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关系
谁会知道带着自己的兄弟走向无望的心情?
虽然第二天就要启程了,启子还是决定到箕子家里看看。启子看到的箕子在院子里爬来爬去捡着蚂蚁吃。他深深的看了自己的兄弟很久,情难自禁的蹲下去扶他,可箕子不但一把推开了他,还捡起他身后的羊粪吃了起来。
看到这里的启子终于明白:他只有相信箕子是真的疯了,才是对他最好的保护。
第二天上路的时侯,一些大臣来送行。
启子发现比干王叔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好几岁,本来少许的白头发,突然多出了很多。
他对比干双手施礼,心中感慨:
“以后朝堂之事,还请王叔多多费心!”
“比干虽无能,但只要比干在朝一日,定会死谏到底,哪怕搭上这把老骨头,也绝不会让妖妇小人置大商于危难中!”
比干的回答铿锵有力。
启子还想劝比干几句,又硬生生咽了下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比干丞相对商的感情比他更深厚,选择死谏也在意料之中。
姬昌三父子也来送行了,与众人站在一起。此刻的姬昌父子很可能与在场的某些贵族建立了不为人知的链接。在《史记殷本纪》当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说明了姬昌的周王朝前期与商朝末期某些贵族有不为人知的关系,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记录的:
周武王牧野之战胜利后,得到纣王自焚的消息。次日,周人联军开到殷都,在郊外设下营地,面临着让商人接受亡国接收商朝庞大的遗产的大事,要避免他们因走投无路而再次暴动。却不想,周武王进入殷都之时,承认失败的商朝显贵们已经在郊外列队恭候。于是,周武王向群臣向商人宣告,‘这是上天降下的福佑!’商人皆下跪。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周人与当时的商朝贵族没有某种联系的话,他们怎么可能有序的都站在郊外迎候?
另外,推翻了商的周王朝京都周边发掘了很多商人的墓葬,这些商人依旧延续了周朝禁止的基祭,人祭,殉葬制度,在周朝明令禁止殉葬的情况下,这些商人贵族却在周人的京都附近采用人殉,可见周王朝对这些人是有着很大的‘容忍态度’的。这足以说明,商朝后期,有一些商朝的贵族成为了周朝某种情况下的‘盟友’,他们肯定是带给了周朝‘难以忘怀’的恩情,所以周王才会容忍他们在自己的身边做明令禁止的事情。
而此刻出现在贵族人群里的姬昌三父子,他们在殷都的这一段时间,可能就是他们和商贵族建立链接的时间段。
但西岐父子在商朝做人质的日子并不好过,这些后期再慢慢说。
送走了启子,下午姬昌就被帝辛喊了过去,姬昌大概能想到帝辛叫他是什么事儿,不是让他进献建造鹿台的人力物力,就是抽调士兵支持出征。只是,姬昌估量不出帝辛这次的胃口是多少,他不知道这次又要用多少东西来换自己短暂的平安。姬昌知道,自己还有‘油水’的时候,帝辛不会那么轻易让他死,只要他够听话就好。
果不其然,帝辛没几句话后,姬昌自己就主动表态:
“西岐感念大商护佑之恩德,倾囊而献也合情理,姬昌早将商之祖先视为自己的祖先,还望吾帝不嫌昌粗笨为感恩。”
“姬昌有为国家之急而出力自然甚好。”
帝辛喜欢这老头儿的识时务。
“姬昌这就回去整理,务必尽早到位。”
“好,你且去吧,待他日鹿台建成之时,孤不会亏待与西岐,会考虑恢复西岐的‘方伯’之位。”
“姬昌感念吾帝恩德!”
这下好了,帝辛说要恢复他的‘方伯’身份,他要拿的东西肯定要比那会儿承诺的更多一些才行,跟着大人物混,这点儿默契还是要有的。
‘方伯’这个称谓(或官职),已经是商朝对于异族人很高的称谓了,商人只会给自己的同族人‘侯’的称谓,也只让王的近亲兄弟称谓为‘王’。
于是,姬昌忙着去整理需要进献给帝辛的物资去了。
他回到驿站,刚好见到从西岐过来的‘信使’正和自己的两个儿子汇报西岐的情况,当听说今年西岐的收成很好,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周边的小部族首领都很乐意来和西岐搞好关系,他不胜欢喜,觉得要进献给帝辛的物资更有了一些着落。
于是,他让信使先去休息,又和儿子们商量起进献的事。伯邑考和周公这两天都是要随着帝辛出征的,所以他们必须越快拿定主意越好。
是的,伯邑考兄弟必须要随帝辛出征,他们作为王的‘侍架’,要为帝王驾车和安保,或许就像现在老板的近身保镖,在老板‘互殴’时充当了重要角色。
又一日,帝辛带着部队出发了,前朝后宫的人全部出列为王送行。
战争前祭祀这里就不再说了,无非就是刖、伐、剖、卯等常规的祭祀流程,大家可以先根据字面意思去想象是怎样的祭祀行为,因为过于恐怖,后面有十分必要的了再说。
帝辛这次出征只用了贵族们的士兵,却没有让贵族们出征,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的战利品都可以落在帝辛的口袋里。
在出征的这段时间,他安排了比干留守殷都,启子箕子去朝歌督造鹿台,自己则可以安心的搜刮钱财。所以,他对这个眼下这个局面倒是挺满意,通过他坚定的眼神就可以看得出他这次征战必胜的信心。
可他不知道,所有的贵族都已经处于难以置信的恐怖之中,像帝辛这种热衷于祭祀显贵独断专行的做法,或许才是商朝失控和灭亡的直接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呢,帝辛留下极度恐惧没有希望的朝局给大臣,一盘散沙的无望朝局,滋养着姬昌、姜子牙等的报复决心,这些看似微小的因素却在悄然此消彼长状态下肆虐的生长,直到周生商覆。
我们放眼历史来看,其实商朝后期只有两个大国在博弈,他们的关系影响着‘整个世界’的走向。他们中的一个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掌握着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和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以及无与伦比的文明影响力。但这个作为文明灯塔的国家,却偏偏喜欢满世界的大战,欺负其他所有的国家,满世界修建军事基地,同时还向全世界输出恐惧。
而另一个国家却深谙韬光养晦之道,虽然也经常被那个更大的国家欺负,但这个国家却一边和超级大国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边忍辱负重发展经济、军事、科技,走上了一条和超级大国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他呼吁世界中的其他国家和他一起建立文明共同体,直到其他国家响应他的呼吁,愿意跟着他一起打败那个强大的超级大国。
这两个国家一个叫做殷商,一个叫做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