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清廷反应;应对
救国军攻占辽阳的第二天,消息由奉天传到京师,老佛爷、光绪帝如遭雷击,清廷上下震惊,皇室宗亲哭天抢地、如丧考妣。
有这么大反应也不奇怪,一则辽阳是后金发祥之地,那里丢了,无疑是个不祥之兆;二则辽阳一失,奉天门户洞开,救国军随时可以兵临城下,如果下作一些,想掘奉天城外的昭陵、福陵的话,野猪皮父子可就倒霉了。
以帝师翁同龢为首的一众清流官员纷纷上奏,要求严惩相关将领及官吏。
一阵激烈的口水仗之后,光绪帝诏令如下:
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督战不力、丧师失地,革除一切官职、勋位,召回京师听候处置;
辽阳守将、知府等官员弃城而逃,致使辽阳落入敌手,通通革职查办;
吉林将军长顺与上述诸官同罪,但因依克唐阿下落不明,关外无得力将领,允许其戴罪立功,严即刻整饬军务,限期半月夺回辽阳,同时保证关外三陵不得有失;
于寒所部名为救国军,实为反贼,不听号令,不服王化,无视朝廷律令、行不臣之举(剪辫子),又以武力抗拒王师,染指大清发祥之地辽阳,其叛逆之心昭然若揭,不讨之,无以威服天下。
令宋庆部北出山海关,经辽西攻取营口;聂士诚部由水路登陆金州,攻取辽南之地。
宋庆部从辽西回返后驻扎在了山海关,本来进驻锦州是最合适的,但失去了粮草辎重,锦州一带几乎迁空了,士兵断粮后闹起来乐子就大了,所以不回去也不行了。
按说从山海关出发非常便捷,辽西又没什么抵抗力量,可以顺风顺水地抵达营口,但大军出动不是说走就能走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筹集给养本就耗时,加上清廷上下办事效率,等筹集好了,再运送过来还不知得多久,是以,宋庆虽然着急,也只能耐心等待。
聂士诚部还有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运兵船不缺,但缺少护航的战舰。
倭国联合舰队虽然覆灭了,但还有好几艘俘获的北洋战舰,在朝鲜还有金刚号等几艘倭舰,两国签订合约之后,倭国陆海军被重创至几近覆灭,清廷一翻脸,没有与之换约,以倭国仅存的兵力也无法危胁清廷了。
但清军若要下海,那就不一样了,面对满满当当的运兵船,谁也不敢赌倭国的仁慈。
这时,有人提议请西方列强战舰护航。这个提议一出,多数大臣认为可以一试,但由谁出面呢?
坐了近两月冷板凳、顶着丧权辱国骂名的李中堂再次被启用,由他负责此事。
李中堂很快敲定了主意。
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俄、法、德三国出于自身利益,联合向倭国施压,勒令倭国放弃辽东,其中德国是想在远东拥有一个军港,施压的同时,派出一艘铁甲舰、一艘巡洋舰前往远东。虽然因为于寒的缘故,倭海陆军几近覆灭,倭国无力占据辽东了,三国也就作了无用功,但两艘德国战舰却留在了威海港。
李中堂的目标正是这两艘德舰,哪怕只出动一艘,倭国也不敢对德舰下手。
打定主意后,李中堂先向老佛爷、光绪帝请示,经准许后立刻求见了德国公使。
本以为对方最多漫天要价,谁料德国公使竟一口回绝,至于原因却闭口不言。
李中堂无奈,又转求法国、俄国公使,连这时未露头角的美国也光顾了,没有任何一国肯出动战舰护航。
最后还有一个幕僚说出了原因:倭国联合舰队是怎么覆灭的?不就是被救国军炸沉的吗?哪国战舰会为了一笔护航费去得罪这么神出鬼没的对手?
一股流民武装吓住了列强,看着荒诞不已,但有倭舰的教训在前,没哪个国家会当这是个笑话。
李中堂折腾了一圈,最后无功而返,复命时无可避免地受了顿呵斥,但与战后和议时的煎熬相比,这已经不痛不痒了。
走水路、攻金州、三面夹击做不到了,清廷无奈下又改了主意,聂士诚部与宋庆部一道,经辽西攻营口,再合力攻海城、鞍山,随后宋庆部北上,与吉林军合击辽阳,聂士诚部则南下攻取大石桥、瓦房店、金州等地。
这么一耽搁,聂士诚部,也就是武毅军等了整整了一周,但这还没走了,原因自然是粮草辎重还没到位,包括宋庆部毅军的。
等一切就绪后,已经是一个月以后,也就是七月下旬了。
时间倒退回救国军攻陷辽阳的第三天,六月二十三日,辽阳秩序已经恢复正常,未来得及逃走的官绅富户纷纷来访,无非是求个平安;还有零星的苦主前来诉冤,案情也五花八门,有强占资产的,有蓄意伤人、有蒙冤受屈、还有欺男霸女的。
应酬倒罢了,毕竟救国军手握枪杆子,掌握着绝对主动,申明了一切照常后,将这些人打发走了;
但审案一事,无论是于寒,还是手下的各级军官,都是不折不扣的外行,而这些事还必须解决了,毕竟关系着民心向背。
这时一个叫卫修齐的人毛遂自荐,原因想在军中谋一个差事,这是第一个应召(哈哈)上门的书生,于寒亲自接见了一下。
乍一接触,发现此人对子书经集不屑一顾,倒对西学颇为痴迷,曾赴法国学过法学。更重要的是,此人对清廷毫无敬畏之心,否则也不会为救国军效力了。
于寒试着让其接手案子,卫修齐一口允诺,接手之后,旁敲侧击、抽丝剥茧,不到几天便将十几桩案件解决完毕。
于寒如获至宝,当即任命卫修齐为辽阳市长,总揽一应民政事务,没有人手不要紧,于寒让其在辽阳辖区内大规模选拔,这世上怀才不遇的人到处都是,很快搭建起了辽阳的班子。
这时杨从望带着一个排的兵力,由辽阳南下,在营口乘英国商船抵达了天津,之后改头换面一番,在天津、京师等地潜伏下来。
这自然是于寒的意思,从现在起,杨从望以及这个排将转职为情报科,杨从望任科长,特种连三排排长许希元任副科长,三个班长分任行动、情报、电讯队长,负责搜集清廷动向以及列强的消息,尽可能发展外围人员,壮大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将情报网撒向全国。
对于这些敌后潜伏的兄弟,于寒向来不吝啬,每个人都带足了钱财,杨从望更是揣了一把银票。
金钱开路下,情报科很快弄到了合法身份,在各处扎下了根。清廷的动向源源不断地传到了救国军电讯组,继而上报于寒、连兆铭等人。
聂士诚的武毅军在京郊集结待发,京城内外物资流转运送,这些当然没瞒过情报科的耳目。此事关系重大,情报科第一时间将消息传了回去。
于寒这时正领着特种连在奉天城外打袭扰战呢。
派出杨从望和三排后,特种连又从连旅中补足了人手,又任命了新的副连长,是原先一排排长齐轩良。
特种连这次一人双马,可以说来无踪去无影,加上武器先进、枪法犀利,总在夜里袭击城墙上的守军,几天下来,打得清军苦不堪言,每次对方设下圈套之后,特种连总能先知先觉,不但没有吃亏,还让设伏的清军吃尽了苦头。
零敲碎打之下,竟消灭了对方一个营的兵力。除了消灭对方有生力量外,特种连还破坏道路、电线,使奉天与外部的通讯、运输几近瘫痪。
奉天城内派出好几拨人抢修线路,都被特种连生擒活捉,这时候懂电的都是人才,抓住了再说。
清廷的动向传到于寒这里已是七月中旬了,于寒第一时间联系了锦州的欧胜,欧胜反馈山海关并没有动静。
叮嘱欧胜小心戒备之后,于寒又让杨从望密切关注天津的动静,金州的三旅警戒花园口及其它易登陆地点,他担心清军走水路攻击辽南。
之后又令营口的二旅五团、六团开赴石山站拉练,实则是驻防;警卫团由海城南下普兰店,如果清军走海路,势必要在天津登船,那时警卫团再开往金州。
安排妥当后,于寒马不停蹄地赶回了营口。还未还得及喘口气,二旅旅长江海生告知他一个消息:一个看不出年龄的老外已经等了他好几天了,这人还懂中文,自称姓穆,是德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