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章 刘正彦的回信
武元衡在山上住下了,也就过了五六天,县城里就有人传信过来,尚让领着县里送信的人一路走到寨子里,正好遇见了杨启。
杨启定眼一看,那送信之人是个熟面孔,正是县衙捕头薛刚的亲侄子薛正,杨启赶忙抱拳拱手迎了上去,一脸亲切的打起了招呼:
“原来是薛兄弟,此番前来辛苦了,既然到了在下的家里,此番定要好好款待薛兄弟一番,尽一尽地主之谊。”
那薛正瞧着杨启这副客气模样,也没有轻慢,也是赶忙抱拳行礼,微微躬身接过杨启话茬。
“杨团练客气了,小的此番受叔叔差遣,特来送信,说是长安递来的,叔叔嘱托这封信颇为紧要,要我亲手递到团练手中。”
话刚说完,薛刚小心的从怀里掏出一封粗布包裹好的信封,双手递到杨启面前,杨启接过了信,端起一瞧,上面印着刘正彦的印章,当即明白了,也没有拆开,只是又用粗布包好,递给一旁的伙伴收起,这就要拉着薛刚进寨子里歇息。
薛刚随着一行人进了寨子大堂,刚刚坐定,就有人端上茶水,薛刚想必一路也是马不停蹄,端起茶杯就咕咕大喝起来,等到薛刚放下茶杯,又环视四周围坐着的伙伴们,小心的询问起来。
“今日前来,也不光是为了送信 ,只是眼下……不知方便说么……?”
杨启见他似乎有些顾虑,想必是有些不好明说的事情,也当即向他宽心到:
“不打紧的,这几位都是杨某的弟兄,都是自己人,薛兄弟说吧。”
“既然如此,那小的就交代了,我叔叔这次也是让我借着送信的事向团练传些话,他说……他说团练这几日勿要进城了,眼下城里劫囚犯的事已经闹起来了,逃回来的军士正在县里盘桓,海捕文书这几日就到,侯县令也催促着我叔叔去四处排查,他说请团练这几日就待在寨里不要冒头,这事说不得要闹腾个十天半个月的。”
杨启听了薛正的传话,也是明白了意思,既然薛捕头都这么明示了,自己当然也要夹起尾巴做人,这些时日安分些罢了。
杨启点了点头,又朝薛正打听起县城里的消息来。
“不知这衙门里可有劫走人犯的贼人消息?或是有什么猜测?”
薛刚听了杨启的问话,脸上表情突然奇怪起来,双眼贼溜溜的瞅了杨启一眼,脸上扬起一副似有似无的笑容。
“团练久在寨中,自然是不清楚这些,咱们多云山这有山匪贼寇出没的事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了,不过这回也没伤人性命,劫走个犯官而已,州里也并没有大动干戈,只是督促县令要好好搜拿,但是不光是要捉拿贼寇,还要捉拿这次押送人犯的军官。”
“军官?怎么会要捉拿军官呢?”
杨启忽然脑中闪现出一个身影,正是那押送士兵队伍的校尉杨志,不由好奇的问了起来。
薛正瞧着杨启来了兴趣,也解释了起来。
“那逃回来的士兵们说,他们中了贼人的计谋,被蒙汗药麻翻了,醒来就没看见领头的校尉,说是可能校尉和贼人串通着下药,这才着了道。”
杨启听了薛正的话,心里一阵好笑,没想到闹了半天自己竟然意外把这杨志给牵连上了,肯定是那杨志自知回去要受重罚,气愤之下索性逃走了,正好给了这些士兵推脱的借口,一股脑全推卸到这杨志身上来了,不过既然县衙没怀疑到自己身上来,又有薛捕头善后,应该也没有多大问题。
杨启又和薛正攀谈了一会,就要留他饮宴,只是薛正推辞要走,杨启也不好坚持,遂让薛正下山回去,临走前还让薛正给薛捕头带话,告诉薛捕头他的心意自己已经明白,还要薛捕头费心了,自己这边会在山中安分守法的,二人言罢,杨启就将薛正送出了山门。
等杨启这边的事情交代完,这才有空查看刘正彦的回信,只是看了一会,便紧蹙了眉头。
一旁的尚让、吴元、孟楷几人看杨启突然面露难色,也是好奇的问了起来。
“大哥,这信上说了什么?怎么这副模样?”
“是有什么难处么?赶紧和弟兄们说说,咱们一块想办法。”
杨启瞧着伙伴们的关心,也是叹了口气,这才和伙伴们交代这信中内容。
“我义兄说营救武元衡的事,想必我已经办妥了,要我好生照料他们父女,这些内容我就不细说了。”
“只是后面提起这弥勒教的事,倒是和咱们息息相关,他说这弥勒教的事他自几年前回洛阳开始,就在暗中调查,只是越调查越可怕,这弥勒教恐怕这不是一般邪教!”
“刘大人怎么说的?”
“弥勒教是十年前从江南发展起来的邪教,在江南颇有根基,在扬州生根,蔓延荆州、鄂州、徐州,就连咱们黄州,也有爪牙,他们不但是靠装神弄鬼欺骗百姓,还私藏死士,勾连山贼土匪,更和江南地方豪强多有勾连,朝廷里刑部不是没有去探查过,只是江南豪强世家铁板一块,无从生根,甚至我这义兄猜测,和如今朝中大员也有牵连。”
“怎么会和朝廷的大官有关系?都已经上了金銮殿了,可以说是呼风唤雨的能人,用得着使这些下三滥的伎俩?”
“我也不知道这朝中的事,只是我这义兄如此判断,想必是有他的道理,看来咱们只有小心应付了,不过我这义兄还谈了河北的事,看来这世道真的是要坏了!”
说到这杨启忍不住哀叹起来,仿佛自己的太平日子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心里一阵无可奈何。
“信里说河北乱民已经闹大了局面了,出了十八路有名有姓的反贼,已经不是地方府兵能够应付的了,朝廷准备从卢龙、范阳、幽州三镇调集精兵南下平叛,只怕要有好大一场杀戮了!”
“怎么流民能有如此声势?当年豫州流民也不少,也没坏到这个局面啊?”
“我义兄说这河北乱民背后有大势力支持,就连当年豫州流民,恐怕也牵扯其中了,当年王伏虎不就说过么,有人诱惑流民过河去河北,恐怕就是这股势力暗中操作的,他们刑部查出不少当年河南的流民渡河后被人藏匿起来,如今放出来时候,已然是一群训练有素的死士,这些死士混在河北流民中,带头冲击官军,不仅个个能征善战,还武器精良,他们刑部废了好些力气抓住几个活口,也没审问出什么来。”
“看来这场动乱,没有那么简单,一切早已有埋埋下隐患,就等着机会爆发!”
“那自然是的了,只是哪怕他们刑部都没能揪出幕后黑手,咱们这般人物,恐怕只能听天由命了,只是我义兄说要我们这几年要小心些,他预感恐怕这天下会有大变局。”
说完这些,杨启像是泄了气一般仰头倒在椅子上,如今世道不是自己能左右,只能寄希望于朝廷,能否重塑太平年月呢?自己这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小小家园,能否在这这世道里得以保全呢?
眼看着杨启这副颓唐模样,一旁的尚让却好心安慰起来。
“大哥,你也不必太过忧虑,这河北离咱们还远着,就是真乱起来,也波及不到咱们这里,这天下的大变局,咱们也弄不明白,要不咱们去问一问武大人?他也是当过官见过世面的,肯定比咱们见多识广,没准能给咱们寻一条路子出来。”
尚让提到请教武元衡,倒是让杨启眼前一亮,这武元衡是刘正彦都赞扬的有本事的官,想必是能分析一些问题的,索性立马拿着信,出门寻武元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