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密林1938 > 第89章 出 关

第89章 出 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都说四外公是被冻死的,因为那年的冬季特别冷,塘里早早就结上了厚厚的冰层,一直到来年春上才完全融化掉。

    像四外公这样的老人,一个人过日子,饱一顿饿一顿的,身体早就垮掉了,饿死或者冻死都不让人意外。听说整个冬季,乡上死了五十几个老年人,都不算寿终正寝的,却给避免不了的打饥荒的日子留出了缓和的余地,这是值得庆幸的一点。人心惶惶的年代,谁又能期待善始善终。

    确实有很多人是在庆幸这一点的,他们想活下去。

    悲哀当然是有的,很快就会被忘记,因为人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专注于悲哀的事情。他们最重要的事情是想方设法增加米缸里的粮食,以保活着的人远离生命之虞。

    至于什么人伦啊孝道啊,真的都是温饱之后才能考虑的事情,对最为庞大的底层赤贫群体而言,没有任何说服力。

    四外公死后,母亲和父亲有过一次争执,这是他所知道的第一回。母亲向来尽力服从和维护着父亲的尊严,是那种典型的传统女性,温婉贤惠,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家庭上。

    母亲跟父亲置气,委婉责备着父亲,指父亲只做表面,赢得乡里所有人的称赞和传颂,实际上是一种名誉上的投机取巧行为。他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收益,不得不说城府很深,有为官之道。

    母亲的意思是,父亲对四外公的孝道极为有限,差不多算是装出来给外人看的,他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然而他并没有尽力而为,不过是拿了根棒棒糖,施舍给饥饿的小孩子。

    父亲极为震怒,仿佛受到了莫大的羞辱。他不料自己超出责任范围的诚心作为,在母亲眼里竟是欺世盗名的小人行径,那么,难道要他把四外公接到重庆供养着,才算是真正的孝顺?这样的事,试问有几个人做得到呢?

    “自己的家,要不要更好地维护?”父亲问母亲,“你觉得我们的日子很好过是吧?乡下的亲戚们,七大姑八大姨,哪个不需要帮助的?怎么才叫尽心尽力?在重庆,我们是没有根基的人,扒几层皮才能落稳脚后跟啊!先得顾好自己一家老小,然后再去谈帮助亲戚的话,你倒说我有错!”

    虽然年幼,他也能听懂父亲的意思,自然站在父亲的一边。他拉着父亲的手说:

    “烦死那些穷人!自己不努力,只想靠别人接济!我们凭什么要去帮助他们啊?”

    父亲低头看着他,唉叹了一声,轻轻对他说:

    “该帮的时候还是应该帮的,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但不要去做拿自己血肉喂养秃鹰的傻事,因为那不值当,到头来只会遭人嘲笑。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字,问心无愧就行了。等你长大后,我希望你有能力帮别人,至少不去求讫于人。”

    “我才不会要哪个帮助!”他自信满满地说。

    在母亲眼里,他一直是有天赋的孩子,只是有些冷血,小小年纪就可以做到喜怒不形于色,更愿意与父亲交流。他天生就倾向于尊崇父亲,总是不自觉地随着父亲的意思说话,让做母亲的有点心酸。

    但这回,她说出一些怪怨丈夫的话后,也许很快就感到后悔了,知道自己的话有些过份,换作第二个人,真的很难做到他那样了。

    他是个好人,这是完全能够确定的,但是好人就必须做到尽善尽美吗?当然不可能。

    好人的定义是什么?

    诚如父亲所说,首先不去求讫于人,在力求自保的前提下,于能力允许范围内去帮助他人,损人利己的事不去触碰,但是也不能蒙着脑袋做损已利人的蠢事。

    那么,父亲希望他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保底能够自立,不给他人制造麻烦,并且要努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而不仅仅是存有光宗耀祖那么肤浅的见识。他认为只要稍加努力,自己就一定做得到。

    母亲终于还是对父亲道歉了,说自己一时心急,以至于口不择言,说出伤人的话语。那不是她的本意,真不该糊涂成那样,毕竟是为外人的事忘了顾及到家庭的和睦。

    而父亲一向就是个大度的人,不会因为几句话去赌气,闷在心里不理睬哪个。他摆了摆手,说过去就算了。

    在他的印象中,父亲是个爱家的男人,一向把家庭放在首位,不会允许有任何伤害家庭的事情发生。记得父亲曾经对他说过,能够在重庆立足,他感觉十分幸运,也算得上是机缘巧合吧,老家多少儿时的小伙伴,如今没有一个人过得好的,甚至有些已经死亡了;如果他没能走出来,料不定会过上什么样的日子,肯定是不会过得好的,因为时局如此,在社会最底层,没人能够过得好。这不是有没有能力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出现了大的问题,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正因为会这样想,父亲才更加珍惜当前的生活,珍惜这个可称美满的小家庭。说到底,他没有不满意的地方。

    看着满脸憔悴的母亲,他望了望父亲,问道:

    “假如我们再也不回老家去,算得上忘恩负义吗?”

    “你是一直不想回老家,对吧?”父亲反问他。

    “真不想!”他毫不迟疑地说,“该怎么形容呢,穷得要死!那里又脏又乱,没有一个大人孩子爱干净的。又不是缺水的地方,他们为什么总是那么脏呢?看着都想吐!”

    父亲脸色一下子变了,他厉声问道:

    “你什么意思?那是你的老家,怎么可以这样嫌弃?”

    母亲有些惊张了,听他怎么回复父亲的话。

    “那是你们的老家,不是我的!”他有些放肆地说道。

    父亲猛地站起来,往门外踱了几步,又转回来坐下。

    “这就是你!好,好,”父亲瞪着他,说,“还寻思着送你去国外学习,听这意思,走了可是不打算回来的了!”

    母亲拉过他搂在怀里,望着父亲说:

    “你不要生气啊!小孩子的话不能当真,他长大一些就不会这样说了。你不要吓着了他!”

    父亲可不会拿他怎样,虽然这么想着,他心里还是有些犯怵的,忐忑不安地看着父亲。

    “就这一个儿子,我哪里舍得送他去什么外国!全是你的主意,这回改变了也不迟啊!索性丢掉这想法,一家人太太平平地在一起不好吗?省得日后挂念,后悔也来不及了!”母亲絮叨着说,眼睛只在他的身上。

    “你不要替他开解,越大越不懂事!这是想着法子故意气我是不是?”父亲十分恼火地说。

    当然不是,他才不会做出那种幼稚的行为呢。不过随口说说而已,哪里想到父亲的反应这么激烈呢?老家有那么重要吗?他觉得好难理解啊!既然那么喜欢老家,当初就不要离开啊!

    真要是让父亲发火了,他也害怕。但是他又有些得意,因为他成功地把父母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他身上,笼罩在家庭中的尴尬氛围总算是消除掉了。

    四外公也好,亲戚朋友也罢,统统没有他的前程重要。这是必然的事,从父亲有那个意向开始,整个家庭都在围绕着一个方向努力,每个人都是推动事情进展的重要一环,没人敢有丝毫的懈怠。因为他代表着家庭的梦想与希望,对于他们来说,每一步都不能有任何闪失,否则将会前功尽弃。

    他知道身上肩负着重大责任,不容推辞。

    这时父亲叹了一口气,对他说:

    “也不要说气话了,你认真跟我说,把你一个人送去国外,你心里打不打慌?你敢不敢独自去外国学习?”

    他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父亲的提问。

    说不敢吧,为出国的事他早早就从各方面准备着,努力地学习,疯狂地看书,大体上也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随时随地可以拎着行李踏上征途;说敢吧,对于国外的生活他又一无所知,全是道听途说的东西,真到了那边或许会感觉到茫然不知所措。至于说适应与否的话,又当从何说起呢!

    不过他想,只要能勇敢地迈出那一步,没有什么能够难倒他。拼死他也不会半途而废,半路跑回来是没脸见人的。

    他愿意承接起父亲对报国的理解,把那转变为自己的理想,并一步一步去实现。与其说这是一种盲从,倒不如说是他对父亲崇敬心理的自然反馈,是他对父亲殷切期望的正面回应。只要父亲一句话说你去吧,他会立即上路,头也不回地走向未知的异国他乡。

    反过来讲,并不是他心甘情愿地接手了父亲的理想,硬着头皮向前冲,而是父亲将他推到了一个高地,让他举起了复兴的旗帜,成为真正的引领者。

    看着父亲刚毅的脸庞,他突然决定以大人的口吻跟父亲交流一下,也试试看自己到底能不能学以致用。

    “想了好久,我还是想去英国学习,”他一本正经地对父亲说道,“我觉得那边更适合我。日本是已经排除在外的。”

    “去英国学工科吗?”父亲问我。

    “大概率是吧,但也有可能改变学习方向,”我说,“因为我发觉自己对历史有些兴趣,所以可能改学文哲类的学科,以后就从事那方面的工作。”

    父亲不太理解他的选择,连忙问道:

    “怎么又改变方向了?以前你是坚持要学工科的啊。”

    “我是说不确定,也没有说一定会学什么。可能是想多了,我现在觉得文哲类的学科更有意思,”我说,“有时感觉学习这个更有意义。”

    “为什么会这样想?”父亲着急地说,“你不要看人家在这方面搞得带劲,那是因为人家有好的基础了。我们什么都缺乏,两边根本没有可比性哪。你倒说什么更有意义,知道什么是意义吗?你解释给我听听再说。”

    如果是现在,他也很难在极短时间内给出很好的解释。那么到底什么是意义呢?

    在他看来,就是只可意会的一种感觉罢了,想简单点其实也不太难理解。他恢复了小孩模样,对着父亲笑了笑。

    “你看你呀,”母亲观察着父子两个的眼色,插话说,“平时也不晓得看的是些什么样的书,总在想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非得要人操心是不是啊?”

    听母亲这样说,他有些不耐烦了,大声说:

    “不要当我是小孩子了!我脑袋里面住着一个大人呢。不过我确实不太清楚什么叫意义,也不想弄得太清楚。”

    然而,那个复杂莫测的世界静静等待着每一个心存憧憬或者不安的小孩,时辰到了,由不得退缩,必须一往无前。懂得生活的艰难后,谁又不想做个永远快乐的孩子呢!

    “你想明白了就好,”父亲说,“不出意外的话,最多两年后就会让你出国。不要老想着自己的兴趣,是兴趣重要还是责任重要啊?抱定一个目标,中途千万不能三心二意,坚定地朝着目标进军,总会有所收获。以前都说你聪明,我看用对了地方可以叫聪明,没用对地方叫浪费。如果因为一已之私利而放弃当初树立的理想,最终一无所成,岂不是很可惜?出国学习就是为了坐下来搞什么研究?”

    报效国家是父亲对他的终极要求,他自小就知道这个,但是他并不认同走工科路线是报效国家的唯一选择。构成一个良好社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机器是一方面,人文也是一方面,根本上是不会产生冲突的。怎么可能非此即彼呢?然而父亲固执地认为当前的目标就是机器,没有其它选项供他挑取。他没有争辩下去,只能答应服从父亲的安排。

    暗地里他有自己的计划,等到了英国后,视情况决定学习方向,那时自主权在他手里,父亲就算知道了也鞭长莫及。他发誓要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拼出一翻作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