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废少帝成了叛军首领 > 第6章 讨贼诏书

第6章 讨贼诏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你们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情况?”刘十三虽然大致猜到一些原因,但仍想获得确切的答案,问话的语气比较柔和,并不含有责备之意。

    杨彪有些难为情地近前一步答道:

    “望主公宽恕,我们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三十多张嘴巴要吃饭,而粮食已断顿了好几天。”

    刘十三听完,木然地站在原地,对自己这个肉身开始感到厌恶。

    他在心里埋怨道:为你赴汤蹈火的追随者们整日吃糠咽菜,而你这个百无一用的少帝却心安理得地吃肉糜粥,坐拥美人在怀,你何德何能享受此等待遇?

    但刘十三很快就释然了,他知道大汉的颓败,从恒、灵二帝时就走到积重难返的地步,现在将过错全部推卸到一个仅仅当了四个月皇帝的少帝身上,是有失公允的做法。

    贼过如篦、兵过如洗,这是所有乱世的最真实写照。

    董卓一把火烧掉洛阳的皇城之后,两百多万百姓背井离乡,被押赴着赶往数百里外的长安。

    毫不夸张地说,洛阳周边方圆二百里内,董卓的西凉军几乎是将地皮揭开三层,连蚂蚁都未能逃过兵卒们的践踏,沿途更是一路抢掠,未遗下一粒粟米。

    刘十三抄起木勺,将肉糜粥舀到旁边的釜中,把两种不同的饭食搅和到一起。唐姬本想上前阻止,却怯于刘十三的威仪,只是眼中噙着泪,呆呆地看着这一切。

    刘十三盛满一碗混杂着肉糜和野菜粗糠的稀粥,哧溜溜地喝进肚里,填补上先前未吃饱的那片空白。

    一杯粗茶、一碗淡饭,加上一个爱我的你,此生足矣。这是刘十三突然想到的一句情话,要是搁在未来世界里,他肯定要将它写到书信中,悄悄递给心仪已久的班花,但现在他只能将这自认为很优美的词句留在内心深处。

    刘十三深情地搂住唐姬的肩膀,让美人在自己胸前悄悄拭去眼角的热泪。

    “从今天开始,大家有饭同食、有衣同穿,任何人都不得例外。”这应该算是刘十三发布的第一个号令。

    话毕,连他自己都觉得感动。但已经定好的计划,刘十三依然还是要执行下去。

    紧接着,他以坚定的语气发布了第二个命令,“黄司徒,还得麻烦你想办法弄一匹绢布来,矫诏的罪责由我承担,你只管去办就是。”对已经被贬为平民的黄琬,他依然以其之前担任的官衔相称。

    黄琬正准备转身,唐姬连忙插话道:“请稍等片刻,我立即办来。”

    唐姬转身走进刘十三先前躺卧的那个房间,拉上房门,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传来。

    不多时,一匹洁白无瑕的上等绢布就呈到刘十三手中。

    真是一匹好布!刘十三细细摩挲着,能感受到它那轻柔的质地,甚至还能闻到摄人心魄的淡淡清香,而且还有一丝余温尚存。

    绢布有了,刘十三却犯难了。

    他无法想象古人们是如何将那些苍劲有力的字迹写上去,而眼下的这匹绢布又显得如此珍贵,若是一笔不慎,就可能将这稀罕之物彻底浪费。

    “我来说,你来写。”刘十三准备将这件看似不可思议的任务交给黄琬来完成,“大意就是告诉天下诸侯,要联合起来共同对抗逆行倒施的董贼,中兴我大汉天下,凡是戮杀董贼有功者,加官进爵。”

    这样说完,刘十三大致觉得该讲的内容应该基本差不多了。在他看来,目前只能揪住董卓这个罪魁祸首做点文章,才能激起诸侯们的愤怒,并调动天下兵马。

    对黄琬来说,写这样的诏书并不算难事,他胸有成竹地回答道:

    “主公,容我去寻毫笔来。”

    “这有何难?”刘十三的急性子可忍受不了眼前两位老臣婆婆妈妈的表现,他拉起黄琬的右手,转身就到案板上抄起一把锋利的切菜刀。

    “啊……!”

    一声尖叫传来,黄琬的右手食指冒出汩汩鲜血。

    “有劳黄司徒了,你快些写,不然一会儿血就供不上了。”

    刘十三又折身走到灶台边,抄起刚才喝过粥的那只碗,捞满一碗粘稠的粥饭递到黄琬跟前,“这碗粥算作对你的补偿。”

    现代人看起来很难办的事,在黄琬手中却是小菜一碟。只见他如行云流水般在绢布上挥洒文章,将那些慷慨激昂的文字信手拈来。

    书诏的前半部分细数董卓的罪孽,后半部分是对天下诸侯的号召,刘十三最关心的后半部分写道:

    “朕之大臣至戚,当念高帝创业之艰,纠合忠义之烈士,殄灭奸党,复安社稷,祖宗幸甚!指破洒血,书诏付卿,勿负朕意!”

    其内容与刘十三提出的要求完美契合,他满意地向黄琬竖起大拇指。

    “主公,落款只能由你来写了。”黄琬擦拭完还在冒血的手指,端起刘十三赏给他的那碗粥饭,哧溜溜往嘴里灌。

    黄琬的机智,让刘十三敬佩不已。

    这位貌不惊人的小老头用傀儡皇帝的心酸苦楚来卖惨,必能激起天下诸侯的愤慨,同时又将破指写诏书的功劳让与自己,在付出与抢功之间,力度拿捏得恰到好处。

    看来这家伙能坐上显赫的三公之位,真不是浪得虚名,刘十三这样想道。

    但是黄琬将最麻烦的事情踢过来,却让刘十三犯难了,首先是要确定落款用谁的年号,当前正统的东汉皇帝是刘辩同父异母的弟弟,如果用“初平”年号落款,自然代表着献帝在向天下诸侯发号施令。

    若是采用刘辩的“光熹”年号,便会暴露弘农王不但没死,而且还准备行僭越之事的信息。

    一个皇帝一个年号,这都是什么扯淡做法?刘十三在心里暗自鄙视封建王朝那些皇帝们。

    刘十三操刀切开自己的食指,在诏书末尾奋指写下“公元190年4月诏”几个大字。

    黄琬差点一口粗粥喷到绢布上,他身旁的杨彪更是惊愕得差点下巴错位,喃喃问道:

    “请问主公,这是谁的年号?”

    刘十三欣赏着自己的杰作,顾不得擦拭还在流血的食指,志得意满地回答说:

    “这是全天下、全世界共用的年号。”稍微停顿了一下,他很自信地补充道,“今后或许还会冒出兴平、建安这类的年号,但它们统统都会被我的年号取代。”

    刘十三很想在诏书末尾添上诸如“欢迎分享转发,点赞超过30个即可获御笔亲批的奖状一张”之类的话,但想了半天还是没有突破词穷墨尽的限制,只得作罢。

    “取我大汉印绶来。”刘十三言罢,唐姬已将玉玺递到他手中。

    鲜血与美玉完美结合,刘十三举起那块象征皇权的传国玉玺,将一个方方正正,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的红戳盖在白绢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