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在梁祝搞事情 > 第16章 回书院

第16章 回书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王与之见王老爷眉头紧皱,默不作声,便知道王老爷的担忧。

    王与之便对王老爷说:爹,儿子知道您害怕我连累整个家族,儿子想的是去了北方,我便化名,其他人便不知我是王家子,我若成功了,我便以王家子的身份公布天下,我若不成功,也不会有人知道我是您的儿子,是这琅琊王家的子弟。

    王老爷见儿子如此这般,便说道:儿啊,为父只有你一子,你去了北方,若有什么闪失,为父岂不是断了香火?

    王与之说道:父亲,儿子并不打算现在走,我打算在尼山书院完成三年读书之后再去。

    王太守说:太晚了

    王与之说:我可以在书院读书后娶一妻,娶妻生子,你有了孙子,便放我去这北方吧。

    王老爷说道:既然如此,那便随了你的愿吧,不知道你现在可有心仪的姑娘?

    王与之说道:父亲,我去北方,则需要经济基础,我想娶我朝第一首富上虞祝家的女儿。

    王老爷说道:上虞祝家是士族大家,虽说在朝中无人做官,可是他家拥有的土地却不是我们这些南迁世家所拥有的,与他家联姻也不吃亏。要不要为父现在去帮你提亲?

    王与之说:父亲,现在先不用,我与上虞祝家的祝公子现为同窗,等到快毕业的时候再去提亲。正好我也可以通过祝公子的口,了解祝家小姐是怎样的。

    王与之与王老爷谈完话后,一家三口便乘坐马车去了谢府,参加谢道韫和王凝之的订亲宴。

    王与之知道此次订婚宴是由梁山伯和祝英台假扮的,所以他特意站在前面一些,想看看祝英台的女装,平时只见她着男装。却从未见过她的女装。

    订亲宴一开始就按照流程在走,当新郎王凝之出来的时候,王家人俱是一愣。

    这新郎哪是王凝之啊?新郎旁边的小厮才是王凝之。

    但是大家都不敢出声,怕搅了这场订婚宴,王与之觉得这场订婚宴最精彩的不是新郎换人了,而是梁祝之间,他们之间的对词,文采比拼。

    比拼完文采之后,祝英台便拿起棍子朝梁山伯的后脑勺打去,一棍子就将人打晕了,订婚现场陷入一片混乱。

    祝英台揭开红盖头,却看见躺在地上的是梁山伯,便也吃惊了,蹲在地上呼唤着山伯。

    王与之看见梁山伯倒地,马上过来叫小厮去找大夫,而自己则是由谢府安排,将梁山伯抬到了房间内休息等待大夫的到来。

    祝英台在看见梁山伯交给王与之之后,便赶紧回了房间换成了男装。

    换完男装之后,便在丫鬟的带领下来到了梁山伯在的房间。大夫正在给梁山伯把脉,通过丫鬟的描述,也了解了事情的大概,于是便说,梁山伯只是被打了一下儿,一会便能缓过来。

    王与之和祝英台都松了一口气,大夫看完病便告辞离开了。房间之内就剩下王与之、祝英台、王安和银心。

    王与之便问祝英台:刚刚那个新娘子是不是你扮的?

    祝英台说道:是我扮的。

    王与之说道:那你到底是男是女?

    祝英台说:我当然是男的了。

    王与之又问:那你是男的,为什么要帮助谢先生扮新娘子呢?

    祝英台说:就因为我是男的,所以才会帮谢先生扮新娘,如果是女的,这件事情就不能这么做了。会影响名节的。

    王与之也不拆穿他,便说道:你说的也对

    祝英台说:这件事情就不要和山伯说了。

    王与之本来也没打算告诉梁山伯祝英台是女的,他也怕自己多了一个情敌。这也是小人之心啊,但是也没有办法呀。

    祝英台也怕梁山伯醒来会问他为什么会在这里,所以便交代王与之,一会儿山伯若醒了就说自己是来参加宴会的。

    等到梁山伯醒来之后,在王与之和祝英台的欺骗下,信以为真,便和丞相道别之后三人离开了谢府,去了王与之的家里。

    来到王与之家,因王老爷和王夫人都在,所以三人便先去拜会王老爷和王夫人,随后王与之便领着梁祝二人来到了自己住的院子。

    梁山伯说道:与之,你的院子不是不像是南方传统的,倒有一些北方的意味。

    这时祝英台也说:是啊,与之,我看你的院子倒有一种北方的豪迈之感。

    王与之说道:我自小便向往北方,一直想去北方看看,但是我朝现在偏南方,想去北朝也挺困难的。

    祝英台说到:北方现在太乱了,少数民族都在北方,朝代更替又特别严重,你一直想去北方,难道不怕有危险吗?

    王与之说道:英台,你可听过,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梁山伯拍手称好:与之,你的志向好远大呀。收取关山五十州,这等气魄是我没有的,我一心想为百姓治水,没想到你的心里却有着这家国天下。与你相比,我竟如那沧海一粟般渺小。

    王与之说道:山伯、英台,谢先生在讲到木兰诗的时候,你们二人表现出来的为女子争取自由,我也是看到的。

    王与之继续说:我觉得你们二位要比这时代的任何一个人思想上都要进步。可是你二人可有想过,仅你二人之力,对于这女子自由并没有多大的贡献,也只是会变成一种口号而已。

    祝英台说:怎么是空谈呢

    王与之说:为什么我们不联合起来,让这天下的女子解放,解放的不仅仅是这天下的女子,而是这天下的任何一人

    王与之对梁山伯说:山伯,你出身庶族,你也知道士族对于百姓的压迫,我们士族就如同吸血的虫子附在百姓身上,吃血喝肉,难道我们不应该为百姓争取自由吗?难道仅仅为女子争取自由吗?

    梁山伯说道:与之,你身为士族居然能为天下穷苦百姓着想,这种胸怀,这种气魄,这样的格局,我真是自愧不如。

    祝英台在一旁说道:与之,我之前一直为女子自由做抗争,认为天下男女应该平等,凭什么女子只能在闺阁之中?

    祝英台衷心的说:而今与你相比,我也是惭愧了,我身为士族,却从未替百姓考虑过。

    王与之在一旁说道:其实我想的这些现在是很难实现的,无论是男女平等,还是天下人人平等,没有士族和庶族的区分,在这个时代是实现不了的,我能做的就是尽我最大的努力,把现在这种状况变得更好一些。

    祝英台问他,为什么不能呢?

    王与之说:英台、山伯,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我们读圣人之言又是为了什么?圣人之言教会我们忠君爱国,我们读书是为了明辨事理。我通过读书思考总结出了一个道理,便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梁、祝不解何为经济基础,何为上层建筑?

    王与之解释道:我可以用一个通俗的比喻,就是现在有三碗米饭,有六个人,每个人吃半碗米饭,大家都可以活,但是现在。有三碗米饭,却有12个人,那么大家就会饿的肚皮叫,如果现在依然是三碗米饭,却有100个人,那么就会有99人饿死,而那三碗米饭便属于一人,经济基础就是现在国家所有的资源和可以开发资源的程度我们想。

    例如春秋以前实行的井田制,那不就是因为经济基础不强,人们对耕地的掌握使用率不高,所以需要千耦其耘,因为这样的耕种方式就决定了要一个地主要拥有大量的奴隶,所以那个社会也是奴隶制的社会。

    而等春秋以后,铁犁和牛耕的出现,经济基础得到了加强,一块儿土地不需要大量的人去种地,只需要两个人,那么多出来的人又会怎么办呢?

    多出来的人就会变成我们现在的农民,因为铁犁牛耕它的效率高,所以可以开垦荒地。

    国家需要大量的农民去种地,以维持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国家的稳定,把百姓固定在地里。

    而一个家庭来说,铁犁和牛耕这种需要力气的去干的活计只能由男性去完成,所以就会导致女性在家庭地位中地位下降,男尊女卑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这就回到了我最开始的一个主题,如果想让男女平等,那么就需要女生和男生同样的去付出一定的劳动。这样才能有平等的地位。

    而想要天下人人平等,没有士族和庶族之分,那就需要加强经济基础,让士族和庶族干同样的事情。而不是把农民固定在土地里

    现在就拿粮食来说,如果想提高产量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所以这就是我说的只能适当的提高,而不能从根本去解决这个问题,除非经济基础有一个质的飞跃。不然的话,我们的社会形态是不会发生改变。

    王与之的话让梁、祝二人听得一愣一愣的,细细品味了许久才反应了过来。

    祝英台便说:与之,你若能尽力帮忙,便是天下人的福音了。

    王与之笑道:我是什么样人,不过一个贵族子弟罢了,我又有什么资格说我可以为全天下的人尽力呢?

    这时梁山伯说道:与之,我相信你日后一定大有所为。祝英台也附和道。

    三人在王与之的院子里吃吃喝喝,晚间梁、祝二人便在王宅休息下,等到假期结束,三人便一起回了尼山书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