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逛青楼
在回寝室的路上,祝英台便问梁山伯是受何人所托,将文章交于何人?
梁山伯却说没有办法,他只能保密,他不能对任何人说起那人的身份。
祝英台无奈,也便没有再问了。
而王与之则在宿舍之内等着梁山伯的回来,毕竟这个事情如果解释不清楚,会影响到山伯的品状排名,他是想做官儿的。
梁山伯回来跟王与之说了一下,王与之放下心来,二人便早早入睡。
等到第二天上完课,王与之不等第二天便下山去了。主仆二人轻装简出,没带任何行李,只身便下了山。
王安便问:少爷是回山下的宅子吗?
王与之说道:不去山下的宅子,我们去山下的青楼,正好晚上他们也开业了,你把金子带好。
王安说:少爷,咱们这次下山,我只带了十两金,不知道去青楼够不够用,小人也没有去过呀。
王与之便说:十两金我也不知道够不够用啊。这样吧,咱们先回一趟宅子,再去取些金来。
主仆二人下了山,来到了宅子,王伯早在这里等候着。见少爷回来了,王伯便要将少爷迎进门来。
王与之则说:王伯,你不用引我去,去账房取十两金子来,我有事情要办。王伯二话没说,吩咐小厮便去取来。
王与之连客厅都没去,就站在大门口里等。不多时,小厮拿着十两黄金来交给了王安。王安和王与之便奔枕霞楼而去。
王伯很是奇怪,自家少爷这是有什么急事,到家门都不入家门了?
王与之来到了枕霞楼,便看见有两个衣着暴露的女子站在楼门前迎客,而王与之走进去后,有一个类似于老鸨的人出来迎接王与之说道:公子是第一次来吗?看的这么眼生的?
王与之说道:我确实是第一次来,不知道怎么称呼。
老鸨便说道:公子叫奴家媚娘便是。
王与之说道:媚娘,把你们这儿的漂亮姑娘叫几个来。
媚娘给王与之安排了厢房,便出去了。没过一会儿,便有小厮丫鬟上酒上菜。不多时,媚娘领着几个姑娘过来了。
姑娘们排排站一起,有八九个人的样子,都齐齐的给王与之行礼。王与之看了一看,便没有说话。
这时媚娘走到桌旁,对王与之说道:公子,这是现在楼里还闲下来的几位,您看看喜欢哪位便留了下来。
王与之说道:我第一次来,不知道这里的规矩,我不能全留下吗?
媚娘高兴的合不拢嘴说:公子,您全留下来,当然可以,当然可以了,您是客人,您想怎样便便怎样。
王与之便问那这楼里的费用是如何呀?媚娘说,像她们这种普通的,便是一两银子一个,而像花魁的话,则需要百两。
王与之听到媚娘的话,很生气的说:媚娘,少爷我看着是像缺钱的样子吗?你给我整这些普通的来干嘛?
说完话,王与之给王安使了一个眼色。王安从兜里拿出一两黄金,丢到了媚娘的怀里。
媚娘很是开心说:公子,您请稍等,您对这女人的相貌有何要求?是喜欢哪个?圆脸的,方脸的还是其他的,对这个女人的身材有什么要求,喜欢高的矮的,还是喜欢胸大的,腰细的?
王与之说道:给我整两个会才艺的,琴棋书画最好能精通的一些,长相嘛,倒也没什么特别要求,看得过去即可。对了,再找一个会唱曲的,我现在想听曲儿了。
媚娘应声称是,便退了出去,按照王与之的要求去给她找姑娘去了。
不得不说,这一两黄金的效率是真高,不到一刻钟,媚娘便领了四五个姑娘进来,虽说这几个姑娘长的不是美若天仙,但也是小家碧玉,妩媚明艳,各有特色。
看到这几个姑娘,王与之很是满意,便将几个人都留了下来,并对媚娘说,你去某地某宅找管家王伯让他送一百两黄金过来。
媚娘是风月场所的老人,自然知道这公子怕是钱没有带够,于是便让青楼里的小厮去王宅找王伯拿些黄金过来。
王与之心里明白,这青楼最是鱼龙混杂之地,自己若是日后想去北方,怕是要在这青楼里面扬名立万了。于是王与之便问那个抱着古琴的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那女子回道:奴家名叫如烟,奴家最擅长的便是这古琴了。
王与之又问那抱着琵琶的女子,那女子说:奴家名叫莺儿,最擅长的便是这唱歌儿了。
王与之看着其他两位女子手里并没有乐器,想来便是擅长舞蹈或是书法了,便问那两个女子:你们二人擅长的是什么?
那两名女子说:奴家是双胞胎,我二人最擅长的便是舞蹈。
王与之便指挥上了如烟你弹琴,莺儿你唱《行行重行行》,你们姐妹二人伴舞,开始吧。
悠扬的琴声配着婉转的歌声,还有柔美的舞蹈,真的是一场视觉盛宴。
王与之多么庆幸自己在一个贵族身上,而不是普通平民,若是普通老百姓,怕是到死都看不到这样的美景。
怪不得王蓝田虽十四五岁,却早已对男女之事几如此精通,这般美景,便是柳下惠来了,怕也是把持不住的。
等到曲罢歌停,王与之便对如烟说,如烟,我给你一首诗,你可以谱曲。
如烟说,奴家愿意一试,请公子写诗便是。
王与之又对莺儿说:我给你首诗,如烟谱曲,你可能唱出来。
莺儿说:只要有词有曲,奴家便能唱出来。于是王与之便写了一首后世苏轼的诗,虽说盗用心中有愧,可是自己毕竟要名动天下,盗用就盗用吧。
于是王与之提笔写道,《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如烟拿到王与之写的词便说:公子大才,不知公子高姓大名,公子凭此词肯定能名扬天下。
王与之听见如烟的话很是受用,但是自己不能暴露身份,毕竟现在在尼山书院读书,若是去了青楼被其他人知道,恐要罚自己逐出书院,所以王与之便给自己起了个化名。王与之说:如烟姑娘可称我为德赛先生。
如烟说道:如烟虽不知道公子为何不用真名而用化名,但是公子高才。非是我等小人所知,可否将此首诗谱成曲,传颂出去?
王与之说道:这当然可以,既然姑娘愿意谱曲,那么这首诗的诗名就改为《送如烟》如何?
如烟高兴不已,凭这首诗,她怕是可以流传千古了,于是对王与之拜了一拜。王与之见自己目的达成,便给了银子。离开了青楼,回到了家里。
从青楼回来之后,王与之便睡下了。第二天一早,没等王与之睡醒了,便听见了王安的拍门声说老爷,夫人到了。
王与之睡的嗡嗡的,老爷,夫人啊,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我爹我娘来了,于是便让王安替自己洗漱。
王与之洗漱之后,快步走到餐厅,看见王老爷、王夫人都在客厅,便行了一礼:爹爹娘亲,孩儿来迟了,请爹爹娘亲勿怪。
王老爷和王夫人怎么会怪自己的孩子呢?所以便说:我儿来了,快快坐下,陪为父吃个早饭。
一家人早饭吃的比较和谐,吃完饭后,王老爷和王夫人并没有走,王与之问:父亲,您和娘亲这次来是?所为何事?
王老爷说道:今王、谢两家今日联姻,你可知道?
王与之回答道:儿子不知道,但是他们定亲,您没必要亲自来呀,地方上事务还那么多。
王老爷说道:傻儿子,你父我升迁了,现在是广陵的太守,王家主家出了很多的力,这次主家的公子王凝之定亲,我和你娘特意前来表示祝贺。
王与之心里很开心,虽然他知道王谢两家联姻,但是他父亲升为太守这个事情他却不知道,那么以后自己和马文才的地位也就平等了。王与之说道:那恭贺爹爹了,荣升广陵太守。
王老爷说道:一会儿我们一家三口去谢府参加王谢的订亲宴。
王与之说:父亲,儿子有一个要事想与您商量一番。
王老爷说道:我儿有什么要事要与为父说,说来便是。这时王夫人非常识趣儿的去了后院儿。
王与之说:父亲,儿子此次去尼山书院读书,增长了许多见识,也想了一些事情,儿子想这国家怕是存在不了多久了,现在北方有五胡乱华,而南方君主又偏安一隅。
见父亲不说话,王与之说到:我们王谢两家现在在朝廷上把持着朝政,我总感觉树大招风,怕有一天树倒猢狲散,所以儿子想去北方闯一闯,想坐拥天下。
王与之的话让王老爷大惊失色,他没有想到儿子居然有要做天下之主的意思,他就是想建功立业罢了。或是为了一些儿女私情,有事求于自己。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有如此远大的志向,若是同意了他,他若不成功,那么王家便毁于一旦。他若是成功了,那么王家便可以坐拥天下,可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古来又有几个人能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