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苏妃妲己 > 第38章 变化

第38章 变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我们这章来说当时西岐与殷商的关系变化,西周刚开始非常崇拜商的,甚至宁愿进献自己得到商的信任,但后来这些关系却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与其说西岐因实力的增长而不甘被商朝控制而打倒了商,倒不如说帝辛暴政和热衷于用贵族祭祀导致权贵们离心,才是商朝灭亡的真实原因。

    帝辛基本没把西岐的威胁放在眼里,史记显示,西岐周武王继位两年后和其他小部族聚集在盟津会师准备向商进攻,帝辛却依然没把这帮‘小喽喽’看在眼里,他依然主要在东南扩张,这间接说明了西周与商朝力量的悬殊。

    商代晚期的国际关系,实际上主要就是殷商和西周之间的国际关系——殷商的衰落和西周的崛起。很多人认为西周灭掉商朝是一个国家消灭另一个国家的行为,这种理解并不完全正确。事实上,周朝代替商朝更多是表示了权力的转移。现在我们经常会说起的一个概念,就是历史周期律,用在商亡周兴上面是不太准确的,因为历史周期律是秦汉以后的事情,在秦汉以前,国家的经济管理才是历史的主旋律,而国家经济管理的标志就是权力的转移,或者说西周取代殷商,实际上就是商朝向西周交出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而不是说西周把商朝彻底消灭了。

    西周作为‘方国’和殷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西周崛起之前,周人曾经全盘照搬了商朝所有的制度,这其中也包括了商朝的占卜和祭祀活动,这段时间的西周就是商朝的一个‘小迷弟’,什么都跟着大哥学。周人不但照搬了商朝的祭祀和占卜,同时也照搬了商朝的甲骨文。

    1977年,在陕西省岐山县的一处西周宫殿遗址中,出土了上万片的甲骨,这些甲骨上面的文字和殷墟遗址中出土的甲骨文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这也就是说,除了商朝的殷墟以外,西周也是有大量甲骨文的。而且恰恰是这些甲骨文保存了大量西周在晚商时代的信息。因为这些周元甲骨文明显不是随意堆放的,而是人为的刻意窖藏。甚至这种把使用过的甲骨集中埋藏的做法,也和商人处理甲骨的方式如出一辙。

    通过解读收元甲骨文的内容,我们得以知道,人祭祀和占卜的方式也和商朝是一样的,他们也会像商王那样使用人牲、人殉,人祭,甚至是捕捉羌人进贡给商朝作为人牲使用。

    而这些甲骨文中最有价值的信息是他们记录了殷商和西周之间国际关系变化的过程。

    有一片片甲骨记录的是周人的一次祭祀活动,里面有两个称呼很特别:一个是太甲,一个是周方伯。这里的周方伯就是西周的主事人,而另一个太甲就很意外了,这个太甲商朝的第三个王。这段卜词的说的意思是西周的方伯向商朝的祖先太甲供奉祭品,并祈求太甲的保佑。

    卜辞看似平平无奇,但实则性质量巨大。奇怪就奇怪在,周方伯作为周的主事人却向商朝的祖占卜询问,还供奉祭品进行祭祀,这等于是视商王的祖先为自己的祖先,不但跪舔商王,还主动跪舔商王的祖先。如果这个时代周方伯有尾巴,那么摇起来的时候可能连屁股也会被带着左右甩了。

    而这片甲骨当中保存的另一个信息让人背后发凉。这里面出现了一个字,这个字是这样的,是一个器皿的‘皿’字上面一个妻子的‘妻’。这个字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妻’字是用一只手抓着一个女人的象形,而‘皿’字则代表用来接血液的容器。这个字的意思大概就是把一个女性的血液放干,装在容器里来作为祭品进行供奉。

    但这个字前面的四个字更加的可怕——‘删周方伯’,意思就是把周方伯删祭给太甲。这也就是说,西周为了跪舔商朝,连自己都可以上路的。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来,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但能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来跪舔商朝,可见西周一定是能干大事的人。

    事实证明,西周的确做了大事,他后来灭了商朝。一个自己都敢献祭的人,怎么会不成功?从这里也可以隐晦的看出,伯邑考说不定有可能是主动献祭自己的呢!

    好了,回到两国关系的微妙变化。

    因为此时的西周绝对的跪舔,让商王非常相信西周,封了‘方伯’,甚至视西周为商朝在最西边防御枪炮的屏障。

    要知道,这个阶段的西周还远不是商朝的对手,在商王看来,西周怎么可能造反?西周只是商朝众多小弟当中的一个,还在对商朝进行拙劣的模仿阶段,想要他的小命随手可得,甚至主动交出都行。

    但也是在这个时代,西周开始了韬光养晦,从姬昌的叔叔季历和姬昌两代人不断抓羌人献给商王时对商的密切的接触,周文王突然意识到,在商周实力的此消彼长当中,西周已经非常强大,而商朝已经堕落浮现。

    商朝的末期,随着上古时代的气候逐渐进入了小冰期,天气变得越来越冷,商人的主要口粮黍和稻的生产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而周人则因为小麦的推广和种植获得了稳定的口粮来源。在那个农业时代,无论是商朝还是西周,农业生产都是主要的经济来源。通过gdp快速的增长,西周逐渐缩小了和商朝的差距,让他明白商朝已经不是那棵无法撼动的大树了,正所谓经济基础可以决定上层建筑。

    当然,商朝并不是看不到西周实力的增长,也不是感受不到西周的威胁,所以作为商王的帝辛有事没事就到西周的‘水果摊’去找茬劈瓜。他把姬昌关了起来,今天要几个羌人用于祭祀,明天要几个粮食作为供奉,还时不时要一些奴隶用于建造,就等着西周说个不字,然后就有理由砸了西周的水果摊。

    此时的姬昌依然向帝辛保持着一贯的低姿态,他十分清楚,虽然自身的实力正在快速的增长,但绝对没有和商朝这个超级大国决战的实力,所以帝辛要什么,姬昌就给什么,绝不说半个不字。

    西周出土的一片甲骨就记录了周向商进献了500头牛作为祭品,而这片甲骨中只有简简单单的三个字——‘王若商’。这里的若是顺从乖巧的意思。

    我们都知道,一般字数越少,事情就越大。‘王若商’这三个字精准表达了西周在商朝面前的态度。其实就是装孙子,举拳不打笑脸人,我看你怎么发飙。

    商朝对西周的挑衅和制裁,都被西周假装无视了。您不是想砸我水果摊吗?您不是想劈我瓜吗?您随便劈随便砸,我就是不生气,不但不生气,看您劈累了,我还主动的端茶倒水给您揉肩捶背,您要是还不解气,我把脸伸过去让您扇巴掌行不?但是我知道,您也不会真扇我的,您作为一个大哥,怎么可能这么小气量,非要跟我这个小跟班过不去呢?

    这就好比:商朝说你是个垃圾,西周回应您说的都对,我就是垃圾。双方就在这种友好氛围当中,商朝继续扮演老大哥,西周继续扮演小迷弟,双方维持着心知肚明的和谐状态。

    而这就目前帝辛与姬昌的微妙关系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