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第一公侯 > 第41章 北上广陵

第41章 北上广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汉代长江的出海口距离丹徒很近,长江在金陵北流之后,忽然转了一个弯,折而向东,最后在丹徒县以东数十里外,注入大海。

    丹徒正对面便是广陵郡的江都县,春秋战国时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中原与晋、齐两国争霸,在江都县以北开凿运河,形成了一条南北走向沟通淮水与长江的水上交通要道——邗沟。在汉代时,这条运河也叫中渎水,是江淮地区水上运输的战略大通道。

    江都县南有一个著名的渡口,名为瓜洲渡,后世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曾经有“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诗中名句。

    三十余艘蒙冲斗舰顺着东南风,正快速的横渡长江,赶往瓜洲渡。

    凉风习习,往来于丹徒和江都之间的民船也多,整个江面上人声鼎沸,到处都显现着忙碌的样子。

    大量从青州和徐州南下的流民在广陵郡聚集,然后在江都县的瓜洲渡登船,横渡长江,抵达吴郡的丹徒县。

    刘谨坐在其中一艘蒙冲斗舰的舱室里,从船仓里朝外看去,江上船只往来如梭,都是满载着流民的民船。

    刘谨一返回丹徒县就发布了有名的召四方百姓垦荒屯田令,许诺各地流民南归扬州,扬州丹徒诸县将为流民提供粮食、种子、农具和耕牛,消息传开,不止是江北的流民纷纷南涌,就是江南之地的一些活不下去的百姓,也纷纷前来投靠。

    下邳陈氏在广陵郡和下邳国甚至组织人力,帮助流民南下。

    “少主公,其实派个使者前去联络陈都尉即可,少主公无须亲自去的。”刘谨这一次秘密携船北上,带上了丹徒县丞王如。王如在丹徒之战的杰出表现,已经彻底赢得了刘谨的信任,进入了刘谨的决策核心。

    刘谨摇摇头,派使者当然可以,却无法获得下邳陈氏的心。他与陈登本就是结拜兄弟,他知道广陵一战打的惨烈,这次秘密北上,有表明自己一方心意的用意,也有担忧陈登的原因在。

    这次北上,刘谨的三十余艘蒙冲斗舰还护送着十余艘大货船,货船里装满了箭矢和弓弩等守城之物,是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徐州不缺粮食和人口,但是缺武器,而恰恰通过丹徒和吴县之战,刘繇获得了庞大的军资。

    与刘谨一起北上的是刘繇的亲信部将于糜,他的船队与刘谨在丹徒汇合后,一起北上,他是要去守海陵县的。

    “元龙兄长已经与袁术军在堂邑以西鏖战数月,我亲自将这些东西送过去,也有坚其心,鼓其士气的作用。”

    从江都县到堂邑并无水路相通,船只到达广陵郡江都县后就要将货物卸船装车,从陆路运抵堂邑。

    众人一连走了三日,终于于二十三日抵达堂邑。

    堂邑扼守滁水要道,陈登利用滁水阻击桥蕤、张勋大军,将袁军牢牢地的堵在滁水以西。陈登也没想到刘谨会在这个关键时刻来堂邑,两人在城门口热情的拥抱起来,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子慎啊,我没想到你会在此时来堂邑。”

    陈登抓住刘谨的手,两人极其亲近,在暮色中,紧紧相拥。

    “大哥,小弟来晚了。”刘谨有些动情的说。

    在刘谨的脑海里,眼前的陈登是除了许子将之外第二个将自己引为知己之人,刘谨有些动作甚至是下意识的,他都觉得颇为诧异。

    陈登在历史上的威名刘谨是熟悉的,只是没想到他居然和自己有这么深的渊源。

    “不晚不晚,唉,你不应该来的,你前番信中还说丹阳的战事恐怕近在眼前,此时来北边,不会出什么事吧。”

    陈登是真怕中间有什么曲折,刘繇的扬州也好,还是陶谦的徐州也罢,是真的经不起折腾了。

    刘谨摇摇头,道:“丹阳战事尚有些时日,我担心袁术这边攻势太猛,大哥伤亡太大。因此给大哥送一些东西过来。”

    说着指着陆续运进城的马车,他指着马车道:“这些车里所装的都是大哥守城的急需物资,大哥派人去清点吧。”

    “哦,什么东西?”

    “兵器。尤以箭矢为多。”

    “什么,可是真的?”陈登激动的牙都要打颤了,要知道,他的军队粮草和金钱都不缺,士气民心也不缺,唯独缺少精良的兵器,没想到刘谨居然雪中送炭,竟然这么快就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他急忙快步走过去,拦住一辆马车,揭开车上盖着的布幔,整车整车的武器居然码得整整齐齐,有刀剑,有剑戟,有戈矛,最多的是箭矢。

    大战旷日持久,尤其对守城的一方来说,箭矢的消耗量巨大,这些天在堂邑,他别的东西都未担忧,唯独对武器忧虑极多。

    “好东西,好东西啊。子慎啊,你可是帮了哥哥的大忙了。”陈登大笑着,揽住刘谨,道:“走,随我去县府。”

    刘谨忙一把拉住陈登,道:“大哥,县府先别急去,你带我去城上看看吧,我想看看袁术军的布置。”现在不是叙旧的时候,刘谨其实也不能在堂邑待多少时间,这边东西一送到,有些东西一谈完,他就要即刻南下。

    刘繇出兵攻打吴景孙贲在即,他也得尽快准备了。

    “好,你随我来。”两人相携来到城墙上,两人站在城楼上,陈登指着远处的军营,说道:“子慎你看,桥蕤张勋不愧是袁术帐下的名将,大营设置严密,我曾经三次派人袭营,皆被其挫败。若非有滁水横亘在眼前,这堂邑都守不住的。”

    刘谨点点头,脸色变得凝重起来,道:“大哥说的没错。”

    他举目四望,只见袁军大营绵延数十里,估计兵马不少于四万人,而陈登在堂邑兵马却只有不到两万人了。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堂邑和滁水的距离还是有点远了,若是堂邑城再往南移一些,临近滁水,依傍棠山,水营便可以发挥作用。自己之所以没有乘船直接沿着滁水进入堂邑,便是因为这一带并没有能够让中大型战船停泊的渡口,再加上逆水行舟,对风向的要求也极大。

    “大哥,城外的村落为何尚在?”刘谨看了一会儿,发现堂邑周围的一些村落依然有炊烟燃起,不由得惊问。对防守一方来说,将资源留给对方是大忌。陈登有军政之才,这些他不应该忽略的。

    陈登默然不语。

    “刘公子,村落中百姓安土重迁,不肯搬离,都尉大人不忍心强行驱赶百姓,就任其所居,所以就没有撤离。”看到陈登为难,陈登身旁的部将陈诚开口。

    唉,陈登在广陵有大名,尤其在士林百姓中口碑极好,想来他自己不愿意落得个残忍之名。只是,做大事不拘小节,自己的大哥这般重视名声,若袁军一旦突破滁水防御,这城外的村落恐怕难逃战火,到那时不仅人活不了,百姓积攒余年的粮秣还会成为袁军的军事资源。

    这是最得不偿失的一件事。

    战争之中,最怕仁慈啊。

    刘谨叹息一声道:“大哥,小弟有一言相劝,我认为还是尽快下令,城外所有百姓立刻携带家中贵重之物和粮秣退入堂邑城中,地里的粮食能带走就带走,带不走的一把火烧掉,决不能留给袁军一粒粮食。”

    陈登脸色闪烁不定。

    “子慎的意思是坚壁清野?”

    “不错。袁军四万多人,每天光粮食的消耗就是一个大数字,既然我们兵力处于弱势,那我们就不要急于决战,用拖字诀足矣。让百姓退入城内,一来免于被敌军杀戮,另一方面,也断了敌军抢劫百姓以资军的念想。”

    陈登点点头,叹息一口气,说道:“子慎说的极是,这话飞羽那丫头也曾对我说过,只不过我想着百姓重土,不肯流徙,便否决了。”

    飞羽?陈飞羽?

    刘谨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颗倾国倾城的绝世美颜来,这名字怎么那么熟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