其后。他们穿过了书院的长廊,来到了一座精致的书房前。书房的门紧闭着,透出一股宁静而庄重的气息。小五轻轻敲了敲门,然后推门而入。

    书房内布置得古色古香,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山长苏长文坐在书桌前,正在阅读一本古籍。听到声音,他抬起头,目光落在了刘昭身上。

    “山长,这位是刘公子,他有一封家父的信要交给您。”小五恭敬地介绍道。

    刘昭恭敬的上前一礼道:“学生刘昭拜见山长。”

    苏长文听完刘昭的回答后,微微一愣,示意他坐下,开口问道:“这位学子,你的父亲是?”

    刘昭回答道:“晚辈父亲刘秉硕。” 苏长文的心猛地一颤,封尘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汹涌而至。十一年前的那个清晨,他清晰地记得,自己的学生刘秉硕急匆匆地走进他的书房,脸色凝重地告诉他,家中妻子病重,儿子尚小,他不得不请假回家照顾家人,并承诺在安排好家庭事务后,会重返书院继续深造,并参加一年后的乡试。然而,自那次分别后,他便再也没有收到关于刘秉硕的任何消息。 苏长文沉默了片刻,仿佛在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他抬头看向刘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轻叹一声,声音中带着一丝惋惜:“刘昭,你父亲是我最看好的学生,当年若非命运弄人,他若能参加科举,必定能一举高中。只是他回去后,便再也没有回来,你可知其中的原因?”

    刘昭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迷茫:“晚辈当时还小,并不知其中的缘由。”

    苏长文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回忆着过去的事情。他又问道:“不知你父亲现在如何了?”

    刘昭的眼中闪过一丝悲伤,他低下头,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父亲于前段时间离世,父亲还在时,便嘱咐我等他离去便让我回到书院,去完成他未完成的心愿,还给山长留了一封信。”说完他便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拿出那封信,双手递给苏长文,信纸已经泛黄,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苏长文接过信,仔细地看了起来。他的眼中逐渐浮现出一丝复杂的情绪,仿佛在回忆着与刘秉硕的过往。他看着看着,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苏长文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道:“刘昭,你父亲虽然信中并未提及他为何弃考,但在我看来,科举中举并不比家人的分量重要。当时你还小,他选择留下来陪伴你们,在我看来他做得对,家人远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刘昭听完后,眼眶不由自主地红了起来。他想起了现在的父亲刘秉硕,与曾经的自己截然相反。自己曾经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科研中,忽略了家庭,留下了诸多遗憾。而现在的父亲,却选择了更需要他的家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家人的重要性。 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和愧疚。他意识到自己曾经的选择是多么的错误,而父亲的选择又是多么的明智。

    不等刘昭开口,苏长文便继续说道:“他为了你们而放弃科考,心中多少有些遗憾。他也许知道自己已无法再走这条路,因此他希望你能帮他走完。”

    刘昭听完后,重重地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地说道:“昭必定不辜负父亲的愿望。”

    苏长文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问道:“很好,你父亲在世时都教了你些什么?”

    刘昭回道:“父亲教了我四书五经、三史、三礼、明经、九经等知识,这些晚辈都能背诵下来。”

    苏长文听后一惊,这些知识都能背诵下来,那是多么扎实的基本功啊!但他又有点不敢相信,于是随手出了几段让刘昭背出下文。刘昭都能完整地背下来,苏长文震惊了。这样的基础,如果稍加点拨,定能一举高中。他对刘昭的印象顿时大好,点头说道:“嗯,你的基础很好,但是光能背诵并不代表就能中举。还要理解其中的要义,科举还要考策论,所以还要会解题、论证、论述。你新入学,但基础不错,不用从新学起,从今后你就做我的学生吧。”

    刘昭听完后心中一喜,连忙跪下拜道:“学生刘昭拜见老师。”

    苏长文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学子,心中感慨万千。他曾是刘昭父亲的老师,如今又成为了刘昭的老师。他微笑着点了点头,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教导这个年轻人,让他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随即他想了想,又问刘昭道:“刘昭,你起字没有?”

    刘昭恭敬回到道:“回老师,尚未,请老师赐字。”

    苏长文点点头道:“嗯,你现在是为父愿读书,子承父业,你的字就叫承业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