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的荔枝树》64-65
《六祖的荔枝树》64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求智慧者)
师父,经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此言深深触我心弦,
在蠡蝉书房下,请师明示,
何为本心?未识此心,何以法无益?
(六祖)
本心即佛性,清净本来,
不识此心,如夜行无灯,
学法若离本心,便如建塔于沙,
形无实,易崩溃,终无所得。
(求智慧者)
师父,如何才能识得本心,
在学习佛法的路上不迷失?
(六祖)
识本心,需放下执着,
观内观外,无分别心,
心静如水,方显本性,
此心一现,法自通明。
(求智慧者)
师父,心常受六尘纷扰,
如何练习才能达到无分别、心静如水的境界?
(六祖)
练习之法,从简单做起,
常行禅坐,心回呼吸,
日常所作,均是修行,
饮食行住,一念不生,本心自现。
(求智慧者)
师父,禅坐之外,生活中遇难题时,
如何用本心应对,而不被情绪所动?
(六祖)
遇事心不动,即本心显,
观其起伏,无我相执,
如影随形,心无增减,
随缘应对,自在如风。
(求智慧者)
师父,本心若显,我应如何保持?
恐一不留神,又陷入无明。
(六祖)
保持本心,须细水常流,
每日反省,自我警醒,
心若动摇,即回观其本,
此心无住,即是常住。
(求智慧者)
师父,您的指导如晨露滋润枯叶,
我将以此心,继续深入学法,
在蠡蝉书房下,修证不辍,
不识本心,学法终有益。
(六祖)
去吧,弟子,持你的本心,行于世间,
学法不为学法,行不为行,
在无为中见真章,于无声处听真音,
本心明,万法一,无处不学,无时不益。
在这段深刻的禅意对话中,求智慧者在六祖的引导下,逐步理解了认识本心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通过日常修行和禅坐来实践和维持这一清净本心,从而使佛法的学习和实践更有深度和效果。
《六祖的荔枝树》65
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求智慧者)
师父,经云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此语甚深,心中不明,
在蠡蝉书房下,请师释此玄机,
如何识心见性,达此崇高之境?
(六祖)
本心本性,即真我之所在,
识此心,见此性,超越凡俗,
成就非凡,即是真正的丈夫,
指导天人,等同佛陀。
(求智慧者)
师父,如何修炼才能识得自本心,
见到自本性?
(六祖)
修至本心,需离诸相,
不着色声香味触法,
心如明镜,常照内外,
照见真我,无我相。
(求智慧者)
师父,心镜常映,若我性难现,
应如何深入,见性明了?
(六祖)
深入见性,要练心不动,
面对万象,心如静水,
常思无我,观自在,
自性自显,明如日月。
(求智慧者)
师父,修行路途遥远,我心时有疲惫,
在此道路上,如何保持不懈的精进?
(六祖)
保持精进,需定期反观,
每日黄昏,审视一日心行,
思维清净,行为正直,
续练心力,精进自然。
(求智慧者)
师父,见性之后,如何运用此性,
于世为人,为师,为佛?
(六祖)
见性之后,行止更自在,
以慈悲智慧,处世交人,
无所求,自然而行,
如佛教导,如天人师。
(求智慧者)
师父,您的智慧如灯,照亮我修行之路,
在蠡蝉书房下,心得澄明,
感谢师指,我将此心此性,
贯穿于生活的每一刻。
(六祖)
去吧,弟子,以你的本心本性,
自在世间,行佛行师,
每一言行皆是教化,
无声胜有声,此即大道。
在这段深邃的禅意对话中,求智慧者在六祖的指导下,深入理解了如何识得并见到自己的本心和本性,从而达到修行的高境——成为世间的引导者和智慧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