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门生。。
“只愿陛下可以于业都之中,亲设凌烟阁!从此以后,大业凡有功勋的将领,皆可以在此接受封赏,名垂千古!”黛玉缓缓开口。
其实她还想建议新帝可以在全国征兵,而对于军户也打开限制,后代可以自由从业,甚至可以增设武科取仕,对于三甲同样享受尊重和官职黛玉,让武将也可以参政议政,共列朝堂。
然而,她却知道,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想改变人们的观点何其艰难。
若是此时贸然提出这样惊世骇俗的建议,只怕不仅是自己,只怕新帝都颇为被动。
因此,干脆用所有的封赏,只提一个看似不打紧,实则可以改变一直以来人们固有思想的要求。要知道若是人的思想一但转变,很多其他的政策便是顺其自然,施行起来也顺畅了。正所谓政通人和。
新帝果然颇为满意的点点头,这次皇帝老儿竟是从善如流,当即下令:“建一处封赏之地,就在业都的北侧三台之上,唤做凌烟阁!
凡有功勋的将领,皆可以在此处接受封赏,受世代敬仰,千古留名!”
“莫不是那句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数生万户侯!妙啊!”
“我说怎么这么耳熟,原来是出自诗仙惊世奇作!”
一些年轻官员多是革新派的,当时边境战乱他们也是主战的那波人,此时听到这话都是颇为赞同缓缓议论开。
海大人之流刚才被黛玉的一番话震撼到,一时没回过味,这才反应过来,连忙站出来说道:“陛下,臣认为不妥,若是武官也和文人一般,岂不是动摇国本?”
“所谓国本,便是立国基础,国之根本,古语有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家之度用,将吏之俸禄,军中之粮饷,皆出于民。
如今国家看似安定,实则北境强敌环伺,南疆蠢蠢欲动,实则危急存亡之秋。
常言道,兵者,国之大事也。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之事应落在日常,若等到大兵压境再兴兵重武,则悔之晚矣。”黛玉缓缓开口。
“哼。一个黄口小儿,未免太过危言耸听。”刚才海大人一旁的张老太傅又缓缓开了口。
黛玉面色坦然,接着徐徐道来:“臣此战一路向北而行,只觉山河广袤,而民声凋零,若兵不强,则国不兴,国不兴,则民不安。因而,安民之道除了文治教化,还在于兴兵重武。文治武功都不可或缺。
因此,臣以为,这凌烟阁应立,当立,壮士英魂尊封于此,这便如一座丰碑,激励着天下兵家武者,更是护卫着万千百姓黎民。”
新帝听完点了点头:“所言甚是,那就……”
海大人虽然也觉得一时难以辩驳,可还是有些忌惮:“陛下还请三思。”
“臣弟也愿不受功勋,只望陛下能在家建凌烟阁,壮大我大业军魂!”北静王此时也肺腑而言。
此言一出,瞬间朝堂安静下来。
北静王本来就深受清流文官的尊崇,可以说是大业文武兼治第一人。
新帝点了点头:“就按你说的,定下来了!兴建凌烟阁!”
其实,这次新帝本来就为了如何封赏北静王颇为苦恼,他如今的地位早已位极人臣,若说爵位,那也是四王八公的首席,可以说再无可进,心有忌惮……
如今一来,既解了新帝的心头患,还封赏的让人无话可说,也算两全其美。
只是……
新帝眼睛瞥了殿下的黛玉一样,心中暗叹:只是可惜了这个林瑾,倒是个可用之才。
然而黛玉却并不觉得有什么失落,她激动地看着北静王,两人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感动和理解。
若说以前,也许她还会争一下,如今,她只觉得,看到满朝文武,那些战时的画面就缓缓浮现在眼前,自刎的徐将军,月娘的桂花,小萝卜的笑容……历历在目。
如今,她总算为他们做了一件事。
也许,这便是大业扭转重文轻武,军户世袭的一个开端。
区区一个官位又如何。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大殿之上,一个刚才一直没有出声的身影此时缓缓开了口:“老夫近来颇觉得年岁渐长,还请陛下给臣派一个随行参知。”
众人听着话题转了,也都不在争论。
原来正是当今的徐相爷发了话,新帝点点头:“老相爷既需要,自然只管任用便是。”
此话一出,当下众人都蠢蠢欲动,这老相爷是什么人?他历经了三代朝堂,辅佐了两位皇帝。可以说门生旧故,遍布朝堂。入了他的门下,那就是入了仕途的顺风车!不对应该是直升机!
就在所有人都翘首以待的时候,徐相缓缓转头说道:“我观此子就很是机灵,就请陛下命他随我做个参知吧。”
黛玉一愣,直看着徐相有些难以置信,丞相参知?!那就是随行秘书啊!
徐相是谁?三朝老人儿,翰林院的魁首,万千文官的榜样!而且一身风骨,从不结什么派系,兢兢业业,能力卓绝,是所有文官,天下学子心之所向啊!
想做他参知的人?怕是能从业都排到北境,还得拐个弯。
儿这么以为大佬,居然看中了林瑾这个毛头小子?!
堂上所有人都震惊了,包括新帝。
“自,自然极好!”新帝半响才欣喜的回到,要知道林瑾可是他的人。
臣子们都议论纷纷。
林瑾这小子真是运气好,入了相爷的眼。
如此一来,这小子倒真是一步登天。
还好自己刚才没乱说话,没得罪他吧……
黛玉也有些没反应过来,她是第一次见相爷,他竟就看中了自己?想来是刚才的那番言论,歪打正着,合了他的心意吧,如此甚好。
于是也赶紧行礼:“谢陛下,谢相爷。”
好家伙,她现在居然也成了相爷门生!这还得是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