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熟悉环境
我身上还残留着大学生的气息,思想十分单纯。没有人教我该怎么去做。但是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做。首先要了解我所在的这个地方,熟悉我将来要一起共事的这些人。我应该主动出击,主动去接触人,认识人。同事们大多都很友善,我本善良,而且很用心,怀着一种谦虚友好的态度去跟大家打交道,应该是不会错的。我一有时间就翻看公司发给我的《干部通讯录》,将通讯录上的姓名和真实的人一一对照,确认。一个星期后,机关各个办公室我都跑了一遍,同事们的姓名基本上也记得差不多了。经过跟同事们的聊天,加上我自己的留心观察和思考,很快我就对公司的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
我注意到有些同事对潘总的称呼很有意思,有些人叫他“潘经理”,有些则叫他“潘场长”,还有叫“领导”的,有时候叫“场长”他也应答。称谓可谓五花八门。
我还注意到办公大楼里各科室、部门分布有一些规律,一层左翼最边上那间是农场党委张书记的办公室。隔壁那间是李副场长的办公室,李副场长同时也是场里的工会主席。再过来就是工会与团委办公室,两个部门合在一起共用一间。然后是楼梯和女洗手间。接着就是正门进来的大厅。大厅正对着大门的那面墙上挂着一块巨型的led显示屏,上面显示的是农场十八个生产队每天和当月的干胶生产情况数据表,公布各队的干胶总量、干胶含量等信息。显示屏旁边就是行政办公室。往右边依次是男洗手间、党政办公室、纪审科、场部社区办事处。二楼同样的顺序是经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打字室、会议室、物资储藏室、财务结算部、经营管理部、生产技术部、副经理办公室。二楼的洗手间方位跟一楼一致。三楼有个更大的会议室,是开职工大会等大型会议用的,劳动社保科、国土资源管理科、教育卫生科、发展改革科也在三楼,最后一间是胡副场长的办公室。从各科室、各部门的分布来看,场部办公大楼门口挂两个牌子就可以理解了,原来红溪分公司和红溪农场的机关部门都在同一栋大楼里办公。第二层基本是属于分公司的,各职能部门称“xx部”,而其余的楼层办公室则属于农场,称“x科”、“x室”。潘总既是红溪分公司总经理,也是红溪农场场长。农垦局成立天然橡胶集团公司只是近两年的事,属于新事物,两者既统一,又有所区别。而我们这三个分公司经理助理,也是新生事物,我们是作为“人才”来引进的。
我从未自视为“人才”,也没想过要在别人面前以“人才”自居。我不知道关于分公司经理助理的招聘与任命,之前在农场有过怎样的议论,估计曾经引起过不小的争议。肯定触动过某些人的心弦。我上班第一天就有不少同事当面称我为“人才”,这种称呼在我听来十分刺耳。我明白那些人不过是想开开玩笑,我没有介意,只是一笑而过。但是有些人的话音里充满了讽刺,带着明显的揶揄意味,我不懂为什么会遭遇这样对待。是出于嫉妒吗?有两个人使我感到有一种深深的敌意,其中一个是四五十岁的大妈,人们叫她“金姐”,是教育卫生科的一个科员。每次在楼道里遇见,她总是似笑非笑地叫我“人才啊,人才”,我很反感,于是不予理会。可能她也意识到这样叫,使我很不高兴,过了一个多星期,才慢慢改口称我为“罗助理”。另外一个人自始至终都对我们这些助理不以为然,刚开始他也当面叫我“人才”,但是第二天以后就改称“罗助理”了。他就是国土资源管理科的科长,姓冯,四十岁出头,人很瘦,但看起来非常精干。他一有机会就表示“羡慕”我们,说:“你们这些助理真是好命啊,一从学校出来就找到了这么好的工作,真是太幸福了。我太羡慕你们了!像我这样的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也才混了个科长当,农场里还有一大帮老同志干了一辈子却还只是个普通工人,连科员都不是。你们一来就是副科。你们何德何能,凭什么就能享受这样的待遇?”他旗帜鲜明地表达着他的观点,那副不以为然的神情,在很多公开场合当着大家的面这样跟我们说话。他满腔的嫉妒和愤懑堵住了他的喉咙,逼得他不吐不快。他似乎不怕得罪我们,也许是因为他知道他代表了农场为数不少的职工的意见吧,他自诩资格老,有威望,我们奈何不了他。我们三个私下里也讨论过这事。我们心里自然极其不爽,但只是相互发下牢骚而已,并不想采取什么对抗行为,因为我们初来乍到,不想搞得太难看,而且窝里斗也与我们的秉性不符。以后他再说这种话,我就采取不搭腔的方式来对待,就像没听见一样。像这样明显的敌意,我认为其实也是难以避免的,任何地方都会有这种人。人性如此,我不可能奢望每个人都喜欢我。本着与人为善的原则,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一起共事,我打算忍着,毕竟处理好人际关系,是我刚进入一个新的领地所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尽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然而,说句心里话,当对方真的当面使人难堪时,我心里真的是恨得牙痒痒。
即便有这些小小的不愉快,基本上还是没什么大问题。在农场,大多数人心地还是挺好的,在我刚开始参加社会工作的最初那些日子里,他们对我非常照顾,这一点我必须承认。我也一直对此心存感激。
农垦是一个相对独立而且社会功能也接近完备的系统。它不仅有自己的生产单位,还拥有自己的学校(红溪农场有农场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医院、派出所、敬老院、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和商业街,有基建队、运输队、环卫及园艺工人。因为平时跟相关的同事接触比较少,我从来就没搞清楚过物业和基建、水电服务中心是什么关系,或许它们就是一回事,因为有些人在里面身兼数职。如果从全局的角度看,农垦事实上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经济体,天然橡胶的生产和初产品加工是它的主要产业,同时它也涉及酒店管理、旅游、餐饮、多种农产品(芒果、荔枝、香蕉、绿橙、绿茶等)生产与销售、木材、房地产乃至投资行业。这是一个包罗众生的庞然大物!当初一进入场部,我就有种特别深刻的感受:在农场里就像是回到了家一样,有种亲切感,被一种浓浓的“我们”的氛围包裹。“自己人”的感觉十分强烈。那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体验,在我跟周围人接触的时候,他们使我产生了被接纳和被尊重的感觉,这一点深深地使我感动。我想,这就是生死与共的感觉,我们是自己人,我们为着共同的事业在奋斗,我们是为祖国服务的,我们也是国家的主人,有种“主人翁”的认同感、荣誉感和自豪感。我想,这就是集体归属感吧。农场内部有种深深的凝聚力。国企就是有这种氛围,就像政府部门或者事业单位一样,这种感觉格外明显。在民营企业里你就感受不到这样的氛围。这样的氛围是人给的,是大家一起营造的,他们的友善是发自内心的,他们对我的关照真诚而无所不至,似乎只要我开口,每个人随时都会向我提供帮助。我还没做出任何贡献就提前享受到了如此巨大的关爱与恩惠。它使我感动,使我安心,使我迷恋,使我想要永远扎根下来。
“经理助理”是一种特殊的光环。听起来像是某种级别很高的事物。不是领导,但又有点领导的色彩。我们很幸运,刚从学校出来就得到一份这么光鲜的工作,起点那么高,又那么年轻,前途不可限量啊。说实话,我私下里也想过这些,做过一些甜蜜的梦。好好努力,将来往上升的空间是很大的。年轻就是资本,能走多远,谁都说不好,总之是大有希望的。我的父母也很高兴,他们的儿子得到了一个好机会。我相信,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不管他们对此有什么样的心态。我很高兴,同时隐隐感到有份责任沉沉地压在肩上。因为我知道,权利和义务是永远相伴而行的,如果有一天我走上领导岗位,必定是因为我的能力和做出的贡献,我现在的任务是尽快成长。我手上有一把宝剑,而我还不知道该怎么用。
我迫切地渴望做点什么。我的强项是写作。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喜欢文学,所以上大学时选的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阅读塑造了我,我从小就养成了不爱张扬的性格,敏感,内敛,耽于思考,在外人看来我就是一个斯文而安静的人,好像跟我父母为我取的名字一点都不搭边——罗萨树,完全是相反的两种形象。其实那只是表象,内心的我是勇猛而凌厉的,至少我自己这样认为。我希望能被了解,被领导了解,希望我的能力能被认同,被肯定,并且予以发挥利用。刚开始参加工作的人恐怕都是这种心理。然而事物的发展自有其规律,往往会偏离个人的预期。
几乎每天都开会,通常是科长会议,与会者是正科级以上的干部,也就是各科室、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我们三位经理助理也参加。开会基本上都是在上午,有时候下午也开。会后,各部门按照会议精神作出具体的工作安排。潘总非常关心我们几位助理的情况,他说我们需要了解公司的整体情况,各个生产队的情况也要去了解。我们认为很对。胡副经理问我们仨要不要下连队看看。我们都很高兴,巴不得有机会做点事,当然说好。于是我们就跟他一起下连队。我们坐着一辆黑色吉普车跟着胡副经理转了好多个连队。司机小林对所有的道路都十分熟悉。每到一个连队,队里的领导干部都出来接待,大家坐在队长或者连队书记家喝茶。我趁机问队里的情况,队里多少个割胶工人,开割面积多少,几个辅导员,等等。有些连队的队长介绍的情况非常详细,有些我想不到要问的情况也介绍了。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刷新我对连队、对橡胶生产工作的认识。我们在连队里转,有时候会遇到好奇的目光,他们知道我们是助理,但每个人都很热情。
八小时以外的生活我们也喜欢。真的是没想到。
晚上潘总会叫上我们跟他一起去拜访周边的分公司。胡副经理、张书记、李副场长和胡副场长等领导也一起去。这是我们最喜欢的活动了。那段时间,好多分公司领导都有这种相互访问的爱好,似乎形成了一种潮流。酒席是免不了的。我有幸目睹了各分公司领导的风采,我们助理之间也借机互动。有时候遇到其他分公司的领导也带他们的助理来访,气氛就更加热闹。人多的时候,他们领导坐一桌,我们助理就能凑齐一桌。大家拼命敬酒。敬完领导,我们之间互敬。每次我都喝多,其他人也不例外。一开始,谁都不想认输,而且都是好酒,茅台、五粮液、洋酒、红酒,每每都是酒到杯干。喝酒也是工作的一种。他们这样说。领导们都是久经沙场的,几乎个个都是海量,我们敬的酒他们没有推辞的。但是天天喝,连续喝,谁都受不了。一俟新鲜热闹劲过后,我们就开始深以为苦了。毕竟身体要紧。而且参加的酒席多了,慢慢地也就看出了一点门道。在酒桌上,有些人就是故意想灌醉人,表面上是敬重你,暗地里其实是想让你喝多,喝醉,看你失态、出洋相。我很反感这种做法,觉得这是一种很坏的心理,从内心里不尊敬人,又披着一层尊敬人的伪装。有些人就喜欢虐待别人,也喜欢自虐,他们能从中得到独特的乐趣。喝酒就是自虐狂的一种虐他行为。喝酒就是杀敌一百,自损三千啊!我真的不懂这样的人性。不过好在我从来没有成为过别人攻击的目标,因此从未在外面因喝醉酒而吐过。我很庆幸自己从未在别人面前让自己难堪过。我记得有两次我是回到招待所才吐的。醉酒的滋味真不好受啊。再后来,每个助理都害怕这样的酒宴,我们相互之间达成了一种默契,彼此尽量少敬酒,少喝,不以灌醉别人为目的,以此对抗他们所谓的“酒文化”。喝酒嘛,本来就是为了高兴,交流感情,如果弄到故意为难人,结果就让大家很不开心了。我们这些助理在这点上表现出了不一样的认识和操守。我们都是相同的年纪,想法也差不多,所以,一旦形成这样的共识,很快就被我们奉为圭臬。我们这些经理助理的特殊性第一次体现在了喝酒这件事上,与“传统”的做法不一样,这就是我们的“新”。我们之所以敢于拒绝传统的“酒文化”,就因为我们少不更事,我们还没被社会现实“驯化”。我想,集团公司招聘我们这些经理助理的目的也正在于此:通过新人的加入,希望能够带来一些新的变化。新思想,新做法,新的价值。变则通,通则久。究竟能不能如愿,只能拭目以待了。
有段时间,我一天的工作是这样的:上午开会,下午下连队,晚上喝酒。因为跟着领导参加这种“外交活动”,我又见到了培训时认识的两个女孩,一个在红岭分公司,离我们场部大概二十公里的距离。另一个在昌化,红林分公司。再次相见,犹如久别重逢。我们都很高兴。我们保证以后要一直保持联系,彼此互通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