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董承的蜕变
就连董承自己也不明白,最终自己为什么会去“匡扶汉室”,明明他有着大好的前途。
他是秦王董仲颖的远亲,尽管董承这一支和董仲颖的关系已经远到了哈士奇和狼的区别,但是不管是秦王还是董承,他们都承认,他们是亲戚。
董承又是永乐太后的侄子,尽管这时候永乐太后已经死了,但是她在朝廷中的关系还在。
在大汉忠臣的眼中,董承是自己人,在秦王的眼中,他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董家人,本来他可以凭借着这两个关系,什么都不做,就可以跃居高位。
他可以是大汉忠臣中董家的代表,也可以是秦王府中的大汉忠臣,是双方的纽带,也是双方的招牌。
这也是他可以做到安东将军,管着洛阳军队的原因。
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董承变了。
刚开始的时候,别人只是借着已故的永乐太后的名义请他为大汉的朝廷做一点点小的事情,这些事情并不大,也和秦王的利益没有什么冲突。
对于这样的帮助董承做了也就做了,做了之后的回报并不大,只是有很多人吹嘘董承的重要性。
接下来,就有人请董承帮一些稍微大那么一点点的忙了。
朝廷中的有些忠臣和秦王的属下产生了一点点小的“冲突”,吃了一些亏,在这个时候就要请人说和。
比如大汉的忠臣中和董仲颖有着亲戚关系的某个人,借着这个亲戚的名号,他还真的调停了不少事情,也给他带来了足够的好处。
常在路边走,哪有不湿鞋,蹭蹭总是要蹭出事情来的,在“调停”的过程中,总有心思叵测的人没有对董承说“实话”,这让董承很是困扰,因为在不知不觉之中他为了自己调停的顺利而出卖了秦王的利益。
刚开始的时候,董承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直到有一天一个自称是河内郡山家的人找到了他,告诉他这些事情。
当得知这一切的时候,董承很是惊慌,因为那个自称山涛的年轻人却一点也不担心,他告诉董承,所有人都会犯错,而董承犯的这些错误是可以弥补的。
果然,在山涛的“帮助”下,这些事情被处理的不错,知情人或是被收买,或是被暗杀,这一切都被山涛所“掩埋”。
甚至在这其中还有着利益交换,某个人想要让董承再多帮一点点小忙。在山涛的“劝说”下,董承答应了那个人的要求。
一切都搞定之后,董承发现自己离不开山涛了,因为山涛有着非凡的才能,总是能够替他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
甚至山涛还出谋划策,帮助他成为了安东将军,也顺利的成为了洛阳留守将军张济的副手。
只是,这些好日子很快就到头了,因为在董承成为了安东将军的某一天之后,山涛向他郑重的道了歉,因为山涛不是他真正的名字,他只是借用了过去老友儿子的名字,而他真正的名字叫做司马懿。
那个被秦王污蔑的弑君者,秦王的敌人。
听到这个消息的董承惊呆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知道最为正确的做法是抓住司马懿,带他去见秦王。
但是司马懿一句话语就打消掉了他的这个念头:“你是董太后的侄子,你要将自己的生死寄希望于那个边地的武夫身上吗?即使那个边地的武夫放过你了,你的前途也没有了。”
之后,浑浑噩噩的董承替司马懿做了一些事情,司马懿也投桃报李,慢慢的让他能够控制住自己的军队。
那时候的司马懿从来没有说过任何一句要对付秦王的话语,他只是不停的告诉董承,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自保而已。
控制军队也只是为了将来万一被发现,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可以逃出洛阳。
甚至司马懿还教会了董承如何“帮助”秦王,让他获得了张济等人的好感,觉得董承不愧是董家的人,在更进一步的事情上非常的上心。
到这个时候,董承只是觉得司马懿想要获得他的庇护,只要他的地位足够高,没有人可以想到司马懿竟然会隐姓埋名在他这个“忠臣”的府上。
直到不久之前,董承才知道司马懿真正的目的,可是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没有办法回头了。
回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董承发现自己是怎么样一步又一步被司马懿拉上贼船,稀里糊涂到彻底下不来的。
他摇了摇头,将过去的一切都抛掉了,现在董承能做的只有一条路走到黑了。
他借助的军令,叫出了军队中队将以上的官员,突然将这些人坑杀,并派遣自己的死士和亲信控制住了自己整个军队,然后带领着这些军队到达了白马寺的外围。
没有任何人疑心董承,毕竟他是董家的亲族。
“我伪造了军令,将军队开赴此处,张济等人不久之后,必定觉察到我有变异,我们必须要迅速发难,不然就会被发现了。”董承大声对自己的部下说道。
“现在你们跟随着我,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已经没有退路了。如果事情成功了,你们就是大汉的忠臣,将留名于史书之上;如果不成功,我们也可以退到冀州,仍可作个忠义之人。”
“敌人在白马寺!”董承拔出了自己的佩剑,他的身后是万丈悬崖,而他此刻已经无路可退了。“攻入寺庙,一个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