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铁之秋 > 第三章 三国演义-这里到底是谁的地盘(2)

第三章 三国演义-这里到底是谁的地盘(2)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休息了一会,夏爱祥来找袁梁,两人一起向生产区走去。

    两个人从三分厂出来后,来到五分厂,车间门口站着的就是五分厂厂长辛伟峰。辛伟峰中等个、平头,油光满面的脸,大大的肚子限制了他的走路,他走起路来只能如鸭子般支棱着手。辛伟峰这几年胖得厉害,几年前当是设备处的首席技师,周边的几个机械类工厂没少在晚上或其休息时找他,解决机械设备的疑难杂症,于是经常酒足饭饱,肚子就大了起来。当上分厂厂长后,去外的维修少了,但酒量大起来了。

    夏爱祥看见辛伟峰说道:“辛厂长,厂规定中午不能喝酒,你怎么又喝酒了?小心吴厂长看见。”夏爱祥知道,吴厂长是辛伟峰唯一怕的人。辛伟峰摆摆手道: “你别吓唬我,我中午绝对不会喝酒,这是原则问题。”夏爱祥接到:“呵呵,没想到辛厂长还是个讲原则的人。”辛伟峰说:“必须的,除了原则问题,其它的你尽管讲,我知道你和袁工来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夏爱祥打趣道:“还是辛厂长是个明白人,别看只是技校肄业,水平在这里。”辛伟峰才不会打怵:“我这肄业,是名副其实,不是我毕业不了,实在是我不想在技校混了,他教的东西我都会了,我还在那里浪费时间。”

    三个人向车间走去,吃过午饭后开工的这一阵,正是车间最忙的时候。车间里暖烘烘的,一片繁忙。车间南跨巨大的压力机不时有哐啷的声音落下,中间一跨几台电焊机一字排开,白亮的焊光闪现,一照就是一大片,几片焊光此起彼伏。北跨,几个人正围着黑色的设备壳体打磨,手持砂轮机鸣叫着,一道道红红的火花喷出。

    三个人来到车间西侧,这还是苏式的车间建筑风格,两层的办公区域,二楼是车间办公室、小会议室,一楼则是他们的工具室、更衣室、小仓库。三个人拾级而上,来到车间办公室,没想到于爱华也在。

    于爱华现在负责五分厂的钣金工艺,正和自己的专业吻合,她经常到五分厂来。在技术处,身边的桌上的图板也被袁梁拿走,只留一张桌子,空落落的一片,正如她的内心。她平常就和技术处的其他人没有过多的交流,于是她到车间的时间就多了起来。

    夏爱祥和她打着招呼:“于工,在啊,忙什么?”于爱华忙答道:“夏处,你来得正好,我这正有个问题,想找人请教。”于爱华看都没看袁梁。夏爱祥凑近了问道:“什么问题?”于爱华指着图纸道:“就是这个进料口,好好的老产品,这一批次就是误差太大,到了装配车间就是很不好装配。”夏爱祥先看看图纸号,说道:“这是老产品啊,aby103不会有问题的。”于爱华说道:“我和质检员查了两遍了,都没有问题啊,出车间检验时都没有问题,到了装配上就是太难装配了,装配上叫唤得厉害,都不知道怎么干了。”夏爱祥道:“还是有哪个环节有问题,再找找。”

    技术处的技术员们,对一机厂分厂车间实行的也是包干制,没有谁会轻易对别人指手画脚,没有谁会轻易指导别人。

    袁梁忍不住插嘴:“出车间的时候检验过了,没有问题?”于爱华心不在焉地答道:“不合格不转厂,当然检验过了,全部合格。”袁梁看看辛伟峰、夏爱祥道:“于工,你喊着质检员,咱到装配上看看,你们到装配看了吗?”袁爱华说:“马路警察,我们到装配看什么,我们合格的产品,装不上是他们的事。”袁梁道:“让辛厂长、夏处长先聊会,我正好到四分厂转转,走吧,一起去。”于爱华停顿了片刻说:“你到四分厂门口等着,我喊质检员去。”

    袁梁来到四车间门口,一会,于爱华拉着质检员小刘来了,小刘也是磨磨蹭蹭的样子。装配车间,几溜排开着200台aby103产品,正在装配。

    三个人走到正装配的aby103产品前,袁梁指着进料口说:“小刘,你再量量尺寸。”小刘一副不情愿的样子说:“不用量,出来就量过了,完全符合质量要求,就是装配的几个人多事。”正说着,装配一班的班长惠英红过来了,扯着嗓子叫:“你们这是干的啥活,我们都耽误多长时间了。”小刘接道:“你叫唤啥,我们干的可是合格的,你自己会干吗。”惠英红不愿意了,抬起手来指着小刘就冲上来了。袁梁急忙拦住她,推向一边:“你要想解决问题,你就先歇会,吵吵有什么用。”惠英红狠狠瞪着小刘,一边干活去了。袁梁对小刘说:“小刘,你再量量。”

    经过了几句吵闹,小刘虽是不耐烦,但还是拿起了工件,放在主壳体上,拿出游标卡尺,量起来。咦,怎么回事,小刘回了下尺子再次量量,怎么还是不对。小刘放下工件,从旁边再拿过一个,再量,还是不对,把尺子对着亮光把量一番,迷瞪着眼睛傻了一般。

    于爱华夺过尺子,量量,再量,确认一下,对袁梁说:“装配说的没错,工件超差了。”袁梁挥挥手,三人赶紧离开了装配处,又一起来到了五分厂办公室。

    夏爱祥看三人进来,问道:“有问题吗?”小刘耷拉着头道:“有问题。”几人都坐下,袁梁看着小刘问道:“你是每批次都检验吗?”小刘不服气的样子:“当然,三检制啊。”袁梁再问道:“最后一次检验你是什么时候?”小刘答道:“每次生产完之后,他们就叫我,我检验签单,我不检不能转出去啊。”袁梁逼问道:“不是出车间的时候,是每班次干完的时候吗?”小刘反问道:“这有区别吗?”

    袁梁没有回答他,对于爱华问道:“这是老产品?图纸还是老图纸?还是那个人干的,还用的同一个设备,还是工艺一样?”袁梁问着,于爱华一一确认。袁梁喘一口粗气,看着前面说:“人、机、料、法、环、信息,于工,你排除一下,到底是哪个原因呢?我怀疑是……”

    在袁梁还未说出口的时候,于爱华抢口说道:“原材料,钢板。”袁梁没有再说,于爱华一把抓过电话,电话打到了钢材库,和钢材库通着电话。她放下来电话,看看袁梁、看看小刘,看看夏爱祥、辛伟峰,说:“这次用的钢材换了厂家,有可能是材性有变。”小刘说道:“我们用的钢材钢板都一样的,没有换过厂家啊。”

    袁梁示意于爱华,让她讲,她说道:“这次的钢材就是另外的厂家供,是保泰钢铁的产品,其材质更好,尤其是其延展性。我们原来在干完以后接着检验,检验尺寸是符合的,但用了这种钢板,过了几天后,其时效性体现,尺寸反而有涨的可能。这就是到了装配难以配合的原因。我的初步分析是这样。”小刘说道:“原来没有这样过啊,这次怎么会是这样?”

    夏爱祥说道:“于工分析得很对,你们把模具改一下吧。”于爱华急忙说:“不用改模具,要是改模具,要一周以上时间了。把最后一道焊接口把好关,收紧工装,再焊接,问题差不多能解决。”辛伟峰急忙对小刘说:“赶紧去现场试试。”

    一阵忙活下来,袁梁看时,于爱华的额头已经有了汗珠渗出。于爱华也看一眼袁梁,这家伙还行啊,不懂钣金,但是会方法会分析,轻易不来,来了还帮我解决问题。唉,也怪我大意,这是最基本的问题啊

    于爱华见他们大概有事,站起身来:“我下去看看。”

    夏爱祥对辛伟峰说:“厂里准备启动下次技改,袁工过来看看你们五分厂的情况,主要是设备投资、设备改造,增加设备。”辛伟峰接道:“我这里的设备都看到了,就现在车间里面二百人,基本上是平衡状态,设备够用,人员在比较忙的状态下工资只能是在所有的车间里保持中游,要是增加设备的话,一是我的车间场地受限,实在是没有空地了,到处满满登登,连插脚的地方都没有了。二是,增加设备后增加人员的话,就现在干的这些活,工资水平就不能保证。所以,五分厂的情况是不赞成技改投入大量设备的。”夏爱祥道:“技改是工厂的既定方针,必须做,不愿意做也要配合。”辛伟峰说道:“如果是厂里下达命令,我还是服从,厂子愿意怎么干就怎么干呗。”辛伟峰几乎没有和袁梁打过照面,工作没有一点交集,但刚才看到袁梁处理问题的独到、一针见血,颇有好感,但也仅此而已,他肯定还是考虑五分厂的眼前利益、自己的利益。无论是在车间,还是在后勤,几乎所有的员工,大家几乎都像一颗螺丝钉一样钉在自己的岗位上,习惯了日复一日按部就班、几乎一成不变的生活,对于变革、改变往往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袁梁说:“我有五分厂的设备清单,辛厂长说说大致的情况,如设备短缺、设备紧张、设备状况、各工序搭配,人员和设备的匹配,围绕设备大致说说就行。我也是有个初步的了解。”

    辛伟峰毕竟是设备处出来的,对设备当然是熟悉地很,如数家珍,他向袁梁说了一遍五分厂设备的情况。

    袁梁、夏爱祥站起身来,要走,车间党支部书记盛金宝进来打个招呼,几个人也没停步,来到了车间。

    走到车间一端,辛伟峰停住了脚步,指着其中的一台设备说:“这是我最头疼的设备了。”此时,这台设备并没有作业,是停机状态。袁梁也停下脚步,抬眼望去,这几乎是整个车间最高大最粗壮的设备,庞然大物般静静地立在那里。袁梁凑近看看设备铭牌,这是yjccyj1000-01冲压机,额定压力达到800吨,远离其它设备,运转起来肯定动静不小。辛伟峰说道:“主导产品aby103必须用这台设备,这台设备不是我厂原购,是从省城第一机床厂购买的,属于二手机,用了许多年了,但现在出现了新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自己掉落,今年已经有三四次了,我们已经有了防护措施,但就是这个原因还没有找到。我自己也是设备处出来的,我排查了好几次,但就是找不到原因。我逐个排查过,肯定不是我最熟悉的液压系统,我怀疑是电气系统哪里有问题。”

    袁梁说道:“叫厂家来人大修啊,维修这样的设备,我们的能力肯定有限。”

    辛伟峰说道:“我提报过,厂家大修的话,停机时间在一个月左右,最关键的是,厂家的人还没有来,就要十万元先打到账户上,要钱真邪乎,设备又没有大毛病。再说,每月的生产计划都排好了,哪能停机一个月。我说修吧,厂里推,设备处推,我还能怎么样。”

    袁梁说:“这也是技改的内容之一,不只是购买新设备,设备改造也是其中一项,”

    几个人出来车间门,走向办公楼,从四分厂车间出来的于爱华紧走几步跟上了在夏爱祥后面的袁梁,看也不看他,低声说道:“我在车间,你来充什么能。”不待袁梁答话,她转身又去了旁边的车间。

    夏爱祥待袁梁跟上来,对他说:“技改,最难搞的就是五分厂,首先是各工序加工设备能力的不平衡,再就是设备新老好坏的参差不齐,关键是辛伟峰是从设备处出来的,谁要是说五分厂的设备怎么样,那就像撸了龙鳞惹不得。最好搞的是一分厂,铸造设备,清一色全是落后的设备,上次技改没他们的事,一分厂厂长陈世学早就盼着技改了。其它的车间都是无所谓,随大流。因此,搞定了五分厂就算成功了。”

    袁梁再次去设备处、生产处、财务处,了解设备状况,他从计委回来就明白了,前期的工作只能说是虚实相伴,就是编材料,把材料编好就算完活。月底时,袁梁把aby103产品扩产5000台套项目技改报告、技改项目方案,报送给了市计委企业科马虎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