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人小鬼大偷艺成功
后来,外地又流行叫绕纹的新花纹的席子,编的技术很复杂。这种花纹的席子结实,牢固,一般人们都用来夏天做凉席用,当然收购的价格也高。
叶育华家看绕纹席子价格卖的高,也想学。他们叔伯邻居商量大家一起出钱,从邻村找来师傅教。叶育华家实在拿不出钱来只有另外几家能拿能得出钱来,他们尽管都是家族里的堂兄弟们,到这时也就不问什么家里家外,什么兄弟情谊了叶育华家族本来就大,长期以来的家族情谊就很淡薄。来了师傅,每家派两人去跟师傅学,师傅手把手地教。叶育华的父亲和两个姐姐都没有资格去学。
只有叶育华由于年龄小,邻居们对他就没有什么防范。他先撅屁股坐在四叔门槛上,不经意看着师傅手下的动作,过了两个多小时;师傅把一张席子就编成了。下面叫各家人自己练。这时叶育华回到家,叫老父亲划下线,他脚小踩不下几根芦材片,就叫老父亲用脚排下近十根芦材片,他在父亲的脚下就拿另外的芦材片编起来,一边编一边想,绕纹席子主要是席子中间部分的花纹不同,就如打毛线一样,有上下针,到边角和普通席子编法没有什么两样。很快不到两个小时,就把一张绕纹席子编好。做了后续工序,开编第二张,越编越快,越编越好,编出来的花纹确实也好看,他就来了兴趣。三天共编了五张席子,并教会了二姐和父亲。
编好五张后,他们就把新式样的席子拿到供销社去卖,果然价格高了不少。邻房家这时头脑灵活的才学会一些,头脑不灵活的还不知道怎么下手。听说老五家卖了新式样一席子回来,很惊讶,他们不知道老五家什么时候到哪里学的,是不是另外单独请师傅上门单独教的?
编席子的芦苇平时都由父亲去到方圆十里左右的乡村去收购,叶育华大一点,父亲因鼻子缺陷不大愿意见人,就常叫他拉着板车到附近去收购。他一个人拉着从邻居家借来的平板车,口袋里装着收购芦苇的钱,直往东北乡而去。有一次当他走到一个叫张巷的村庄时,村里突然窜出一条野狗,直朝他身上扑来,他躲闪不及,当狗即将扑向他身上时,他使尽吃奶的力气,挥起拳头砸向狗的腮帮上。一拳下去,狗叫着就跑了。他这一拳正好打在狗脸的骨头上,震得手疼得不得了,眼泪不由自主淌下来,身子蹲下去,左手握着右手,咬着牙坚持住。
疼痛好一点之后,他又不得到村庄走去。看到那家门口堆着芦苇,就喊人家:大爷、大妈,你家芦苇卖吗?人家就问:多少钱一斤他就会说“大爷、大妈,今天出来一根没收到,回家不好向父母交代,就多出一点,8分钱一斤,怎样?”人家会还价:&34;没有一毛一斤不卖!&34;,他又装着很痛苦一样子,对人家说“临行时,我大就跟我说最高只能八分一斤,高了我们就白忙活了,这怎么行啊?!”说着说着眼泪就要掉下来。
人家看着这小孩子可怜的样子,就说“卖给你吧,卖给你吧,省得叫你回家受罚!”听到这话,他就喜上眉梢,又上感动地说:“谢谢大爷大妈!&34;马上就拿出秤和人家一起称重,然后很利索地算起帐来一算结果却多出几分零头,他马上给人家说&34;大爷大妈我没带零头,我抛几根芦材下去算了”人家会连连摆手:“算了!算了,这个零头我们不要了”这样他在千恩万谢中拉着芦苇离开人家,又到别的村庒去了。人家看他离开的矮小、瘦弱的背影, 会怜惜地讲:“那个穷家的孩子,真是可怜啊!”一般收了二、三家,拉上十来捆芦材,他的任务也就完成了。每次回家,当父亲问他收的总称数,都会比父亲每次出去,收同样的重量,省出几块钱来。父亲这时都会夸他&34;我家大贵,真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