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江南最大粮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些麦苗和豆苗亩产量应该比现在的麦苗和豆苗亩产量高一百倍。
不过,这是薛宝钗在空间里试验的结果,说不准在现实世界中的土地种出来是不是这个数据,所以并没把话说满。
饶是如此,薛饶也忍不住激动无比,珍而重之的将这些幼苗带了下去。
他也看过大小姐写的计划书,计划书中很多产业都被推平改成了庄子,还有一些在原有的匠作基础上,改成了农耕作具生产工坊以及副食加工工坊。
虽然不知道副食是什么意思,不过应该也跟加工粮食有关。
看来,薛家以后要从南货北卖的生意转型成粮商了。
因薛家内乱平息,长房地位稳固,至少十年内,薛宝钗都不必担心薛家倒台,所以日子逐渐过的悠哉起来。
薛太太虽然软弱,但有宝钗从旁相助,又有薛饶家的这个类似执行总裁一样精明能干的陪嫁妈妈在,她管理起偌大一族的人倒也得心应手。
平日无事时,宝钗便会上街走动,尤其码头那边去的勤。
本朝虽然没正式开放海上贸易,但总有各个国家的商船在金陵往来,做些不惊动上头的小买卖,金陵也有商船去往他们的国家,彼此之间的小贸易已经形成了一种成熟的商路,薛宝钗来一趟,往往会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商品,譬如马铃薯,番薯,玉米,番茄,辣椒,烟草,向日葵等物,薛宝钗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才算收集齐。
在此之前,薛宝钗只能不停的在空间培育,改良本土已有的主要粮食作物的种子,培育优质良种做粮商生意。
一开始,她交代薛饶种下的小麦苗和豆苗最终亩产量只有原来的五十倍,万幸她交出两种幼苗时没把话说满,不然就真不好收场了。
薛宝钗之后也试过种植更新过的小麦苗和豆苗,但最终亩产量仍旧只有五十倍,那时她就明白,无论空间怎么改造,从空间拿出来的优质良种最终亩产量都只能在原有基础上翻五十倍。
即便如此,薛家也足以凭此一跃成为江南最大粮商,无人敢小觑他家,地位比之从前做皇商时,竟有过之无不及!
金陵知府张大人眼热薛宝钗手中的优质麦种和豆种,又不好直接问人家讨要成果献给朝廷,让薛家做自己升官路的垫脚石,就开了私库叫太太张云氏去薛家探探口风,谁料张云氏刚难为情的开口,问薛宝钗能不能把这两样优质粮种交给他们时?薛宝钗二话没说,直接一口答应下来了。
并且,她没要张云氏带来的任何东西,只说,“薛家曾蒙受皇恩,富贵一场,朝廷若有需要薛家的地方,薛家自当倾力相助,万死不辞。”
彼时,薛家已经因为优质粮种的产量让太多老百姓吃得起饱饭,导致粮价暴跌而引起了其他粮商不满,那些人正背地里联合起来对付薛家,薛宝钗一直隐忍不发,就是在等张知府主动上门求取粮种。
那些人原本如同疯狗一样要咬死薛家,得知张知府的动作后,一个个立即换了副嘴脸,纷纷投靠薛家门下,费劲巴力讨好薛家人,想跟薛家合作。薛家江南最大粮商的地位便是这时奠定下来的。
这几年,薛宝钗的空间扩大至六百平米,灵泉也扩大至五十平米,空间中灵气更加浓郁,疗愈效果更好。
她冥冥中感觉这一切变化都是因为她无形中推动出去的优质粮种让更多人吃饱饭,救了更多百姓所致。
有了钱,她就在空间中囤些黄金,这样就算皇帝哪天抽风要收拾薛家,或薛家哪天被四大家族连累,抄家灭族,薛宝钗带着薛太太和薛蟠也有活路可走。
第五年,薛宝钗刚刚收获去年从西洋商船收来,在自家庄子上种下的马铃薯、番薯、番茄、玉米、辣椒、向日葵时,薛饶忽然着急忙慌的跑来,嘴里慌忙叫道,“大小姐!不好了,朝廷又来人了!”
自张知府将最初的麦苗和豆苗上交朝廷后,朝廷就立马派了几名专门从事农业研究的太学博士下金陵考察,薛家全程接待,配合,再等他们研究完金陵的水土,粮种种植过程后,好吃好喝送他们回京城。
之后每回有新粮种交上去,朝廷也这样派过几次人来,不是来给薛家送赏赐的,就是太学博士来薛家研究新粮种的,也没见薛饶哪次是像这样慌乱。
薛宝钗摘下草帽,擦了擦脸上的汗,“不急,你且慢慢说。”
薛饶也顾不上礼仪规矩,忙倒了杯水灌下后,方才冷静了些,神色凝重道,“这次来的人不一样,是御用监的李太监!就是当年来咱家给老爷料理后事的那位,他这次来不是送赏,而是接您和太太、蟠哥儿去京城的!”
薛宝钗表情一顿,立即道,“可问清了是什么事?”
薛饶赶紧道,“太太给李太监塞了三千两银子,李太监才说,咱家江南最大粮商的名号不知怎么传到京城去了,圣上要亲自召见您和太太以及蟠哥儿!太太还想再问,那李太监却什么也不说了,也不知这遭去京城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太太这会儿正着急呢!大小姐快随我回去吧,马车已经套好了,咱们出门就走!”
宝钗不再废话,交代了庄子上的管事几句后,立即随他上车回了薛家。
因在庄子上务农,所以宝钗穿的是寻常人家的粗布麻服,回家后,她换了身轻便的松石绿福纹罗衣褙子和月白色绫裙,去前厅给李太监请安。
李太监来之前就从张知府那打听到,薛家真正的话事人正是眼前这位年纪尚轻的薛大姑娘,薛宝钗。
他赶在宝钗行礼前抬手一扶,笑道,“薛大姑娘不必多礼,一别经年,您变得越发出类拔萃了,连圣上都听说过您,特意叫奴才来接您一家子进京面圣呢!”
宝钗道,“公公请坐,还请公公看在家父的面子上,略微提点晚辈一二,不知此次面圣,晚辈一家该做些什么准备?”
薛蟠和薛太太在一旁有些紧张的看着李太监。
李太监耐人寻味道,“姑娘不必紧张,圣上最是爱民如子,面见他老人家只需坦诚相待即可。”
一别经年,李太监还是一如既往的滴水不漏,故弄玄虚。
薛宝钗微微一笑,袖子里的拳头都攥紧了,起身道,“既如此,面圣之事耽误不得,只是圣意来的突然,公公可否给我家两日时间打点好家中俗事,再随公公上京?”
李太监起身略略颔首,“这是自然,那奴才先回驿站,两日后再来接大姑娘一家进京。”
说完,带着人告辞。
薛太太、薛蟠连忙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