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70
第161章 一笔大财等着呢
唐开泰带着村里人到县城去干活赚钱, 十月收拾好了家里的前后园子,时间不那么忙了。开始研究做鱼丸了。
去年十月做鱼丸带着家人赚钱,今年十月一开始说要买鱼, 村子里不少人家都开始到黑白河捕鱼给十月送来。
因为王大妹在县城的小吃摊子忙活, 家里做鱼丸的活儿, 十月又另找了村子里的人。除了王家、黄家两个婶子,还找了王婶子处的关系比较好的一个婶子,还有豆腐坊家三儿媳妇,另外还有一个带着俩女儿的寡妇, 牛婶子。
牛婶子把两个十二岁的双胞胎女儿也一起带来了,说是能帮着干活儿,她们娘仨算一个人。无论是剁肉还是洗鱼刮鱼鳞,两个小姑娘都会, 干的又快又好。
流程都是熟悉的,现在鱼丸是当天前一天晚上调好, 第二天十月起大早煮出来,天亮直接送到县城珍味鲜。
对于十月提前供货鱼丸这件事,珍味鲜是乐见其成的。
还说每天无论有多少就要多少。
这次弄鱼丸十月没让金金跟着打下手。
今年从春天到秋天,金金一直都在帮着家里干活儿, 十月心里都记得。之前就想着看能不能找个地方,让金金学学女红,认字这事儿十月和唐开泰都能教, 但是女红十月不行,王婶子倒是不错,但是王婶子太忙了, 哪里有时间教她。
梅秀婶子嫁过来之后,十月见过她的绣活儿, 比她见到的所有人绣的都好。
十月拿着礼专门到梅秀婶子那去问,问她愿不愿意教教金金。
要知道,这可是能养家糊口的手艺,一般人不是愿意传给外人的。十月也是厚着脸皮来的,想着不管梅秀婶子愿不愿意,至少自己努力了一把。
没想到梅秀婶子竟然答应了,而且还很痛快。
梅秀婶子说的是,“我也是跟着我娘学的,我娘年轻时做过绣娘,但是她绣的不是最好的,只是会的针法比别人多。金金要是愿意学,就跟着我学。别怕我给教歪了就成。”
“哪能,家里实在是没有女红好的长辈,不然也不能厚着脸皮求不到婶子头上。以后婶子有什么事儿,尽管吩咐。”十月笑着回。
就这样金金开始了每天上午在梅秀婶子家里学绣花的日子。
小丫头开心的不行,她本来就喜欢这个,之前跟着多麦姐姐学,跟着王婶子学,但是她们也是抽空指点一下,她一直不得要领,这下好了,梅秀婶子的衣服上,绣的花都比别人家的好看,跟梅秀婶子学了,就算不能绣的比梅秀婶子好,能学会了就行,以后自己慢慢练。
金金已经开始幻想自己给家里人没人绣一个荷包了。
知道冬月了,北地开始正式上动了,白三爷家的地基基本都都打好了,剩下的就是石匠和木匠根据房子的早格局造型,准备房梁屋脊,石匠则是开始准备石料,不同的院子,墙上雕刻不同的花纹,这些都可以先做起来,来年春天就可以直接用了。
对于外墙的雕刻内容,瓦的造型等等,唐开泰一边看书一边调整,和白三爷两人有商有量的,在原来的图纸上又丰富了许多细节。
这短时间,开元和阿平放假也跟着白锦棋一起到白家新建宅子的地方去玩了一次。
阿平看着百十来号人在那里干活儿,大哥忙忙碌碌的一会儿这里看看,一会儿被人叫到别处,好像哪里都少不了他一般,心里就觉得很自豪。
开元还趁着假日,将白日所见的白家宅子建造的场景画了下来。白三爷听说之后,亲自找到开元,把那幅开元随笔画的图要了去。还特别认真的让开元写上落款,然后找人专门装裱起来。还说等宅子建好之后,请开元帮着再画一幅。
这倒让开元不好意思了,他的画都是画着玩的,就只是写实,没什么风格,也没什么技法,都是所画皆所见。
他自己不觉得自己画的好,但是耐不住白三爷喜欢,他也只能答应了。还在心里默默的想,以后每天给自己一刻钟时间,专门练练绘画,免得到时候手生,画不出来了。
冬月了,河水虽然还没有结冰,但是黑白河里的鱼却明显的见少了。村子里不少人家都到很远的河段去捕鱼,供应十月做鱼丸。
十月也只能和珍味鲜商量减少供应量了。好在这情况大家都有预料,虽然现在有减少,但是整体供应量比去年还是多不少的。
十月心里计算着,明年可以挖鱼塘养鱼了。
县城里的小吃摊子,在王大妹经营下,这几个月平均下来,每月都能赚两贯钱。学子公寓的本钱在五个月之后赚回来了,后面这几个月就是纯赚钱的,十月和春娘就计算了下,每月平均能赚五贯左右。她们和冬柏哥按之前约定的比例分下来,十月一个月能赚一两多,春娘一两半,冬柏哥二两半。
十月之前计划的在学子公寓靠近院墙的位置开一个书屋,最终没有实行,青山县的读书人还是太少了,县学听了许多年,这会儿整个县城,就只有这八十几个学子,十月看县城的书局人流量都很低,想着还是等一等再看了。
唐开泰带着村子里的二十多个人,干了两个月的活儿,每个人都赚了至少一贯钱,有的人来的天数少,赚得自然少,像是周大杨,几乎天天不落,赚了一千两百多文,。而且他家的马车也借给白家使用,一天还有八文钱呢。这俩月,他赚了快两贯钱,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不过也因为在县城里干活,他家里的柴还没准备够呢。
所以,周大杨回到村里,几乎就长在山上了。天天砍柴,看了半个多月,把家里的柴火准备够了。之后没什么活计,又继续砍柴卖给十月。
值得一提的是林栋梁。他第一天跟着干活儿,没出一点错,干的一点不比别人差。而且,一天几乎没怎么主动和人讲话,真是多干活少说话,倒是让唐开泰刮目相看了。
唐开泰没说让他回去,他就每天都跟着,一直干到这个活儿结束,一天没落下,早晨第一个起来,晚上最后一个走。一起干活的人都夸他能干,田管家都知道唐开泰带的人中有一个叫虎子的,干活特别卖力气。
许是得到的夸奖多了,林栋梁整个人也活泛了。
在这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被尊重。
他干的活儿别人说好,别人不再因为他的一句话,而取笑他,也没有人起哄让他干傻事。虽然都是给人干活的,但是跟着唐开泰一起,主家从来没有骂过他们。
他知道,这和他们干活干得好有关系,还有一层是因为唐开很得主家赏识。
没见那个十四岁的白小米,一个半大孩子,就是再能干,也不如一个成年大人,但是主人家一文钱也没少给。这只能是冲着唐开泰了。
回到村里,他听说唐大郎家做鱼丸的鱼不够,他跟着村里人一起去十几里外的黑白河捕鱼给送了过来,说是谢礼。
十月本是不收的,唐开泰让她收了。她便没有拒绝。
这个林栋梁和唐开泰打过架,十月是知道的,也知道是因为背后说她和唐开泰的闲话,才打起来的。
她心里对这种因靠一张嘴惹是生非的人是很不待见的,但是唐开泰既然叫了他自然有他的判断。后来听唐开泰说,这人干活挺踏实,人其实也不坏,她也就是不去想了。
换个角度想,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们又何必死抓着不放呢。
这个冬天,十月和唐开泰两人在李家坳成了人人称道的好青年。毕竟,李家坳有钱的人家也有,但是能够带着村里人赚钱的可没几个,更何况他们还这么年轻。
进入腊月,十月的鱼丸还是每天只提供五斤了,也合作的两家掌柜说了,到腊月二十就不再供货了。
腊八那天,十月开封了一坛子葡萄酒。
经过近三个月的发酵,这一坛葡萄酒的味道醇厚诱人。
十月给家里人都倒了一碗尝尝,都说好喝,已经会走路的三三都吵着喝了一口。
之前十月就在县城买了五十个容量在四百毫升左右的小号陶瓷坛,就是准备卖给县城里有钱的人家的。
当然,在正式卖之前,还得送送礼。
首先曹县令,县学的夫子们,还有白三爷。
曹县令别的东西不收老百姓的,吃的东西,基本不会拒绝。
县学的七个夫子每人一小坛子,冬柏哥那送了一坛,珍味鲜和四季粮铺的东家各送了一小坛,曹县令和白三爷各两小坛子。
十月的五十个小坛子,一下子就用去了十四个。要不是知道这个时代葡萄酒稀有,她可舍不得。
要知道她这一小坛子酒,她的定价是二两银子呢。一小坛子酒就能赚回来五十个陶瓷坛子的钱了。
十月的葡萄酒送出去之后,不出三天,已经有人来问十月这个葡萄酒还有没有,怎么卖了。不仅是珍味鲜的掌柜,和白三爷,就是曹县令都专门让自己的小侄子来问十月还有多少这样的葡萄酒。
十月知道自己发这笔大财的机会来了。
第162章 葡萄酒大卖
十月算了下, 一大坛子葡萄酒五十个小坛子装不完,还剩下一半不止。这一个大坛子至少装一百个小坛子,家里这五坛子酒怎么也能装五六百个小坛。这些在他们看来不少, 对于白三爷这样的大商人来说, 销售肯定是远远供不上大, 估计只能用来送礼。
十月又找人定做了四百个小坛子,坛子上写了“李家坳葡萄酒”的字样。本来想要写李记葡萄酒的,后来一想,若是以后有别的李姓人家也做了葡萄酒, 谁还分得清是哪个李记呢。但是李家坳这个村名重复的可能性很低。
听说十月还有五百坛的葡萄酒,曹县令直接定了一百小坛。十月没有按照当初自己设想的二两银子一坛,要了曹县令五十两银子,相当于一两银子两小坛。
要知道, 一个小坛子还要合下来也要一百多文呢。专门定制的陶瓷坛,上面“李家坳葡萄酒”这几个字都是直接烧出来的。本来葡萄酒就是稀有的东西, 一两银子两小坛,不算贵的。这也是因为对方是个好县令,要不是他重开了县学,开元他们说不定都没有机会读书。
给了曹县令是一两银子两坛的价格, 十月对外也延续了这个价格。只要一次采购超过,一两银子两坛,低于一百小坛的, 都是八百文一小坛。
这次的葡萄酒本来就是试水的,针对的客户群体本就是有钱人家,能买得起葡萄酒的, 必然不差钱。这个价格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贵了,但是对于有钱人家来说, 这个价格能买到葡萄酒,已经是很划算的啦。
曹县令知道葡萄酒这东西稀缺珍贵。
之前在京城有一次参加宴席,浅尝过一小杯,听说那小小的一杯,算下来也有个一两银子了。他心里知道十月这个葡萄酒要价不贵,寻思这姑娘手上有酿酒的方子,以后说不定会建个葡萄酒坊,到时候他给点便利给她。
别说,十月还真有个想法。
实在是自己的这五百坛葡萄酒,不到十天就卖没了,赚了四百一十五两银子。这钱赚得太容易了些。十月自己都惊讶的很。
这五个大坛子的葡萄酒,除了曹县令的一百小坛子,不到半个大坛子的量。白三爷一个人要了三大坛子,按照一大坛子一百二十两算,三百六十两。
剩下的零散的卖了百十个小坛子。都是县学的夫子,和一些掌柜的们。
剩下的半个大坛子十月换了一个适当的中号陶瓷坛子装好密封。白三爷回京城过年时帮忙带到董太医府上。
其他东西,还能用驿站运输,这些葡萄酒她不敢,一来易碎,二来这东西也容易招人惦记。
因这次的葡萄酒量很少,知道的人不多,十天卖完了,北安县只听说有人卖葡萄酒,具体谁家卖的,其实也就几个人知道。
卖完了葡萄酒,把家里的鱼丸生意收了尾,也到了置办年货的时候了。
学子公寓和小吃摊子早在月初就停了。十月算了下,这一年来,学子公寓她赚了十五两银子。小吃摊子赚了八两多,十月给王大妹一两银子的红包,又买了十几斤猪肉,一块布料做年礼。
鱼丸今年赚了三十七两,卖菜赚了三两多。
学子公寓的盈利,让春娘和冬柏哥也都赚了不少。
东柏哥和秋红姐的小女儿在冬月初五出生,取名暖暖。
暖暖出生的那天十月还在家里忙活鱼丸,第二天去县城才听春娘说秋红姐生了。生的十分凶险,因为忽然摔倒,孩子提前发动,幸好她有些功夫底子,准备的东西也齐全。稳婆、大夫都离得近,左右邻居也热心,有惊无险。
因为天冷,十月在暖暖三天的时候才见到这小丫头。小暖暖比当时的三三大许多,也白许多。
准备年礼的同时,十月也给暖暖准备了小银项圈银手镯这类的满月礼。赶在暖暖满月那日送了过去。
暖暖的满月酒冬柏哥在珍味鲜定了桌,邀请了左右邻居和十月唐开泰春娘她们一大家子。大家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在这里一年了,这是他们见到第二个小生命出生。
新生儿,总是让人觉得充满希望。
春娘自学子公寓关门便回了村子。她的二亩田都是唐开泰和十月帮着伺候收拾的,她非要把一半的粮食给十月,十月没有,只要了三成。本来大家就是互帮互助的,计较太多反而生分了。
春娘知道十月卖葡萄酒赚了不少,劝她在县城买个房子。
十月自己也有这个打算。
两人忙活过年准备的东西时,会聊一聊明年的规划。
十月一想到自己葡萄酒竟然赚了四百多两,还很恍惚。怎么自己辛辛苦苦种田、送菜、做鱼丸,忙活了一年,竟然还没有自己突发奇想,随便做的葡萄酒赚的钱多。
但是不得不承认,赚钱的感觉真的太爽了。
“我是打算在县城买个房子,但是现在,买了也没人去住呢。”
是的,十月明年打算弄一个葡萄酒坊,不用很大,把李家坳葡萄酒一点点坐起来。
四百两银子听着不少,但是真正要建酒坊,开山地种葡萄,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十月自己没有种过葡萄树,这次也是偶然看到了野葡萄,让自己赚了一笔,如果以后要做葡萄酒的生意,必然不能全靠野葡萄。
而且村子里的田地也得有人照看,十月觉得他们这一家子,最缺的其实是人。
很多事,都没有人能帮着做。十月琢磨着,还是得叫上一起来北地的几户人家一起,看看他们愿不愿意合作,或者雇他们帮忙。
“阿春姐,你明年准备在县城买房子了吗?我想着明年学子公寓,就交给你经营,我直接拿一份干股就得了。”
十月和春娘商量。
春娘没怎么做过农活,也看得出,她是喜欢在县城的。
也可能是和一群孩子们在一起的关系,在县城的春娘明显比在村子里更开心。
“是的,我只有两亩地,现在经营这学子公寓,一年也能赚不少,要是以后有什么生意,在县城里也方便。”
春娘这一年下来,手上有了五六十两银子了。她早早就托牙行帮忙留意县城里的宅子。
北安县的房子整体价格不贵,这里不缺地,也有山有木头,很多人宁愿自己盖房子也不愿意买。
县城北边有不少青砖平房,三间屋子的,才要价十二两银子,实际上十两就能下来。
稍微繁华一点的地段,三十两能买一个一进的小院子,只有正房的三间屋子。带耳房的再加个三五两。
像秋红姐她们那条街,一个四合院,十来间屋子,要价才一百多两。不过很旧了。
春娘把自己的打听的房价说给十月。十月没想到县城的房子那么便宜。
她一下子就想到了县学附近的房子。如果她们要买的话,那里的是最适合的。便问春娘,县学附近的房子价格几何?
这个春娘还真知道。县学附近的院子,按照大小不同,比秋红姐那边,多个十来两的样子。
一进的小院子六七十两,四合院一百二十两,这个价格对十月来说并无负担。稍微好一些的两进的宅院,根据房龄不同,价格在一百六十量到两百五十两之间。
这还是因为北迁不少人过来,北安县的房价上涨之后的价格,以前据说五十两就能买一个两进的院子了。
当然北安县的两进院子相比南方要差很多,格局和结构上都更简单,一般是在正北和正西盖正房和下屋。进门是影壁和倒座房,倒座房一般就是放杂物的地方,整体比正房要矮很多。
“其实,我觉得这县城的房价还是会长的,买了一个地段好的,就算不住,租出去,或者以后卖出去,也有赚头。”春娘说。
十月觉得春娘说的有道理,之后便找时间把在县城买房子的事情和唐开泰说了。
这事儿在十月卖了葡萄酒之后,唐开泰就想到了,只是没想到十月会和他商量。这让他觉得欣喜,因为十月大事小事都会和他商量,同时也让他感觉沮丧。自从他们认识以来,一直都是十月在帮他们兄妹,而他没有机会为十月做什么。
这不仅仅是他们两人赚钱多少的差距,还有一种,自己在十月跟前的无力感。
他好像没有办法帮到十月。这让他每每想到就感到挫败。
十月自然知道他的心理,也没说破。
直到除夕了,吃过下午那顿,家里人都在休息。
这天难得没风,不是特别冷。十月在厨房收拾夜里那顿需要准备的东西。唐开泰挑了水进来。
见十月双手通红,正在搓着取暖,眉头皱了皱。
“冻手了?怎么用凉水洗手?”说着,伸手去握住。
唐开泰的手一年四季都是暖的,热乎乎的。
十月感受得到他掌心的粗糙,低头去看。“你这也红红的,怎么会这么热?”
唐开泰笑了笑,没说话。
十月刚才凉水和面,预备晚上包饺子用,把面和好了,洗完了手,还是冰凉,这会儿在唐开泰的双手之中,暖烘烘的。
她看着唐开泰,心想这人平日里,牵个手都要脸红,今儿怎么不脸红了。
哪知道她这一盯着看,唐开泰的脸立刻就红了。有些不好意思的要松开,但是又舍不得。
“你脸红什么,不是说要娶我,给我捂个手,脸红成这样。”十月嘻嘻笑了下。
唐开泰看着十月,刚要说话。就听十月说。
“你到底什么时候下聘娶我啊,再晚点,我可就要对你下聘啦,让你当上门女婿。”
看出十月眼里的笑意,唐开泰也笑了。
“我要不是当大哥的,给你做上门女婿也是成的。”唐开泰笑着说。
十月噗嗤笑了。她不知道唐开泰说这句话是为了哄她开心,还是真的无所谓这个“上门女婿”四个字。这一刻她是开心的。
“唐开泰,你能这样想,真好。快点给我下聘礼吧,我看第三对大雁是什么造型。”十月低头说。
唐开泰握着她的手更紧了,甚至有些发抖。
“十月,我何德何能。”
“你不知道你有多好。但是我知道,我们大家都知道。”
十月说道。
第163章 又一年&纳征
唐开泰笑着看十月, 心想,怎么会有人不知道自己有多好呢?只是十月难得有这样情绪外露的时候,他此刻只想快点把自己准备的东西做好, 然后就请黄婶子帮她下聘了。
厨房收拾完, 十月和唐开泰各自去休息。
快到傍晚的时候, 大家醒来,十月和春娘、金金准备晚上那顿饺子。
唐开泰带着开元、阿平在院子里挂灯笼,远远看去,红彤彤的灯笼, 看着就很温馨。
年夜晚三家人一起吃的。
三家人在十月的屋子里,看着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听着窗外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大家再次举杯庆祝这一年的团圆,也祝福明年都越来越好。
年夜饭之后, 还是李家坳的传统节目,篝火祭拜。
今年三三竟然也没睡, 瞪着大眼睛看着屋子里的大家。
十月和唐开泰给分别给开元金金阿平和三三红包,去年开元还接了十月的红包,今年却死活不要了。并且开元也准备了红包给金金、阿平和三三。
然后金金有样学样,给了比自己更小的阿平和三三红包, 阿平也给三三准备了一个。
最后下来,竟然是三三的红包最多。
当然唐开泰、十月和春娘三人也分别收到了彼此的红包。
十月忍不住感叹,今年可真是一个丰收年啊。大家的红包都鼓鼓的。
不仅是他们给出的红包比去年的大很多, 今年每个人,除了三三,都或多或少的用自己的方式赚到了钱。
开元在县学放假之后, 没有立刻回村子,学着别人在年前的集市上给别人写对联卖字画, 竟然也赚了五百多文。
阿平有在学子公寓帮忙卖小吃,每卖出去一份,给他一文钱,竟然也赚了近一百文了。
金金就更不用说了,这个家里除了十月唐开泰之外,金金是第三富有的。
这一年开元和阿平都在县学读书,唐开泰和十月在外面各种忙碌赚钱。经常把金金一个人留在家里,照看两个院子的里的菜,还有家里的鸡鸭。
秋天跟着到田里去收割,夏天帮着十月收菜卖菜。没有金金的话,十月和唐开泰不可能那么放心地出去。
两人商量了一下,专门给了金金四两银子,作为她这一年的奖金。
四两银子有三两是小银锭子,还有一千个铜钱。这一千个铜钱是为了方便金金随时想要买点什么,拿着方便。
给金金这个“奖金”的时候,大家都在。十月和唐开泰向大家结识了为什么会单独给金金这个奖励。
这真的让金金太意外了。她一个劲儿的推辞。
村子里的女孩子都是这样在家里帮着干活的,甚至比她干的还要多,还辛苦。可是没听说谁家的女孩还能得到“奖金”的。
从前在洛城,她有月钱,每年母亲也会给红包,但是姨娘说她年纪小,钱基本不会到她手上。
这还是第一次自己拥有这么多钱。认认真真的把银子收好,她还不知道自己能买什么,就先攒着。
阿平看着金金把“奖金”装好,好生羡慕,但是想到这一年自己在县学读书,姐姐要在家里干好多的活儿,这份羡慕,又变成了心疼。他牵着金金的手,嘴里说着“姐姐辛苦了,谢谢姐姐。”
金金立刻说,“阿平读书也辛苦,明天姐姐给你买冰糖葫芦吃。”
阿平笑眯眯的点头说好。
阿平有偷偷看了眼金金荷包,忍不住说,“我也想要在家里养小鸡小鸭了。”
虽然阿平只是这样一说,但是十月觉得小孩子渴望要一种东西,是可以正确引导的。
“阿平还小,现在最重要的是好好读书。当然了,你和开元读书也很辛苦。所以我和唐大哥决定,阿平要是能够在县学里,每一次考校都能排进前三名,就给你小红花。第三名一朵,第二名两朵,第一名三朵。每一朵小红花,就可以兑换五文钱。这样就是用自己才学在赚钱了。”
阿平歪着头,“真的吗?”眼里都是兴奋。
十月和唐开泰点头。
“那如果夫子提问,我主动回答的,若是答对了,也能得小红花吗?”
“当然能。一次一朵。但是阿平要自己记得数量。咱们提前说好哦,不能为了得奖励撒谎哦,如果被发现了,就所有的奖励都不做数了。”十月知道阿平不是这样的孩子,但是还是没忍住说了一句。
“我才不会!”
“好,我们相信阿平。”十月立刻说。
“我要用我的才学赚到钱!”阿平说。
十月和唐开泰都笑了。然后都看着开元,看远本来还笑着,见他们二人看着他,立刻摇头。
“我才不要什么小红花。我可以帮着阿平数他的小红花。”
大家热热闹闹的给了红包给了奖金,时间也快到子时了。于是收拾收拾准备去村子的篝火堆那里凑热闹了。
春娘依旧不愿意去,只说在家里帮着照看三三。
十月也没强求,她跟着唐开泰他们四兄妹一起出门,往村子里走。
出门就碰见村里不少小孩子,阿平看见张孝文和陈悌彬两兄弟。阿平立刻跑上前去。
“喜宝,喜宝……你也去村里看火堆吗?”
喜宝,就是陈悌彬见到阿平也跑过来,说着是呀,我们祭拜。
张孝文带着他们两个一起快步往火堆跑去,张大壮一边担心怀着身子的媳妇,一边不放心往前跑的俩孩子。开元看出他的为难,说,“大壮叔,我去看着他们,你和婶子慢慢走。”然后拉着金金也快步追着阿平他们去了。
剩下四个人,张大壮小心的扶着陈梅秀,生怕她摔倒了。唐开泰看着大壮叔夫妻俩牵着手走,也心痒的很,伸手握住十月。
十月看了她一眼,眼里都是笑,他轻咳一声,“看路,别摔倒了。”
“你不是拉着我呢嘛。”十月小声的说道,声音里都是笑意。
李家坳过年的流程,还是和去年一样的活动,一样的流程。点篝火,摆祭台,祭祀神仙,也祭拜圣上。
今年比去年要多许多人,也看得出大家脸上都带着笑,每个人都穿着新衣服。相比去年刚到时还有不少人吃不饱穿不暖,今年要好多了。
一年下来,春种秋收,每一户来北地的人家,都有了存量,不用交税,卖一卖粮食,吃饱穿暖不成问题了。
今年还买了很多的爆竹,热热闹闹地放了一刻钟。
十月透过篝火看着人群中模糊的面孔,大家脸上带着笑,依然有人往火堆里扔点燃的香,然后闭着眼睛双手合十向天叩拜。
也有人不知道是冷的,还是被烟呛,亦或是想起了从前的亲人,正在抬起袖子擦拭。
忽然不知道谁起的头,一群青年男男女女手拉着手将火堆围了起来,开始跳起了舞。
十月还没反应过来,有手就被人拉住了,抬头一看,是王大妹,她正拉着她和大家围圈,跟着一起伸腿举手的跳舞。唐开泰也身不由己地跟着一起。
他们在最内围的圈里,后面还有一圈,在外面是看着他们笑的老人们。
十月忽然想起自己曾经到西藏徒步,参加当地人的篝火晚会,也是这样和一群不太熟悉的人手牵着手跳着不知道是什么舞种的舞蹈。
身体就像是有自己的意识,她明明不会跳舞,但是还是跟着大家一起,左踢一下,右踢一下,双手一会儿举起来,一会儿放下去。
火堆里的火光,烤的人暖暖的,人群里的笑声仿佛最美的天籁,十月敢打前所未有的放松,她转头去看自己左边的唐开泰,恰好看到他也望过来,两人脸上都是自然真实的笑容。
最后这场舞蹈,以一个人摔倒带着几个人摔倒结束。
所幸没有人受伤,大家都觉得摔倒是一件特别好笑的事,从头笑到尾。
篝火晚会散去回家的路上,十月问唐开泰明年有什么想要达成的心愿吗?唐开泰只是默默的看着她,没说话,十月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意思。不好意思的笑了。
“我忽然有个想法,咱们可以把明年想要实现的心愿都在写在纸上,然后明天明年的除夕拿出来看,看有哪些实现了,哪些没有实现。你觉得怎么样?”
唐开泰已经习惯了十月脑子里会时不时的冒出他从来都想不到的小点子。
“好呀,以后可以每年都写,这样就知道我们自己有没有进步了。”
十月噗嗤笑出声,这人真是,被他这样一说,感觉这有意思的点子,就像是每年的总结和计划一样呢。
不过管他呢,就这么干了,也许到明年除夕,发现已经忘了自己当时写下的是什么心愿了呢。她自己就经常忘记。
“我回家找一个木盒子,到时候大家都把心愿装在一起。”
十月的这个点子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都兴致勃勃地回去写。说明天就写好就交给十月保管。
没想到,她自己提的一个点子,自己研究了好久明年的心愿。这是前世自己,每年年底都会纠结的事情。什么都想要,又好像什么都不想要。总之最后写一排,到年底一看,发现好多都忘记了。
今年十月想了三个心愿,认真提笔写好,然后装在之前提前准备的一个信封里,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春娘见十月这样认真的样子,把自己早就写好的心愿纸条交给她,“你可真有意思,自己想的点子,我还以为你会很快就写好呢,这是有多少心愿啊,写了那么久。”
十月嘿嘿笑了。
“我就是什么都想要,然后又在心里想着要把哪个拿掉,最后留下三个。你呢写了几个?”
“还三个?我能有一个就不错了。哪里有那么多。”
金金见两位姐姐都已经写好了,心里也有些着急。
这是她第一次思考可实现的心愿,可是想了好久,也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写。她想也许明天就想到了。
初一一早,唐开泰把他们三兄弟的心愿纸条交给十月。听说金金还没写呢,也很是惊讶。不过大家谁也没有催她写。
金金吃过早饭,没有帮着收拾碗筷,自己在屋子里拿着十月制作的羽毛笔,用稚嫩的笔法,写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心愿。然后塞进信封,交给十月。
她看着十月把装着他们大家心愿的盒子锁起来放在柜子里的最下面,开始下意识的期待起明年的除夕来。
…………
初一到初五,基本都是大家串门的日子。
今年还是和去年一样,初一到初五的晚饭,大家轮着做饭,轮到周大杨的时候,他依然是拿出了自己准备的鸡肉鱼肉,请十月帮着做。
黄婶子过来帮忙的时候,还说,“大杨年纪也不小了,人又能干,家里还有马车,村里不少人向我打听他。不出十五,就得有媒人上门来,你信不信?”
十月还没回答,黄婶子又说,“哎……这也难说。他还要供俩弟弟读书。这读书可是费钱的事儿,怕是有的人家不愿意呢。”
这种情况十月倒也理解。
周大杨是能干,人也不错,在来李家坳这些外地迁来北地的人中,算是条件不错的。可是如果他坚持供两个弟弟读书,那确实会成为一个减分项。
“供松柏兄弟读书这事儿,并不是坏事儿,他俩出息了,肯定不会忘了大杨哥的。再说了,就算不卡考科举,读了书,以后在县城找个活儿也容易,这不比在家里种田强嘛。”
“说是这样说,可是有几个像你这样的姑娘。而且,就算姑娘愿意,爹娘也不见得同意呢。谁家舍得姑娘过来吃苦受累的,赚了钱都供小叔子读书呢。”
十月摇摇头,没说什么。
初五一过,大家不再凑一起吃饭了,十月反而每天都很悠闲。
她趁着这难得的悠闲时光,认真的规划着今年要怎么过。
去年这一年,杂七杂八的做了很多事,但是实际上自己都是开个头,然后交给其他人做。她想着今年不能再这样了。
首先,学习公寓,她肯定不参与经营了,直接交给春娘。小吃摊子,她打算问问王大妹有没有想法和她合作,十月出技术和原材料,王大妹做和卖,俩人五五分成。
王大妹是个本分的姑娘,她每次调水煎包的馅料她都避开,家里虽然穷,但是不是个贪财的。这样的姑娘很难得,她也差不多要到说亲的年纪了,可是王家短时间内,没法给她多少嫁妆的。她想帮这姑娘一把。
另外给县城酒楼送菜的事儿,她想交给白小米他们三兄弟,这仨孩子没有固定的事情,也可以在他们村子里收菜,和李家坳的一并送到县城去。
除了珍味鲜,其他的酒楼也能卖,送菜这个事儿就是辛苦钱,赚个差价。但是忙活一夏一秋也有十来两银子赚头。
今年重要的有三个事儿,一个是家里的田地,今年她打算一半种玉米,一半种小麦。另外她计划种上一亩葡萄,在弄个小葡萄酒作坊。
今年想要把葡萄酒的产量增加到一百坛,这个是家里最大的收入来源。
因为自己没有种过葡萄,她不敢大面积种植,想着自己先试着种一亩,明年酿葡萄酒可以到别处买葡萄。
另外,十月还在纠结要不要挖一个鱼塘,毕竟鱼丸也是不少赚的,要是有自己的鱼塘的话,赚得就不是鱼丸的钱了,还可以种藕。
十月在家里研究明年的规划,唐开泰也没闲着。
他悄悄准备的送给十月聘礼也终于都好了,日子也选好了,就定下正月二十三下聘。
黄婶子告诉十月正月二十三要下聘的时候,十月还有些惊讶。
黄婶子是过来人,讲了一番下聘时男女双方要准备的东西。
下聘了,他们的婚约才正式作数了。
十月不知道唐开泰下聘的礼都是什么,根据这边的习俗,准备了六样回礼,都是唐开泰全身上下用得着的。
除了衣服鞋袜,还有玉簪,香囊,玉佩。
正月二十三那天,里正还有左右邻居们,以及十二个小伙子,抬着唐开泰的六抬聘礼到了十月家,正式向十月下聘,行纳征之礼。
提前一天,张冬柏一家三口就到了十月家里,充当十月的娘家人。接待了前来下聘的这些人。
因为两家离得近,唐开泰的屋子更大,酒席是在唐开泰家摆的。
十月把谢媒钱提前准备好给了黄婶子,还有抬聘礼的那些村人的红包,还有一些糖果装在小袋子里,给来下聘的人每人一个小袋子,里面是一些糖果花生之类的。
酒席的大师傅是珍味鲜的掌柜介绍的,从北安县专门过来的。
之前大家都听说唐开泰和十月是定了亲的,村子里人因为他们也没个长辈,不会有这么隆重的下聘仪式,没想到唐开泰竟然还大操大办了一场。
尤其是,他的聘礼竟然有六抬,六个红箱子,第一个上面摆放梳子、量尺、剪刀、如意秤、镜子、斗、压箱钱、算盘,第二个上放着一对儿木雕的大雁,后面依次是布匹、茶叶糕饼、两坛坛酒、一对陶瓷瓶。
至于箱子里面的是什么,大家就看不见了。不过看上面的这些东西,也已经不下十两银子了。
大家纷纷咋舌,都在想这十几岁的少年,竟然才一年就攒下了不少家资,这聘礼已经不是普通村里人能拿得出来的了。
第164章 聘礼感人
热热闹闹的一天过去了, 十月坐在屋子里看着堆满地的聘礼,才真切的感受到自己这辈子是真的会嫁人,是被人三媒六聘娶回去。
以前看小说里女主人公的嫁妆多少抬, 聘礼多少抬她没什么概念, 真正看到唐开泰这六抬聘礼, 心里只觉得万分复杂,那种欣喜和被重视的感觉,让她忍不住想哭。
她想,唐开泰应该是把自己所有的钱都用来下聘了吧。
就像别人说的, 这些摆在箱子上面的东西,少说也有十两银子。
六个箱子里被子占了两箱子,衣服布料两箱子,还有首饰, 陶瓷器皿,梳妆台这些占了两箱。
这些箱子中, 最值钱的就是那装首饰的箱子了。
除了银质的发簪,发钗,珠花外,还有一个梳妆台。
十月还在梳妆台的小抽屉里发现了一些唐开泰画的图纸, 都是十月从前说过的现代一些柜子和沙发的样式。
看着这些图纸,十月才知道,唐开泰不仅把她偶尔顺口说的话都记下了, 还默默的画好了图。如果不是时间短财力有限,怕是这些都已经做出来了。
最让十月没想到的是,还有一个块地的地契, 是距离黑白河五六公里处的一片荒草甸子。地势比较低,有十亩之多。上面写的十月的名字。
北地的地不值钱, 如果自己慢慢开荒成良田,开荒不花钱,开一亩算一亩,谁开归谁,但是限制开荒数量,超出部分不免税。
但是如果想要提前占一些荒地,得自己购买,三年内也免税。只是荒地便宜,一两银子能买二亩。
十月之前说过可以在黑白河边上挖鱼塘,种荷花,再在鱼塘边上建一些房屋,夏天时节,近可赏花,远可游船,想想就很惬意。
这些还是他们夏天不那么忙的时候去黑白河捕鱼时说的。不过是一时感叹,他竟然记在心里,还花了五两银子,买了十亩荒地。
现在看这五两银子并不贵,可是在十月之前她们的日子还紧巴巴呢,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开始着手准备买地的事儿的。
“这唐开泰不是为了下聘,真的把钱都花了吧!”十月嘴里念叨着。
春娘在边上听着,捂嘴笑了。
“他是个有成算的,应该不会。要是真那样,也是因为重视你!”
十月也觉得唐开泰不会这样。但是她印象里,唐开泰没有那么多钱啊。他的钱基本都放在她这里。
忽然想起来了。
“哦,我知道了。造房子的钱,让他自己收着了。”
没想到他帮人盖房子竟然赚了不少。
十月哪里知道,唐开泰下聘的这的银子,大多数都是从白三爷家里赚到的。
白三爷买了他的图纸,当时给了五两银子,后来真的决定用了,做了不少的修改调整,又补了三十两银子给他。他还带着村里的人帮着打地基,筑围墙,那俩月他自己也赚了六七两银子呢。
再加上给别人盖房子赚的,这一年唐开泰也赚了六十多两银子。
他留下十两银子做家用,剩下的五十两都用来给十月下聘了,目前这些聘礼,是他目前能拿出的最好的聘礼了。
他在家里幻想着十月打开每一个箱子的时的模样。想起自己准备这些东西时的心情,想起以后十月穿上他买衣服,用他买的被子。不能想,这样一想,自己的身体变得很奇怪。
十月把所有箱子都打开,重新分类归置了一番。
没想到在装被子的一个箱子底层,发现了一个被装订的很精美的册子。
有点像是唐开泰他们在青山县时拿出来赚钱的那个泡了水的衣服样册,但是比那个衣服样册更大,更新一些。
封面是县城书坊里常见的质地更厚一些,适合用来做书皮的纸张,有点类似现代的牛皮纸,实际上比牛皮纸要脆一些。
上面写着《与十月》三个字。十月打开,十月惊讶的捂住嘴,竟然是简笔漫画。
第一页是一个人扎着马尾背着筐子的人蹲在地上放下一个躺着在地上的人跟前,那人身后还站着三个火柴人,看发型和个头,应该是开元、金金和阿平。
上面还有文字,“初相见,一饭之恩。”
后面一页是两人在一个院子里,前面是一个大大的笸箩,上面放着的似乎是树叶子一样的东西,两人对坐着,一个人身边还放着一个木棍。
再往后是他们在青山县租住的小院子,一起吃饺子,孵小鸡,摆摊卖卤猪杂,十月受伤昏迷……来北地路上,他找人雕刻的大雁……
最后一幅是十月和唐开泰两人手牵着手走在回村里的路上,后面还有篝火。
十月数了数,去掉封面和封底,一共三十页,有一些画面十月有记忆,有些十月不记得。
这画功和开元比差得远了,甚至一开始十月都没有看出来自己是个女性。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她看着看着眼睛就红了。
她记得自己不止一次说过,希望能够把眼前看到的美景画下来,以后留作纪念。
当时她只是想着画风景,没想过画他们的日常,没想到唐开泰这个不怎么会画画的人,用他那古不古今不今的手法给她画了一本属于他们的“漫画”。
十月了解自己,相比较华衣美服,这些不能填报肚子的东西,更让她心动。
合上这本“漫画”,想,如果此刻唐开泰就在她身边,她一定忍不住吻上去。是的吻上去。
相较于唐开泰的含蓄和容易脸红,十月心动的时候并不多,让自己有欲望想要对他做点什么的时候更少。
一个成熟的灵魂住在十七岁的身体里,她知道自己在很多人眼中都表现的过分成熟了。甚至有时候自己都怀疑,她答应唐开泰,更多的是想要找一个可以一起过日子的人。但是渐渐的也会被唐开泰吸引,会想到他脸红,会在他牵手的时候心里小鹿乱撞,到如今,她觉得能够嫁给唐开泰是一件很幸运也会很幸福的事。
在这个时代的很多人眼里,嫁给唐开泰这个上无父母,下面带着三个弟弟妹妹的长兄是很辛苦而且很吃亏的。她不会这样想,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满心满眼都是她,日子苦一点累一点,也是可以忍受的。
女人在没有感情的时候才会谈钱,现在她有钱又有爱人,想想自己这波穿越是真的赚到了呢。
接下里的日子,是为她自己活的。
她要好好的谈恋爱,好好爱一个人,和他走完这一生。
他为他们的相遇画了一个开头,以后她也画,就画她眼中他们的日子,从相遇终老。
唐开泰给十月下聘一时间成了村子里茶余饭后的话题,无外乎两种声音,一种是十月没有父母,嫁给唐开泰之后,所有的聘礼还不是给唐开泰一家人用。说这些的不过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罢了,十月并不在意。还有一种是说十月能干,就得用这么厚重的聘礼才能娶得到。唐开泰能拿出来这么多的彩礼说明看重十月。这样说的人,基本都是和唐开泰十月关系比较好的人家,村子里越来越多人家和他们关系不错。
去年一年,十月在村子里收菜,让那些“也就能种个菜养个鸡”的女人一份收入,让她们在家里更有底气些。还有唐开泰带着人们干活赚钱,这就更不一样了,要知道那可以一天三十文干了两个月,活不累,吃的还好。
这些事儿在唐开泰和十月眼里,是互帮互助,算不得什么恩情,没想到会因此在村里获得好人缘。
这从今年过年串门就能看出来,来唐开泰和十月家的人越来越多了,下聘的时候,来观礼的人也不少。
唐开泰和十月都感觉,他们是真的融入到北地的生活,和李家坳村有了更深的牵绊。
出了正月,北地的年就结束了。
开元和阿平又回到县学,这次走的时候,还专门绘制了一副给阿平填写小红花的表格。开元说专门挂在他和阿平的屋子里,阿平每次月考成绩他给算成小红花画在上面,阿平自己得了表扬,就说一声,到时候也给加上。
因为有这个,阿平更愿意去县学了。
学子公寓在,正月二十五就正式开张了。
有的别的村子的孩子提前过来,说是在学子公寓更能读下去书。在家里没法认真读书。
等到二月初二所有人都回来了,这其中有五个孩子不来了。
有一个是家里在县城租了房子,顺便做个小买卖,就直接住在县城了。还有一个说是去亲戚家住了。后来十月打听,好像是附近有不少人家也十月的学子公寓的形式,在家里辟出两间屋子,八个人一间屋子,一个月才一百二十文。
有三个是辍学了。原因各种各样,有的因为收成不好,交了税,家里没钱交束脩了。还有一个因为上头的姐姐出嫁了,家里能干活的人少了一个,读书太费钱了,除了束脩还有日常笔墨,哪样都贵,索性不读了。
俩辍学的孩子,跟着家里人来取东西的时候,眼睛都是红的。
春娘和十月说这事儿的时候,也是一阵唏嘘。
十月忽然想,不知道县学能不能搞勤工俭学,如果能够高勤工俭学就好了。
她没想到自己把前世勤工俭学的概念说给唐开泰和开元他们听之后,在不久的将来,县学真的有了勤工俭学,让穷人家的孩子也能读上书了。
县学没两年才会招一届学生,今年没有新学生入学,县学的大部分精力都在上舍的学子身上,希望秋天的县试能考出几个童生来,要知道北安县全县也就只有四个童生,十多年前才有一个秀才。
这次上舍有十三个学子,夫子们想着,若是能考出来一个也是好的,如果运气好些,再考出来一个秀才,那明年县学 会有更多的人来读。
不仅是夫子,能进上舍的都是原本就有一定的底子的,甚至有一个叫杜尚的十五岁的少年,在来北地之前,就已经参加过本地的县试了,只是在第三场时坏了肚子没考完,后面也就没再考了。
杜尚也是所有夫子重点关注的对象,都希望他今年能一举考上童生。
开元在上舍是个吊车尾的成绩,但是看不出他有多着急,但是在县学里,只要有时间,基本都是在读书的。
随堂小考也没有出过错处,只是开元这试帖诗写的不行,最近都在这方面下功夫。
县学上的事,唐开泰他们帮不上忙。他们正忙着规划他们的鱼塘。
十亩的鱼塘,是要规划一番才能动手的。
两人实地考察一番,最后定十月决定,十亩的鱼塘,分成五块,三个用来养鱼和河蟹,两个种藕。
今年就先这样试试,到年底看看那种鱼长得好,明年再换。
十亩鱼塘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出了正月,唐开泰就在村子里帮着找人了。
挖鱼塘得天暖了,地不那么硬了,才好动土,避开春种忙碌的时候。
养鱼比种田晚一些,没关系,但是种藕的话,得提前。
十月在这方面没有一点经验,只是想着既然有了鱼塘,就不能浪费了。
种藕的塘子和养鱼养河蟹的塘子深浅不同,他们也不敢随便下手,便在村子里寻找懂养鱼的人。找了一圈竟然一个都没有。
后来还是十月忽然想起,周大杨的老家有河,他那么会捕鱼,说不定懂得养鱼。
结果周大杨并不懂养鱼,他的老家靠近河边,反而没有人专门养鱼,想要吃鱼都到河边去捕鱼,没谁想着弄个鱼塘养鱼。
后来还是里正帮着介绍了一个其他村子从前养过鱼的人,唐开泰和十月专门去请教了一番,回来画了大概的图,标记了每一个鱼塘的深浅,分别做什么用。就等着解冻就开挖。
除了挖鱼塘这个大工程,还有鱼苗也要想法子弄。两人在县城认识的掌柜的那打听,也没听说哪里有养鱼的,没有人工养殖的鱼苗,就只能等到春天河水解冻了,去黑白河里捕野生的鱼苗了。
想到这里,十月对于今年的鱼塘能够获得收益,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第165章 事业
规划好鱼塘的事, 两人又开始琢磨在哪里种葡萄。去年的葡萄那么赚钱,今年肯定是要继续酿酒的。十月的目标是今年要酿一百坛的葡萄酒。
野生葡萄毕竟有限,自己种是肯定的, 但是限于没有经验, 也没有那么多的田地可以用来做实验。十月和唐开泰想着, 就先用两家的房子后面的园子,两个院子加起来也有不止一亩地了。
等到秋天葡萄成熟的季节,可以摘野葡萄,还可以到别的村子里去收葡萄, 再加上自己家种的,应该能够达到十月酿一百坛葡萄酒的目标。
唐开泰之前给人造房子的时候,记得有个村子里有一户人家种了葡萄,他还专门买了回来给十月她们吃了, 比野生的葡萄要甜的多。
于是专门到村子里去问能不能卖一些葡萄苗,家里种一些。结果一问才知道葡萄根本不是种葡萄苗, 是插扦的方式繁殖的。那户人家听说唐开泰要种一亩地的葡萄,问他做什么用,唐开泰说秋天的时候到县城去卖。
老人家听了直摇头,但是还是说开春天暖了, 他可以给他一些葡萄枝,到时候教他怎么插扦。唐开泰自然是千恩万谢,并许诺会给报酬, 一亩地都种了,除了葡萄苗的钱,还给老人家八百文的酬劳。老人家摇着手, 说用不着用不着。
老人家是个乐观的性子,家里就自己和老伴, 听说有个闺女在嫁到别的村里了,逢年过年回来一次,家里的葡萄架还是女儿在家的时候喜欢,才搭的,如今女儿的女儿都八九岁了。老人家说起来很是怀念。
解决了葡萄的种植,剩下的就准备春种了。
去年的苞米收成不算好,但是十月还是种植收成比较好的人家了。
收秋粮的时候,十月给县城交的苞米是所有人中交的最好的,因此还得了夸奖。不过十月听人群里人说,别人家里的不是不好,只是没有把最好的交给县里罢了。
十月摇着头,没多说什么,自己并不是为了讨好,只是觉得这东西不错,种出来是什么样,就什么样,朝廷努力的推广种植,也是为了老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那些种子朝廷是免费发的,但是不能因为是免费就不珍惜。
今年十月打算把自己家的分到的四亩田地,继续种苞米。唐开泰家的田地也拿出来两亩种了苞米,剩下的继续种小麦,春娘的二亩田地也种了苞米,主要是春娘觉得种苞米比中小麦更省力一些。十月也这样觉得。
种苞米比起水稻小麦都更轻松些。
今年的县学的春假正赶在春忙的时候放的,但是上舍的学子都没有放假。阿平自己回来跟着种了三田地。
三天假期一结束,阿平就怪怪的回县学了。还特别认真的和十月说,“嫂嫂,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我现在已经有六个小红花了,以后我把小红花换成的钱,都用来请人帮咱家种田。”
十月忍不住想笑,阿平可真是太逗了,不过这孩子心里有这个家,眼泪看得见疾苦,是个心软善良的孩子,这很好。
她嘱咐阿平要好好读书,但是要监督,不要让二哥熬夜,要好好休息,县试考的如何都没关系,健康最重要。阿平像个小大人一样答应着,说一定帮着她照看好二哥。
春天最忙的时候,白三爷一家从京城回来了,还带来了董太医的信。
白三爷没想到唐开泰他们竟然还认识京城里的大人物,太医院的人,这是他一辈子都不敢想的。董太医是个很和善的老人,听说他们家也作药材生意,还问他都有什么药材,之后派了人到他这里采购了不少药材。
这倒不是特意的关照他的生意,太医院也有这个职责,每年给皇家选好的药材。太医院里的每一个太医都有自己家的药田,皇家也有,但是自己种得总归不如山野中菜来的。白三爷家的药材,听说还是专门从北地运来的,北地的药材,是董太医最近正在研究的一些病症里需要的。
董太医给唐开泰的信里没有说什么特别的事情,问了开元的病情,感谢了开元送他的丰收图,知道开元在准备县试,还在心里写了一个食疗的方子,让十月他们每天给开元做了吃。
十月把这个方子给了春娘,青春娘帮忙每天给开元做一顿。
白三爷房子在他们回来之前就继续开工了,春忙结束之后,村里就有不少人问唐开泰县城的白家宅子的活儿还有没有了。地基打完了,剩下的就是一点点的建造,按照木匠和瓦匠肯定是需要的,但是打下手的力工,不会到需要多少。
送走村子里第五个来问的人之后,唐开泰决定还是去拜访一下白家的田管家,问问还需要人不。
他到了白家,话还没问出来,田管家就说,他们这里还是需要人,正好春忙也结束了,问他能不能带一些人来。
“虽然说现在人也好找,但是用生不如用熟,若是你能找到人是最好的。”
唐开泰自然答应。
回到村里,把之前来县城干活的二十个人又带到县城白家,直接交给田管家,让田管家安排。
家里还有少事儿,唐开泰不能在县城里作监工了,家里的鱼塘,也要开挖了,他不能让十月一个姑娘家每天去现场监工。
虽然也能让村里的人帮着看着,但是总归还是自己去做更适合。
因为十月要挖鱼塘,周大杨就没去白家,说给十月挖鱼塘去。
挖鱼塘也不轻松,一天也是三十文,中午供饭。赚得和县城一样多,但是在县城可是有机会在主家露脸的,说不定就有机会找一个长久的活计了。
周大杨对这个不太感兴趣,家里不能离开人,时不时的还要照看田里,干脆就在家里。
挖鱼塘,唐开泰在村子里找了三十个人,每天一顿中午饭,做得比较简单,十月自己一个人就行。
主食都是馒头,配的大骨头汤,再加一个其他的素材。
隔三差五的一顿肉菜就行了。
等鱼塘挖完,也已经马上端午了。
鱼塘晾一晾才能引水进去。这会儿也就不急了。
家里的葡萄枝也出芽了,外村的老人家过来办帮着插扦。老人姓赵,村里人都叫他赵六子,十月和唐开泰跟着一起叫赵爷爷。
他们三人用两天把两家房子后的园子都种满了葡萄枝,赵爷爷家叹息着说,不知道为啥出芽慢了,不知道今年能不能接葡萄。
十月听赵爷爷这样说也有些心慌,但是如今已经这样了,也没别的法子。倒是口头上和赵爷爷家定下了,他们家种的葡萄,到时候他们全收了。如果他认识其他人家也种葡萄的,他们也收。
其实这时候,赵爷爷已经知道十月他们种葡萄不仅仅是为了卖葡萄,应该是有别的用途。不过这是人家的营生,外人可不好多问。
赵爷爷走的时候,十月按照当初唐开泰说的,给了八百文的酬劳,还有这些葡萄枝,一共给一千五百文。
老人家也没推辞,直接接了。
葡萄种完了,十月和唐开泰才感觉到松了一口气。好像一晃就过了四个月。
第166章 商队
今年格外忙碌, 三三的生日没正式过,也就早晨象征性的给他煮了一碗面。小家伙现在基本上和她们吃一样的饭菜,只是做的更精细, 饭菜都更软烂一些。
两岁的三三如今已经可以说短句子了, 整日乐呵呵的。
今天去黄家看妹妹, 明天去张家看弟弟。黄家妹妹已经开始尝试着站起来了,是个很伶俐的丫头,看她这每天用不完的劲儿,没事就要扶墙站起来的架势, 孕期黄婶子喝羊奶确实是有好处的,小丫头发育的特别好。三三是一周岁才开始走路,十月总觉得小家伙骨头软。
张家弟弟是个刚会翻身的奶娃娃,白白净净的, 长得像梅秀婶子,是个漂亮的小男孩。
三三童言无忌, 有人逗他喜欢妹妹还是喜欢弟弟,他便说喜欢弟弟,弟弟好看。惹得大家发笑。
每年的五月初三和七月初九,是唐开泰亲娘和嫡母忌日, 尽管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他们兄妹几个还是会在这两个日子里格外的沉默。
这份难过里,除了死别之痛, 还有两位长辈埋骨他乡的愧疚。唐开泰一直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将母亲和他娘的尸体带回北地安葬。可是一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成行。
十月不是一个会安慰人的,好在日子忙碌,唐开泰的沉默寡言, 也就持续了几天,之后便渐渐的恢复了正常。
端午节之后日子相比之前清闲不少。
在端午后的第一个赶集日, 唐开泰和十月带着三三和金金,一起去了县城。
这还是三三第一次来县城,小家伙眼睛都不够看了,在毛驴车上,远远看到城门口,就闹着要站起来。
进了县城之后,十月一直嘱咐必须牵着手,否则人多了会踩到他,三三虽然好奇,但是懂事听话。要牵着手就一直牵着手。
看到一个挑着担子卖玩具的货郎,身子不自觉的扭过去,直向货郎那使劲,拉着十月要过去。见他要买,货郎走到路边,放下担子任他挑选。
三三挑了一个风车,一个拨浪鼓,便摇头说不要了。
十月看到货郎担子里头有木质的九连环,又买了一个九连环给他。给他讲了玩法,小家伙立刻将手里的风车拨浪鼓都让金金帮他拿着,自己双手捧着九连环玩。
这孩子就这样,对什么感兴趣,就忘了时间地点,这还在大街上呢,就玩上了。
十月双手将他抱起来,三三嘿嘿笑了一声,小手还在琢磨解九连环。
几个人费力的穿过热闹的大街,走到学子公寓已经是中午了。
唐开泰拎着从珍味鲜打包的食盒,金金拿着路边买的小吃。
春娘见到他们几个,笑着迎上来。
“就知道你们今天会过来,怎么还买这么多吃的,我饭菜都带出你们的份了。”
“这家伙,看到什么都想尝尝,路上遇见珍味鲜的掌柜的,一定要我们去店里。这会儿是一点都不饿了。”
两人闲话,边上金金帮忙照看三三,也指点三三解九连环。
金金小时候玩过这个,不是很感兴趣。看着三三笨拙地解九连环,那模样和阿平越看越像。
今年已经九岁的金金不再像小时候总是说三三和阿平长得像了,她隐约能察觉到大哥对三三似乎有些不一样,她也不知道怎么形容,说大哥不喜欢三三吧,倒也不是,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哥就很少单独抱着三三了,有时候看着三三的眼神,让人捉摸不透。
其实,金金已经猜到了三三可能是孙姨娘生的,应该也是她们的弟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哥不把他认回来。
只是大哥不说,她也不会问。
金金去年几乎整年都在家里,和王家的多麦多苗在一起的时候多,村里大人们传的一些闲话,她们也听到一些,而有些事,是不能问大人的,不懂就不自己琢磨。
去年的时候,后村有个媳妇生的娃娃,大家都说和她娘家表哥长的像,和表哥家的几个孩子也长得像,闲话说的多了,婆家要休了她。
有不少人说闲话,说那个媳妇不点检,还没结婚就和表哥有个孩子,没办法才嫁过来的。后来还是里正出面在村里把说闲话的都骂了一顿,之后大家才不说了。
后来那个媳妇有没有被休,金金他们也不知道,其实闲话里说的后村的媳妇是哪个她都不知道。
但是因为这件事,已经十三岁的多麦,可是被王婶子借着这件事好好的教育了一番女德。要她们不能再和村子里的小子们一起玩了,长大了,有人说闲话。
多麦毕竟大了,知道这些事儿的厉害。
私下里也和多苗说,让她这个活泼爱玩的妹子,以后少和村子的其他小子们爬树摸鱼的。
金金经常和她们一块绣花,这件事儿也就传到了金金的耳朵。
这件事经过多苗的转述,重点就变成了,不能随便和男孩子玩,会生孩子的。和谁玩生的孩子就和谁像,就让人知道了,以后就嫁不出去了。
金金对这些不甚明白,听了多苗的话,也不敢问大人,那段时间,大哥和十月姐姐都很忙,时间长了也就忘了问。但是她记得一件事,小孩子和谁在长得像,就会被人说是谁家的孩子。
她想起三三经常被说和大哥和阿平长得像,她知道三三肯定不是大哥和阿平的孩子,那很可能就是孙姨娘的孩子,因为大哥和阿平长的都像孙姨娘。
想到这个的时候,金金好像一下就明白了三三是孙姨娘的孩子。
很多事一点点的想起来了,在来北地的路上,十月姐姐的包裹里,有孙姨娘的耳坠子,后来十月姐姐和大哥说了什么,大哥还很生气的锤了地。她猜想,大哥应该是生孙姨娘的气,因为孙姨娘和她姨娘一样,也不要他们了。
不得不说,金金这小脑瓜七拐八拐的想法,虽然很多猜测不对,但是把三三的身世倒是还原了。想到三三刚出生就被遗弃了,觉得三三很可怜。虽然她不懂大哥为什么不把三三认回来,但是不妨碍她对三三好一点。
所以,后来她有意无意的带着三三,对三三很好。如今三三最喜欢的就是金金姐姐了。
这会儿九连环解不开,人也困了,小脑子往三三胳膊这一靠,撒娇道,“金姐姐,三三困了,想睡觉。”
边上正在和春娘说话的十月听到了,立刻出声阻止,“三三乖啊,先别睡,一会儿咱们去看阿春姐的新房子,之后去看暖暖妹妹。好不好?”
三三歪着头,暖暖妹妹?不知道是哪个。
不过这会儿他困了,话也不想说。
十月把三三抱起来,让他下地。回头对春娘说,“咱们现在去看看吧,不然他这一睡,就懂得一个时辰,还得留人看着他。”
刚才春娘正和十月说自己看上的一个房子,想让十月一起看看,这两天准备定下来。
房子的地址和秋红姐家在一条街,隔了三户人家。十月想着正好可以去看看秋红姐。
之后几个人收拾一下,从巷子里穿过去,去看房子了。
房子不大,一个小院子,三间正房是砖房,西侧两间茅草屋,有一间都塌了一角。但是这个房子便宜,二十五两银子就卖。
价格和位置大小都适合,十月也觉得不错,建议春娘定下来。
之后几个人去秋红姐家。
暖暖长得白白净净的,这才几个月,看着长大了很多。
三三一向喜欢比自己的小的娃娃,一会儿抓抓小手,一会儿捏捏小脸,俨然把小妹妹当成了玩具一样。这会儿人也不困了,闹着要和妹妹玩。
可是这会儿正是暖暖睡觉的时候,沈秋红哄着暖暖,三三也跟着睡了,俩小的睡着了,他们几个大人在外间小声说着话。
秋红姐笑着抱怨冬柏哥,天天不着家。
冬柏哥跟着白家的商队去蒙匈国那边做生意了。有了女儿之后,冬柏哥整个人都变得柔和了许多,以前总是肃着一张脸,和人做生意也少见陪笑脸的,如今对着自家才几个月的小闺女,真是满腹的柔情全都倾注了出去。还说以后打算招上门女婿,教闺女功夫,让别人不敢欺负她。
“你说说,他这当爹的,孩子才几个月大,都把十几年后的打算都做好了。要我说,现在孩子还小,家里日子也还行,就在县里做点小买卖挺好的,何必出去折腾,有个三长两短的,我的日子还怎么安生。”
十月知道,秋红姐是真担心冬柏哥。
他们那一层不能拿上台面的身份,一直是一个隐患。
有了女儿之后,秋红姐,更想要平稳的日子,冬柏哥希望为了孩子再闯一闯。
两人这段时间怕是有不少摩擦。
关于这个,十月也不知道该怎么劝,两人想的都有道理。只能劝说秋红姐想开些。
“现在和蒙匈通商了,我听说商队往来也快,最慢一个月,一般半个月就回来了。冬柏哥还会些功夫不会有事儿的。”
十月说。
沈秋红摇摇头,没再说什么。
“当爹和当娘的不一样,我是一刻也离不得暖暖。”
秋红姐看着暖暖,脸上尽是柔情。
十月也感觉得到,也因为女儿的到来,秋红姐变了更多,不仅更爱笑,也更愿意和别人说一下家长里短,有个小娃娃,和左右邻居相处起来也更有话题。
看她现在这样,谁能想到曾经的她是个杀手呢。
“哎,说真的,要不是家里的事情绊着,我也想跟着商队去蒙匈的地界看看呢。看看他们那都有些什么好东西。现在才只是几个小商队,小打小闹的,以后要是朝廷在这边开了商道,到那时候再去跟着商队跑,就来不及了。”
沈秋红指了指她鼻子,“你就野吧,姑娘家家的,还要跑商队。我现在觉得,就在家里守着孩子,过小日子挺好的。”
十月笑笑,没再说什么。
是的呀,刀尖舔血的日子过来的,谁不觉得小日子挺好呢。
十天之后,白家的商队回来了。
走的时候,十马车的粮食布匹和药材,回来时换了十辆马车的皮货、毛毡和金银器皿。
这是北安县的第一个外出的商队,进城的时候城里的百姓们纷纷围观,大家指着马车热闹地说着什么。
就像是第一批北迁过来的人们到来时人们的反应。
那一次北安县的人们觉得这些人来北地是和他们抢资源的,来了之后发现这些人带给了他们商机,让他们赚到了更多的钱。
这一次,白家的商队带着货物出去,又带着货物回来。白家的铺子占了半条街,也许过几天他们就能在白家的铺子里买到蒙匈国的东西,甚至更远的海外的东西了。
这让他们生出一种期待,也由衷的觉得,北地的日子的确是变得越来越好了。
第167章 给蒙匈人盖房子
白家商队第一次带回来十车的货物之后, 北安县和蒙匈通商变得更加便利,虽然朝廷还没有正式下发通商的告示,但是白家的这一趟可是县令大人默许的。
白家商队回来的第三天, 所有从蒙匈那边带回来的货物在白家的杂货铺子开始出售了。无论是村里的还是县城的, 大家都对蒙匈那边的东西很好奇。
大的贵是的买不起, 小玩意还是能买得起的。比如,村里的百姓多喜欢暖和又耐脏的毛毡,县城里更多人喜欢色彩艳丽的羊毛毯子,小孩子的玩意也多, 同样是拨浪鼓,花纹都更新鲜一些。
这些货物中,最受欢迎的是玻璃镜子。据说这些都是进城的大户人家下能用到的东西,现在北安县这样一个小县城也能用到了。价格比铜镜贵了三四倍, 但是一家能有一个这样的玻璃镜是能够传给后代的。
十月和唐开泰自然也来白家的铺子了。
这也坚定了唐开泰要出去跟着跑的决心。
他们没有可以和蒙匈换的东西,但是即使是拿着银子去买, 也能赚不少钱的,而且他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方便携带的帐篷,他相信对于蒙匈这个游牧民族,这些是更需要的。
十月特别赞同他想法, 这可是在十月没有任何提示下,他自己想出来的点子。
半个月后唐开泰也跟着白家的商队出发了。这次他只带了五十两银子,和一些自己的简单设计的图纸。银子主要是为了买香料和种子, 这个是十月提醒他的。
白家的商队里带回来的香料很少,十月想,以后她可以做香料生意, 可食用的还可以做成各种火锅底料来卖。
不知道为什么,大昭这个朝代, 看起来和明朝中后期很像,但是明朝已经有了玻璃和香料,大昭却没有,尤其是饮食文化,主要还是咸和甜为主,南方更精细,北方更粗旷,极少数地方喜欢酸和辣,但是主流饮食还是甜和咸为主的。
去年十月种的辣椒在珍味鲜卖的很好,送给京城的董太医也说喜欢。还问十月是哪里得来的吃食,以为辣椒是一种野菜。
十月想,明年她要扩大辣椒的种植,但是目前她只有一种辣椒的种子,是那种细长的辣椒,不是小米辣,有点像螺丝椒,皮不厚,但是有些微的皱。所以这次唐开泰跟着白家商队去,也看一下有什么不常见的种子都买一些回来,回来就算不认识的,自己种了试试就知道是什么了。
这还是唐开泰第一次出远门,十月给他准备了三套换洗的衣服,分内外衣分开装好,又把日常洗漱的用具单独装在一个小布袋子里。在县城的药堂买了一些防蚊虫,防毒蛇的药物,风寒发热等一些常见的药物,用法用量都写在纸包上,单独装好。
看着十月给收拾出来的大包裹,唐开泰心里暖暖的,十月是从里到外从上到下把能给他准备的都准备了。
怕他们在路上吃不好,还专门炸了辣酱,装在竹筒里,让他路上吃。
其实最长也就一个月,快一些半个月就回来了。去年十月在县城忙学子公寓,唐开泰在别的村子帮人造房子,两个人也是十天半个月不见面的。可是不知为何,这次出门,两人都有着强烈的不舍的情绪。这或许是一种习惯,也或许是两人之间越来越深的牵绊和情感。
唐开泰走的第一天,十月甚至有些恍惚。开始担心这条没有两国朝廷默许的商队是否会遇到劫匪。之后两天开始下雨,十月又担心唐开泰受伤的腿会不会着凉,让原本的暗伤更严重。
这种担忧,在唐开泰走的第五天渐渐变淡,因为忙碌的除草季到了。
尽管是第二年,但是庄稼地里的荒草还是不少。十月直接在村子里雇了一家人帮着除草,自己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已经撒了鱼苗的鱼塘。
这些鱼苗都是从黑白河里捞的,数量不多,随时捞到随时放进鱼塘里。
十月凭借前世的记忆和里正给介绍的懂一点养鱼技术的老农,尝试着用煮熟的苞米面晒干,和晒干的蚯蚓一起搅拌来喂鱼,喂了几天,看样子还行,反正没有看到她害怕的塘翻鱼肚白的事情发生。
三个鱼塘,原本她打算分别养不同的鱼,但是因为鱼苗没法区分,最后都养了差不多相同的鱼苗,多数是草鱼、鲤鱼和鲫鱼。养藕的池塘里也放养了鱼苗,十月觉得每一个鱼塘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态。还弄了一些青蛙蝌蚪之类的。
不过鱼塘原本是一片荒地,即使是挖成了鱼塘,也还是有很多野草杂草长出来,远远看去倒也葱葱郁郁的。
鱼塘里的鱼在渐渐的长,但是目前拉看,大的也仅仅是十几公分,小的只有手指头大小,十月觉得今年鱼塘里的鱼,怕是涨到冬天也很难长到两斤以上。
十月和唐开泰后院的葡萄也终于开花了,只是开的花很少,肉眼可见的,不太可能结出多少葡萄。十月看着葡萄园叹气,心想,第一年,能开花也算不错了。自己幻想中的葱葱郁郁的葡萄架并没有出现,她架起来的拱形葡萄架,顶部还能看到瓦蓝的天空。十月怀疑是不是葡萄架太高了。
有这些事情忙碌着,一晃二十多天过去了。
跟着白家商队出去的唐开泰,终于回来了。
比十月想象的顺利,唐开泰带回来不少香料,和种子,除此之外,还带回来一袋子土豆。这简直是意外之喜。
十月脑子里已经想好了数十种土豆的做法,第一天就给大家做土豆炖豆角。
唐开泰一去二十多天,人瘦了整整一圈,但是精神头特别足。
这次他除了买东西,还有了一个特别大的收获,蒙匈人想要让他给造房子。
这实在是唐开泰没有想到的。
本来唐开泰是卖自己画的帐篷的图纸,因为蒙匈人以放牧为生,帐篷就是他们流动的房子。但是这次和他们交易的一个蒙匈小部落的人,看见唐开泰的帐篷的图,问他会不会建房子,他们不要帐篷,他们想建房子。
建房子对唐开泰来说并不难,尤其是给部落里建民房,相对来说就和李家坳村子里大家盖的房子差不多,比县城的大宅院要容易的多。
幸好唐开泰的图纸里夹杂了两章自己画的房子的草图,当下就有人说,他们想要盖房子,就盖图上那样的。
唐开泰还到了部落的居住区,看见部落里大多数还是毛毡的帐篷,也有几个土房子,但是很矮,看起来风吹雨淋几次,就要塌了。
部落里的小头领问唐开泰盖一个房子要多久,唐开泰说天气晴朗的话,二十多天就能盖好。这些人对他更热情了,问他下次能不能留下来帮他们盖房子。
唐开泰犹豫了一番,白三爷冲他点点头,于是他答应下来。
后来白三爷给他透露说,北地和蒙匈以后肯定要全面通商的,蒙匈也在学大昭,开始号召各部落定居下来。一部分人四季放牧,留下的人守着土地和老人孩子,这样更有利于部落的发展。
如果现在唐开泰能够在这些小部落里留下好口碑,以后肯定有源源不断的生意上门。
唐开泰统计了那个部落一共几乎人家要建房子,准备建多大的,大概什么样式,基本定下来之后,他估算出木材和砖瓦的用量,收了他们一半的定金,在两边商队的见证下,签下了建房子的合约。唐开泰下次过去,就要带着人和木材砖瓦过去 ,帮他们建房子。
这个小部落距离北安县,大概有六天的路程。这一去再回来就差不多俩月了。
唐开泰兴致勃勃的准备,十月却担心他独自留在蒙匈那边会不会有危险。
“放心吧,不会的。白叔他们商队每半个月就会去那里一次的,而且这次我也会带几十个人过去的。”
“可是,那里毕竟不是大昭,帮他们建房子这个事情,以后会不会有麻烦?”
唐开泰想了想,“白叔说以后肯定是要通商的,如果蒙匈有需要,向咱们朝廷求助的话,朝廷也会派工匠过去的。”
言外之意是没什么问题。
但是十月还是让他去北安县说明一下这个事情,做个备案,别到时候闹出个不好的结果。
毕竟涉及到两国,不是两个村、两个县那简单。
唐开泰一想也是,有备无患吧。免得以后给自己惹麻烦。
这样想着,第二天唐开泰又去了北安县衙,说明了情况,也把和蒙匈那个小部落签的建造房子的合约给办事的胥吏看了一眼。
县衙的胥吏不敢轻易做主,拿着这份合约到了后院,不一会儿曹县令就出来了。
“果然是你小子,都把房子盖到蒙匈去了?”
曹县令笑着说。
唐开泰觉得曹县令不像县令,反而像个大家长。听他这样问话,心里松了一口气。
“回大人的话,这次跟着白家商队过去,赶巧碰上了蒙匈那卡部落的族长要建房子,问我们有没有工匠,我就应了。回来之后想了想,还是来县衙报备一下,免得以后有什么不妥。”
曹县令点点头。
在这份合约上盖上了县衙的章,“你这个事我回来就听白掌柜说了。如今咱们和蒙匈是友好邻邦,朝廷的公文也下来了,不日将会派人来主持两国通商之事。如今与蒙匈各部的交易贸易都是允许的,只要不出手铁器等制品,都是可以的。”
曹县令说着,把合约还给唐开泰。
唐开泰恭敬的结果,躬身道谢。
“多谢曹大人。”
“没想到,你小子竟然敢跟着他们去蒙匈,要知道,白家商队里可都是成年壮汉,你这小胳膊小腿的,也不怕在那边被欺负。”
曹县令对唐开泰这孩子是有些佩服的,小小年纪,还是个孤儿,自己养活三个弟妹不说,还能供两个弟弟读书。
而且本人也是个上进的,这样人,他不介意多给他一些机会。
“那本《营造法式》看的如何啦?”曹县令问道。
“回大人,已经粗略的看完了,但是还有些许内容不甚理解。”唐开泰如实回答。
曹县令点点头,没再说什么,拍了拍他肩膀,让他多钻研,有好处。
唐开泰从县衙出来,直接去了白三爷家里。虽然自己一腔热血,准备大干一场,但是具体要怎么做,还是要向常年在外跑商的白三爷请教一番。
白三爷对唐开泰就如同自家子侄一般,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帮唐开泰给董太医送了东西,自家还搭上了太医院的关系,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得来的好运道。所以对唐家这几个孩子,白三爷格外照顾。
甚至在县学,都让自己那个无心向学的儿子多多照看开元和阿平。
他让唐开泰放心去干,木材和砖瓦这些,分几次运过去,他的商队每次过去帮他带,差不多五天过去一次,这样有什么事,他们也能及时接应上。
现在除了白家的商队,还有其他的小商队,也开始往蒙匈那边去,蒙匈也有专门的商队来北安县,只是彼此都持有各方朝廷发的文书,多了一道严格的检查,其他的和本地人也没什么不同。
两国往来频繁了起来,反而都安全了些。
唐开泰谢过白三爷,从白家出来,就去联系买木材和砖瓦,之后又在村子里召集人去蒙匈建房子,去蒙匈建房子,一天工钱是四十文,还供饭。比在县城能多赚十文钱。一个月可就是一贯多钱,村里没有不心动的,但是想到要去蒙匈,本地人很犹豫,南边迁过来的各个都愿意。
就这样,十天之后,唐开泰带着三十多个农家汉子,还有一车木材,一车砖瓦,跟着白家车队开始了第二次的蒙匈之旅。
那时已经是六月底,马上七月了,北地最热的时节。
十月还让唐开泰带了一袋子绿豆,让主家给煮绿豆汤,还告诉他,没事就采一些野薄荷泡水,加一点盐,免得中暑。
唐开泰认真听着,心里却在算计着,这一次赚的钱,能有几十两了,够他给自己和十月建一个婚房了。
第168章 县试
唐开泰去蒙匈的那卡部落建房子的时候, 北安县正在准备时隔五年的第一次县试。
因为之前连年征战,北地人口凋零,北安县前任县令只顾着怎么保证税收, 根本顾不上县试, 北安县有点底子的耕读之家也都往更南边搬, 一个县里凑不出二十个读书人。索性县试就改为三年一次,结果第一个三年就因为县令家的老母亲去世,给取消了。前县令第二个三年没到头就被新皇给撸下去了。前曹县令到任,正赶上北迁的人到来, 也确实顾不上县试之事,去年县学才开,私下调查,整个北安县也有一个读书人想要考童生秀才的。
今年无论如何得举办县试, 长宁府学政会派人来督考。
这次县试一共有五十三名考生报考,除了县学上舍的十二个学子, 还有其他村里私塾的学生。
对此曹县令是非常欣慰的,毕竟以前可是县试都组织不起来呢。
考棚早早的打扫好,告示也提前发下来,考生要准备的东西, 考试的流程要求都写在告示里。就怕在考试时因为这样那样的状况,导致考生无法考试。
十月自己当过考生,知道带上准考证, 拿上笔去就行,但是还是第一次给古代的考生准备考试。
县试连考四场,考完当天出成绩, 四场全过算是童生,考中童生的, 可以参加府试,府试通过,即为秀才。
县试也有考五场的,具体几场县令自己决定。
考题就是日常所学的,不外四书文,试帖诗,五经文,诗,赋,策,论,圣谕广训等。
第一场为正场,考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全卷不得多于七百字,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写,也不能犯忌讳。第一场录取比较宽松,只要不是非常严重的犯忌讳的问题,都能考过。
第二场为招覆,亦名初覆。试四书文一篇,性理论或孝经论一篇,默写《圣谕广训》约百字,不得误写添改。这一场注重文字的工整整洁,如果字写得不好,可能会被直接淘汰。
第三场称再覆,试四书文或经文一篇,律赋一篇,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
第四第五场连覆,经文、诗赋、经文,骈文。
第一场考完才能进行下一场考试,每一场考试成绩靠前的,在下一场考试的座位也靠前,距离主考官越近,越到后面越严格。
开元之前智力受损,虽然保留了一部分七八岁之前的记忆,但是脑子里的知识有限,大家对他考秀才不抱什么希望,心里隐隐期待他能考上童生,不过谁也没说,怕给他压力。
唐开泰出门之前就和他说了,让他不要有压力,无论考不考得上童生都没关系,家里也不一定非要人做官。
开元点头应是,看样子他也并不多么在意这次县试。
但是阿平知道,二哥是真的很努力的,每天晚上都比他要晚睡很久,还起的比他早很多。阿平在心里很认真的向老天祈祷,希望二哥能够考中秀才。
当然这也是自己心里默默的祈祷,谁也不告诉。
她不知道,其实金金和十月也在心里念叨,希望开元能考一个好成绩出来。
第一场开元很早就出门了,就怕排队检查耽误时间,但是还是有很多看热闹的比参加考试的来的还早。
县衙派了人维护秩序,唐开泰他们几个县学的学子排在一起进去的。
接下来就等待。
一般都要下午才出来,十月想着中午吃过午饭再过来,这会儿太阳渐渐大了,别中暑了。
于是带着金金回到了学子公寓。
为了应景,学子公寓也认真装饰了一番,大门口张贴了一副对联,上联“今朝寒窗苦读”,下联“明日金榜题名”。这么直白的对联,是开元写的。
十月觉得这个就很好,通俗易懂,也有激励作用,而且还可以给学子公寓做宣传。
对了,学子公寓起了名字了,十月一直叫这里学子公寓,但是实际上这个小院子没有名字,只是住在这里的县学学生,和左右邻居知道这里有读书的学子可以住宿。
后来还是春娘想着,得在门口立一个牌坊,让人知道这里是招学子住宿的。于是两人就想了一个“金榜学舍”的名字,做了一个木质牌坊,放在了门口。
十月还开玩笑,说以后金榜学舍边上,再开一个书屋,就叫做“提名书屋”。
关于这个书屋,十月一直有想法,但是如今县城读书人少,总觉得还不到时候。但是如果今年县学里有人考上了童生,明年后年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的。
明年就可以把书屋搞起来,说不定能帮助更多的读书人呢。
回到学子公寓,几个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这个时间县学还在上课,院子里很安静。只剩下蝉鸣和梁嫂子搓洗衣物的声音。
午饭随便吃了凉面,十月就和金金出门往贡院那边走了。
结果还没走出巷子,就看到开元已经回来了。
“开元,你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十月惊讶的不知说什么好。不是说都是下午才出来的吗?
“写完了,就回来了。那里面太热了。”
开元的衣服都是湿的,额头上上也都是汗。
金金忙上前去接他手里的书袋,十月看着开元的脸色,平静的仿佛正常放学。
“还没吃饭吧?我们今天吃的凉面,我回屋给你下一碗去。”
开元点点头,“谢谢。”
十月心里嘀咕,这是考的好不好呀,一会儿还是得问问,算了,还是不问了,万一考得不好,就尴尬了。
反正晚上成绩就出来了,到时候去看看就好了。
要是没考过,明天也不用去了。
开元吃了一碗凉面,见大家都不问他考的如何,有些奇怪。
“你们都不关心我考的怎样?”开元问。
“当然关心了,我是……怕二哥考的不好。”金金说。
十月听开元这样说,就知道考的不错。
见大家都看着他,开元抿唇笑了下。
“考的不错。”
“就你一个人出来了,有其他人出来吗?”十月问道。
开元摇头,“不清楚,我出来的时候,外面也没什么人。”
十月心想,这会儿太阳正大着,看热闹的也不会这会儿去贡院门口守着呀。
“那下午睡一会儿?”十月又问。
开元点头。
他确实有些累了,考完了这一场,心里有底了,很想睡一觉。
申时一刻,贡院大门从里面打开,几十个学子从里面走出来,有人欢喜,有人低落,守在贡院门口的家人师长也都招呼着自家孩子,上前问问考的怎么样,热不热,渴不渴。一时间贡院门口好不热闹。
十月他们这会儿也在人群里,因为十月听说,考生的成绩最晚有时就会张贴出来,她要在最前面看到开元的成绩。
还有一个时辰,十月觉得能等。
不过不光十月这样觉得,其他人也这样觉得。
快到酉时,贡院门口的人越来越多。十月和金金一直站在人群的最前头。
直到贡院大门再次打开,两个衙役捧着一张圆榜,另有一个衙役敲响手里的铴锣,点燃了一颗爆竹,在声响之中,圆榜已张贴在贡院的墙上。
榜为两层,内层二十人,外层三十人,县试只取五十名,但是这五十名都是座位号,十月白白挤到了前面,他们根本没有问开元的座位号是什么。
十月恨不得当场拍大腿。
后来开元睡醒了,自己过来看了一眼,说自己在内圈,可以接着考第二场。
一连四场,即使是开元再云淡风轻,最后一场出来,也非常明显的疲倦。
这几天他每天都是中午就出来了。十月觉得开元肯定考的不错。后面倒也不问了。
直到最后一场考完,这次的榜单是用的姓名。
依旧是敲锣放炮,终于榜单张贴完了,人们一拥而上,十月还没靠近榜单,就听见前面有人喊了一嗓子。
“县案首,是唐开元!”
那一瞬间,十月仿佛所有的嘈杂都听不见,只剩下六个字,县案首,唐开元。
第169章 秀才
县案首?
在心里一直把县试当作是中考, 觉得没必要那么紧张,但是也从未想过开关满打满算也就学了一年,就能考一个县案首来。全县第一名。
这就是智商碾压吗?
她知道开元聪明, 在绘画上有天赋, 但是县学的那些四书五经之类的, 她自己没学过也不感兴趣,在她看来,学那些东西,就像是自己从前学的语文历史政治吧, 都要背诵还得理解,太难了。
能考过就很厉害,更何况得一个案首呢!
十月想,若是唐开泰在的话, 一定会高兴得想哭吧。
她又想,要是唐开泰也读县学, 虽然不一定能像开元一样考第一名,但是榜上有名是一定的。
这样一想,又觉得很遗憾,很心疼了。
此刻的唐开泰正在指挥大家给那卡部落的第一座砖瓦房上梁。
按照大昭的习俗, 选好时辰,梁上放铜钱,挂红布。周围人热热闹闹的点爆竹, 边上两个大锅在做饭,多数是牛羊肉,还有一点野菜。
看着主家将红布挂在梁上, 顺利下来,唐开泰一颗心落下来。
他给人造过很多个房子了, 但是真正自己主持上梁,还是第一次。昨天开始就一次次的确认是否有问题,生怕出岔子。幸好一切顺利,对他来说也是好兆头。
上梁之后就快了,房子就只剩下加盖屋顶和刷墙面这些相对轻巧的活儿了。
唐开泰安排了四个人继续在这家盖屋顶和刷墙等事宜,剩下的人分开来继续忙活剩下的三户人家的房子。
这次同时盖四个房子,大小不一,格局不同。为了高效的完工,他把带来的近五十个人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工,又把盖房分成几个阶段,认真的做了分工和分配。
这段时间他虽然没有参与干活,但是大事小情不少,还要记账,是这些人中最忙碌的人。
李家坳村里的很多人都对他佩服的不行,之前他带着十来个人一家一户的去给人造房子,现在他带着几十人,同时给四户人家造房子,这其中的差别大了去了,每天的人员安排,用料情况,什么时候干什么?哪天干完?今天谁干的哪些活儿,哪里出了问题该找谁,这些事儿,他们这些就知道干活的大老粗,根本记不住,想到唐开泰脑子里能记得那么多事,一个个既觉得佩服,又觉得有些可惜,还有那么一点若有似无的骄傲,毕竟也不是谁都能有机会能够和这么好的一个工头干活的。
唐开泰是在六七天之后,白家送来最后一批砖瓦的时候才知道开元考了全县第一名的。
这次商队出来,白三爷也亲自过来了,看到在人群中指挥众人干活的唐开泰,心里一时间感慨万千。
他只比开元大半岁,听说以前也是跟着家里的夫子学了四书五经的,如果他想,他也可以读书考县试,一定也能考上童生。
可是现在他每日里和一群卖力气的庄稼汉和小手艺人打交道。这样并不是不好,而是他明明可以有别人眼中更光明的未来。
唐开泰听见有人说货来了,才注意到有三辆马车过来。仔细一看才看到跟在马车边上的白三爷。
他立刻放下手里的本子,匆忙跑了过来。
“白叔,您怎么过来了?”
那一刻他有些心慌,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
这几天他总有些心神不宁,左眼右眼的眼皮来回跳,嘴里也生了很多的水泡。理智告诉自己是因为在这边水土不服,加上饮食不喜欢导致的,可是心里上还是觉得有什么事发生。
“过来看看你,给你带来一个好消息。”
白三爷看着唐开泰又被晒黑了两个度的脸,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是个好哥哥。你母亲在天有灵会感到欣慰的。”
听到这句话,唐开泰眼眶不受控制的湿润了。
白三爷低沉温和的声音,让她莫名想到母亲,母亲说他会是一个好哥哥,现在有一个或许和母亲相识的长辈拍着他的肩膀告诉他,是一个好哥哥。
就好像母亲在和他说“开泰,你做的很好,的确是一个好哥哥”。
为了不在白三爷面前失态,唐开泰努力张了张嘴,笑了起来,然后转头胡乱的抹了下眼睛。
再转头过来,人已经恢复了正常,一双眼睛亮亮的,“可是开元考中了?”
白三爷点点头,“他考中了案首!”
唐开泰一愣,眼泪彻底流了下来,这一刻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下意识的蹲下来,捂住脸,无声的哭了。
白三爷让其他人赶车过去,他站在唐开泰前面没说话,看着远处的小村落,正在建造的房屋,衣着各异的人群,大笑着向马车奔跑而来的孩子们。
再低头看看这个少年,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感受。
很快唐开泰调整了情绪,眼睛已经通红了。他很不好意思的看着白三爷。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谢谢白叔给我带来这个消息。”
白三爷立刻把他扶起来,“傻孩子,这么久了,还和白叔客气什么。”
唐开泰笑了。
“让白叔见笑了,实在是,这个消息,太意外了。你不知道,开元他……”
他想说开元中过毒,智力有损,想想还是没说。
不管怎样,如今开元顺利考上童生,而且只学了一年就考了案首,那未来肯定也能考秀才的。他不用再担心开元的人生,他会过得很好。他也对母亲有交代了。
“开元确实出人意料,也是我们都低估了他。我相信,等你回去了,会有更好的消息等着你。”
白三爷说。
他出发的时候,开元已经跟着县学夫子们去长宁府准备院试了。
他听说了,开元是县案首,不出意外肯定能通过院试考上秀才的。
北安县今年有好几个去长宁参加院试的,说不定这一次,北安县能出好几个秀才。
“我来的时候,开元已经和夫子们去长宁府准备院试了。等他回来,就是秀才了。”
白三爷向唐开泰解释道。
唐开泰已经不知道还能说什么好,只剩下笑了。
“白叔这批砖瓦送的及时,还有两家的屋顶没有加盖,估计再有十天,那卡部落的房子就都能建好了。不出半个月我们就能回去了。”
白三爷点点头,两人一边往村子里走,一边聊着最近发生的事。
白三爷只在那卡部落呆了不到半天,就跟着商队离开了。走的时候给唐开泰留了一背篓豆角,一坛子泡菜。泡菜是白三爷走之前,十月专门做的,想着一路上五六天,到了正好可以吃。
得了这样的好消息,唐开泰高兴,背篓里的豆角给建房子的户主送了去,让主家用豆角和肉给大家炖一锅。多放豆角,少放肉,不是舍不得,实在是在这里不缺肉吃,缺的就是家里那口青菜。
吃饭的时候又慷慨的把泡菜分享给大家。
十月做的泡菜是一绝,北地人家多做酱咸菜,很少有人做泡菜。大家纷纷说,每天就吃泡菜馒头也比这那卡人做的肉好吃。
泡菜十月不是第一次托人带了,大家不陌生,关键是量少,带来一坛子,两天就吃没了。
一起干活的听说唐开泰的弟弟考上了童生,还是第一名,纷纷庆贺。主家知道这工头家里有喜事,不知道是什么事,和大家比比划划说了半天,才知道原来是人家弟弟要当官了。
好吧,唐开泰怎么也解释不明白县案首不是当官的,但是转念一想,开元如果继续考,以后必然也是个当官的呢,这话也没说错,就是说的早了而已。于是也就不再继续解释了。
话说,刚来的时候,唐开泰和那卡部落的人沟通还费劲,还是部落里的一个半大小子会一点大昭语,大家才沟通顺畅些,不过这一个多月了,唐开泰也会了不少那卡话,虽然不知道怎么写,单数就盖房子的日常交流,已经没问题了。
那卡人很热情,知道唐开泰的弟弟要当官了,不仅主动给大家加了菜,还在小村子中央的空地上点燃了篝火,唱唱跳跳的庆贺了一番。那卡族人能歌善舞,个性奔放,这种动不动就点起篝火唱起歌的情况下,经常有一些少男少女现场表白,遇到两个男孩子喜欢一个姑娘,还要比划一番,分出胜负来。虽然输赢都不见得赢得姑娘的芳心,但是男人嘛,总归要有个输赢。当然,输了也不丢脸,接下来大家还是照常继续一起打猎。
之前族长家的房子建好后,就村里人就一起庆祝了一番,当时还有姑娘向唐开泰表白,吓得他不知所措,连连解释。村里一起来的一帮汉子,还起哄,让唐开泰收了那姑娘。
后来还是那个会大昭话的年轻人帮他解释自己家中已有妻子,以后绝不纳妾,那姑娘才气呼呼的跑了。就这样拒绝,他还是惹得村里其他人的不满,有两个小伙子,每次看到唐开泰都要用力瞪眼睛,力图在气势上让他感受到对方的强大。
所以,今天的篝火晚会,尽管知道族长是了给他庆贺,他也只是露面和大家喝了酒,说了会儿话,就回自己的帐篷了。
简单洗漱了一番,倒在床上,看着床头放着的十月给他收拾的衣服,这一刻特别想她。
再过三五天,房子全都盖好了,他们就可以回去了。
以后这样的活儿肯定不少,他得找几个能干的帮他分担一些事情,不然他最多也就带着这几十人干活。但是现在的他不想仅仅是帮人盖房子。
朝廷和蒙匈肯定是要通商的,通商就要建立互市和榷场,在互市和榷场周边肯定会规划住宅区。
他心里涌动着一股强烈的想要做点大事的情绪。他想建造更多的房子,在这些房子上留下独属于他的痕迹。
当他老了,再回头看看这些房子,再去寻找当年自己的留下的痕迹,那一定是很有意思的事。
这样想着,他默默的笑了。
此刻的在长宁府贡院的开元,正度过他院试的第一个夜晚。
和其他人一
依誮
样,这并不是一个可以无忧安眠的夜晚,他脑子里想着白天的试题,想着明天将要考的内容,心里越发没底,不过来这一趟,倒也涨了不少见识。即使不能考中秀才,也是意料之中,那又何必因此事不能安眠呢?
这样想着,没一会儿,开元便睡着了。
唐开泰回到北安县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月后了。
麦子已经收完,虽然不清闲,却也不似前些日子那么忙碌。
开元去长宁府参加院试还没回来,大家都很担心,十月让唐开泰去长宁府接开元。
“虽然白叔也在长宁府,但是那总归不是自己家人。不论考的如何,他定然希望有你在的。”
唐开泰本来想在家里帮着十月忙活田里的事儿,结果早被十月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家里的事你不用担心,今年雇了人的,就是做顿饭的事儿。我和金金就忙的开。”
唐开泰想了想,正好有些东西,到长宁府买更好一些,第二天便出发去县城,准备从县城租车去长宁府。
刚到县城,就听说今年北安县考中了一个两个秀才。县令大人张贴了告示,听说还要给两个秀才送银子呢。
唐开泰也不租车了,直奔县衙方向去了。
结果远远的就看见开元和白家父子从人群中走出来。
开元一身学子服,不急不缓的走着,他忽然觉得这样的开元有些陌生了。
他想起那个人曾训斥开元一身孩子气,没有嫡子的样子。小时候的他们不知道嫡子应该是什么样,如今看开元,唐开泰想,这样的开元,应该就是嫡子的样子了吧。
他下意识的低头看了眼自己,心里一时间竟有些莫名的难过。
他呆呆的看着开元走出人群,然后忽然发现了他,脸上露出他记忆中才有的欢快的笑容,然后小跑了起来。
“大哥!”
开元站在他跟秦。
“我考上秀才了,三年后家的田也不用交税了,再也,没有人敢欺负咱们了。”
第170章 迁坟&遇劫匪
开元考上了秀才这是光宗耀祖的事。尤其是他还是一次考中, 要知道他们的便宜爹还考了两次才考上秀才的。
举人试三年两次,就算再考六次,开元也不到二十五岁, 唐开泰相信, 开元能够一次考中秀才, 举人肯定不会考六次那么久。
正赶上农闲,唐开泰在家里大摆宴席,热热闹闹的庆贺了一番。
当天不仅李家坳村里的人来祝贺,白三爷、县城里和他们合作的掌柜也来了。
热热闹闹的庆贺了两天, 又将母亲的牌位请出来祭拜一番。
晚上两兄弟在屋子里聊了一夜,第二天唐开泰宣布,等到秋收之后,他们要重返洛城。将母亲的坟迁来北地。
这是唐开泰心心念念了很久的事, 十月自然不会反对。
她把当年安葬孙姨娘的地方写给了他。母亲柳氏安葬在一座山上,十月有时候想, 这两个苦命的女人啊,没遇到一个好男人,最终落得个埋骨他乡的下场,也不知道过了这么久还能不能找得到。
开元已经考上了秀才, 家里可以买下人了。
十月对于买卖人口的事心里有抵触,觉得雇佣关系就很好。所以这两年无论多忙,都只是临时雇人, 她觉得雇佣关系就很好。
唐开泰对于买人雇人也没什么意见。从前在洛城,家里有几个人是买来的,但是背叛他们的恰恰是那些买来的人, 掌握着卖身契和拿着一份长达十年的雇佣协议,对他来说没什么本质区别。人心难测, 血缘都无法约束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好,更何况一份卖身契呢。
但是家里的事情越来越多,只有他们两个人确实忙不过来。
两人想了想,如果有适合的人可以雇几个。就按照十月说的,根据情况可以先签三年的雇佣契约,表现好再签长期。
这是十月习惯的现代公司和打工人的模式。
接下来的日子,依旧忙碌。
葡萄的季节到了,家里的葡萄就摘了一背篓,十月依旧到山里摘野葡萄,又到周边的村子里收别人家种的,有多少要多少。
之后便是酿酒,今年的葡萄比去年多多了,十月忙活了十多天,总算把所有的葡萄都装坛子。
去年是五大坛,今年足足二十坛。这二十坛葡萄酒,把十月的杂物间和唐开泰家闲置的两间空屋子都占满了。
接下来就到了起藕的时候。十月的种莲藕的那两塘,可以起藕了。李家坳没有人种过藕,都觉得新鲜。
村里不少人都来帮忙,还不要工钱,十月知道,都是因为开元考上了秀才的缘故。十月不想因为这些小事给开元造成什么不好的名声,便给每个帮忙的人家送了二斤藕。告诉了几个藕的吃法。
李家坳的人对于吃藕并不热衷,主要是没吃过,不会做,生怕把这东西浪费了。他们可听说了,这个叫做藕的东西,县城里卖的可不便宜呢,一斤藕快赶上一斤肉的价钱了。
之后便是收苞米,还是雇佣的去年帮着秋收的人家,十月省心不少。
庄稼都收回家了,又开始了鱼丸供应季。
唐开泰也开始为迁坟做准备了。
他专门在县城请了一个看风水的师傅,在李家坳看了一块地,作为阴宅。李家坳周边荒地多,一块用做坟地的荒地,没人在意。唐开泰花了二两银子,里正很痛快的就给了地契,专门到县衙去做了备案。
坟地看好,唐开泰和开元也准备出发了。
这趟顺利的话,也得一个月才能回来。
十月有些担心,两个十几岁的少年,千里扶棺,一路上得遇到多少困难啊。
秀才公兄弟俩要去将母亲的遗骨迁到北地来,这件事在村子里不是秘密。之前和唐开泰一起出去干活的人,都来说要是需要人的话,他们愿意一起去。
唐开泰从这些人中选了四个人,这样他们有六人。唐开泰想了,到时候直接雇两辆车。虽然困难,但是这件事早晚都要做,明年还有明年的事,他不想再等了。
白三爷知道这件事,专门跳了四个身手不错的汉子跟着他们一起,还说他们在洛城那边还有生意,到时候不用雇车,可以到他们家铺子里说一声,让铺子里的掌柜的给安排。
唐开泰本想拒绝,这件事是他们兄弟俩的事,不好这样麻烦白三爷。可是白三爷非常坚持。
“你也不希望接你们母亲回来的路上遇到麻烦吧,这不同于其他的事。听白叔的,为了你们母亲好。”
这是唐开泰无法拒绝的理由,于是十月的生日刚过完,唐开泰就和开元出发了。
唐开泰走后,日子照旧,十月忙着鱼丸的生意。
家里的三个鱼塘养的鱼还不错,最近偶尔撒一网下去,捞上来的鱼有四分之一都是两斤多的。再过一个月,应该可以正式供应她的鱼丸生意了。
今年的鱼丸,说不定可以多卖出不少钱。
有一天晚上,十月准备睡觉的时候,忽然意识到,这一年来,家里的事情好像已经呈现了一种规律性。
一年四季都在忙。她的日子确实在变更好,但是周围的人好像并没有太多的变化。
她和唐开泰两人的确是帮了不少人赚到了一点钱,但是这点钱只是一时的,并不足以养家糊口。
她所做的所有的事,除了学子公寓,其他的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买菜只有夏天和秋天,冬天就没有了。
鱼丸只有冬天,其他时间也没有。
唐开泰造房子,更是很随机,生意并不是持续的。带给别人的帮助也是间歇性的。
她发现,自己好像很容易就对现状满意,进而忘记了最初的高远目标。
她是希望只能够帮助更多的人的。
今年的葡萄酒卖完了之后,她手里至少能剩下一千两银子,这些银子,足够她开始尝试自己想做的事,不怕失败,哪怕赔了,也不影响自己的生活。
钱真的能够给人带来足够的底气。
于是在唐开泰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十月开始规划明年要做那几件大事。
首先,她要在北安县开一个铺子,最近已经在物色好的地方了。
临街的铺子所剩不多,除非高价,否则没有人会卖。
但是十月准备做一个酒的专卖店,不一定非要临街,要低点奢华有内涵,不在主街也没关系。十月觉得县学附近这一带就不错。街面够宽,并排两辆马车都没问题,附近也有几家小铺子,买一些自家做的吃食,或者小杂货之类的。
十月准备买一个大一点的铺子,前面是酒的销售区,后面是品酒区,再后面就是储藏室。
如果今年的葡萄酒卖的顺利,明年肯定要建造酿酒坊的,就在村子里,建议一个大大的酒坊,到时候就招村子里妇女和待嫁的姑娘,让她们也能给自己赚点体己钱。
其实,她自己其实也照看不过来鱼塘,鱼塘在距离在李家坳和黑白河之间,距离不远不近的,来回却耗费时间。十月曾经想着在周边建造一个小型度假区。这个想法,目前来看根本不现实,她觉得这里很美,但是北安县的人并没有那么多的诗情画意,好似也并不喜欢踏春游湖。
不过,她相信人的爱好和需求都是可以培养的。也许再过两年,大家就喜欢踏春了呢。
她要慢慢的将鱼塘周边都规划一下。
十月在家里规划着自己的新一年,县城里也正是发布了朝廷的新令。
朝廷预计在长宁府建立互市,并且将黑白河引流到各县,每隔两个县城建立个小型港口,缩短长宁府到辖下各县的交通时间,便于货物运输。
互市计划建在距离大昭驻军二十公里的范围内,等朝廷派了人来之后,实地考察后,再决定具体位置。但是各县在年前就要准备开春修建黑白河两侧堤坝的是事情了。
这可是一件大事,修堤坝,是要服徭役的。
大昭的徭役是免费的,家里有十五岁以上男丁两人以上则需有一人服役。开元是秀才,家里可以免徭役,但是村子里其他人家可是省不下的。
十月直觉这是一个机会。
修建堤坝,这个少说也得半年的工期,这个时间黑白河两岸都是干活的人,弄点小吃去卖,肯定能赚钱。
只是,现在她怕是没有这个精力和时间,倒是可以让村子里的其他人去试试。
村里人听说徭役,都是一脸愁苦。这两年日子太平,北安县已经两年没有征丁服役了。从前可是有人在服役的时候累死的。
不过也不是没有操作空间,家里有钱的话,可以雇佣村里人去服役,一天三十文,也有不少人愿意的。只是从前家家户户都穷,谁也舍不得这个钱,而且服役虽然累,但是好歹还给家里省了一顿饭钱的,所以尽管知道辛苦,也都会去。
十月家里没有这个烦恼,但是眼见着已经冬月了,唐开泰还没个消息,她心里很不安生,生怕唐开泰他们路上出什么事儿。
过了冬月,县学放假了。十月去接阿平回家,正打算到白三爷家里去打听一下,没想到白三爷正在学子公寓等着她。
他是来问十月今年的葡萄酒的情况的。问她今年能出多少坛。白三爷有不少门路,去年的葡萄酒全都卖到京城,但是实在是太少了,今年已经有不少人来问他了。
“今年一共酿了二十坛,比去年多了十五坛,有几坛时间差不多了。白叔现在就要吗?”
表白三爷点头。
“有多少要多少。不过,我也想问问你,你以后自己准备开铺子吗?”
十月点头,她是准备自己开铺子,但是看到白三爷,她忽然想起来,如果白三爷也开铺子的话,那她不能既做批发又做零售。
“白叔准备在铺子里卖我的葡萄酒吗?”十月问。
“没有,葡萄酒不像是黄酒白酒,家家户户多少都会买一点来喝。你若是在北安县卖,只能卖给富裕人家。但是北安县,还是小了些,而且你现在的这点量,怕是开铺子也卖不多久就断货了。”
十月一想也是,自己现在的这点量,确实支撑不起一个铺子,而且白三爷说的也对,光是北安县的这些人,一年也卖不出去几坛葡萄酒,他还是专门搞批发吧。
铺子可以做别的。
白三爷见十月听进去了,没多说。转移了话题,说起了唐开泰。
“五六天前,接到老家那边的掌柜的来信,说是他们已经往回走了。我估摸着这几天就快到了。”
“那太好了,天越来越冷了,我担心……”
“别担心,他们身边八个大人呢,不会有什么事。”
白三爷没说的是,他听到消息,庆安县今年夏天发了大洪水,,淹了大半个县的田地和村庄,但是这事儿硬生生被庆安县令压了下来。前段时间庆安县城里都是流民,也有不少人在往北边走。如今天冷了,那些无处可去的饿肚子的流民,很容易生出事端。
大昭现在是安定了,但是穷人落草为寇的也不少。
他已经派了人沿路接应了,希望不要出什么事才好。
白三爷没想到的是,他担心的事情,确实被唐开泰遇到了。
其他们沿路往洛城走的时候,路过庆安县就已经发现不对了。
当初他们路过庆安县时在城里住了一晚,是知道这县城是一个比青山县还要富裕的县城,可是这次他们路过时,竟然看到满大街都是乞讨的人,也听说了庆安县夏天遭遇了洪水的事。据说死了很多人,还在闹了一段时间的瘟疫,好在被控制住了,没有扩大范围。不然这要是蔓延起来,可就危险了。
去的时候,忙着赶路,也没太多想这件事。
他们先到洛城辖下的安阳县,母亲遇害的那座山,找到了安葬母亲的那棵树下。当初他们立在山头木碑还在,只是上面的字已经被风吹雨淋看不清了。但是唐开泰和开元认得。
坟后面的那棵松树长高了不少,唐开泰他们当时爬高系在上面白绸布还在。
这荒草丛生的半山腰,如果不是有这样一棵松树,一个墓碑,他们不会那么快的找到母亲的墓。
迁坟的仪式是白三爷派来的人请了当地的风水大师给看的时辰,仪式也是大师安排的。
唐开泰两兄弟太年轻,很多事都不懂,迁坟可不是随便的事。
好在一切顺利,柳氏的遗骸重新装入棺中,一行人立刻返回。
路过青山县,又专门转到下面小沟村,找到了当初帮十月一起安葬孙姨娘的孙家婶子。
唐开泰给了孙家五两银子,请他们帮忙指路。
孙婶子还记得十月,记得当时帮她安葬那个妇人的事。只是没想到过了两三年,那妇人的儿子竟然找来了。
唐开泰细细的问了当年的事,对孙家自是千恩万谢。
两位长辈的遗憾全都入棺,他们正式启程往回走。
回程的速度要慢很多,马车上有母亲的遗骸,不能快跑颠簸。而且为了避免没路过一个县城都要报备麻烦,他们的车马基本不进城。
没想到,刚过庆安县地界,就遇到了两伙劫道的。
幸好他们人多,打发了一个只有十来个半大小子组成的“劫匪”团伙之后,还没走出三里地,又遇见一伙儿。
这会儿天光已暗,唐开泰却在对面这群瘦骨嶙峋的劫匪中,看到了熟悉的面孔。