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结拜兄弟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
当世有几人的军队纪律会严明到对百姓秋毫无犯,不仅没有,反而在大胜之后还要纵兵劫掠,以激发战卒的勇武之气,骄横之心。
若这些村落落在敌人手中,绝对对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
陈登点点头。
“子慎所言甚是,兄长知道怎么做了。”陈登明白,既然自己的妹妹和刘谨都 这么说,那自然有听得价值。
名声事小,战局事大。
他不敢耽搁,立刻安排下去,派出兵马强制将尚未入城的百姓迁入城中。
一圈转下来,刘谨对堂邑的防守也了解的更详细了些。
两人来到县府书房。
这里暂时作为陈登的临时指挥所。
众人分主宾坐好,陈登急忙询问当前扬州的战局,毕竟之前书信中所说并不详细。
刘谨也一一解答,毫无保留。
“刘扬州真乃是匡扶社稷之人啊,若果真能完全掌控吴郡、丹阳,则我徐州又多了几分生存下去的希望。”陈登一直忧虑,丹阳郡掌握在吴景、孙贲手中,会成为袁术军从南部突破广陵的缺口,现在刘氏父子掌控了丹阳北部,广陵便无须在南部布置重兵防御,也能专心致志的防守广陵西境了。
说起这件事,陈登就想起了彭城相笮融,他怒气冲冲的道:“笮融这个小人,子慎要提醒刘扬州多多提防,若不是此人,我广陵郡焉有如今残破的局面。”他可不想被这个搅屎棍坏事。
刘谨对笮融也没有什么好感,但是刘繇现在正有意用兵丹阳,是用人的时候,薛礼也好,笮融也罢,都是刘繇拉拢的对象。刘谨是不喜笮融,但现在也不是将其变为敌人的时候。
就在刘谨秘密北上广陵的时候,刘繇已经命令笮融率部众数万人和薛礼屯兵秣陵县南,与自己的抚越营一南一北,监视孙贲的秣陵军。
“我知道,不瞒大哥,笮融这个人不讲道义,毫无底线,我亦不喜。只是家父念他是丹阳人,在丹阳有几分威信,如今又是全取丹阳最关键的时候,故而不得不重用。”
“子慎明白就好,赵使君之死,我至今自责啊。”当初笮融南下时,在酒宴上击杀原广陵郡太守赵昱,造成广陵无主的局面,差点葬送了广陵。若不是陈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恐怕现在的广陵早已经是袁术的地盘了。
“大哥,其实我北上除了送兵器,还有一件大事,要与大哥商议。”
“子慎请说。”
刘谨抬头看了一眼众人,示意先让众人回避,陈登会意,让侍候的侍女以及部将先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子慎,现在可以明言了吧。”
刘谨点点头,道:“小弟在丹徒听说徐州牧陶公这些日子病的很严重,有没有这回事?”刘谨有自己的情报系统,虽然现在对于北边的情报刺探尚处于初始建立阶段,但从一开始,刘谨就极为重视情报系统的建设。
信息才是战争的重要胜负手。
陈登没想到远在江东的刘谨居然连这么私密的事情都知晓,不由得颇为诧异,他压低声音道:“子慎从何得知,确实有这么一回事。”
对这件事,刘谨不止借助情报机构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他读的《三国志》曾经有记载,徐州牧陶谦会在今年十二月病逝,然后将徐州大权交给跟随青州刺史田楷南下救援徐州的平原相刘备。
两人甚至上演了后世演义中颇为著名的三让徐州的经典桥段。
“小弟是之前在薛礼口中偶然得知的,觉得这件事情不简单,若是处理不好,恐怕对徐州,对陈氏亦或是对扬州都会产生严重后果。”
“什么意思?”陈登一时不明白刘谨话里的深意。
“现在徐州所面临的军事压力以曹操居首,袁术其次,徐州北部诸郡经过曹操的荼毒,残破不堪,西境又有袁术大军压境,实乃是最危险之时。若是刺史陶公再有什么闪失,徐州失去主事之人,恐怕将面临一盘散沙的局面。若果真如此,无须袁术、曹操来攻,则徐州自亡矣。”刘谨将自己的担忧和盘托出,他们两关系亲密,无话不谈,也不怕陈登嫌他多管闲事。
“唉,子慎说的是,我也甚是担忧。不瞒子慎,此前我已经就此事与家父和叔父二人秘密商议过,只是这徐州若要再寻一个主事之人,何其艰难。”
陶谦已经病入膏肓,这在徐州大族之间不是秘密,问题在于徐州北部诸郡与南部诸郡向来面和心不合,北徐州大族以曹氏、靡氏为主,南徐州下邳陈氏为主,这主政徐州之人,最起码应该是北徐州与南徐州共同推戴之人,方才有掌控徐州的可能。
陶谦的病,有自身身体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因素。
也就是俗称的心病。
曹操的父亲曹嵩路过徐州,陶谦派遣部将张闿护送,结果张闿也是个狠人,看见曹嵩大车小车的财物,眼红不已,竟然暗中杀了曹嵩一族,将曹嵩的财物抢了个干净。
这才惹来曹操报复性的屠杀徐州之举。
曹操两次入侵徐州,让徐州北部诸郡差一点沦为人间地狱。
而徐州重用的老乡笮融,不仅让广陵郡太守赵昱殒命酒宴之上,还让富庶的广陵人烟一空。可以说,陶谦在黄巾起义之时积攒的人望和名声,让两个极不起眼的人物毁于一旦。
而这都是他用人上的失误。
“我这里倒有一个人选,不知大哥有没有考虑过?”刘谨也就不卖关子了,他来这一趟,最重要的就是坚定陈登支持刘备的信心,因为徐州和江东的利益是一体的。只要徐州在,袁术的主力和关注点就会在徐州,而不会在江东。若徐州一破,那江东可就要直面袁术的全部怒火了,这不是刘谨希望看到的。
“谁?”陈登也好奇,想听听刘谨眼里何人能担此大任。
“青州平原相刘备刘玄德!”刘谨开口。
刘备?
“你也属意刘备?”陈登惊讶之余,惊呼出声,他没想到刘谨居然也支持刘备。
刘谨意外的道:“我也?大哥是说你本就有意支持刘备入主徐州,接替陶公?”
陈登看着自己的义弟,点头笑道:“不瞒子慎,我确实有这想法,更重要的是飞羽那丫头也一个劲的劝我。家父也在考量之中,尚未做出决定。”
刘谨心中暗喜,看来历史记载无误,不过陶谦与刘备之间将一个徐州牧推来让去的搞了好几次,他可不想双方把时间浪费在这种假惺惺的事情上。
“大哥,刘玄德这次随青州刺史田公(田楷)南下救援徐州,军纪严明,仁义德高,深得民心。我听说陶公不仅许其屯驻小沛,还拨给了他数千丹阳精兵,这便是陶公在为刘玄德主政徐州在铺路啊。”
陶谦病入膏肓,他必须选择一个对徐州,对家族都信赖的人托付才放心,放眼整个徐州,恐怕没有人比刘备更合适。刘备有仁义之名,又势单力薄,陶谦许刘备州牧之职,刘备必然感激涕零,誓死报答,这样既能保全陶氏余族,又能护徐州安全,可以说,陶谦的选择极为精明。
“那子慎的意思是?”
刘谨明白既然陈登支持陶谦这个决定,陈氏家族自然也是支持的,只是光有口头的支持还不够。陈氏必须比目前表现得更需要刘备,方能促成徐州与刘备这桩“姻缘”。
“刘备势孤,徐州又残破,此时之徐州已非当年富庶之徐州,刘备恐怕虽有心动,亦不乏退缩之心。我认为时机成熟的时候,大哥应该亲自走一趟小沛,向刘备陈以利害,表明立场,以坚定其抗曹抗袁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