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何一生不缺钱
李白出生于西域碎叶,也就是今天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据《新唐书·李白列传》记载,其先祖在隋朝末年因走私铁盐而获罪,被流放至西域。
李白的父亲李客后来带着李白偷偷从西域迁回四川,继续从事商贸工作。李客很会做生意,李家的商贸公司遍布长江上游和中游,吴楚、巴蜀等地都有李家的产品。
从李白的《古朗月行》中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便可窥见其家境优渥。普通人家的孩子,如何能见识到“白玉盘”这等名贵的宝物呢?
李白自幼饱读诗书,他在诗文上的才华很早就显露出来了。商人出身的父亲很欣赏李白的才华,鼓励儿子靠才华走上仕途。
但李客是商人出身,在古代,商人是最低等级的百姓,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香门第排在第一等,“农工商皆本”,“商”排在最末。因此,李客鼓励儿子入仕为官,几乎等于为儿子找了一条最难的路。这条路的难度,可用李白诗句中的那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来形容。
在古代,商人之子不能参加科举,只能通过权贵举荐走上做官的路子。少年时期,才华横溢且剑术高超的李白带着自己的作品出发,先后拜会过益州刺史、渝州刺史,但结果都不理想。
举荐之路行不通后,李白开始一边游山玩水,一边学道修仙。期间所有的花销,都来自于他丰厚的家底。
可惜,李白在 21 岁那年,父亲便去世了,他的哥哥们霸占了父亲留下的大部分财产,仅给李白留下了极小一部分家产。
幸运的是,李白口袋里没啥钱时,他已经凭借诗作累积了一定的名气。他还结识了许多名流,其中就有大他 12 岁的诗人孟浩然。李白对孟浩然很是仰慕,后来,他入赘湖北孝感的名门许家,正是得了孟浩然的撮合。
孟浩然让李白入赘许家,是因为他了解李白。李白并不是一个踏实的人,他极富浪漫主义情怀,这样的人,只有在富裕之家才能生活得好。若让他去操心柴米油盐,他定然写不出那些豪迈的诗句来。
许家是宰相门第,许小姐的爷爷许圉师在唐高宗时曾做过宰相。李白选择入赘许家,多少是想通过许家为自己打开仕途之路。
许小姐过世后,李白曾再度入赘,这次他入赘的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李白几度入赘宰相门第,使他能够结交权贵,同时也一直过着优渥的生活。
李白的几段婚姻从未为金钱烦恼过,女方家丰厚的家底为他提供了终日游山玩水的条件。同时,对李白狂热追捧的一众粉丝也为他提供了金钱支持。
李白的名声越来越响,许多人都想与他结交。李白的很多粉丝都是富贵子弟,其中,他的超级粉丝汪伦便是一个富得流油的人。
汪伦费心将李白请来游玩,李白高高兴兴地游完后,还写了一首《赠汪伦》,这首诗流传千古,其中那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更是让汪伦的名字被传颂了千年。
然而,世人不知道的是,汪伦为了款待李白曾豪掷千金,李白走时,他更是“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
八匹名马,其价值必定不菲,这一点毋庸置疑。
值得一提的是,像汪伦这样的粉丝,在李白的众多粉丝中,仅仅是冰山一角。
除了粉丝的慷慨解囊,李白还曾得到过唐玄宗等权贵的赏赐。《松窗杂录》中有记载,李白在半醉半醒间,为杨玉环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诗句,令唐玄宗龙颜大悦,当场赏赐李白百两金和百端锦。后来,李白在长安遭受排挤,离开时仍凭借自己的诗作得到了百两赏金。
综上所述,李白虽然在翰林院只工作了两年,但他一生中并不乏权贵之人的资助,这也是他能够畅游山水、无忧无虑的主要原因。
李白在 27 岁这年,入赘了前宰相许圉师家,他的妻子是宰相的孙女许氏。许氏才貌俱佳且性格温婉,李白与许氏结婚后曾有过一段完美的婚姻生活。许氏还为李白生下了一儿一女,分别是儿子伯禽,女儿平阳。
可因为唐朝门第观念极深,李白在许家始终不被大舅哥待见。无奈之下,心气甚高的李白为了争口气,只得离家寻找入仕为官的机会。
与许氏结婚后,有整整十年,李白一直云游在外。期间,负责照顾两个孩子的一直是许氏。因身体欠佳,加上思念丈夫,许氏年纪轻轻就因操劳过度而辞世了。
许氏死后一年,李白将田地贱卖后,带着一双儿女迁徙到了东鲁,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在远房兄弟的帮助下,李白在今山东兖州买了房安置下来了。
人都说,筑巢是为了引凤。买了房产后不久,在亲友的撮合下,李白续娶了寡妇刘氏。
刘氏是个务实的女人,她也压根儿看不懂李白的诗作。与李白相处一阵后,刘氏只觉李白浑身都是缺点:不仅只有一些田产,还没有收入来源,还终日跟一些狐朋狗友饮酒作乐。
在刘氏眼里,李白就是个不务正业的主,她开始抱怨李白。李白受不了刘氏的抱怨,只得故伎重演,以出去找机会为由游山玩水去了。
正是在与刘氏结婚的这段日子里,李白对女人的感觉非常不好,他曾在长诗《雪谗诗赠友人》里,写过两句痛斥妇人的诗句:“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强强。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鹑之奔奔。”
42 岁那年,被唐玄宗召见时,他写的《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最后两句也是在骂妇人:“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经后世考证,李白这两首诗中的“妇人”、“会稽愚妇”,说的正是自己的妻子刘氏。
刘氏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而李白则是纯粹的浪漫主义。这样的两个人搅和在一起,本就不可能相合。李白被唐玄宗召见归来后,拿着皇帝赏赐的金银建了酒楼、修了丹房,他的这些举措也让现实主义的刘氏非常不满。
刘氏的不满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他们终于来了一次大爆发,李白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和刘氏离了婚。可叹这刘氏,与李白离婚后,转身就另嫁他人,丝毫没有半分留恋的意思。
刘氏走后,李白与一个被休的山东妇人同居了。李白的这第三任“妻子”并未留下姓氏,因此,我们这里将她写作“无名氏”。
无名氏是李白搬到山东后的女邻居,她丈夫常年在今朝鲜、韩国一带经商,且多年生死未卜。后来,其丈夫发了财后,便将糟糠妻无名氏休了,如此一来,她便名正言顺地与离婚后的李白同居了。
根据《李翰林集序》的记载,无名氏曾为李白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颇黎。
婚后,无名氏不仅照顾着李白,还将李白与许氏的一儿一女也照顾得很好。也是因为有她的照顾,离婚后的李白才没有死于酒精中毒或丹药中毒。
可惜,无名氏并不长寿,与李白同居仅仅五年,她就因病辞世了。
无名氏死后,近五十岁的李白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段姻缘。而这段姻缘,还曾留下了一段“千金买壁”的传奇佳话。
李白第四段婚姻的女主角同原配许氏一样,是唐朝前宰相的孙女。她是武则天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名为宗煜。
宗煜才貌双全,对诗文很有见地。而李白与她的结识,就是始于诗文。
750 年,李白游梁园古迹,酒后诗兴大发,在一面墙上挥笔写下了一首《梁园吟》。宗煜路过时,见一僧人欲将白墙涂黑,且要将诗擦去,她立即制止了僧人,并豪掷千金买下了这面墙……
宗氏与李白结婚后,一直悉心照顾着李白。她不仅支持丈夫游山玩水,还和丈夫一样对道教很感兴趣。期间,夫妻俩更曾一起在天门市等地隐居。
与宗氏在一起时,李白诗作中常可见“秀恩爱”的字句,如《秋浦寄内》中,就曾写到:“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这句诗,描述的便是夫妻关系融洽的画面。
安史之乱后,李白和妻子宗氏避居庐山。可此时的李白却依旧未放弃入仕报国的志向,永王李璘造反后,他竟听从永王的召唤,做了他的幕僚。
后来,李白因受李璘案牵连下狱,宗氏为救夫四处奔走,甚至不惜动用家族关系打点。可最终,李白依旧被发配夜郎。
公元 759 年,李白因参与永王幕府而获罪,被流放至夜郎。在流放途中,他听闻关中遭遇大旱,朝廷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欣喜若狂,当即挥毫泼墨,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获得大赦后的李白,终究再也没能见到心爱的妻子宗氏。也因此,他的最后一段婚姻,也被打上了悲剧的烙印。
李白和高适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但他们在入仕态度上却截然不同。
高适志在通过入仕实现报国之志,因此他对官职并不挑剔,一心只想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他初次为官时,被举荐担任封丘县尉一职,虽然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维持地方治安的保安队长,但高适并没有因此而不满,反而在岗位上尽心竭力。他的务实精神使他能够逐步晋升,最终成为唐代诗人中官位最高的人之一。
与高适相反,李白一心想做宰相辅佐国君,除了宰相一类的大官,其他的官他都提不起兴趣。他在贺知章的引荐下,成为翰林学士,这个职位相当于今天中央办公厅和政策研究室的秘书,属于副部级干部。然而,李白的目标并不仅仅是给皇帝、贵妃写写歌功颂德的诗词歌赋,他渴望能够一蹴而就,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因此,当他发现自己的任务与期望不符时,便产生了离开的念头。后来,李白专门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想走的心思,唐玄宗也真的赐了赏金放他走了。
通常而言,嚷嚷着要辞职的人,并非真心想离职,而是想借机争取更好的待遇。这一点,唐玄宗心里自然是明镜似的。李白虽然在诗歌创作上才华横溢,但在政治方面却缺乏洞察力和实际经验。因此,唐玄宗怎么可能真的让他承担重任呢?
高适曾经派人询问已身陷囹圄的李白,为何要投靠永王时,李白的回答竟然是:“为何不能投靠永王?”直到此刻,他甚至还不知道永王在谋反。得知真相后的李白虽然后悔不已,但却无可奈何地说道:“我只是想寻找一条入仕之路,施展自己的抱负罢了。”
许多人看到这里时,都认为这段有丑化李白的嫌疑。他们认为,李白即便在政治上再无知,也不至于连永王谋反都不清楚。
然而,真正了解李白的人一定会明白:不懂永王谋反的李白,才是最真实的李白。因为,历史上真实的李白,在政治上确实是非常幼稚的。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已然登基,永王再立新朝属于叛国行为,必然会遭到打压。这个浅显的政治逻辑,李白的妻子宗氏了然于胸,可李白却浑然不觉。他天真地认为,永王姓李,帮助他就是帮助大唐重振朝纲。
李白并无政治才能,因而看不出永王缺乏领导才能。他一心想着辅佐君王,却没有脚踏实地的规划。永王被杀后,李白虽然获得了特赦,但从江陵到白帝城的千里路途,却无法在一日之内往返。现实中的李白不得不长途跋涉,足足用了一年时间,才抵达江陵。
此时的李白已经年届六十,政治上的失意和旅途的疲惫让他心力交瘁。然而,他心中仍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不甘心接受自己一生在政治上碌碌无为的事实。或许是受到高适的启发,他竟然也想和高适一样,通过从军报国来实现入仕的理想。
可惜,当两鬓斑白的李白来到征兵处时,负责征兵的军官却拒绝了他。此时,李白才意识到,自己这辈子恐怕再也没有机会进入仕途了。
人在绝望之时,往往会陷入抑郁之中,而抑郁又极易引发身体疾病。李白的身体本就孱弱,被征兵军官拒绝后不久,他的病情便愈发严重。贫病交加的李白,只得投奔时任当涂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李阳冰是个文人,虽然辈分上是李白的族叔,但实际年龄却比李白小很多。李白投奔他后,李阳冰一直悉心照料着李白。
由于心情极度抑郁,李白的病情并未因李阳冰的精心照料而有所好转,反而愈发严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李白终于务实了一次,他将自己毕生的诗稿都交给了李阳冰,请他为自己编纂诗集。
交代完后事,李白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这一次,他依然将自己比作大鹏,然而这一次,他终于承认自己这只大鹏,再也无法翱翔天际了。
李白辞世后,被安葬在当涂青山之上。这座山的轮廓是他最钟爱的,也是他重新领悟生活的地方。能够长眠于此,对李白来说,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归宿。
李白的诗歌绚丽多彩,可他的人生结局却有点悲催。大家不太能接受李白这样惨,就给他编了个特别的死法。说是李白喝大了去水里捞月亮,结果淹死了。在大伙眼里,只有这么有诗意的死法,才和李白还有他那些超棒的诗配一脸。
李白的离去,少了些仙气,缺了些浪漫,甚至有点“不光彩”呢:一个看似洒脱的文人,却因仕途不顺而忧愁至死。不过,这样的结局,倒让李白从遥不可及变得平易近人,更让人钦佩了。
李白走了,他的长安梦也醒了。原来,世间所有的梦想,都有醒来的那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