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老朱探查林豪的爱好,燕王“诚恳求请”林豪办差
“你二人不必紧张,”
“起来说话。”
话落,朱元璋拿起笔,
开始在纸上记下林豪的喜好。
在场的一众太监和宫女浑身一滞,直接凌乱了,
什么情况?
皇爷竟然没有发怒?!
他老人家何时变得如此宽容了?
当年有个大太监,
因为御前失言,
可是直接被下令杖毙的。
福贵二人,瞪大了眼睛,跪伏着互视一眼,
对方眼里满是不可置信,
就这样躲过一劫了?
皇爷刚才是说,
谁还没个爱好?
这是他老人家对林御史的偏爱,
换做其他官员酗酒,
估计这会已经传旨重处了,
看来还得找林御史亲自道个歉,
毕竟刚才差点把他坑害了,
可不能让林御史这个大红人,因误会记恨上自己,
福贵二人轻呼一口气,
谢恩之后,便站起身不再多言。
朱元璋自是没有注意到众人的反应,
他将福贵二人所知的林豪爱好记录下来,
放到随身文卷里,
他准备早朝之后,再找一些与林豪相熟之人,
打听林豪的爱好,
大功臣一定要恩赏到位。
······
林府,
二进院,
燕王朱棣正在视察红薯的种植情况,
“这红薯长势喜人,孤甚是满意,现在只待丰收了,”
“志清,听二丫头说,你还买了很多石膏、肥料之类的东西,”
“说是要做出什么化肥,来种地?”
林豪瞄了一眼旁边的徐妙锦,回复道,
“禀殿下,这化肥是臣从一本古籍上查到的,”
“只需要通过不同的材料配比,密封发酵就可以得到化肥,”
“化肥能极大提高地力,提高作物的产量,”
“臣昨天就将配比方子写出来,买好了材料,”
“由徐小姐和两位小殿下,亲自监督着配比好材料,”
“送入城西的一处窑洞里密封发酵,预计过个十多天,化肥就做好了。”
朱棣闻言,看向一旁的徐妙锦和两个儿子,眼里满是欣慰,
“尔等做的很好,”
“等化肥制作成功了,施用种地有效果,”
“孤自当去父皇面前为尔等请功!”
朱高煦、朱高燧自上次醉酒之后,终于再次听到父王的赞赏,
他们激动地躬身谢恩。
徐妙锦则是时不时地瞄向林豪,
眼神依旧带着猜疑,
古籍里查到的化肥制作法?
问他哪本古籍,却不肯透露,
本小姐几乎翻遍了,太学里的所有农学书籍,
根本就没有关于这化肥制作的介绍,
说明他根本就不是从古籍里看来的,
他到底是怎么知道这东西的?
这家伙身上有太多秘密了,
本小姐一定要把他查个清清楚楚。
这时,已经视察完毕的朱棣坐到院中椅子上说道,
“你们都先下去吧,孤和林御史有事相商!”
徐妙锦和朱高煦兄弟,还有亲卫们得令,一并退了出去。
朱棣指了指椅子,示意林豪坐下说话,
“志清,孤要和你说一下审查水师之事,”
“孤希望你能负责颖国公、永平侯等武勋那一条线。”
林豪闻言,眉头一挑,
“殿下,臣是负责协办,还是让臣给您打打下手吧,”
他昨天就打定主意,
这种得罪人的差事,
只协查,不主查,
尽力应付过去。
“志清,实不相瞒,孤也没是办法才让你出头,”朱棣早就猜到了林豪会拒绝,“颖国公、永平侯和三哥牵扯太深了,”
“无论孤怎么查,都会加深与三哥的嫌隙,”
“父皇甚至会疑心孤的查证结果,”
“也只有你出马,父皇和三哥才会放心一些。”
林豪自然是知道朱棣的不便之处,
可他也不想得罪人,
现在是颖国公、永平侯已经牵扯进去,
只怕到时候还会牵扯出更多的武勋,
老朱一旦起了杀心,
又是一堆武勋要遭殃,
他可不想做“蒋瓛”第二。
林豪脸上写满了不乐意,脑海里正组织着谢绝的话术,
朱棣却是不给他机会,
“志清,就当孤求求你了!”
说罢,他站起身,作势要向林豪躬身,
林豪大吃一惊,赶忙一把扶住朱棣的双臂,
“殿下,何至于此!”
“臣担不起。”
“孤这也是没更好的办法了,”朱棣言辞恳切,“孤与你志趣相投,实在不好意思直接下令逼你接这差事,”
“只能舔着脸求你了。”
朱棣原本想按道衍和尚的意思,
直接下一个指令,
让林豪接下这得罪人的差事,
可考虑到这样做,会引起林豪的不满,
于是选择这种“恳求”的方式。
林豪闻言,便知道这差事,自己是躲不掉了,
人家堂堂亲王,把姿态放得如此之低,
这种“请求式的逼迫”,哪里能拒绝的了,
“臣不敢当殿下的求请,”
“这差事,臣接了。”
朱棣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握着林豪的手说道,
“多谢志清帮孤分担,”
“武勋这边就拜托你了,”
“老六那边就交给孤来办。”
不等林豪回应,朱棣马上给甜头,
“志清,孤知道你最近好酒,”
“孤过来的时候,带了几坛烧酒,那是父皇赏赐给孤的御酒,”
“你放心喝,让别人参了也不怕。”
林豪叹了一口气,无奈地点点头。
······
时间很快又过去一天,
奉天殿上,
一众文武大臣,
在太监的唱礼之下,
朝御椅上那道明黄的身影,行完三跪九叩之礼。
早朝奏议便有条不紊地开始了。
林豪身着绿袍,一如既往地站在他固有的位置上,
安安静静地做着“雕像”,
过了小半个时辰之后,
只见翰林学士韩克忠出列奏报,
“臣翰林学士韩克忠启奏,我朝海禁之策弊端重重,已经成为我大明发展的绊脚石,臣奏请圣上应即刻解除海禁。”
“昔日推行禁海是为了防止倭寇袭扰”
林豪听着韩克忠引经据典,从各个角度分析海禁的弊大于利,心里止不住地点头,
这韩守信不愧是状元,讲的真是头头是道,
老朱为了解除海禁,
居然直接指派一个翰林学士打头阵,
看来他真的是下定了开海的决心了,
现在就等那些占着海禁好处的利益团体跳出来反对了,
毕竟因海禁之策而受益的,
不会只有苏州番货走私团体一家。
果然不出所料,
韩克忠话落,
立刻就有一大批官员跳出来反驳,
“臣反对韩学士论点,海禁之策不可轻易更改”
“臣要参劾韩学士妄议国策,妖言惑众”
“臣敢问韩学士,海禁一开,倭奴袭扰而来该怎么办?你一个北方内陆之人根本不懂倭患之苦”
“臣也要参劾韩学士,身为士人,竟然张口闭念叨商贸的好,应该给他转为商籍”
“。。。”
正如林豪所料,
这些跳出来反驳的官员,
基本都是沿海地区籍贯的,
大殿角落的文书官已将他们的名单记录在册,
这些人很快就会迎来审查。
端坐御椅之上的朱元璋,
见反对之人已经差不多都冒头了,
准备开口指示再议之时,
却见一个意料之外的人,
出列唱反调,
“臣都督府断事铁铉启奏,臣反对擅自解除海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