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美达人?校服》
《变美达人校服》
作者:东世一
2021年9月15日
听说,有些中学学校不让女生穿超短裙\/裤,男生却可以穿短裤。
我认为,按普遍的思维来分析,如果是中学生,学校不让穿你们女生穿超短裙还有些理由,因为穿超短裙恐怕就让校方很难容忍了……然而,短裤、短裙怎会不让穿呢?即使是夏季校服,也应该有短袖短裤款的,女生也不例外……至少,在炎炎夏日,上体育课应该得穿短裤了吧……还有,校运会上,难道女生都不能穿短裤?
当然,我本人是觉得这些中学的要求是挺特别的……如果是我的看法,我认为即使是中学生,女生穿短裤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穿短裙(只要不是超短裙)也无伤大雅……
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1992—1995年初中,1995—1998年高中,广东深圳地区),我们学校每位同学,无论男女,都有5套基本校服:白色衬衣(短袖)+白色西裤(女生为白色短裙)、白色衬衣(短袖)+深蓝色西裤(女生为深蓝色短裙)、白色衬衣(长袖)+米黄色西裤(女生为米黄色中长裙)、秋季运动服(长袖长裤,蓝白相间)、夏季运动服(短袖短裤,白色短袖,浅蓝色短裤),除了这5套,还有一件黑色西装。
而且,当时我们不需要每天穿校服:单休日时代,每周有4天需要穿校服,这周周一、周三、周五、周六,下周则周一、周二、周四、周六,如此循环,大体这样,节日调课则另行安排;大小周(大小礼拜)时代,大周(大礼拜)有3天需要穿校服——周一、周二、周四,小周(小礼拜)有4天需要穿校服——周一、周三、周五、周六;双休日时代,每周有3天需要穿校服,这周周一、周三、周五,下周周一、周二、周四,如此循环,大体这样,节日调课则另行安排。
至于需要穿校服的日子,哪天穿哪套,情况如下:
第一、因周一早晨有升旗仪式+晨会,升旗仪式及晨会时全校学生校服必须统一(穿哪套事先由学校通知),一般夏季穿白色衬衣(短袖)+白色西裤(女生为白色短裙)或白色衬衣(短袖)+深蓝色细看(女生为深蓝色短裙),周周轮流,即这周为全白,下周为蓝白,如此循环,大体这样;秋季多数穿白色衬衣(长袖)+米黄色西裤(女生为米黄色短裙),偶尔穿秋季运动服(长袖长裤);冬季和春季基本上都穿秋季运动服(长袖长裤)。
有的班级周一上午有体育课,当日升旗仪式及晨会又不是穿运动服的,就得带上运动服来上学,体育课前再换了;有的班级是周一下午有体育课,那你可以中午回家换运动服,如中午不回家,就带来学校,体育课前再换吧。
劳动课碰到周一的时候,该班级也必须参加升旗仪式及晨会,而且升旗仪式及晨会上的校服着装也必须与其他班级一致,当天其余时间可根据班级规定安排校服着装。
如果遇到节日调课,则另行安排。
第二,周一以外的其他需要穿校服的上课日,无需全校学生统一校服,但任何班级需保证全班统一……每天下午放学前,班主任或班长、副班长会抽时间与本班同学们商量明日穿什么校服。
当时,在深圳,我们学校也不是校服款式最多的,据我所知,三中、外语学校、信息一中等比我们学校的校服款式更多,某些款式也非常漂亮。
另外,一些爱美的女同学还能改装自己校服的裙子部分,主要是将裙子改短,或者改成让别人看起来比正常情况更短的效果,无论用什么方式……对于这样情况,中学学校一般不会去管,只要她不要太出格。
那些无需穿校服的(中学)上课日,绝大多数同学是不会穿校服的,当然也有个别例外……在夏、秋之际,穿短裤、短裙的女同学比比皆是,当然,穿超短裙的还是极少、穿黑丝袜的不太可能有,穿肉色丝袜没问题。
另外,校礼仪队女队员的队服有短袖+短裤款夏季队服、短袖+短裙夏季队服,校女子排球队队服都是短袖短裤,校女子篮球队队服则是背心+短裤,每日早晨上课前(周一为升旗仪式前)校门站岗迎师生的女生也有特定制服,夏季为短裙+短裙、秋季为长袖+中长裙、冬季和春季为长袖长裤……校田径队女生组没有统一的队服,关于校舞蹈队、校管弦乐队等的表演服款式应不在我们这次的讨论主题之内。
扩展介绍、延伸说明
校服
校服最早起源于欧洲。学校为了规范管理,统一的着装。一般在学校的重大活动中会要求学生统一着装,一般学校校服有该校校徽,也直接影响到学校形象。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穿上校服能够展现学生精神抖擞、活力飞扬的一面,也是学生青春时代的专属标志。
最开始,学校是为了出生贫寒的学生不会因为自己家庭困难而产生自卑感,使富裕的学生不会去炫耀,于是规定每个学生上学的时候必须穿着相同的衣服。后来这种观念被大多数学校所接纳,纷纷规定学生穿着同样的衣服上学。
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校服制的实施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身份感上区别社会其他人,因而有了学生自身的约束力,有一种象征的意义。校服还可以产生一种平等感,对于避免攀比之风在校园里出现都有积极意义。校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家长对服装的投入。此外,校服也存在着许多的主要缺点,比如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校服的质量不佳,容易掉色发霉,尺寸并不适合所有人,不方便补订等等。
自从辛亥革命以来,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欢笑和泪水,在我们记忆里熠熠生辉。
从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
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功解救出来,却大开大阖地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新文化运动的春潮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
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校服制的实施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身份感上区别社会其他人,因而有了学生自身的约束力,有一种象征的意义。校服还可以产生一种平等感,对于避免攀比之风在校园里出现都有积极意义。校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家长对服装的投入。此外,校服也存在着许多的主要缺点,比如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校服的质量不佳,容易掉色发霉,尺寸并不适合所有人,不方便补订等等。
三十年代:旗袍在校园内得宠
三十年代出现的旗袍款校服,逐渐代替了原本的裙衫式制服,而三十年代也是旗袍最为流行的十年
四十年代:延续了三十年代的服装风格
五十年代: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
在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58年以前,风气还是比较宽松的,大学女生还会穿着彩色呢子大衣,杨沫的《青春之歌》讲的就是这段时期的事。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旧军装:看看这时期的学生吧,草绿色的旧军装就是他们最主要的色彩。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现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服饰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在80年代后期,“校服”这个字眼,也逐渐重回我们的视线。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纪初:运动校服一统天下
此时中国大陆的校服普遍以运动服为主,颜色主要有蓝,红,绿,白等,面料以涤盖棉,金光绒等为主。这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国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发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着装工作。
二十一世纪:制服式校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笼统的运动校服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及家长们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韩版,制服式的校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制服能一定程度上传播社会礼仪文化,培养孩子的社会规范性。美观、舒适、安全是制服的主要表征,制服设计中加入一定的时尚元素,既不失制服的规范,又能凸显孩子的青春活力,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