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天幕直播,苏轼摆烂吃瓜当疯批 > 第050章 杜环第章 苏轼第章 汪大渊:三位硬核“旅行博主”

第050章 杜环第章 苏轼第章 汪大渊:三位硬核“旅行博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叮!古代的官道,根本无法跟现在的高速公路相比。人在囧途,也许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也阻挡不了人们出行的热情。

    那我们立即与三位主播连线,让他们先后给你们开一场直播,来一场视觉的盛宴……

    【唐代:杜环

    【主播标签:非主流宝藏旅行博主

    【简介:咱穿过了“你是风儿我是沙”的中亚、西亚,一路向西,来到了非洲北部的摩洛哥。不要迷恋哥,哥就是一个传说。

    公元八世纪,中亚地区被大食(阿拉伯帝国)统一了,其边疆与唐帝国紧挨,多次爆发冲突。某年,唐军首领高仙芝在中亚战败,其麾下士兵被俘虏了约2万人。其中就有中等文官杜环。

    大食人发现杜环有些本领,就没杀他。他跟着大食军队,从中亚走到西亚。西亚某地,他为当地的国王,在巴格达设计了一座王宫。国王很高兴,并派其随罗珊军团,前往耶路撒冷朝拜。那时,耶路撒冷由阿巴斯帝国管辖,其国王曼苏尔召见了杜环,在他口中了解了唐帝国的社会情况。

    几年后,杜环被国王宽恕了,免去了俘虏得身份,可以自由行走。他经过沙漠,前往埃及、摩洛哥等地,后返回红海边,乘坐前往唐帝国的商船。几个月后,船到了广州港。终于回到了阔别11年的祖国。他是史上到达非洲的第一个中国人。

    【宋代:苏轼

    【主播标签:美食品牌创造者,顶流旅行主播,畅销书作家top榜首。

    【简介: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好看的皮囊,不如有趣的灵魂。

    苏轼是四川人,早年离开家乡,前往开封当公务员,后来由于工作变动,先后去过山东、陕西、河北、海南等14个省份。每到一地,都留下了诗文和传说。其行程之远,获得了当时旅游博主的世界吉尼斯纪录,可以说是资深驴友。

    他生性豁达,荣辱不挂于心,每到一地,总要在平淡里寻找出美妙与趣味。譬如,他到了湖北黄州,发现当地的猪肉很便宜,“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当时他手头也紧,于是买来猪肉,切成块,慢火清炖,放点酱油,最后炖成褐红色,吃起来香糯不腻。后人称之为“东坡肉”。在黄州,他还发明了粘粉豆腐,切成块,炸成金黄色,捞起来和其它蔬菜一起煮,色香味美,后来被称为“东坡豆腐”。此外,还有东坡春鸠脍、东坡饼、东坡凉粉、东坡肘子、东坡五柳鱼等菜,也是他的专利。

    在他的心目中,有三个地方,是他“一生中的最爱”,每次给的评分,都很高。第一个是开封,他在此地考中了进士,还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第二个是杭州,他先后两次在这里担任地方行政长官。第三个是黄州,这是他拥抱江湖的地方,也是他“疗伤”的地方。在这里,他通过种田等生产劳动,把低沉的心态调整好了。他有那么一种魔力,能把零碎的生活,过成“诗和远方”。

    他生前出版了《东坡乐府》《东坡文集》《东坡志林》等作品集,后被图书出版公司编成了一个大集子《东坡全集》。他的很多文章,在当时都是100w+的爆款。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三教九流,甚至于北方的契丹民众,都是他的粉丝,在热搜上看了他的文章,治好了精神内耗。作为国民偶像的他,从那时,一直火到了现在,而且还将火下去。

    【元代:汪大渊

    【主播标签:旅行资深“境外游”驴友,网红段子手。

    【简介:漂洋过海来看你,我终于见了大世面。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元文宗时期,汪大渊第一次跟团(坐商船)出海旅游。经过了海南岛、占城(今天的越南中南部)、马六甲等地,来到索马里、莫桑比克,再横渡印度洋,经过斯里兰卡、爪哇(今属菲律宾)等地,绕过澳洲、加里曼丹,返回泉州,共历时5年。

    元顺帝时期,汪大渊第二次报团出海旅游。处罚的地方都是刺桐港(现在的泉州)。他不仅每天写小作文发微博或者直接开直播,介绍海外的民俗物产等等,而且还画了一张图,当做导航系统。那个时候的航海图,就如同现在的gps定位系统,作用老大了。遗憾的是,这样的“高科技产品”,没能传下来。他这次坐船经过了南洋群岛,前往阿拉伯海、波斯湾等海岸。几年后,他回国了,将微博上发布的所有小作文,整理成书,出版后定名为《岛夷志》。后人改为《岛夷志略》。

    他的足迹,走遍了非洲东岸、阿拉伯沿海等地,是当时的最硬核旅行主播。在近代,他的书被翻译成了多国文字,引起了欧美学者的浓厚兴趣。鉴于他对中古世界历史、地缘地理的重大贡献,有人赞他为“东方的马可·波罗”。】

    ————

    苏轼苦笑道,“我哪是什么旅行主播?我过的全是苦日子。但也只有自己给自己灌鸡汤了,越努力越幸运,不是吗?”

    明代的徐霞客连忙艾特苏轼:“老哥子,你没去过云南、贵州,可惜了。我不行走遍了这两个省份,奇山异水,看不尽哟。”

    晚清的湘阴人郭嵩焘,曾出使英吉利,跳出来说,“咱去过海外,写了一本《使西纪程》,被朝廷给禁了。呜呜。”

    ……

    【叮!醋,在先秦时代被称为“醯”,早已深入到民众的饮食文化中。到了元末,人们发明了多个醋的品种,有杏花酸、脆枣酸、润肠酸、苦苏浆等等。到了明代,人们先后使用大米、糯米、粟米、小麦、大麦、饧等食材,加上酒曲粉,便可以酿出各种口味的醋。自从有了醋,诞生了很多与之有关的趣话。

    其中最有名的,就数宋代的石曼卿。他的酒量很好,和一个叫刘潜的人是好友。某年,石曼卿在海州当通判,刘潜来看他。石曼卿很高兴,和他开怀畅饮。酒快喝完了,天也黑了,街上的店铺也早关了,还去哪里买酒呢?石曼卿在厨房里找到了一斗多的醋,兑进了剩余的酒里。两人喝着酒与醋的混合液体,一直到了天亮。有人会说,醋那个酸呐,他们怎么喝得下?要我说啊,他们都是“醋仙”,不然怎么能进入史册呢?

    【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管理宫廷的膳食机构是光禄寺,其下有掌酿署等部门。掌酿署有“酢匠十二人”。“酢匠”指专门为宫廷酿造醋的匠人。他们酿造的醋,被广泛使用于大型的朝会、祭祀、宴享等菜肴中。《唐六典》记录:“(王族)盐一升半,醋二升……(三品以上大官)酱四合,醋四合……(六品以下官员)酱三合,醋三合。”根据这条史料,可知唐朝各级官吏的每日醋的供给量,略高于酱、盐的供给量,应该可以说,那时的餐桌上,醋是很重要的调味品了。

    【在古人眼里,万物皆可吃。至于一些食材,还可以用醋泡。譬如蔬菜类的鲜笋、蒜头、茄,水果类的杨梅、荔枝,花卉类的玫瑰、梅花,药材类的嫩姜、柴胡等等。在饮食上,古人的脑洞大开,不保守、不僵化。那时的四川山中,长着一种野果,叫醋林子,生青熟赤,很像樱桃而蒂短,熟时采之。当地人以用盐、醋腌制,当做干果吃,非常酸,“食之生津液,醒酒,止渴,多食令人口舌粗折也”。

    举几个例子,说说古人对醋泡菜的热爱。比如糖醋茄,是用新鲜茄子切块焯水、沥水盐腌,再用滚烫的醋汁、糖汁泼在茄子上而制成的;醋姜,是用鲜嫩的生姜片用醋泡成的,少了辛辣味,多了一股酸酸甜甜的味道;醋泡黑豆,是慈禧太后的养生零食,先把黑豆干炒一刻钟,再放入罐中,用陈醋浸泡,一个时辰左右就可以吃了。

    【当然,醋,在某些人的眼里,是难以下咽的:倘使喝下去,是需要胆量、忍耐力的。明代的王康僖,做人有雅量。某年夏季,几个老嫂子为了试探他的脾气,多次把他的扇子藏起来。之后,他好像知道了,却从不追究。几个老嫂子坐在一起,笑道:“量大如海,其将鼻吸三斗醋耶。”这个“三斗醋”,涉及一个掌故。据《官箴》记载,北宋初年的贤相王曾常说:“吃得三斗酽醋,方做得宰相。”意思是说想当宰相,要心胸宽广、要受得了委屈、责骂。而王康僖正是这样“度量大入海”的人,历经坎坷,晚年官至南京户部尚书。

    【南宋时,有一个婢女抱着少爷的孩子,去烤火,却没抱住,孩子落在了炭火上。火烧了孩子的棉裤。此时,她吓坏了,抱起孩子,便浸到了身旁的一盆子醋里。不久,给孩子检查身体,发现只有几个水泡。水泡被醋泡过,慢慢消散了。几天后,皮肤上没留下一个瘢痕。而且,这醋的消痕功效,是得到明代李时珍的认可的(见《本草纲目》)。

    至于吃醋,在现代多用于比喻某人心里的嫉妒情绪,多指男女情感方面。最早的出处是在唐太宗时期。唐太宗选了两个妙龄女子,招来房玄龄,给了他。但他的夫人宁可喝了“毒酒”(醋),也不让两个女子进门,于是唐太宗只好作罢,而房玄龄也接受了现实。【但在这浓浓的醋意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女汉子的跋扈形象。此后,“吃醋”二字广为流传。其实,在看到别人的成绩时,某人心里很嫉妒,也叫“吃醋”心理。

    清代有一家南货店,门联上写着:“调鼎四时,备瓜豆菜;开门七件,除柴米茶。”这里面明确表示,店里出售瓜、豆、柴、米、茶等等,还暗中告诉民众,里面还有油、盐、酱、醋等调料。古代的“醋”无处不在,“醋”文化无处不在,真正做到了“醋”类拔萃、“醋”处精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