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报以真诚一笑
萧梦竹和古月关系匪浅,前世李长卿在醉酒后,硬闯萧梦竹闺房,被古月用计关进茅房一夜。
以前的李长卿或许会记恨古月,此时李长卿早已释怀,认为古月够义气。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李长卿报以真诚一笑,古月选择无视,冷着脸转向一旁
李长卿尴尬地站在原地,无奈地耸耸肩。
在人群中寻找一番,未见到王羽默。
李长卿被古月无视,甚是挂念王羽默的猪头脸,想问声疼不疼。
吱呀一声!
紧闭的房门突然打开,从屋内走出一个清瘦老者,身后跟着七八人。
“见过陆老。”
“见过陆司业。”
“见过陈县令。”
“见过王县丞。”
“……”
众人立即围上前去,争前恐后行礼道,称呼路老的多是有功名的秀才,称呼陆司业的多是富商。
古人讲究尊卑有序,称呼不能乱。
清瘦老者大概六十岁,双眼炯炯有神,脸白无须,笑呵呵地同下边的人打着招呼。
任谁也想不到,看上去平平无奇的老者,竟是从四品的国子监司业陆秀傅,李长卿认得陆秀傅,前世两人打过几次交道。
李长卿打心眼里佩服刚正不阿、为国为民的陆秀傅,毕恭毕敬地跟着一起行礼。
站在陆秀傅身边的分别是县令陈景通、县丞王守成,两人今日没穿官服。
陈橙橙站在陈景通身边,楚楚动人,她身后站着一位面红齿白、温文尔雅的青年。
草屋门口站着七八人,显得有点拥挤,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两人离得非常近。
李长卿苦寻不到的王羽默顶着半个猪头脸站在王守成身边。
这时又从屋内走出一个十六七岁的黄衣少女,小小年纪便长得国色天香,竟和陈橙橙难分上下,尤其是少女身上透露出的高贵之气,令人生出敬畏之心。
黄衣少女拿着一件黑裘披风,走到陆秀傅身边,将其披在陆秀傅肩上。
陆秀傅脸上闪过一丝慌乱,瞬间又恢复如常,几乎无人注意到陆秀傅脸上的慌乱,众人以为黄衣少女是陆秀傅的晚辈。
前世李长卿一直在吏部稽勋司当差,稽勋司负责官吏的守制、终养,以及出继入籍,也就是说官员家中有人去世或者添丁,甚至买个奴仆也得上报吏部稽勋司。
在李长卿的记忆中,陆秀傅家中似乎没这么大的女孩,陆秀傅的儿子一直在饶州为官,女儿也远嫁到饶州,应该是陆秀傅族中的晚辈。
“近日饶州遭受百年难遇的雪灾,老夫也算半个饶州人,想为饶州为朝廷尽点绵薄之力,故而在西梅园举办诗会,一是为饶州筹集善款,二是考校下咱们滁县读书人的诗才,多谢诸位前来捧场,老夫代饶州百姓谢过诸位。”
陆秀傅不卑不亢,对在场众人躬身行礼道。
他身为帝师,又是国子监司业,没人敢受陆秀傅如此大礼,纷纷还礼。
几个富商激动得嘴唇颤抖,从四品的大官向他们行礼,做梦都不敢想。
“陆老心系天下苍生,令我等钦佩,陈某代滁县百姓再捐款两千两。”
身为滁县县令,陈景通第一个站出来表态,同时用手托住正在行礼的陆秀傅。
陆秀傅身为帝师,他的礼不是谁都能接,何况陆秀傅还顶着国子监司业的名头,那个读书人见到陆秀傅都得尊称半个老师。
“陆老虽已致仕,却心系黎民百姓疾苦,乃我等楷模,王某代表王氏族人再捐款一千两。”
王守成第二个站出来表态,平时想巴结陆秀傅都没机会。
“监生赵明礼,捐款两千两。”
站在陈橙橙身侧的赵明礼,头也不抬道。
王守成脸上有点挂不住,好歹他也是县丞,赵明礼不过是个监生,没有官职在身。
方才陈县令捐两千两,王守成捐一千两,但凡懂点人情世故,也知道捐款的金额不可超过县令、县丞。
赵明礼直接捐款两千两,分明是在打他王守成的脸。
“这是陆某的学生赵明礼,明礼以举监身份入读国子监,得知老夫举办梅园诗会,特意从金陵赶来帮忙。”
陆秀傅替众人介绍起赵明礼,眼中满是赞许。
“明礼十七岁便考中秀才,并在同年乡试中中举,朝廷念其年龄尚小,将其招入国子监培养,明礼精通诗书,已出过两本诗集。”
有些话陆秀傅不方便说,陈景通出面补充道。
下方众人满脸惊愕,十七岁中举,而且出过诗集,莫非是文曲星下凡。
下方几个少女,望向赵明礼的眼神逐渐火热。
“明礼出生于饶州赵氏,祖父做过饶州刺史,乃是书香世家。”
陈景通润润嗓子,继续道。
饶州赵氏是当地大族,族中有许多人在朝廷做官,名下产业数不胜数,怪不得张口便是两千两。
众人再次震惊,没想到赵明礼年少有才,而且还出身于饶州赵氏,妥妥的富二代加学霸,。
以赵明礼举人的身份,若是出仕,可直接被任命为县丞。
李长卿这才想起此人是谁,赵明礼,饶州人氏,博学多才、精通诗书,或许是少年得志,为人有些我行我素。
前世两人没打过多少交道,刚开始李长卿没有认出赵明礼,只觉得眼熟。
考上进士后,赵明礼被朝廷外放到饶州,在李长卿被问斩前,一路升迁至饶州司马,赵明礼此人在饶州官声不错。
面对陈景通的夸赞和众人的惊呼,赵明礼没有太大反应,只是淡淡一笑,似乎早已习以为常。
王守成脸上阴晴不定,难怪这么嚣张,不过是仗着出身饶州赵氏,大家给几分薄面。
“明礼刚满二十,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还请诸位以后多多指教。”
陆秀傅摆摆手,笑容满面道。
“学无止境,不进则退,一时的荣辱不值得挂怀,以后的路很长,希望你们在苦读的同时,也要行万里路,懂得知行合一。”
陆秀傅说得非常真诚,既在叮嘱赵明礼,又在告诫在场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