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宋登仕郎 > 第三百四十八章 陪审团

第三百四十八章 陪审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百官志》中,魏羽看到这样一段话:

    “文臣自太师及开府仪同三司,可荫子若孙,及期亲大功以下亲,并异姓亲及门客;

    太师至保和殿大学士,荫至异姓亲,无门客;

    中大夫至中散大夫,荫至小功以下亲,无异姓亲。

    武臣亦以是为差……以斯以观,一人入仕,则子孙亲族,俱可得官。”

    魏羽心道:“大宋恩荫这玩意儿,啧啧,厉害。”

    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在恩荫制度之下,官员子弟读书做官比一般寒门子弟要顺利不下百倍。

    打心眼里,被前世教育公平思想影响的魏羽是很不喜欢这样子的制度。

    他在前世就是贫困学生,连个寒门都算不上。

    寒门好歹得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魏羽在饥寒交迫的时候可没有那个气节。

    黄碟都卖,何况折腰。

    只要不是弯,其余皆可谈!

    但话说回来,魏羽也深知,这大宋一朝的恩荫制度,由来已久,而且往后还要延续很多年。

    所有的制度都是在当时的各种势力斗争妥协的结果。

    他可没有自信道什么虎躯一震,文武大臣都听我一人号令的程度。

    宛如王莽一样,想要自己建立一整套新东西。

    那不是死得快是什么?

    在当下的大宋,恩荫虽然看起来不公平,但是这样的制度也有其可取之处。

    尤其是在赏功的时候。

    军中的汉子冲锋陷阵,不外乎想着是为自己或者为儿孙某一个前程。

    那么赏功之时,自己的前程或者儿孙的前程就是最为看重的事情。

    如果朝廷觉得有的将领再加赏赐反倒不美,那么将原本将领应该得到的赏赐或者爵位官职通过恩荫转到儿孙身上,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想到此处,魏羽已经有了计较。

    但是这样操作,自己一人说了算,合不合适呢?

    魏羽深知自己不是圣人,只要自己思虑不周,那么一旦处理失当,便容易寒了将士们的心。

    这些将士可是在战场上厮杀回来的功劳,不能轻慢。

    冥思苦想后,魏羽眉头渐渐舒展。

    赵匡胤忍不住问道:“皇儿,这赏功之事,你作何打算?”

    魏羽道:“这赏功一事,首要公平。”

    赵匡胤面带着笑意,等着魏羽说下去。

    “金银奖励到时候回朝有司再行核算。而军功奖励,为了公平起见,我觉得可以先定一个标准。”

    “标准?什么标准?”

    魏羽道:“比如说,攻城,野战,奇袭等,按照杀伤敌军人数,或者敌将品级,将军功分为几个等级。”

    赵匡胤饶有兴趣:“听起来不错,皇儿说下去。”

    大宋开国以来虽然也多次用兵,逐渐统一华夏南方,和黄河流域。但是奖赏军功之事,由于每一次的战争时间,规模,都不一样,所以难免在奖赏的时候带有很强的随意性。

    而此次北伐,大胜契丹后,魏羽说道要定立一个标准的说法引起了赵匡胤极大的兴趣。

    魏羽继续道:“比如攻下府城,和攻下县城,军功不一样。损失巨大攻下城市和几乎没有损失攻下城市,军功又不一样。”赵匡胤点点头,表示极为赞同。

    魏羽接着又说道:“但是战场瞬息万变,同样的县城,有的县城地理位置重要,难以攻克;有的县城敌军力量空虚又很容易拿下,这样的又必须有个区分。”

    “哦!如何区分?”赵匡胤的兴趣越来越浓。

    魏羽胸有成竹,继续侃侃而谈。

    这样的情形,我们可以寻一些军中老将,秉公无私者,组成一个评审团。

    说道评审团,魏羽心中不自觉的想起来那四把可以转起来的椅子。

    上面坐着四位导师,为你转身。

    “评审团?这是何物?”

    看着求知欲旺盛的赵匡胤,魏羽说道:“评审团,额,就是找上几个宿将,给同等级内不同军功打分,评定出上中下三个层次。”

    赵匡胤想了想说道:“这是九品官人法?”

    魏羽心中暗暗的白了一眼。但是嘴上还是认认真真解释:“这当然不是九品官人法。这种品评,只能决定这个军功在这一等级里面的上中下。

    比如说,要是拿下一座府城,大宋几乎没有损失,粮草消耗也不大,自然是府城这个级别的上功;

    如果损失太大,那么最低也是府城这个级别的下功。只是在最后的层次上需要老将们处理,更为服众。”

    赵匡胤问道:“这样就决定怎么赏赐了?”

    魏羽道:“这只是打出等次,决定赏赐的最终还是得中枢,毕竟官职缺额多少,国库饷银多少,这都是要通盘考虑的。

    我说的按照等级打分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赏功之时,更加公平,从而让将士齐心。”

    赵匡胤听完后,赞道:“皇儿的办法果然妥当,皇儿你看,这你说的评审团,朕就叫上你姥爷和那一群宿将可好。”

    魏羽点点头:“如此甚好。姥爷他们定能做到公平公正。”

    说着话,马车停了下来。

    御驾旁的御前班值骑士隔着窗户,轻声问道:“皇上,已经近辛时,距离最近的城池还有五十余里,皇上是扎营还是继续前行。”

    赵匡胤拉开帘子看了看天色。

    吩咐道:“就地扎营。传宋国节度使等宿将半个时辰后,过来议事。”

    等到扎营完毕,赵匡胤一头扎进了中军帐,手里也拿起了那一本百官志。

    不一会儿,宋偓等人齐齐在中军帐之外求见。

    当是时,小雪初晴。

    千里之外契丹上京临潢府,几名耶律家的将领带着一大队精锐的皮室军骑士,穿过漫天风雪,踏进了临潢府。

    在御街之上一阵狂奔后,契丹皇宫已经近在咫尺。

    见到一大彪骑兵靠近,皇宫卫士们手握长矛,全神戒备。

    为首的契丹将领勒住战马,翻身落地,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显然武艺极高。

    “耶律将军?”皇宫卫士显然将来人认了出来。

    来人正是皇帝亲卫,耶律家的耶律浚。

    耶律浚神色清冷,从怀中拿出一份圣旨,递了出去。

    而皇宫卫士队长才看到耶律浚的帽子内里,从边沿露出一大片白纱。

    其余卫士们也是同样装束。

    卫士队长心中一震,但是不敢乱猜。

    当即打开了耶律浚递过来的圣旨。

    只是手抖得十分厉害。

    才展开圣旨,草草看了几句,皇宫卫士队长大惊失色,忍不住出言求证道:“耶律浚将军,这是真的?”

    这一路上,耶律浚不知被问了多少次了。

    此时候,耶律浚在从怀里拿出一枚扳指来。

    这枚扳指一半青色一般洁白,也是十分温润,看上去被主人把玩过很久。

    这是契丹皇族的信物之一,这皇宫卫士队长自然认得。

    见到扳指,卫士们再无异形,让开了宫门。

    耶律浚问道:“太子可在宫中?”

    卫士队长恭敬的回答道:“在,此刻应该才下学不久。”

    耶律浚声音清冷:“皮室军留下一队人,其余人跟我去东宫,另外,你们两人拿着圣旨速度去请大中正。”

    士兵们纷纷领命而去。

    而这耶律浚得到的命令是,尽快将太子安全带到析津府。

    在军人出身的来看,快到其他人反应不过来,也是一种安全。

    不多时,居住在皇宫之中的大中正,骑着马在两名皮室军骑士的护卫下,赶到了契丹皇宫大门。

    而此时,除了驻守大门的皇宫卫士和留下的皮室军小队,耶律浚并没有在这里。

    难道接太子一事,出了变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