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洛神一赋,千古华章!李白化身小迷弟!
天幕之上,视频继续。
【曹植,曹子建。
他的诗文是建安文坛的最高峰,是“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
可以说,曹子建之于汉末三国,相当于屈原之于先秦,陶渊明之于两晋,李杜之于大唐,苏轼之于两宋。
有此一人,足可光耀千古。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白马篇》满溢着曹植的热情、浪漫,以及建功立业的理想,是曹植前期的代表作。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罗家见雀喜,少年见雀悲。…”
《野田黄雀行》揉入种种意象,表达了对自己和朋友被打压迫害的抑郁愤懑,是曹植后期的代表作之一。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洛神一赋,千古华章!
中国诗歌,在曹植一个人身上,完成了从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换。
曹植也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在他现存的九十多首诗歌中,五言有六十余篇。
而后六朝诸子的五言创作,大多和这位天才诗人的探索与创新密不可分。
钟嵘称赞他“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这是名副其实的。】
……
网友弹幕:
——曹植憋屈的一生和很多憋屈的人产生了共鸣。
——曹植在《诗品》是品第最高的诗人,在《文心雕龙》里被提了25次,名列汉魏六朝第一。
——《洛神赋》几乎是千古情赋第一。
——屈曹同列,和曹植同级的是屈原,之后是杜甫。
——陈思之表,冠绝华夏。
——洛神赋全文翻译: “哇!这妞真得劲!”
——曹子建这个人别的不说,文采这方面太特么开挂了,一篇《洛神赋》就能直接怼脸上一笔一画地告诉你“文采”这俩字儿咋写的。
……
大唐位面。
天幕之上,曹植生平缓缓展开,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
青年李白站在山巅,挥舞着长剑,大声赞叹道:
“曹子建,真乃文人之楷模,诗坛之巨擘也!其诗文之风华,犹如天马行空,独步天下。
吾对其佩服之至,愿为其执鞭随镫!”
李白闭上眼睛,仿佛能够感受到曹植的诗意在他心中流淌。
《白马篇》的热情与浪漫,《野田黄雀行》的抑郁与愤懑,以及《洛神赋》的千古华章,都如同清泉般滋润着他的心灵。
他仿佛看到了曹植那风华绝代的身影,在建安文坛的巅峰之上挥毫泼墨。
“若我能与曹植共饮一壶酒,共赋一首诗,那该是何等的畅快淋漓!”
李白心中暗自想象着这样的场景,脸上露出了向往的神情。
李白话音未落,便挥笔泼墨,仿写曹植的诗篇。
他的笔触犹如龙蛇飞舞,诗意奔涌,一篇新作瞬间完成。
李白吟诵着自己的诗篇,微微有些得意:“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吾之诗,虽不能比肩曹子建,却也有几分风骨与文采。”
说罢,李白又仰天长啸,仿佛要将内心的敬仰与激情一并宣泄出来。
“曹植啊曹植,你的诗文将永远照耀着诗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而我,李白,也将以你为榜样,让我的诗篇也能如你一般,光耀千古!”
李白挥舞着长剑,大声宣告着自己的决心。
声音在山谷中回荡,仿佛要与天地共鸣。
在天幕的映衬下,李白的身影显得愈发高大而坚定。
李白知道自己的诗歌之旅才刚刚开始。
他将追寻着曹植的脚步,继续前行,直到在诗坛上留下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
天幕之上,视频继续:
【接下来,介绍三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王侯将相随大江东去,历史的河流流淌到苏子瞻面前。
有宋一朝,文、诗、词,皆以其为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水调歌头一出,其余中秋词皆废。
念奴娇·赤壁让赤壁变得天下闻名,同时也成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品。
从花间词到苏词,苏轼最终让词从音乐附属品的地位上独立出来。
他以诗为词,破除了诗尊词卑的传统理念,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直接转变了两宋词风。
曹子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慷慨入词,化作苏子瞻的豪情,“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自苏轼之后,侠骨柔肠,丹心气节,哲学遐思,远大理想……词中“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
这些作品随便抽取一个可能就是一些二流文人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度,而这些在苏轼的作品里很多只能算作二流作品。
有宋一朝,说文,是欧苏;说诗,是苏黄;说词,是苏辛;说字,是苏黄米蔡。
换言之,在每一个领域,苏轼都是最顶尖之一。】
网友弹幕:
——就整个宋朝的诗人做个对比的话,苏轼毫无疑问是大怂一哥。
——比喻、用典、对仗,苏诗活用一切素材、一切手法,健笔一支,别开生面,再成一代大观。
——人到中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意事十之一二,而能抚平这八九的唯有苏轼。
——苏轼是全能冠军,文学全才。
——苏轼一个人就可以抗衡三曹,另外两个可有可无。
……
三国位面。
建安七子看到天幕之上,对苏轼的介绍。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建安七子品味着这些诗句,久久没有言语。
七子之一的孔融,他一直以来都是曹操的忠实拥趸,对曹操的文采极为推崇。
但通过天幕,看到苏轼的诗词,每一首都让他为之震撼。
《念奴娇·赤壁怀古》,那磅礴的气势,那深沉的情感,仿佛让他置身于赤壁之战的现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那优美的词句,那深沉的哲理,让他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与美好。
“这苏轼确实有点东西啊!”
孔融心中不禁感叹。
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看法可能过于片面了。
曹操的文采固然高超,但苏轼的文采也同样卓越。
他们都是各自时代的文学巨匠,各有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