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西北叛朝
“帝下,西北诸族的诸多姓族部落以不通天朝文字为由不参与昌奎律的修改与实施。”
“帝下,南方羽人”
总结下来,西北森林一带的群居姓族部落族权当道不想听话,南方水面上的船居渔猎族群没有田地不想听话,还有帝国东北部的长臂人,他们是草原牧民昌奎律根本无用。
“这些部落小族本就依附天朝,他们之间本就争斗不断,帝下,昌奎律对他们无用,为何不让军队插手呢?”
“帝下,臣意不妥针对不同族群应该扶持一批,团结一批,打压一批”
总之,编写的昌奎律要么是补充针对小族的条款,要么就是派遣军队教他们的头人如何履行昌奎律。
“钱可真是好东西啊,看来拨给文武库的还是太多了。”
羽的低声呢喃被一旁的侍卫听到,讲道理,这种情况下侍卫应该继续装傻,但,好巧不巧他是一个有上进心的穿越者。
“帝下,律法是国之公器,重点不在其覆盖范围,而是律法的效用与判罚的落实。”
穿越者的名为韩非,百二十年的边疆战乱打的太凶,边民响应帝王征召就算了,即便是天朝内部,也要轮调军卒,让天朝的发展几近趋于停滞,流离失所的百姓,若非红薯土豆的存在,天朝的内部不可能不叛乱。
“历年对外族作战,臣下家乡也受到征召,若非蒙受临近乡镇的接济,家中老人难以劳作怕不是早就被活活饿死。故,臣意为田法中开垦之地应”
穿越者的声音被越来越多的臣子听到,台下的重臣也渐渐停止了交头接耳。
大体意思为依法治国,用相对健全的律法引导生产与垦田,用律法的条约惩戒“不忠”的臣公,用法律的执行来维护律法的权威,依此实现巩固皇权。
但是,这番结合了天朝现实得出的理论,看似合理却又有着极大的漏洞。
文武争斗,武有军法,文有乡约。天朝内部的争斗在不断的开疆拓土中被转移到了战后新得到的土地上,将才频出,文官也不遑多让,这种文武平衡在苏羽前世看的电视剧中便有所体现,比如康熙大帝,雍正大帝,江山风雨情等等。
利益分割到最后便是人口的分割,矿也需要人开采,田也需要人种植,开垦新田的田产被夺,那些夺走的人又靠谁去耕种呢?
法律服务于社会现实而非是法律的理论,显然这名侍卫终究是人微言轻,苏羽也不知道这位是韩非。
很快,侍卫便死于非命。死因便是朝堂上的那番摄政言论,杀他的是侍卫长,授意的是宦府次府——糜楠峰。
这里面,给糜楠峰提议的是他的部臣刑齐仁,只因当时流调到侍卫家乡的是刑齐仁的门堂临客,部官监察失利导致地方产生流民,若是文武借侍卫之事发难,那么等待糜楠峰的便是权势压制和对自己一府的联合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