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母语教育的力量
很多家庭缺乏母语教育,把汉语言只是简单的作为了一种“标识”。外国语言表达起来确实能够让人肃然起敬,但那只是短暂的光环。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学都学习、运用不好,掌握再多的外语那也是“披着羊皮的狼”。
我们流淌着华夏文明之血,几千年的文化足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汉语言功能的领悟及运用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世界再大融、大合、大通,外国语也代替不了母语,外国文化也代替不了“母亲黄河”。
在今天的世界文明中相互影响是一种必然,在这种大环境下自己的文化才会是自己的根基,也只有自己的文化才能成为自己的根基。对孩子的教育不应仅仅是语言标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语言文化、功能底蕴的教育。
华夏文明中秦皇汉武、苏秦张仪、孔孟先贤、百家争鸣、唐诗宋词、立新变法等等,这些都是立人之本,孩子成长的源泉。觉知、觉醒、觉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标签。母语文化掌握得好标签就会递进,母语教育缺失就会导致断层缺乏素养。
语言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思维,但不能本末倒置,不能丢了西瓜捡芝麻,不能忘记了祖宗忘记了本。语言文化教育在于你处在的环境,你生活在“长江黄河”这个家庭里,就要深耕“长江黄河”之文明,要用其本民族文化来武装自己,让自己更具有龙的力量和龙的魅力。
现在很多孩子学国学、读经典、听史记,这就是母语文化教育。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重视孩子的理解程度。不能是简单的读,简单的听。换句话说不能一味的只做一个表象性质的动作,我们要深入的了解历史以及当时的人文环境和时代背景。
很多人经常会讲或听到一句话:这个人真的会说话。会说话只是一个表象,本质上说明文化素养还是比较可以让人接受和认可的。会说话不是简单的一件事情,说话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如果要让自己会说话,那就要多学习母语文化,多练习母语文化。
大部分学生时代我们都学习过英语,有的时候可能因为英语成绩达不到一定的分数不让上大学,不让考研,有的还进入不到一家企业去工作。回过头来想想这种认知和制度真的是可以让我们好好反思的。长久的或是一生都生活在一个环境当中,你却让其学习、了解另外一个环境的内容,这就是舍本求末。
对于绝大多数而言,母语教育就已经足够了。还有一部分多数母语文化教育是缺失的,虽然学生时代也学习语文、学习母语,但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母语文化呈现的不是很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家长有责任、学校也有责任,学校是应试教育,家长也就跟着应试教育。学生学习母语就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不理解,不清楚,不知道形成了自然,久而久之固化了,五千年的本民族文化底蕴没有了。
所以现在很多孩子不会听,不会说,不会读,更不会写。这是我们作为家长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到底要传承什么?对于我们孩子来说学习什么更为重要?其实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母语,母语文化、汉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