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青岛国民政府回迁崂山
春节刚过,游击队接到一个情报,驻青岛的日军为了加强对崂山的防御,同时也是根据几个据点的要求,近期将向崂山各据点运送一批枪支弹药,但具体时间不详。高芳先命令许京武迅速做出反应,摸清情况,拦截这批军火。特务大队立即召开会议,决定派出三个侦察小组,分别潜入青岛及有关系的据点侦察,要求务必搞清楚敌人运送武器的确切时间和相关情况。由胡兆信直接带队,由王忠义、日本反正军人加藤茂、和一名德国人、犹太人,还有一名当地队员组成第一侦察小组前往青岛侦察敌情;由胡兆礼带队,组成第二侦察小组,前去李村侦察。队员有姜可明、姜连胜等五名队员;由特务三队的六名队员组成第三组,主要任务是到有关据点找关系,侦察了解情况。
胡兆信和王忠义以及第一组的队员都在青岛呆过多年,对青岛的情况轻车熟路,而且关系广泛,尤其是对日军的情况比较清楚,在军界、商业圈及社会上有很多朋友。他们潜回青岛后,又分成两组,胡兆信和王忠义各带一组分头行动。
胡兆信这一组一天下来毫无结果,第二天他抱着试试看的心里找到过去商会的一个朋友。这位朋友可谓神通广大,既与商界的人打得火热,又吃香于日本人。对于胡兆信的到来,他十分高兴,将一行三人请到了春和楼。吃饭的时候,这位朋友询问胡兆信,一别就是两三年,连个音信都没有,这些年都在哪里发财?胡兆信说,不瞒老哥说,这两年在干一档子脑袋别裤腰带上的买卖。朋友惊问是什么买卖。胡兆信小声说,粮食、医药、军火。听他如此说,这位朋友惊得目瞪口呆,问道,是抢,还是倒卖?胡兆信说,能买就买,有时候也干个顺手牵羊的买卖,不知道老哥能否给咱提供点财源,小弟发了财,也保证有老哥的好处。
那是,那是。朋友说,前天我请一个日本少佐吃饭。吃饭过程中他透露一个消息说,近期将有一批军火运往崂山,不知道老弟敢不敢搞它一家伙。
这还有什么可说的?胡兆信说,到了嘴边的食哪有不吃的道理,但是不知确切的时间和运送路线。
朋友说,我听说是定在正月十五日这一天,但运送的路线却不知道。
胡兆信说,好,如果这一次成功了,我送你五百大洋!
王忠义侦察到的情况并不比胡兆信的多,只证实了确有一批军火近期要运往山里的据点,主要武器是一批机枪、步枪,还有子弹、手榴弹等。
去李村的第二组和去有关系的据点侦察的第三组几乎一无所得。
针对侦察来的情况,总队经过分析认为,敌人的运输路线只能是从青岛沿辛家庄至麦岛,经山东头到沙子口。因为李村的敌人一点动静也没有,这说明武器不可能是由李村运出。如果从青岛运出的话,只能是走南线,因为走北线的话,反倒不如直接从李村运输便捷。会议认为,敌人对这次行动如此保密,这说明敌人考虑到路途安全;既然如此,敌人必然会加强戒备,并且很可能会一早就出发。
高芳先一拳头砸在桌子上,说,就是这样。他指着地图说,石老人以东、姜哥庄以西的九沟十八崖就是伏击的最好地点,咱们把伏击地点就仍旧选在这里。伏击成功后,将截获的武器弹药先转送到石湾村,然后由第二梯队再运往山里。要提前部署,为了预防敌人后来报复,运送武器的百姓也全部从山里的村庄挑选。
战斗任务交给了二大队。接到任务后,于承芳大队长带着三个中队长前往选定的地点勘查现场。
就在于承芳带领几位部下勘查伏击地点的当天下午,从莱阳濯村送来密件。
信是代市长李先良写给高芳先的。他在信中说,目前,市政府在莱阳的处境非常尴尬,日子非常难过。信中嘱咐高芳先,他准备于今年夏秋季节,将青岛市政府迁回崂山,让高秘密勘查地点,并做好迎接市政府回青的一应准备工作。他的意见是将市政府落脚在崂东地区的华严寺一带。
很好,很好!高芳先看完信后,自言自语地说,是应该回来了。正应了那句名话,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长住那里不仅受制于人,而且对青岛的工作也极为被动,还是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好啊!
当下,他走出屋子,在院子里练起了拳脚。
高芳先是即墨县西元庄人氏,早年在青岛纱厂当工人。他身材魁伟,少年起痴迷武术,尤为擅长摔跤,“七七事变”前,曾获全国摔跤第三名。后来辞工,专任青岛国术馆教练,在青岛武术界颇有名气。手下徒弟数百人。可以说,崂山游击部队的发展,与此有直接的关系。而且他为人忠厚,讲义气,现在的青岛保安总队的大多数骨干都是他的徒弟。因此,部队打起仗来也敢拼命,虽算不得是国民党的正规部队,但却是一支抗敌之劲旅,让驻青的日伪军提起他和崂山游击队来就头疼;在青岛、在崂山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英雄人物。
青岛市政府要回崂山,这让高芳先激动不已。第二天他就叫上总队副董静波、书记室主任赵亚桥、政治室主任方为农和许京武、于承芳等人沿崂东一线选择市政府落脚点。看了几个地方,他不由地对李先良暗自赞佩起来。有道是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李市长不正如此吗?他人在几百里外,却能千里眼般地看清楚崂山的地形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