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 道经译文1-8
2024年5月6日,星期一
[象
上午11点
173,2829
144,36682
-027,1842658
象]
这是我以前读的道德经时,写下的译文。
[道
第一章
经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我是老子,我说不明白什么是“道”,我很苦恼。
“道”原本不叫“道”,我是暂且给他取这个名字,并不是他本来的名字。
“道”就像“无”和“有”,他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寻求“道”的性质要从“无”和“有”中观察天地的奥妙并在万物中寻找“道”的踪迹。
“无”和“有”,只不过是同一来源的不同名称罢了。“无”和“有”都是幽昧深远的,是一切变化的总阀门。
因为我所说的这个“道”: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他就像“无”和“有”一样,玄妙中又藏着玄妙!
怎么说呢,打个比方吧:“有”和“无”与美丑、“善”恶、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一样,是相对的概念,前一个成就后一个,后一个也成就前一个,相反相成。
你未见过她,她就在美丑之间转换,你一看见她,就确定了她是美还是丑。
就把两个概念同时出现的状态称作:“玄”。而“道”与“道”本身是相反相成的,不可捉摸的,就像“玄”一样,他自己“玄”来“玄”去,太奇妙了,真是太炫了!
第二章
经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了什么是美,这就同时知道了什么是恶;都知道什么是善,这就同时知道了什么是不善了。
所以有和无相互依存,困难和容易相辅相成,长和短通过比较才能知道,高和下也彼此依靠才能存在,声音和节拍组合才能形成曲调,前与后相互追随。
所以牛人统治者(圣人)在处事方面采取了无为而治,实施无为的教化方针。像道那样,使万物生产和终止却不阻止,使万物生存却不占有,使万物有能力却不把持,使万物大功告成却不居功。就是因为道不居功,所以才永垂不朽。
第三章
经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至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去崇尚品德高尚的人,让民众不去争名夺利;不去炒作难以得到的货物,让民众不去偷盗;不展示诱发贪欲的事物,让民众心思不被扰乱。
所以牛人统治者(圣人)治理国家,使民众心思纯洁,充实民众的肚子,弱化他们的志向,强化他们的身体。经常使民众没有知觉和欲望,让聪明人不敢去制造事端。遵循无为,那么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地方。
第四章
经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像是水冲入无穷深渊,永远无法把他灌满!深远啊,像万物的祖宗;精湛啊,似乎好像存在的一切。不知是谁将他生出的,他的出生时间像是比万物大帝始祖还要往前!
第五章
经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呼?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不仁道,天地把世间万物当做稻草扎的狗子;牛人统治者(圣人)不仁道,把百姓当做稻草扎的狗子!
天地之间的事情,怎么能像烧火鼓风的风箱那样呢?里面空虚而外面坚硬不弯曲,越是鼓动越有风吹出来。
这个世代这么多人像风箱一样外实而内虚,虚浮的内心被外力驱动,吹出浮躁的风气。
想要通过本心以外的力量(比如说教)去强化本就空虚的内心,就算表达的再多,穷尽了话语也是没有作用的,语言本来就有局限。
所以,施行教化还不如让人们守着本心,去体会和感悟,这样才能真正填实人的内心!
第六章
经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
神授予大地【谷神】之力,永远不死:大地神明产出稻谷粮食无穷无尽,让我们吃饱饭穿暖,这就是孕育一切的【谷神】之力,这就是最大的“玄牝”(牝:雌性动物),这种巨大的繁衍之力,正是天地的根本。这种繁衍之力,绵绵不断的存在并运转,作用于万物而无穷无尽。
第七章
经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地长久的产出供养着世间一切,天地正在长久的运转就像生命活着一样。
天地之所以能活的又长又久,是因为天地本身没有生与死的概念,是人的意识赋予了天地的生死,是人赋予了天地长生的概念。
所以牛人统治者要像天地那样的去处理事物才能长久,顺应天地压制欲望,这就要牛人统治者们反人性的去处理事物。
举个例子:在众人争夺眼前利益面时,牛人统治者要反人性的表现出退后谦让不去争抢,而其他人争权夺利争得两败俱伤,反而最后牛人统治者渔翁得利;在生命危机关头,牛人统治者表现出把身外的名利都舍弃掉,却因而获得了活命的转机。
难“道”不是因为牛人统治者“无”私奉献的表现吗?所以才成就了牛人统治者获得自己的私利。
第八章
经文: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我说的“道”的存在一种“善”的性质,而最能代表“善”的就是水。上“善”若水,最大的“善”像水一样,即有利于万物而不为自身争取利益,处于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水的这些性质几乎与“道”的性质相同!
牛人统治者遵循“道”,其中就包括“善”的性质,“善”就是有利用价值,行事却像水一样低调。
在有“善”的地方居住,把心放在“善”的深渊里,与“善”的朋友来往,说话时表现出“善”良和信用,处理政务表现出“善”施良政,做事表现出“善”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决策选择“善”于把握时机符合规律。
如果一个人循序道的性质去行事,能做到以上所说的这些,并且表现的完美,那么这个人做事就没有悔恨了。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