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鏖兵吴福(五)
今天十九路军依托坚固的工事,再加上指挥得当,不但痛击日军,而且自己的损失很小,所以全军上下都喜气洋洋,放松了警惕。因为有数量可观的地堡、暗堡和藏兵洞,在敌机轰炸和遭到炮击的时候,孙百里就命令部队全部躲了起来,阵地上只有少量的警戒部队,反正日军总是在炮击之后才出动步兵的。当天晚上在军部的总结会上,包括孙百里在内的高级指挥官都变得信心十足,认为可以轻松地把敌人拖在这里至少一个月。随后发出的命令只是要求部队尽力修复被炸毁的部分工事,放松了对日军的监视。
次日清晨,日军攻击部队在黎明前黑暗的掩护下悄悄地推进到距离中国军队防线百余米的地方潜伏下来,等待攻击命令的下达。为了使兵力更加集中,改全线进攻为重点进攻,精心挑选的地段不是坡度较小,就是在前一天的战斗中损毁严重。
松井石根提到的‘肉弹攻势’是日俄战争时期,日军指挥官乃木希典用来对付俄军要塞工事的战术,而乃木希典则因为在日俄战争中的上佳表现被日军誉为军神。他的所谓‘肉弹攻势’说穿了就是不顾士兵生命的自杀式攻击,让士兵抱着炸药包或者炸弹直接冲击对手的坚固工事,与敌人同归于尽的野蛮打法。
反应过来的中国军队毫不退缩,用半自动步枪和手榴弹与日军展开战壕争夺战,无论敌人如何冲击,绝不后退。日军仰仗兵力优势多路突破,迅速把守军分割开来,然后逐个碉堡、战壕推进,后面的日军指挥官毫不犹豫地投入预备队,源源不断的把生力军送上来。守军虽然利用武器的优势极大地杀伤日军,但是在优势兵力面前很快就支撑不住了,防线摇摇欲坠!
此时此刻,如果中国军队能够在日军后续部队上来之前消灭残敌,依然能够保证防线不失,不然机会渺茫!已经杀红了眼的十九路军战士端着半自动步枪潮水般扑了上去,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立即跟上,用最原始的人海战术把残存日军的防御圈打开一个缺口,接着和敌人短兵相接。在绝对优势的兵力面前,残敌终于被彻底消灭。
此次战斗,双方主力部队悉数上阵,炮兵也在激烈的交锋,战况堪称惨烈!战场上到处都是战死者的遗体,伤者痛苦的呻|吟声不绝于耳,损毁丢弃的武器更是随处可见!日军共投入四个步兵联队,战死2800人,伤3200人,十九路军投入五个步兵团,战死2200人,伤2700人。十九路军作为防守的一方,阵地没有失守,但是在有坚固工事为依托的情况下,不但险些被敌人突破防线,而且伤亡和日军相差不大,只能算是勉强打个平手。
早晨6点整,指挥官一声令下,潜伏多时的日军士兵纷纷跃起,呐喊着冲了过去。为了增加攻击的突然性,日军不但把攻击之前的炮击省略掉,而且没有出动坦克掩护,计划用步兵的迅速、灵活,把十九路军打个措手不及,一举突破阵地。
肃清了防线,十九路军的战士们毫不停歇地迎着日军的后续部队冲了上去,一时间,喊杀声响彻云霄。中日双方用步枪和手榴弹厮杀在一起,虽然每一秒钟都有数十人倒下,但是却没有人后退半步,而双方的后续部队仍然不断地加入进来。
几个师团长也深受武士道精神的毒害,但是对部下的生命还是爱惜的,更何况作战对象的战斗力又不是特别的强,似乎没有必要这么做。但是司令官大人已经下了命令,只有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只能希望明天能够打破僵局,否则,不知有多少天皇陛下的忠勇士兵抱着炸药包去炸中国人的工事。回到自己的部队之后,几个师团长不约而同地给部队下达了严酷的作战命令,要求攻击部队必须全力以赴,否则切腹自尽!
眼看到手的胜利就要失去,日军一面命令炮兵压制对手的炮火,一面出动全部的坦克,掩护步兵通过隔离带,增援攻击部队。在日军的炮兵的反击下,守军的炮击开始减弱,连续炮击形成的弹幕出现了缺口,敌人的后续部队冒着连天的炮火冲了过来,企图再次把防线夺回来。
这时候,防线的很多地段已经失守,有些立功心切的日军甚至开始向纵深突击。幸运的是,十九路军的炮兵及时加入战斗,连续不断的炮击很快在战场中间形成一个近百米宽的隔离带,把日军的后续部队挡在另外一边。随后赶到的十九路军预备队与防线上的守军汇合与日军展开拉据战,争夺每条战壕,每个碉堡。由于后续部队不能上来,面对逐渐增多的中国军队,日军只得龟缩在几个碉堡的周围负隅顽抗,等待后方的支援,但是在守军强大的火力面前损失惨重,防御圈越来越小。
日军战前的种种举措显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攻击部队在冲出去几十米远的时候才遇到抵抗,但是只有部分火力点反应过来,不能形成火力网,无法阻止日军的前进。当日军的前锋冲过最后几十米距离的时候,守军的大部分火力点才开始射击,步兵开始从藏兵洞往战壕里冲,但是为时已晚!前面的日军冲到战壕里面之后,迅速沿着战壕向两端突破,遇到堡垒就把手榴弹丢进射击孔内,使刚刚形成的火力网再次出现缺口,日军的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冲了上来,形势危急!
孙百里接到报告之后面色大变,毫不犹豫地命令炮兵紧急出动,拦截日军的后续部队,接着命令出动预备队,把日军驱逐出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天平逐渐向十九路军的方向倾斜,因为十九路军不但占据武器上的优势,而且由于距离较近,后方的部队能够较快地赶到,最终在兵力上面也占据了优势。鏖战了半个小时之后,日军三面受敌,终于支撑不住退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