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第六十章 同九组战友照相 与长征战士共餐
拉练回来之后,进入了学员专业调整时期。不断有人去找李主任,高指导员。有一天。高指导员正在找廖文刚谈话,要他当八大队三中队团支部的宣传委员。这时,有两个上海来的学员进来了,他们大声说:“我们受骗上当了,骗我们有高楼大厦,有很大的图书馆。在哪里?我要回去,明年重考大学!”高指导员说:“怎么没有,东山坡,红星院,都是我们学院的。”那两位同学说:“我们明天就要走!这是大学吗?这像大学吗?”
廖文刚听了非常吃惊,这么高级的学校,竟然还会有人看不起。李主任可能是怕廖文刚受影响吧,就说:“廖文刚,就这样吧。”廖文刚敬礼而出。廖文刚给李学明说:“竟然有人不愿意读这所军校。”李学明说:“人各有志嘛。有的同学,想来还来不成呢。”他说:“8月15日,巴中县的考生邱金录到七星岗领事巷1号,军分区招待所报了到。来招学员的干部,让他退学,原来他家街道来信,说,邱家有问题。你想,发给了录取通知书,人已经来了,又不收了,有多尴尬。邱金录没有办法,只好回去了,幸好,不久四川大学外语系发给了他录取通知。”廖文刚说:“我完全服从党的安排。”李学明说:“对,既来之,则安之;我们这么年轻,只要自己努力,干什么都能出成绩。”
吃晚饭时,朱国建告诉廖文刚,要求退学回去明年重考大学的学员中,有一个名叫胡晓生,就是他们组里的,朱国建说:“找了李主任后,他成天闷起,他是江苏杭州的人,性格有些内向。”
这天,廖文刚先收到了李秀芝的来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兴奋、热情、信心和思念之情。称呼是“文刚”,落款是“您的秀芝”。廖文刚注意到了这些细节,深深为深厚的同学之情而激动。
八系的同学,进行了重新分班分组。廖文刚被分到了通报班,是第九组。这个班共24个学员,九组的12个男学员和十组的十二个女学员在一个教室。九组的组长是李学明,副组长是吉林的孟令学,团支部宣传委员兼团小组长是廖文刚。还有四个东北的同学:郑福先、顾家玉、王德志、侯兆林,北京的杨先智、朱庆茂、成都的李知骏、天津的赵宗儒、浙江的赵照圣。12个女学员,组长是成都的李成玉、副组长是江苏的唐燕群、团小组长是成都的韩景学。学员还有西安的谢彩文、关金秀、张爱玲、刘惠芳、上海的龙玲娣、李翠根、陈月琴、朱美珍、苏州的陈朴。教室,就在系部斜对门。
国庆节前,一个晚点名的时候,高指导员说:“明天,要发津贴了。新学员每月7元。”学员们一听都喜形于色。只听高指导员说:“同志们,一定要节约,除了买牙刷牙膏肥皂之类,最好就存起。我们西山坡军营里设有军人储蓄所,一元两元,都可以存。”第二天,同学们都领到了津贴。
廖文刚心里十分高兴,来读书,还要发钱,这可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好事。他和李学明、王德志等同学一起,到军人储蓄所去存了五元钱。李学明说:“你也很节约嘛。”廖文刚说:“家里父母老、弟妹小,得把钱存起,过年时,寄回家去。”李学明说:“我的家里也一样,过年时,我们一起去向家里寄钱。”廖文刚说:“好!”
十月一号,张家口的天气就冷了,全校上下,一律穿上棉衣,每人还发了一件旧皮大衣。这可是南方人从未一见的东西。宿舍里,北方的同志,都折叠好大衣放在床上,其余放床头柜里。南方的同志,可是见了宝贝似的,拿着东看看,西瞧瞧,穿上又脱下,脱下又穿起。廖文刚先就把皮大衣披在身上,仔细研究起来。里面是绵羊毛,毛又卷又厚;外面是黄军装布,一排大纽扣。虽然廖文刚领的是小号,也觉甚长,衣襟的水脚离地不过还有三寸。
廖文刚穿起来,那个庞大劲儿,很有点像四川的草树——以一根很直的树子为核心,把要保存的稻草、麦草把,头朝里,尾朝外堆垛而成的草堆。廖文刚又把大头鞋拿在手里仔细观察,里面是绒绒的毛,外面是圆圆的头。那头异常坚硬,廖文刚故意放在地上,用脚轻轻踩了一下,竟然纹丝不动。他干脆站了上去,那圆头也坚挺如常。廖文刚才发现了大头鞋的结实。他又拿起那副毛手套,一根黄色的长布带子连着两只“手”,这“手”只有两个粗指头。是黑色的免毛缝成的。廖文刚把手伸了进去,四个手指和大拇指,各得其所。廖文刚看来看去感慨地说:“我们这一身得值多少钱啊!”李学明说:“国家为了培养我们真舍得投入啊!”
国庆节的下午,李学明约起九组的同学去照相。李学明说:“我们九组的12个学员,以后要同食同住同学习了,我们都要像亲兄弟一样,所以,大家去照一个相,作永久的纪念。”孟令学说:“对,我们一定要革命到底!”九组的12位同学,一同到了张家口国营照相馆。学员们都按部队的统一规定,穿上了冬装,头上棉军帽,身上棉军装,帽徽、领章闪耀着光辉。照相师傅说:“最好三排,前一排坐。”于是个子最高的四个同学:孟令学,顾家玉、郑福先、朱庆茂坐了第一排。中等个子的王德志、赵宗儒、赵照圣、杨先志,站第二排。个子最矮的李学明、李知骏、侯兆林、廖文刚,脚下都垫了木块,站最后一排。看大家一切就绪,照相师傅喊:“注意了”,咔嚓一声,留下了永久的纪念。孟令学说:“写上四个字,‘革命到底’。”师傅说:“行。”
李学明说:“已经出来了,各人都照一张相,好寄回家。”于是,同学们又一一配上肩章,都照了一张穿棉军装的单人像。有几个小孩在相馆里面,他们看着廖文刚,说:“你是女的。”廖文刚笑着说:“你怎么说我是女的?胡子还没有长出来呢。”赵宗儒说:“就是女的,你们看,多秀气。像阿娜尔汗。”
晚饭时,为了庆祝国庆14周年,食堂会餐。每张桌子上都放有葡萄酒。桌子上摆着从草原打来的黄羊肉、各种蒸肉、土豆烧牛肉。系里和中队的干部,都到食堂和学员们举杯同庆。系里的叶副主任,和廖文刚他们一桌。叶副主任五十来岁,是中校军衔,中等个子,样子很慈祥。没有文化。动筷子之前,李主任先致祝酒辞,他说:“新中国成立十四年了,我们才能在这里用丰盛的宴席庆祝。我们吃着佳肴,喝着美酒,可不要忘了过草地的艰难,要发扬老红军的传统,用生命保卫我们的红色江山!同志们,干杯!”立即听见酒杯碰撞的脆响。
喝了一杯酒,廖文刚问道:“我们系有参加过过草地雪山的老红军吗?”叶主任说:“有啊,我就是嘛!”廖文刚立即站起来:“敬老红军老首长一杯!”全桌的同学都站了起来,向叶副主任敬酒。叶副主任也慌忙站起来答谢:“坐下,坐下!”大家都坐下了,叶副主任说:“你们都看过电影《万水千山》吧?别的红军,只过了一次草地,我过了三次!”同学们大为惊奇。都问道:“叶主任,给我们讲讲,怎么会过三次草地呢?”
叶主任说:“张国涛,把队伍往四川拉,就是过第二次了,后来,我们又跟着毛主席走,可不就是第三次。”廖文刚问道:“首长,长征时,负责什么工作?”叶主任说:“你们还记得《万水千山》里有一个背大锅的战士吗?”“记得,记得!”“那就是我。没有文化,只能干这个。你们比我强啊,你们有文化,你们读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只需几分钟,我可得读大半天,记不住那些字啊!你们会比我更有出息!”同学们边吃边听叶副主任摆,直到各桌都走光了才散去。
这天,廖文刚收到了李荷艳的回信。信里除了对廖文刚表示感谢外,信里充满了悲观失望的感情。称呼和落款和李秀芝的完全是一样的:“文刚”、“您的荷艳”。廖文刚立即给她回了信,鼓励她要有信心,国家正在发展,相信有本事的人是会有用武之地的。因此,不能悲观,而是要努力学习。在这封信里,李荷艳还告诉廖文刚,鲁近初、殷德友、殷正清、田俊祥、杜凤祥都没有考上大学。都当上了农业中学的教师。廖文刚颇感意外和难过。鲁近初的语文,作文和廖文刚,不相上下;字,秀丽飘逸,比廖文刚的好,竟然没有考上。廖文刚一一去信安慰,希望他们学习雷锋,干一行,爱一行,像螺丝钉,钉在哪里,就在哪里发挥作用。他在信的末尾都有这样的话:“要相信我们的祖国,度过了困难时期,就会有一个大的发展。边干边学,一定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也就一定有辉煌的前程。”廖文刚把信交出去后,心情依旧有些沉重,也更感到了自己的幸运,更坚定了为保卫祖国大显身手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