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废少帝成了叛军首领 > 第40章 燕北收良将

第40章 燕北收良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山寨内,四位年龄相仿、志气相投的年轻人觥筹交错。他们高谈阔论的内容,没有万丈红尘,只有千秋伟业。

    “子龙将军,你这一身枪法绝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不知尊师是何人?”酒到半酣时,张辽跻身到赵云身旁坐下,饶有兴致地问道。

    赵云端起酒樽,与张辽对饮之后,才略带忧伤地回答道:

    “文远兄过誉了,我师傅的名讳恐怕世人鲜有所知,反而是我的两个师兄的大名,恐怕你们早有耳闻。”

    “嗯?竟然还有能与子龙将军的枪法匹敌之人?”张辽对赵云的话感到很惊讶。

    “蜀地益州从事张任、号称‘北地枪王’的宣威侯张绣,皆与我师出同门,都是枪法造诣极高之人。”

    好武之人的共同话题,刘十三似乎参与不进去,但他却恰如其分地抓住了赵云的话外之意,听出了弦外之音。

    赵云不愿提及师傅的名讳,却提到了他的同门师兄弟,背后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相比之下,赵云的武艺并不次于同门师兄,而对方却一个比一个混得好,他的心中难免感到失落,生怕自己这个叛军首领的身份玷污了师傅的名声。

    刘十三不愿看到手下人继续触碰赵云那敏感而脆弱的神经,欲将话题转换,于是满怀关心地向赵云问道:

    “子龙将军,不知你下一步有何打算?”

    没曾想,他不但没将话题转到更轻松的方向,反而使得对方的表情更为沉重。赵云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缓缓道出这些年来的辛酸往事。

    说起来,赵云走上乱世打拼之路的时间,比刘十三还要晚。

    就在刘十三从弘农辗转河东之时,赵云才被推举为常山义从,投奔到公孙瓒麾下。当初,他做出这个选择时,就是从公孙瓒身上看到了浑身是胆的英雄气概。

    选择一个好的东家,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之路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个人的努力程度,赵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在公孙瓒手下,赵云四处征战,但对方顶多只能给他一个主骑之职,也就相当于一个骑兵小队长。不仅如此,公孙瓒在用人方面向来疑心重重,赵云一身武艺,大多数时候却被派去做一些督粮征丁之事。

    这一点,倒是与徐晃在杨奉帐下做刀笔吏的经历颇为相似。所以,当徐晃听到此处时,一对浓眉顿时蹙成一个倒八字。他的这种表情,不是在叹息赵云的英雄无勇武之地,而是愤恨公孙瓒的识人不慧。

    后来,在刘关张三兄弟投奔到公孙瓒帐下时,赵云才被刘备带走,共同征伐袁绍占据的青州之地。不用详说,其结果也是惨淡收场,刘玄德被打得东躲西藏、妻离子散,而赵云只能灰溜溜地回到公孙瓒帐下。

    赵云一边陈述往事,一边灌下一口闷酒。他随手从身旁拿起那杆银光闪闪的长枪,眼角不禁湿润起来。

    英雄流血不流泪,只是未到伤心处。

    这一幕,深深地触动了刘十三内心最柔软之处。他曾经无数次体验过那种空有满腔抱负,却不得不对现实低头妥协的无奈与绝望。

    刘十三陪着赵云饮下一樽浊酒,再次就势调换话题问道:

    “子龙将军的这杆银枪,想必也是兵器中的极品,不知可有来历?”

    赵云长叹一口气,再次斟满一樽酒水,做出一个祭奠某位先辈的动作,将其泼洒在伫立银枪之前的地面上。

    “此枪名为亮银枪,乃我赵家祖传之物。”赵云介绍完兵器,继续讲述往事,“三年前,家兄不幸离世,我便以奔丧为由离开公孙将军,这支银枪也就到了我的手中。如今守孝期满,却不曾想公孙将军已落得只能偏安一隅,死守自保的处境。”

    此言一出,在座之人无不为赵云有志不得伸、有力无处使的境地唏嘘不已。

    “我家主公乃是英明仁厚之士,且素重情义,子龙将军可否考虑与我等一起共匡大汉天下?”徐晃抢先一步将刘十三此行的目的直言道出。

    赵云岂会猜不到刘十三的意图,他只是在等这位远道而来的并州牧亲自向自己发出邀请。他将一股冷峻而坚定的目光投向刘十三,以一种钦佩和赞赏的口吻说道:

    “末将也听闻过刘使君的名号,并为此深感敬佩。能够做出用传国玉玺换取匈奴兵马、勇击西凉军、智退黑山军、一鼓作气拿下并州、直面匈奴大军压境这些壮举,全天下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人来。”

    刘十三在汉末乱世的这些经历,被赵云简短几句话就概括下来。这只能说明,赵云无时无刻都在关心天下大事。

    不能再等了,刘十三想着。他立马站起身来,向赵云拱手施礼道:

    “承蒙子龙将军赞誉,我刘十三亦是叛军出身,但跟将军一样,看到如今国祚不济,便夙夜难寐,无时无刻不枕戈待旦。今日就是专程前来邀子龙将军共谋天下大计,不知将军意下若何?”

    最后一层窗户纸终于被挑破,张辽、徐晃二人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赵云,期待对方的点头应允。

    赵云手握酒樽,陷入到犹豫之中,刘十三已看出他的心思,立即补充道:

    “我深知子龙将军重诺守义,此刻定是在感念刘玄德当年的识人之恩。”

    赵云听言,内心大惊,手中的酒樽“当啷”一声掉落在地,“刘使君真乃神人也,竟能准确探知我的心思。”

    随后,赵云便将心中顾虑娓娓道出,“当年玄德公与我一见,亦如今日一般,我们心心相惜,约定一起共谋天下大计,只可惜他现在与我一样身无立锥之地,所以我才招募起一帮乡勇伺机而动。”

    刘十三早在并州之时,就想好此事的应对之策。他分析过,自己跟刘备争抢赵云,无异于以疏间亲,毕竟刘备曾经带着赵云在战场上征战过,那种情分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抹去。

    赵云可不是有勇无谋之人,就凭他明知刘十三的威名,却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提说半句话的做法,就可看出其内心的城府之深。

    拼不过“义”,那就只能用“利”来攻破对方的心防。

    刘十三装作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并辅之以对朋友莫大的关心的语气,将眼下的时局大加分析一通。

    其大概意思就是告诉赵云,虽然目前天下纷乱,群雄割据,但最终结果必然是走向大一统。这个观点,得到在座之人的一致认同。毕竟,过去数百年的历史已经验证,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无法扭转的大势。

    “我相信,过不了多久,天下便会进入到少数势力相互抗衡的状态。”刘十三总结分析道,“玄德公自称中山靖王之后,或许能凭借其汉室宗亲身份成就一番作为。但最终的天下归属,或许只能一语概之,那就是‘得人心者终得天下’。”

    刘十三略微停顿了一下,随后才深表遗憾地向赵云问道:

    “子龙将军,你与玄德公的关系,自比于关云长、张翼德如何?”

    对赵云而言,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但这突如其来的一问,却让他再次体会到什么叫做现实的残酷。

    刘十三这一问,就是向赵云传递了这样一个事实:刘玄德这些年一直带着两个铁杆兄弟满天下跑,就算你此时加入到对方阵营中,即便立下汗马功劳,未来也坐不上第二把,甚至第三把交椅。

    在如此痛彻心扉的领悟之下,以及赤裸裸的利益得失分析结果面前,赵云几乎没做过多犹豫,立即起身向刘十三做出单膝跪地,颔首一拜的动作,口中斩钉截铁地说道:

    “主公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正是末将追寻已久的贤君明主,如若不弃,愿誓死追随。”

    听到赵云以“主公”称谓自己,刘十三便知大事已成,顿时喜上眉梢,立马起身将赵云扶起,与其紧紧搂抱在一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