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直追而去
终是压制不住心里的蠢蠢欲动,杜蘅之还是决定去追郝铄一行人。
他拿着还马和去见县太爷的借口,去了镇上还马又买马,然后骑着快马去了县城。
在镇上牛马市,杜蘅之通过那里的经济买了匹好马,虽然这好马非上等名马,但这也是他在他们这里镇上牛马市里能遇到的最好的马了。
上等名马一匹千金难得,这种马一般市面上见不到,都被豪商富户以及达官贵人垄断在手了。
这匹好马他用了七十五两银买到手。
普通马这时其实也不太贵,一匹大概二十两就能拿下,但是养马费银还费人,每年光马料等费用一匹马就能耗费达到三十两。
而且养马需要时时给它们洗刷照顾,所以这也是杜蘅之一直没考虑买马的原因。
他养不起马也没时间养活这种金贵物种。
买了马,他花费了两天先赶往县城去见了县太爷。
县太爷帮着县学教谕劝了他在县学读书,得知他已经答应了去府学读书,虽然感到有些失望,但县太爷也没多说什么。
反正县太爷就快要到三年调任期了,杜蘅之这种学籍问题对县太爷任期内的考评已经影响不大。
县太爷和杜蘅之谈论了一番,发现杜蘅之对经济民生有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很欣赏他,就把自己的名帖留给了杜蘅之,说是杜蘅之若有疑难事不可解,可以拿着帖子过来县衙找他。
杜蘅之深鞠拜谢了县太爷的礼遇,拿到了县太爷给他家的一幅对联,又得了县太爷给他的二十两赏银,还有县太爷自己有心积攒的一些乡试程文集册,这才拜别县太爷,从县衙里出来。
县太爷给他家的那幅对联是:耕为本务读可荣身;积善人家必有余庆,横批:耕读传家。
杜蘅之心里很感激县太爷对他的礼遇,却对人家的礼遇无以为报,只能下决心以后要更加好好读书和举业了。
办了出行的过所凭证,从县衙出来后,杜蘅之在街上找到代写信的地方,花了十文钱,借了人家的笔墨纸砚给家里和同窗留了信,又从书铺买了出行的舆图,也就是地图。
然后他在县城采办了出行的行李干粮,再找了人给他送信,他就骑着快马直追郝铄而去。
其实他从家里出来时,就有心带了一些行李出来,所以他在县城采买东西并没有花费很长时间。
而照顾郝铄家人这事,他则将之重点交托给了他堂哥和姐夫,他还给同窗熊盈泰他们都给留了信,请求他们念着几年同学情,也帮着照顾一下郝铄家人。
世事难料,还能不能平安得返家里,杜蘅之不清楚,所以他才这么不嫌麻烦的请托了众人。
从家里不告而别,这是自前世记忆恢复以来,杜蘅之做的最出格也最莽撞的一件事,但他就是无法压制自己想跟随郝铄一行人出关看看的想法。
他心道:人不冲动枉少年,他已经为家里做了很多,那他为自己的想望做些事又有什么?这样他以后才不会后悔留有遗憾,不然他重来一次也没什么意思。
总之,这次谁也别想拦他!
他倒是找的好借口,却不知收到他的信后,张氏差点没被他气死,却还不敢将他真正行踪去向告诉他爷爷杜大满,以免把杜大满给气出个好歹。
一路上,朝廷一直在往边关调兵遣将征发劳役,所以杜蘅之独自出行前往边关并没有什么不安全的。一路上他虽独身,却非独行,这也是他敢独自出行去追郝铄的原因。
杜蘅之晓行夜宿跑了近十来天马,因是独自一人出行没拖累,还从来都是尽量在路上解决吃喝拉撒等的问题,睡客栈的时候少有,所以就这么让他追到了郝铄一行人。
“天爷,杜蘅之,你怎么来了?!”在边境土房子的客栈里,郝铄看到杜蘅之时,他简直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杜蘅之灰头土脸胡子拉碴的还满脸沧桑,身上的衣服也很脏旧。
从一俊朗少年变成脏臭糙汉,这和他平时那种从来都清爽干净的形象相去十万八千里。
刚开始看到站在客栈门口寻人的他时,郝铄都没敢认,直到听到他开口说话打听他们一行人。
郝铄这一行近五十人的武夫队伍还是目标很明显的,按照他们出行路线打听他们也还是很容易打听到他们的。
他们穿城而过遇到特别荒凉破旧的小县城时,还因为都是持械而过的武夫被人县太爷给拦住过,而且朝廷的征兵劳役队伍也拦住过他们。
那县太爷看过郝铄他们拿出的过所凭证,又听说他们要去关外救人,就直接放了他们穿县而过,也没讹诈他们。征兵劳役那里他们则给了押解官差五十两银子才被放过。
他们这些人都是武夫,押解官差也不敢和他们硬碰硬,就是想要钱罢了,郝铄倒是懂这些人情世故,就拿了五十两银说是请官差吃酒才没被怎么样。
不然人家手里有朝廷下的征兵明文,若人家硬是要征用他们,他们也没法说什么。
看到杜蘅之,郝铄急忙惊呼着就奔了过去,撞进了杜蘅之怀里和其搂在了一起。
追上了人,杜蘅之松下一口气的同时,推开了郝铄让人辣眼睛的搂抱动作,这才开口解释:“几日前,我在留宿的客栈打听到了你们在这里,我就赶忙骑马赶了过来——有热饭吗?赶紧叫上来让我吃上两口吧!这些天总吃干粮,肚里没什么汤饭油水,我都快要饿疯了!”
来之前,杜蘅之查了下地图,他们如今是在凉州也就是甘肃河州府地界,这里是朝廷茶马互市,管理西藏的重要市镇。
追上了自己要追的人,杜蘅之就不着急了。吃饱喝足,他又收拾洗漱了一番,再刮了胡子换了干净衣裳,他这才正经坐在客栈屋里跟郝铄说话,问了他的打算。
“如今边关戒严,你一行这么多人怎么好出关?”
郝铄感到为难的砸了下嘴,对这个事也有点犯愁:“我们商量是和边关守将说上一说,再拿银子让人家给通融下好放我们出关。这次我来身上备了银票达到三万两之多,这些银子除了我家的银子,还有那些想要救人的行商给的。而且,我们路上还遇到了沈家商队随军而来,就是那领头之人一直在军中,我们说不上话,一直没接触到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