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贫家无着
这小名让杜蘅之不禁有些心堵。不过,他自家还有个叫狗蛋的三房堂弟。对比一下,他这小名还不算太难听。
这一世的父母因他名“蘅”的过,希望他能像香草“杜蘅”蕴含的意思那般,长得姿仪风度个性良好,可他们又担心现实中,他不会如他们期望得那般长,便起个小名给他压了压。
继而最终,他们便给他起了个和“杜蘅”这香草代表意味相反的小名。
这应就是所谓的“贱名好养活”了。
“醒——”
他还没将“醒着呢”话说完,他那屋门,就被俩细弱胳膊推了开。随后,两个一高一矮的瘦弱身影从席子后紧挨着走了进来。
他那屋门因着漏风,这个季节山下夜里寒凉,就编了厚实的草席挂在前面挡风。
进来的过程里,刚才帮着推门的低矮那个,时不时往另一个端着的碗外头瞧上一瞧。她那视线紧紧粘在那碗上,又不断依依不舍的挪开。
进来站定后,她对杜蘅之弱弱的喊:“哥哥,娘给窝了鸡蛋,你快些吃——”说着话间,她忍不住咽了咽要溢出的口水,紧接着,因咽得太急,她就突然被呛住了。
杜蘅之按耐不住的蹙眉扶了下额,家里近年穷得经常吃不饱饭,这才让他这妹妹对着一碗窝了鸡蛋的素面,露出如此窘态。
脱离上一世衣食无忧的生活太久,如今他这身体经常吃不饱饭,其实这会他也馋这碗面。
风寒刚过,顾虑到他病后虚弱的肠胃,且家里有照顾他祖母和大伯生病的经验,他就算想吃肉,家里也不能给他做的。
哎!
这一世的父母,如今有包括他在内的四个孩子。给他端碗送饭的是他胞姐,在家女孩里行二,闺名杜萱。
他家孙儿辈人数多,为好区分,男孩女孩都是分开序齿龄的。平时家里长辈不这么叫他胞姐大名,而是叫她二丫的小名,她今年十三岁。
他大房的堂姐杜兰没出嫁时候,也被如此叫,只不过因她是女孩里序齿最大的,所以被叫大丫罢了。
村里的姑娘小子都是这么某蛋某丫等的被叫唤大的。
他在家男孩里行二,大名杜蘅之,小名……呃,丑蛋。つ﹏
他妹妹在家女孩里行四,闺名杜若,六岁,随大溜的被叫四丫。
他还有个弟弟,男孩里行六,今年才三岁,大名杜蕤之,小名则随大溜的被叫六蛋。
如今他家还没分家,家里十来口人,又供着两个读书人,其中一个,也就是他大伯还没被供出就在去年没了命,又因其病重时家里借了债。故,如今他家算是村里普遍,却也有名的贫寒人家。
普遍,则是因附近村里能吃饱饭,也算得上富户的就那么一两家,他们顶多能吃饱饭加之偶尔吃上一次肉。总之,大家都很穷,穷便是如今的普遍现象了。
有名,则是他们居住的村子属于偏远地带,人口不多,学风不胜,读书人家相对也便少了些。而他家,就是这附近村子不多的读书人家之一。
他家如今的当家人,是他祖父杜大满。
杜大满娶妻陈氏,生了三儿两女。其后,在他小女儿出嫁后没多久,他那老妻陈氏便病故了。
陈氏便是他祖母。陈氏离世前后,家里为给其治病,没少花银钱,至此后家里便一直举债度日到如今。谁料想,陈氏因病所欠的债刚要还完,他那大伯杜宏才却未中秀才又病逝。
杜宏才是杜大满的大儿子,也就是杜蘅之的大伯,乃是个童生。他娶妻李氏,生有两儿一女。如今他已离世一年多了。
其大女儿杜兰年芳二十,早几年快十六时已出嫁。而二儿子和三儿子分别名杜苒之和杜葳之。他们年龄则是一个十四岁,一个十岁。
二儿子杜志才,也就是杜蘅之这一世的亲生父亲,娶妻张氏。
三儿子杜远才,娶妻王氏,生有两儿两女,分别名为杜茗之,杜芙,杜芃之,杜蓉。
杜芙是这对夫妻的大女儿,十岁;杜蓉则是小女儿,方四岁。他们的两个儿子分别是九岁和七岁年纪。
杜大满的两个女儿,也就是杜蘅之那两个姑姑早已经出嫁。
说来,若不是他那一直在读书的大伯,家里小辈名字也不至于被起得这么还算文气好听。
总之,杜家孙儿辈的名字确实比一般人家起得相对好些,主要是有书卷气。可惜,去年院试未过后没多久,他那大伯却因病憾然离世。
其实,他那大伯在院试中途就得了风寒,乃至后来一直拖拖拉拉没好,又因家贫多年举业不中心思抑郁,然后就这么着去了……
到底,他大伯心心念念的秀才功名最终也没有考取,要么说他大伯遗憾呢!
杜萱忙将碗搁在床边椅上,很快帮妹妹顺了顺背。接着,她回转身将屋门关紧,又赶紧去扶杜蘅之起身。
背靠着床头那被扶起的枕头坐好后,杜蘅之接过递来的碗,“咱爷吃了没?爹娘还有你们呢?”
杜萱几不可见地愣了下,没说实话:“咱爷吃了点——我这先给你送饭,我们——等会再吃。”
专注在端碗的动作上以防碗翻,且实在也有些饿,到底杜蘅之没注意到杜萱的停顿。
那撒了葱花的素面条,上头窝着个荷包蛋,一清二白带翠绿,看起来就很让人有胃口。
到底发烧了几天,除了每日被强灌了些碎米粥和苦药,杜蘅之这几天基本没正经吃过什么东西。因此,这一大碗面条,他平时倒能吃得完。但如今,他想要吃完它却有点勉强。
“几日里没正经吃过东西,我这病刚好些,吃不下这么多,二姐,你再拿了碗过来,我拨出点面给你和妹妹吃。”
他那弟弟应是怕被过了病气,这两日便一直没被带来过他所住的屋里。想来,如今弟他应是被大伯母李氏帮忙照看着的。以往,母亲张氏忙着时,都是李氏或者三婶王氏帮着照看他们这些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