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章 西洋曲艺社
妓院的装修工作立即停止。
准备要开饭店,然而,离新品种蔬菜上市还有半年之久。
此时开饭店,显然毫无竞争力。
就在两人一筹莫展之际。
张扬无意间,听到婉儿哼唱《难忘今宵》,瞬间来了灵感。
“我们不如弄个夜总会吧。”张扬兴奋地说道。
“夜总会,好是好,但还和红袖坊有利益冲突呀。”李向东犹如一盆冷水,浇得张扬的心拔凉拔凉。
“那就搞个剧院。”张扬又提议道。
“剧院?演什么呢?”李向东问道。
“唱流行歌,跳舞,再加上传统的古曲。”张扬一一列举道。
“我估计挣不到什么钱,门票的价格不能太高,场地有限,营业额就上不去。”李向东驳斥道。
“那你说怎么办?”张扬恼怒了。
“嘿,你这人怎么以后玩不起呀。我意思要有隐形消费,比如以茶楼的形式,可以喝茶听曲,再带上干果。消费高的人有卡座,不消费的人一般座椅。而且每场演出要有具体的时间段,每天多开几场。你看怎么样?”
“有你的,太好了。”张扬称赞道。
李向东有点傲娇了。
“谁叫咱以前是混娱乐界的。”
说干就干,重新开始装修。
一楼大厅,按照 2024 年的形式搭起了舞台。
最前排摆放着八仙桌,留给消费高的人群。
后面一排排拥挤的座椅,安排得满满当当。
地面做了斜坡处理,让每位观众都能看清舞台。
二楼三楼,设置了豪华包间。
大窗户开在靠大厅一侧,里面桌椅一应俱全,还专门配一名仆人服侍。通过窗户可以看到舞台的表演,还具有很好的私密性。
这是专门为达官贵人准备的,方便私会密友,洽谈合作。
在装修之前,两人还专门找到刺史府的老者,说明自己经营的范围。
经过同意后,才动手装修。
当场地装修得差不多时,招募演员成为重中之重。
打出了招募广告。
年龄限制在 25 岁以下的男女。
要求首先得是单身。
五官端正,面容秀丽,肢体协调。
主营业务为唱歌跳舞,有从业经历者优先。
每月二两白银。
消息一经传出,人们一听二两银子每月,那可比为奴为婢高多了。
甚至细细算来,比卖掉女儿还划算。
有些舞姬歌姬,也想要来一试。
翌日。
招聘现场排起了长队。
张李二人一看,大多数都是十四五六的小姑娘。
嘿,这都是些未成年呀,怎么忍心让他们来呢?
为这事犯起了难。
“怎么都是小孩子呀?”张扬问。
“都成年了,没有小孩子。”张清回答道。
“你看那个才多少岁,不过十五六岁吧。”张扬指着前面的一个小姑娘问。
“就是十五六岁呀,十四岁就成年了,可以嫁人了。”张清答道。
嘿,你说这大唐,竟让十几岁还未发育成熟的孩子,结婚生子,繁衍后代,也是够缺德的。
能怎么办呢?十八九,二十来岁都已经为人妻为人母。
只得招呀,小孩子学东西也快。
先看看长相,再看看身段。
第一天招收了 10 女 5 男。
第二天消息传开。
单身寡妇,歌姬舞姬前来应聘。
这些懂点男女之事的女人,也不过二十来岁。
这些女人可有风韵得多了,妖娆妩媚。
第二天,招收了三十名女子和十名男子,至此,演员差不多算是凑齐了。
随后,让张清去打听宁州城有名的乐师。打听到有一位年逾六十的著名乐师,正在家安享晚年呢。张扬便三番五次地登门拜访,恳请其出山相助。老乐师最终被他的诚意深深打动,决定出山。老乐师一声令下,竟招来了十几名弟子。这下,算是万事俱备了。
然而,给这个剧院起名时,却犯了难。这里说它是戏院吧,又不完全是;说它是茶楼吧,也不准确;说它是歌舞厅吧,也不太恰当。总之,需要一个能准确定位的名字,以便更好地招揽顾客。
“这不简单吗?德云社怎么样?”李向东自信满满地说。
“嘿,我说你除了会用别人的名字,就没别的词了吗?”张扬嘲讽道。
“小瞧人不是?依我看啊,一切跟大唐人解释不清的玩意儿,就用西洋来解释,既神秘又稀奇。”李向东依旧自信满满。
“好主意,好主意。那叫西洋曲艺社如何?”张扬问道。
“好啊,以后我们还要搞个西洋集团呢,打出我们的招牌。只要提起西洋这两个字,大唐人自然就会不自觉地竖起大拇指。”张扬开始畅想起来。
张扬拍了一下李向东的肩膀,说道:“黑娃,有你的呀。品牌意识很强嘛!干脆把毛台酒厂也改为西洋毛台酒厂,西洋商铺改为西洋珍宝行,打铁铺改为西洋铁器厂,再加上这个西洋曲艺社。还有今年马上要开工的西洋种植基地,夏季要开的西洋饭店。我们的西洋品牌,已经开始初具规模啦。”
说干就干,很快各店都换上了招牌。西洋曲艺社的烫金大字高高悬挂着。人民群众好奇地等待着它营业,都想看看这所谓的西洋曲艺社到底要卖些什么。谁知,招牌挂起后,大门却紧闭着,迟迟不开业。那种被好奇心驱使的感觉,让它很快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听说要弄些西洋女人过来呢。”一人说。
“不是,听说要搞什么抢处比赛,招了那么多小姑娘呢。”
“不是,我大舅家的三姑爷的表侄女就去了,听说那里面不对外营业,专门是为伺候那两名公子的,是他们的后花园,只招待高级官员,最少也要五品以上……”
人民群众众说纷纭,都说得信誓旦旦,仿佛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一般。
其实不对外营业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才艺还没彩排出来。两位团长新奇的曲种和舞蹈,连老乐师都连连称奇。乐师干了大半辈子,十首歌曲里有九首都跟不上节拍。往日里自信满满的神态,也一扫而空。连老乐师都像个孩子一样,认真听着张李两人的讲解和分析。十句话能听懂一句,都算是聪明人了。老乐师半辈子的傲慢,这次是彻底没有了,他自叹道:“我自诩精通音律,到这西洋曲艺社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老夫要学的还很多,没见过的更是多不胜数。真是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呀。”
经过一个月的彩排,虽说不是尽善尽美,但糊弄大唐的人民,已经足够了。他们挂出了开业招牌,还开了一个售票口。进场票价五十文,过期不候。这里挤满了看热闹的人,谁也不知道到底要演什么。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纷纷掏钱买了票,都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更何况在这宁州城,提起西洋两字,总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